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自动收伞的直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656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实现自动收伞的直骨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实现自动收伞的直骨伞。
背景技术
伞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较为广泛的用品之一,在雨天,有了伞人们才能够行走在街道上防止被雨淋,而在炎炎的夏日里,伞也是一种很好的遮阳工具。传统的伞没有自动开伞和自动收伞的装置,在使用时,需要依靠使用者的双手操作才能实现伞的打开或收合;后来虽有了半自动伞,但是这种半自动伞仅可以实现伞面的自动打开,不能实现伞面的自动收合,收合时,同样需要使用者用两手操作才能实现伞面的收折,这就给人们的使用造成了许多的不便,比如人们在使用时,有许多情况下是使用者的一只手持有物品,仅能用另一手来操作使用伞,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就无法用单手操作来实现对这种半自动伞伞面的收合,特别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对伞在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为此一种单手即可实现对伞面的打开与收合的全自动伞便应运而生,但是这种结构的自动伞其按钮部分的结构较为复杂,使用的部件较多,一方面造成了加工制作的繁锁和装配过程的复杂,使制作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易造成损坏,从而影响了全自动伞的普及使用。其实,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收伞过程比打开伞过程更需要自动化,以实现过程的单手操作。再者,传统的直骨伞其伞架一般由若干根长骨、对应数量的中骨和对应数量的收伞拉簧组合而成,结构较为复杂,不易装配,且制作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自动收伞的直骨
伞,它不但采用按钮结构对收伞过程进行控制,使得收伞过程由使用者单手进行操作即可
完成,并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制作,装配容易、使用效果好、不易损坏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实现自动收伞的直骨
伞,包括一伞架、一管形直骨、一自动收伞控制机构、一下巢组件、一上巢组件;伞架分别联
接在上巢组件与下巢组件之间;上巢组件固接在管形直骨的顶端部;管形直骨的上部设有
用来定位下巢组件以成开伞状态的上孔;下巢组件滑动联接于管形直骨中,下巢组件设有
可弹性插入所述上孔而使伞架被定位在打开状态的卡头;该伞架包括若干根由玻纤材料
制作而成的长骨和中骨;长骨的一端与上巢组件相枢接,另一端成自由状;中骨的下端与
下巢组件相枢接,中骨的上端枢接在长骨的中部,在开伞状态中骨成拱形撑顶在长骨与下
巢组件之间;该自动收伞控制机构包括直杆、推头、按钮和反向弹簧;直杆滑套在管形直骨
内;推头联接在直杆的顶部并滑套在上孔中以用来将下巢组件的卡头推出上孔;按钮联接
在直杆的底部以用来操纵直杆动作,在管形直骨的下部设有下孔,按钮滑动穿套在所述下
孔中;反向弹簧张顶在按钮下方。 所述的中骨的数量为长骨数量的两倍;每一根长骨的中部分别与对应的两相邻的中骨的上端相枢接;与同一根长骨相枢接的中骨的上端部还装有使两中骨并在一起的上集束套;各中骨的下端分别与下巢组件相枢接,且每两根中骨的下端分别并接在下巢组件的同一联接处;并接在一起的中骨的下端部还装有下集束套;上集束套与下集束套成错位分布。 所述的管形直骨的底端装有塞子,反向弹簧张顶在按钮与塞子之间。 所述的推头包括滑套在管形直骨内的推头本体和由推头本体向上孔延伸的凸部;
