前上披中线凸起的雨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3328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前上披中线凸起的雨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类生活必需部,个人或家用物品分部的雨衣类,具体涉及
一种前上披中线凸起的雨披。
背景技术
目前,由雨帽、前披、后披接合而成的斗篷式护脚雨披,结构简单,穿戴方便,普遍 用作人们骑助力车、电动车时挡雨的雨具。在使用时,斗篷式雨披的前披都是覆盖着车子的 龙头,人的两手一左一右握着左右两侧的车把,由于车向前驰行,迎面的风压,使人前的两 手臂与车子龙头的范围内,形成一个积水凼,人们为了除去积水,常会一只手握车把,另一
只手从前披下,伸到前披的积水凼的中间向上抬起,也就是使前披的中线位置高于左右两 侧,使积水从左右两侧淌出。这样单手握车把的过程,因车子在驰行,又天雨路滑,很容易发 生事故,极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前上披中线凸起的雨披,它可以让人们 在雨天穿雨披骑车驰行过程中,无需用手抬高车子龙头后的前披中线,雨水能自然顺畅的 从左右两侧淌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是前上披的后边与后披接合,前 上披、后披的上边接着雨帽,前上披的上边还开有领口,前上披下接透明窗以及透明窗两边 的左右各一片窗边幅,其接合线为与前上披中线垂直的横线,前上披与窗边幅的接合线上 置有左右对称的反光镜出口 ,透明窗下边接有窗下边幅,所述前上披的中线较短,成棱状凸 起,从中线的前端点起至两侧,其幅面逐渐前伸、增大,分向两侧的两侧面朝下倾斜成斜坡 状,其前端的展开状态是以中线的前端点为顶点、左右两侧边的外侧向前伸展,形成夹角; 前上披上置有由骑行者挺正坐姿而将前上披中线的低处抬高的装置。 所述前上披前端的以中线的前端点为顶点、左右两侧边形成的夹角为 120° -170° 。 所述将前上披中线的低处抬高的装置是由同置于前上披的一个面上的直向带子 与横向带子构成,直向带子的后端固定在前上披中线的中、后段的位置上,其前端环套着 横向带子的中部,或者是与横向带子的中点固定相接,或者是与横向带子的中点固定相接 并共同固定在前上披中线的前段位置上,也可以是固定在前上披中线的前段位置上、在前 端固定点的横向位置上横置有一条可左右抽动的横向带子,或者是在前端固定点的左右两 侧各固定着一条横向带子的一端,或者是分别固定着同一条横向带子的一端,或者是各固 定着一条中部回折的横向带子的两端。 所述将前上披中线的低处抬高的装置是由分别置于前上披的两个面上的直向带 子与横向带子构成,直向带子的后端固定在前上披中线的中、后段的位置上,其前端固定在 前上披中线的前段位置上,在前端固定点的另一面上固定着一条横向带子的中部,或者横置有一条可左右抽动的横向带子,或者是在固定点的另一面上的左右两侧各固定着一条 横向带子的一端,或者是分别固定着同一条横向带子的一端,或者是在各固定着一条中部 回折的横向带子的两端。 以上所述直向带子、横向带子是绳子或无松紧带子或松紧带;直向带子的绳子或 无松紧带子的固定长度或松紧带在松弛状态下的长度小于其前端、后端固定点间的前上披 中线的幅面的长度,或者是直向带子上置有调节扣,由调节扣调节直向带子的长度;直向带 子置于前上披幅面上方时,由间置的环或袢或包条附于前上披的幅面上;横向带子的未与 前上披或直向带子固定的一端圈成环状或连有夹子或连有弯钩或连有狗仔扣,横向带子最 外端间的固定长度或拉伸后长度为两端的圈环或夹子或弯钩或狗仔扣能够够上左右两反 光镜的长度。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前上披中线向前拉紧装置的横向带子两端的弯钩或夹 子,可分别钩住或夹住左右两侧的反光镜,使横向带子绷直,从而使横向带子中部的直向带 子的前端定位,当人的坐姿挺直时,前上披中线上的直向带子随之绷直,前披中线也就随之 绷直,成棱状凸起,其易成积水凼的低处被抬高,雨水也就自然顺畅的从左右两侧下斜的幅 面上淌下,骑行的人可以专注的用双手握住车把,从而让人们的雨天骑行更安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前上披中线凸起的雨披的第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
