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3965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用品,特别涉及一种折叠伞。
背景技术
折叠式雨伞以其方便小巧的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见,现 有的折叠式雨伞普遍存在收放时会滴水的问题,如进入公交车时雨伞滴水,会给其他乘客 造成麻烦;又如下雨天进入办公室,雨伞滴水也会弄湿地面,造成不好的影响,为解决上述 问题,大多数人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是携带用于装伞的塑料袋,携带塑料袋即不方便,而且容 易被人忽视而丢失,废弃塑料袋也会造成环境污染。针对上述不足,需对现有折叠雨伞进行改进,使其在简便的收放后即可不再向外 滴水,以免弄湿地面或影响他人。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伞,该雨伞可防止雨伞收放后向外滴水,消除 了各种雨伞滴水带来的不利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折叠伞,包括伞面、可折叠伞骨和可伸缩伞杆,还包括一端开口的筒 状防滴水伞套和固定设置于伞杆下端的伞套座,所述伞套座的两端可分别与防滴水伞套的 开口端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连接后防滴水伞套与伞杆同轴。进一步,所述防滴水伞套与伞套座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进一步,所述防滴水伞套由塑料制成。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折叠伞,包括伞面、可折叠伞骨和可伸缩伞 杆,还包括一端开口的筒状防滴水伞套和固定设置于伞杆下端的伞套座,所述伞套座的两 端可分别与防滴水伞套的开口端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连接后防滴水伞套与伞杆同 轴,收放时,使用防滴水伞套与伞套座上段固定连接,套住折叠后的雨伞,即可防止伞面上 残余的雨水向外滴,雨伞撑开时,拆下防滴水伞套并使其与伞套座下段固定连接形成伞柄, 便于使用者把持。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伞收放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伞撑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伞收放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伞撑开时 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折叠伞,包括伞面、可折叠伞骨、可伸缩伞杆1、圆柱 状防滴水伞套2和固定设置于伞杆1下端的伞套座3,所述防滴水伞套2上设置内螺纹,伞套座3上设置外螺纹,防滴水伞套2与伞套座3上端的螺纹连接形成折叠伞收放室,收放 时,使用防滴水伞套与伞套座上段螺纹连接,套住折叠后的雨伞,即可防止伞面上残余的雨 水向外滴,防滴水伞套2与伞套座3下端的螺纹连接形成伞柄,雨伞撑开时,拆下防滴水伞 套并使其与伞套座下段螺纹连接形成伞柄,便于使用者把持,螺纹连接即保证了拆装方便, 也可提高所形成折叠伞收放室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滴水伞套2由塑料制成,可减轻防滴水伞套的重量并防止其 被腐蚀,即方便携带,又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防滴水伞套可方便的套住折叠后的伞面和伞骨, 避免了伞面上余留的雨水滴出,达到防滴水效果,且防滴水伞套也可在雨伞撑开时作为伞 柄,增加了雨伞使用的方便性。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 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 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一种折叠伞,包括伞面、可折叠伞骨和可伸缩伞杆(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开口的筒状防滴水伞套(2)和固定设置于伞杆(1)下端的伞套座(3),所述伞套座(3)的两端可分别与防滴水伞套(2)的开口端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连接后防滴水伞套(2)与伞杆(1)同轴。
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折叠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套座(3)与防滴水伞套(2)之 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3.根据权力要求2所述的折叠伞,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滴水伞套(2)由塑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伞,包括伞面、可折叠伞骨和可伸缩伞杆,还包括一端开口的筒状防滴水伞套和固定设置于伞杆下端的伞套座,所述伞套座的两端可分别与防滴水伞套的开口端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连接后防滴水伞套与伞杆同轴,收放时,使用防滴水伞套与伞套座上段固定连接,套住折叠后的雨伞,即可防止伞面上残余的雨水向外滴,雨伞撑开时,拆下防滴水伞套并使其与伞套座下段固定连接形成伞柄,便于使用者把持。
文档编号A45B11/00GK201563765SQ200920206688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6日
发明者黄文集 申请人:黄文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