所述的上孔为长条形孔;所述凸部滑动配合在所述上孔中。 所述按钮包括滑套在管形直骨内的按钮本体、由按钮本体向下孔延伸的延伸部和处在管形直骨外的按钮头;该按钮头与延伸部一体相接;所述下孔为长条形孔,所述延伸部滑动配合在所述下孔中。 所述的管形直骨采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的直杆、推头和按钮采用塑料材料制作而成。 所述的下巢组件包括下滑套、跷跷板、弹簧;下滑套滑动套在管形直骨外;跷跷板枢接在下滑套上;弹簧张顶在跷跷板的上端与下滑套之间以使跷跷板的下端弹性压向管形直骨的外壁;该跷跷板的下端构成可弹性插入所述上孔而使伞架被定位在打开状态的卡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实现自动收伞的直骨伞,采用包含直杆、直杆顶部的推头和直杆底部的按钮及反向弹簧所构成的自动收伞控制机构,来实现将下巢组件的卡头推出上孔,使控制部分的结构十分简单,既便于生产和装配,又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而且还不易损坏。直杆是滑套在由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管形直骨的管腔中,推头固定在直杆的上端,推头的凸部滑套在管形直骨的上孔中,按钮联接在直杆的底部,按钮的延伸部滑套在管形直骨的下孔中,反向弹簧装在按钮底端的管形直骨内,并在管形直骨的底端装上塞子,使反向弹簧张顶在按钮与塞子之间。这样,推头和按钮通过直杆形成联动关系,手推动按钮头使其在下孔中向下移动时,则推头的凸部也跟着在上孔中向下移动;手放开按钮头时,反向弹簧会自动将按钮头沿着下孔向上顶到下孔的长条形孔口结构的顶端,则推头的凸部也跟着移动到上孔的长条形孔口结构的顶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在于伞架,即该伞架采用若干根由玻纤材料制作而成的长骨和中骨组合的结构,其中,长骨的一端与上巢组件相枢接,另一端成自由状;中骨的下端与下巢组件相枢接,上端枢接在长骨的中部,且在开伞状态时中骨成拱形撑顶在长骨与下巢组件之间。伞架的这种结构不但装配简单,成本低,而且结构牢固,不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实现自动收伞的直骨伞,有二种使用功能,一种是手动撑开伞和手动收伞;另一种是手动撑开伞和自动收伞。 在伞面处于收合状态时,伞架也处于收合状态,下巢组件处在管形直骨的中下部,自动收伞控制机构的直杆受反向弹簧的作用,直杆底部的按钮头处在下孔的长条形孔口结构的顶端,推头的凸部也处在上孔的条形孔口结构的顶端。 开伞时,为手动撑开伞,使用者的一只手抓住管形直骨的底端,另一只手将下巢组件沿着管形直骨向上推移,随着下巢组件的上移,伞架也逐渐被撑开,下巢组件的跷跷板的下端受弹簧的作用有压向管形直骨的趋势,由于管形直骨的外壁的撑顶,跷跷板的上端一直压縮弹簧,当下巢组件的跷跷板的下端移动到上孔的时,下巢组件的跷跷板的下端即卡头滑过卡入上孔中;受卡头与上孔配合的作用,下巢组件无法向下移动,下巢组件被定位在 上孔处,使伞架被定位在打开状态。 收伞时,可以为手动收伞;也可以为自动收伞。 当采用手动收伞方式时,使用者的一只手抓住管形直骨,另一只手按压下巢组件 的跷跷板的上端,使跷跷板的上端压向弹簧而让跷跷板的下端翘出,跷跷板的下端即卡头 翘出后就离开了对上孔的卡置,下巢组件呈可向下滑动状态。此时,受伞面收縮的作用,伞 面压向伞架,伞架的中骨、上集束套和下集束套发挥作用使伞架折向管形直骨,而成收伞状 态。 当采用自动收伞方式时,使用者可以利用抓住管形直骨底端的该只手的一根指 头,沿着管形直骨底端的方向压按钮头,使按钮头沿下孔的孔口向下移动,按钮头带动直 杆,直杆再带动直杆顶部推头的凸部也向下移动,推头的凸部向下移动时会将跷跷板的下 端顶出上孔,跷跷板的下端即卡头被顶出后就离开了对上孔的卡置,下巢组件呈可向下滑 动状态。此时,受伞面收縮的作用,伞面压向伞架,伞架的中骨、上集束套和下集束套发挥作 用使伞架折向管形直骨,而成收伞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可弹性收合的伞架、管形直骨、自动收伞控 制机构、下巢组件、上巢组件来构成可实现自动收伞的直骨伞;该伞架采用若干根由玻纤材 料制作而成的长骨和中骨组合的结构,并在中骨的两端分别设有上集束套和下集束套,中 骨在伞面撑开状态呈拱形结构,在伞面闭合状态呈收拢状态;管形直骨的上、下部分别设有 通向管腔的上孔和下孔,下巢组件设有可弹性插入所述上孔而使伞架被定位在打开状态的 