图1所示前上披沿前边剖断并展开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前上披中线凸起的雨披的第二种实施例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前上披中线凸起的雨披的第三种实施例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前上披中线凸起的雨披的第四种实施例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前上披中线凸起的雨披的第五种实施例局部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前上披中线凸起的雨披的第六种实施例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前上披中线凸起的雨披的第一种实施例中前上披5的后边 与后披6接合,前上披5、后披6的上边接着雨帽7,前上披5的上边还开有领口 8,前上披5 下接透明窗1以及透明窗两边的左右各一片窗边幅11,其接合线为与前上披5中线垂直的 横线,前上披5与窗边幅结合线上置有左右对称的反光镜出口 2,透明窗1下边接有窗下边 幅12,所述前上披5的前边从中点起至两侧,其幅面逐渐增大,两边幅面分向两侧朝下倾斜 成斜坡状,前上披的中线较短、成棱状凸起,展开状态如图2所示左右两边以前边中点为 顶点、两外侧端前伸,形成120。 -170°的夹角;前上披5的中线的里面置有将前上披中线 抬起的装置就是将一根松紧的直向带子9的后端固定在前上披5中线后段的领口 8的下 端,直向带子9上置有调节扣4,其前端环着一根松紧的横向带10的中部,其前端再回折,接 在调节扣4上,以调节直向带子9的长度,其直向带子9拉伸后的长度是领口 8的下端到左 右两反光镜出口2连线的距离,横向带子10的两端上分别连有弯钩3,拉伸后至两反光镜出 口处。使用时,穿上前上披中线凸起的雨披,将车子的反光镜从反光镜出口 2处穿出后,在前上披5的下面,分别把松紧的横向带子10两端上的弯钩3钩住反光镜的直杆,横向带10 绷直,这时,环套在横向带IO中部的松紧的直向带子9前端就被定位,当人的坐姿挺直时, 前上披5中线上的直向带子9随之绷直,前上披5中线也就随之绷直,其易成积水凼的低处 被抬高,前上披5中线成棱状凸起,雨水也就自然顺畅的从前上披5左右两侧下斜的幅面上 淌下。 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前上披中线凸起的雨披的第二种实施例中前上披5的幅面 形状和
图1所示第一种实施例的相同,所不同的是直向带子9、横向带10同置于前上披5 的上面,无松紧的直向带子9由包条附于前上披5的幅面上,直向带子9的后端固定在前上 披5中线的后段的位置上,直向带子9的前端与横向带子10的中点固定,并共同固定在前 上披5中线的前段位置上,横向带子10的两端连有狗仔扣13 ;使用时,分别把松紧的横向 带子10两端上的弯钩3钩住反光镜的直杆,横向带IO绷直,这时,与横向带10中部相接合 的松紧的直向带子9前端就被定位,当人的坐姿挺直时,前上披5中线上的直向带子9随之 绷直,前上披5中线也就随之绷直,其易成积水凼的低处被抬高,前上披5中线成棱状凸起, 雨水也就自然顺畅的从前上披5左右两侧下斜的幅面上淌下。 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前上披中线凸起的雨披的第三种实施例中前上披5的幅面 形状和
图1所示第一种实施例的相同,所不同的是直向带子9、横向带10分别置于前上披 5的两个面上,松紧的直向带子9置于前上披5的里面,其后端固定在前上披5中线后段的 位置上,直向带子9的前端在前上披5中线前段的位置上,与前上披5及前上披5上面的横 向带子10的中部共同固定,松紧的横向带子10的两端连有狗仔扣13 ;其使用方式与图3所 示第二种实施例类同。 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前上披中线凸起的雨披的第四种实施例中前上披5的幅面 形状和
图1所示第一种实施例的相同,所不同的是松紧的直向带子9、横向带10分别置于 前上披5的两个面上,直向带子9置于前上披5的里面,其后端固定在前上披5中线的后段 的位置上,直向带子9的前端固定在前上披5中线的前段的位置上,在其固定点两侧的前上 披5的上面,各固定着一条横向带子10的一端,横向带子10的另一端上连有狗仔扣13 ;其 使用方式与图3所示第二种实施例类同。 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前上披中线凸起的雨披的第五种实施例中前上披5的幅面 形状和
图1所示第一种实施例的相同,所不同的是直向带子9、横向带10分别置于前上披 5的两个面上,松紧的直向带子9置于前上披5的里面,其后端固定在前上披5中线的后段 的位置上,直向带子9的前端在前上披5中线的前段的位置上,在其固定点两侧的前上披5 的上面,分别固定着同一条横向带子10的一端,使用时,分别把无松紧的横向带子10套住 反光镜的直杆,使横向带10绷直,这时,横向带10两端之间的直向带子9前端就被定位,当 人的坐姿挺直时,前上披5中线上的直向带子9随之绷直,前上披5中线也就随之绷直,其 易成积水凼的低处被抬高,前上披5中线成棱状凸起,雨水也就自然顺畅的从前上披5左右 两侧下斜的幅面上淌下。 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前上披中线凸起的雨披的第六种实施例中前上披5的幅面 形状和
图1所示第一种实施例的相同,所不同的是直向带子9、横向带10分别置于前上披 5的两个面上,松紧的直向带子9置于前上披5的里面,其后端固定在前上披5中线的后段 的位置上,直向带子9的前端在前上披5中线的前段的位置上,在其固定点两侧的前上披5的上面,各固定着一条中部回折的横向带子10的两端,使用时,分别把左右两侧的松紧的 横向带子10套住反光镜的直杆,使横向带10绷直,这时,两条横向带10端头之间的直向带 子9前端就被定位,当人的坐姿挺直时,前上披5中线上的直向带子9随之绷直,前上披5 中线也就随之绷直,其易成积水凼的低处被抬高,前上披5中线成棱状凸起,雨水也就自然 顺畅的从前上披5左右两侧下斜的幅面上淌下。