卡头;该自动收伞控制机构则包括直杆、设在直杆顶部的推头和设在直杆底部的按钮及反 向弹簧,直杆滑套在管形直骨的管腔内,直杆顶部推头的凸部配合在所述上孔中并可沿上 孔向下移动以将下巢组件的卡头推出上孔,直杆底部的按钮配合在所述下孔中并可沿下孔 向下移动以带动直杆顶部的凸部同步动作,且在直杆底部的反向弹簧的作用下,按钮会在 自由状态下在所述下孔中沿下孔向上移动并带动直杆顶部的凸部同步动作,使得该伞具有 结构简单和牢固、装配容易、使用效果好、不易损坏的优点,特别是结构简单的特点,使得该 伞具不但制作成本低,而且使用极其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 实现自动收伞的直骨伞不局限于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伞面打开状态下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伞面收合状态下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伞面打开状态下的局部构造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伞面打开状态下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伞面打开状态下的伞面局部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实现自动收伞的直骨伞,包括一伞架1、一管 形直骨2、一自动收伞控制机构3、一上巢组件4、一下巢组件5 ;伞架1分别联接在上巢组件4与下巢组件5之间;上巢组件4固接在管形直骨2的顶端部;管形直骨2的上部设有用来 定位下巢组件5以成开伞状态的上孔21 ;下巢组件5滑动联接于管形直骨2中,下巢组件 5设有可弹性插入所述上孔21而使伞架1被定位在打开状态的卡头;该伞架1包括若干根 由玻纤材料制作而成的长骨11和中骨12 ;长骨11的一端与上巢组件4相枢接,另一端成
自由状;中骨12的下端与下巢组件5相枢接,中骨12的上端枢接在长骨11的中部,在开伞 状态时中骨12成拱形撑顶在长骨11与下巢组件5之间;该自动收伞控制机构3包括直杆 31、推头32、按钮33和反向弹簧34 ;直杆31滑套在管形直骨2内;推头32联接在直杆31 的顶部并滑套在上孔21中以用来将下巢组件5的卡头522推出上孔21 ;按钮33联接在直 杆31的底部以用来操纵直杆31动作,在管形直骨2的下部设有下孔22,按钮33滑动穿套 在所述下孔22中;反向弹簧34张顶在按钮33下方。
其中 中骨12的数量为长骨11数量的两倍;每一根长骨11的中部分别与对应的两相邻 的中骨12的上端相枢接;与同一根长骨11相枢接的中骨12的上端部还装有使两中骨12 并在一起的上集束套13 ;各中骨12的下端分别与下巢组件5相枢接,且每两根中骨12的 下端分别并接在下巢组件5的同一联接处;并接在一起的中骨12的下端部还装有下集束套 14 ;上集束套13与下集束套14成错位分布; 管形直骨2的底端内部装有塞子23,反向弹簧34张顶在按钮33与塞子23之间, 管型直骨2的底端还装有握把24 ; 推头32包括滑套在管形直骨2内的推头本体321和由推头本体321向上孔延伸 的凸部322 ; 上孔21为长条形孔,凸部322滑动配合在上孔21中; 按钮33包括滑套在管形直骨2内的按钮本体331、由按钮本体331向下孔22延伸 的延伸部332和处在管形直骨2外的按钮头333 ;该按钮头333与延伸部332 —体相接; 下孔22为长条形孔,所述延伸部332滑动配合在下孔22中; 管形直骨2采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直杆31、推头32和按钮33采用塑料材料制作 而成; 下巢组件5包括下滑套51、跷跷板52、弹簧53,其中下滑套51滑动套在管形直骨 2外,跷跷板52枢接在下滑套51上,弹簧53张顶在跷跷板52的上端521与下滑套51之间 以使跷跷板52的下端522弹性压向管形直骨2的外壁,该跷跷板52的下端522构成可弹 性插入所述上孔21而使伞架1被定位在打开状态的卡头; 伞面15装在伞架1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实现自动收伞的直骨伞,采用包含直杆31、直杆31顶部的推 头32和直杆31底部的按钮33及反向弹簧34所构成的自动收伞控制机构3,来实现将下巢 组件5的卡头推出上孔21,使控制部分的结构十分简单,既便于生产和装配,又大大降低了 制作成本,而且还不易损坏。推头32是联接在直杆31顶部,直杆31是滑套在由金属材料 制作而成的管形直骨2的管腔中,推头32的凸部322则滑套在管形直骨2的上孔21中,按 钮33是联接在直杆31的底部,按钮33滑套在管形直骨2的下孔22中,反向弹簧34装在 按钮33底端的管形直骨2内,并在管形直骨2的底端装上塞子23,使反向弹簧34张顶在 按钮33与塞子23之间。这样,推头32和按钮33通过直杆31形成联动关系手推动按钮头333使按钮33的延伸部332在下孔22中向下移动,则推头32的凸部322也跟着在上孔 21中向下移动;手放开按钮头333时,反向弹簧34会自动将按钮33的延伸部332沿着下 孔22向上顶到下孔22的长条形孔口结构的顶端,则推头32的凸部322也跟着移动到上孔 21的长条形孔口结构的顶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在于伞架1,即该伞架1采用 若干根由玻纤材料制作而成的长骨11和中骨12组合的结构,其中,长骨11的一端与上巢 组件4相枢接,另一端成自由状;中骨12的下端与下巢组件5相枢接,上端枢接在长骨11 的中部,且在开伞状态下中骨12成拱形撑顶在长骨11与下巢组件5之间。伞架1的这种 结构不但装配简单,成本低,而且结构牢固,不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实现自动收伞的直骨伞,有二种使用功能,一种是手动撑开 伞和手动收伞;另一种是手动撑开伞和自动收伞。 在伞面15处于收合状态时,伞架1也处于收合状态,下巢组件5处在管形直骨2 的中下部,自动收伞控制机构3在反向弹簧34的作用下,其按钮头333处在下孔22的长条 形孔口结构的顶端,推头32的凸部322也处在上孔21的条形孔口结构的顶端。 开伞时,为手动撑开伞,使用者的一只手抓住管形直骨2底端的握把24,另一只手 将下巢组件5沿着管形直骨2向上推移,随着下巢组件5的上移,伞架1也逐渐被撑开,下 巢组件5的跷跷板52的下端522受弹簧53的作用有压向管形直骨2的趋势,由于管形直 骨2的外壁的撑顶,跷跷板52的上端521 —直压縮弹簧53,当下巢组件5的跷跷板52的下 端522移动到上孔21时,由于推头32的凸部处在上孔21的顶端位置,则下巢组件5的跷 跷板52的下端522即卡头可以卡入上孔21 ;受卡头与上孔21配合的作用,下巢组件5无 法向下移动,下巢组件5被定位在上孔21处,使伞架1被定位在打开状态。 收伞时,可以为手动收伞;也可以为自动收伞。 当采用手动收伞方式时,使用者的一只手抓住管形直骨2底端的握把24,另一只 手按压下巢组件5的跷跷板52的上端521,使跷跷板52的上端521压向弹簧53而让跷跷 板52的下端522翘出,跷跷板52的下端522即卡头翘出后就离开了对上孔21的卡置,下 巢组件5呈可向下滑动状态。此时,受伞面15收縮的作用,伞面15压向伞架1,伞架1的中 骨12、上集束套13和下集束套14发挥作用使伞架1折向管形直骨2而成收伞状态。 当采用自动收伞方式时,使用者可以利用抓住管形直骨2底端握把24的该只手的 一根指头,沿着管形直骨2底端的方向压按钮头333,使按钮33的延伸部332沿下孔22的 孔口向下移动,按钮头333带动直杆31,直杆31再带动直杆31顶部推头32的凸部322也 向下移动,推头32的凸部322向下移动时会将跷跷板52的下端522顶出上孔21,跷跷板 52的下端522即卡头被顶出后就离开了对上孔21的卡置,下巢组件5呈可向下滑动状态。 此时,受伞面15收縮的作用,伞面15压向伞架l,伞架1的中骨12、上集束套13和下集束 套14发挥作用使伞架1折向管形直骨,而成收伞状态。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实现自动收伞的直骨伞,但本 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 