权利要求一种前上披中线凸起的雨披,其构成是前上披(5)的后边与后披(6)接合,前上披(5)、后披(6)的上边接着雨帽(7),前上披(5)的上边还开有领口(8),前上披(5)下接透明窗(1)以及透明窗(1)两边的左右各一片窗边幅(11),其接合线为与前上披(5)中线垂直的横线,前上披(5)与窗边幅(11)的接合线上置有左右对称的反光镜出口(2),透明窗(1)下边接有窗下边幅(1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上披(5)的中线较短,成棱状凸起,从中线的前端点起至两侧,其幅面逐渐前伸、增大,分向两侧的两侧面朝下倾斜成斜坡状,其前端的展开状态是以中线的前端点为顶点、左右两侧边的外侧向前伸展,形成夹角;前上披(5)上置有由骑行者挺正坐姿而将前上披(5)中线的低处抬高的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上披中线凸起的雨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上披(5)前端 的以中线的前端点为顶点、左右两侧边形成的夹角为120° -170° 。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前上披中线凸起的雨披,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前上披(5)中 线的低处抬高的装置是由同置于前上披(5)的一个面上的直向带子(9)与横向带子(10) 构成,直向带子(9)的后端固定在前上披(5)中线的中、后段的位置上,其前端环套着横向 带子(10)的中部,或者是与横向带子(10)的中点固定相接,或者是与横向带子(10)的中 点固定相接并共同固定在前上披(5)中线的前段位置上,也可以是固定在前上披(5)中线 的前段位置上、在前端固定点的横向位置上横置有一条可左右抽动的横向带子(io),或者 是在前端固定点的左右两侧各固定着一条横向带子(10)的一端,或者是分别固定着同一 条横向带子(10)的一端,或者是各固定着一条中部回折的横向带子(10)的两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上披中线凸起的雨披,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前上披(5)中 线的低处抬高的装置是由分别置于前上披(5)的两个面上的直向带子(9)与横向带子(10) 构成,直向带子(9)的后端固定在前上披(5)中线的中、后段的位置上,其前端固定在前上 披(5)中线的前段位置上,在前端固定点的另一面上固定着一条横向带子(10)的中部,或者横置有一条可左右抽动的横向带子(IO),或者是在固定点的另一面上的左右两侧各固定着一条横向带子(10)的一端,或者是分别固定着同一条横向带子(10)的一端,或者是在 各固定着一条中部回折的横向带子(10)的两端。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前上披中线凸起的雨披,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向带 子(9)、横向带子(10)是绳子或无松紧带子或松紧带;直向带子(9)的绳子或无松紧带子 的固定长度或松紧带在松弛状态下的长度小于其前端、后端固定点间的前上披(5)中线的 幅面的长度,或者是直向带子(9)上置有调节扣(4),由调节扣(4)调节直向带子(9)的长 度直向带子(9)置于前上披(5)幅面上方时,由间置的环或袢(13)或包条附于前上披(5) 的幅面上;横向带子(10)的未与前上披(5)或直向带子(9)固定的一端圈成环状或连有夹 子或连有弯钩(3)或连有狗仔扣(15),横向带子(10)最外端间的固定长度或拉伸后长度为 两端的圈环或夹子或弯钩或狗仔扣能够够上左右两反光镜的长度。
专利摘要一种前上披中线凸起的雨披,由雨帽(7)、后披(6)、前上披(5)、透明窗(1)、反光镜出口(2)、窗边幅(11)、窗下边幅(12)构成,前上披(5)的中线较短,成棱状凸起,从中线的前端点起至两侧,其幅面逐渐前伸、增大,两侧面朝下倾斜成斜坡状,其前端的展开状态是以中线的前端点为顶点、左右两侧边的外侧向前伸展,成120°-170°夹角;前上披(5)上置有由骑行者挺正坐姿而将前上披(5)中线的低处抬高的装置。当人的坐姿挺直时,前上披(5)中线就随之绷直,成棱状凸起,前上披(5)上易成积水凼的低处被抬高,雨水也就自然从两侧下斜的幅面上淌下,骑行的人可以专注的用双手握住车把,让人们雨天骑行更安全。
文档编号A41D3/04GK201468054SQ200920190760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0日
发明者江国梁 申请人:江国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