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可实现自动收伞的直骨伞,包括一伞架、一管形直骨、一自动收伞控制机构、一下巢组件、一上巢组件;伞架分别联接在上巢组件与下巢组件之间;上巢组件固接在管形直骨的顶端部;管形直骨的上部设有用来定位下巢组件以成开伞状态的上孔;下巢组件滑动联接于管形直骨中,下巢组件设有可弹性插入所述上孔而使伞架被定位在打开状态的卡头;其特征在于该伞架包括若干根由玻纤材料制作而成的长骨和中骨;长骨的一端与上巢组件相枢接,另一端成自由状;中骨的下端与下巢组件相枢接,中骨的上端枢接在长骨的中部,在开伞状态中骨成拱形撑顶在长骨与下巢组件之间;该自动收伞控制机构包括直杆、推头、按钮和反向弹簧;直杆滑套在管形直骨内;推头联接在直杆的顶部并滑套在上孔中以用来将下巢组件的卡头推出上孔;按钮联接在直杆的底部以用来操纵直杆动作,在管形直骨的下部设有下孔,按钮滑动穿套在所述下孔中;反向弹簧张顶在按钮下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自动收伞的直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骨的数量为长骨数量的两倍;每一根长骨的中部分别与对应的两相邻的中骨的上端相枢接;与同一根长骨相枢接的中骨的上端部还装有使两中骨并在一起的上集束套;各中骨的下端分别与下巢组件相枢接,且每两根中骨的下端分别并接在下巢组件的同一联接处;并接在一起的中骨的下端部还装有下集束套;上集束套与下集束套成错位分布。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自动收伞的直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形直骨的底端装有塞子,反向弹簧张顶在按钮与塞子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自动收伞的直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头包括滑套在管形直骨内的推头本体和由推头本体向上孔延伸的凸部;所述的上孔为长条形孔;所述凸部滑动配合在所述上孔中。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自动收伞的直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包括滑套在管形直骨内的按钮本体、由按钮本体向下孔延伸的延伸部和处在管形直骨外的按钮头;该按钮头与延伸部一体相接;所述下孔为长条形孔,所述延伸部滑动配合在所述下孔中。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自动收伞的直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形直骨采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的直杆、推头和按钮采用塑料材料制作而成。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自动收伞的直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巢组件包括下滑套、跷跷板、弹簧;下滑套滑动套在管形直骨外;跷跷板枢接在下滑套上;弹簧张顶在跷跷板的上端与下滑套之间以使跷跷板的下端弹性压向管形直骨的外壁;该跷跷板的下端构成可弹性插入所述上孔而使伞架被定位在打开状态的卡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实现自动收伞的直骨伞,包括伞架、管形直骨、自动收伞控制机构、下巢组件、上巢组件;管形直骨的上、下部分别设有通向管腔的上孔和下孔;上巢组件装在管形直骨顶端,下巢组件滑动联接于管形直骨中;伞架包括若干根由玻纤材料制作而成的长骨和中骨,中骨的下端与下巢组件相枢接,上端枢接在长骨的中部,在开伞状态时中骨成拱形撑顶在长骨与下巢组件之间;自动收伞控制机构包括直杆、推头、按钮和反向弹簧;直杆滑套在管形直骨内,推头装在直杆的顶部并滑套在上孔中,按钮装在直杆的底部并滑动穿套在下孔中,反向弹簧张顶在按钮下方。该伞具有结构简单和牢固、装配容易、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使用效果好、不易损坏的优点。
文档编号A45B19/00GK201468235SQ20092030658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1日
发明者张贺清 申请人:张贺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