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707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分离嵌插件的拉链,该分离嵌插件具有插管及座管,本发明尤其涉及下述拉链链牙列由螺旋状或锯齿状的连续拉链链牙形成,即使在该链牙列处于啮合状态时承受了顶起力,也不容易发生啮合裂开,啮合强度高。
背景技术
以往,在左右拉链带的相对的各带侧缘部缝接由热塑性树脂制的单丝形成的螺旋状或锯齿状的连续拉链链牙而形成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在该拉链牙链带的链牙列上贯穿插有拉头,并且,在该链牙列的一端部安装具有插管及座管的分离嵌插件,由此构成拉链。另外,在日本特开2006-46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分离嵌插件的一例,该分离嵌插件设在上述那样的安装有螺旋状或锯齿状的连续拉链链牙的拉链上。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分离嵌插件如图13及图14所示如下形成在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51中,在一方的拉链牙链带51的下端成形而安装有热塑性树脂制的插管52,在另一方的拉链牙链带51的下端通过一体成形而安装有热塑性树脂制的座管53及插座54。 此外,安装有该分离嵌插件的拉链牙链带51通过在左右的拉链带57的相对的各带侧缘部缝接螺旋状的连续拉链链牙55而形成。该分离嵌插件中的插管52与配置在左侧拉链带57的带表背面上的加强部56 — 体成形,并在带表背面的范围内配置在拉链带57的带侧缘部上。该插管52具有大致棱柱状的插管主体部52a ;在该插管主体部52a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以梯形切缺的切口部52b ;从插管主体部52a的与切口部52b相比位于链牙列侧的位置朝向座管53侧向侧方突出的基台部52c ;从该基台部52c的链牙列侧端面以尖形状突出的插入部52d ;从基台部52c的链牙列侧端面向与该插入部52d的表面(上表面)侧相邻的位置突出的载置部52e。另外,在该插管52的切口部52b的下表面侧配置有与基台部52c相连续的侧壁52f。另一方面,该分离嵌插件中的座管53及插座54也与加强部56 —体成形,并在带表背面的范围内形成在右侧拉链带57的带侧缘部上。另外,座管53具有棱柱状的座管主体部53a ;从该座管主体部53a朝着插管52侧向侧方突出、能够嵌入到插管52的切口部 52b中的嵌入部53b ;在座管主体部53a的插管相对侧缘突出设置在与嵌入部53b相比位于链牙列侧的位置,能够与插管52的基台部52c的下表面(背面)抵接的突条片53c。插座 54 一体成形在座管53的下端部,具有能够供插管52插入的未图示的插管插入孔和能够供插管52侧的拉链带57插入的未图示的带插入槽。通过这样的专利文献1的分离嵌插件,由于在插管52设有所述插入部52d和所述载置部52e,所以,在使左右的链牙列啮合时,插管52的插入部52d被插入到与座管53相邻的啮合对方侧的拉链链牙55的上下腿部55b之间,并且,该拉链链牙55的上下腿部55b被载置在插管52的载置部52e上。
由此,与座管53相邻的拉链链牙55的啮合头部55a以不会摆动的方式被收容在插管52的基台部52c上的插管主体部52a与插入部52d及载置部52e之间,从而插管52 可靠地束缚该拉链链牙55。 因此,能够使链牙列的插管52及座管53侧的端部的啮合状态稳定,能够实现啮合强度的提高,例如,能够抑制当在座管53和插管52上施加了带表背方向的顶起力时从座管 53及插管52侧的链牙列端部发生啮合裂开的情况。因此,一直以来,作为具有分离嵌插件的拉链的一种,具有侧开型的分离嵌插件的拉链为公众所知,即从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中一方的链牙列端部连续地形成嵌入体,从另一方的拉链牙链带的链牙列端部连续地形成枢轴支承体,使所述嵌入体相对于所述枢轴支承体以不通过拉头的链牙引导通路的方式从枢轴支承体的侧部插入并卡定,由此,能够使左右的链牙列啮合。另外,关于具有这样的侧开型的分离嵌插件的拉链,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43568 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使该分离嵌插件的使用容易度提高的拉链。如图15所示,该专利文献2记载的带分离嵌插件62的拉链61具有在左右的拉链带63上排列设置合成树脂制的多个单独的拉链链牙64而形成链牙列65,由此而成的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66 ;设在链牙列65的一端部的分离嵌插件62 ;以及省略了图示的拉头。 此外,作为该拉头,能够使用一直以来一般公知的拉头。所述分离嵌插件62在左右的拉链带63的下端以与链牙列65连续的形态具有发挥插管的作用的嵌入体67和发挥座管的作用的枢转卡定体68,该嵌入体67和枢转卡定体 68相对。所述嵌入体67具有一体形成在左侧的拉链带63的表背两面的薄板状的嵌入板部67a;形成在嵌入板部67a的带端部侧前端部(后端部)的被枢转卡定部(轴部)67b; 沿嵌入板部67a的带内侧侧缘形成的突条部67c ;形成在嵌入板部67a的链牙列65侧端部 (前端部)的啮合部(钩部)67d;形成在嵌入板部67a的表面及背面的凹入部67e。另外,嵌入板部67a除了凹入部67e以外其表背面都是平坦的,其带表背方向的壁厚形成得比设在拉头的上下凸缘间的间隙的间隔小。而且,在嵌入板部67a上设有从带端部侧朝向带内方切入的切口部67f。所述枢转卡定体68具有形成在右侧的拉链带63的表背两面的拉头保持部68a ; 经由层差部68b形成得比拉头保持部68a壁厚、且主视呈大致J字形状的枢转卡定部68c ; 与拉头保持部68a相比形成在带内方、且用于提高枢转卡定体68的向拉链带63的固定强度的加强部68d。另外,在拉头保持部68a的与嵌入板部67a相对的侧面和枢转卡定部68c 的与嵌入板部67a相对的侧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嵌合凹槽68e。而且,拉头保持部68a的嵌入体相对侧缘以其中间部位朝向嵌入体67稍微鼓出的方式弯曲。在使拉头滑动并与层差部68b对合时,该拉头保持部68a能够插入到拉头的链牙引导通路内以保持拉头。所述枢转卡定部68c具有为了能够供嵌入体67的被枢转卡定部67b从枢转卡定体68的侧部嵌入而上方开口的枢动空间68f ;供被嵌入到该枢动空间68f中的被枢转卡定部67b抵接并能够自由旋转地卡定的大致J字形内表面68g。而且,在枢转卡定部68c的前端部形成有从大致J字形内表面68g贯穿到外周面的狭缝68h,该狭缝68h的带表背方向的槽宽被设定得比嵌入板部67a的壁厚大。若为具有这样的分离嵌插件62的专利文献2的拉链61,则通过将嵌入体67的被枢转卡定部67b从枢转卡定体68的侧部嵌入,能够将该被枢转卡定部67b能够自由旋转地卡定在枢转卡定体68的枢转卡定部68c中,另外,通过将嵌入体67的被枢转卡定部67b从未图示的拉头的肩口经由链牙引导通路插入,也能够将该被枢转卡定部67b能够自由旋转地卡定在枢转卡定体68的枢转卡定部68c中。另外,在将拉头保持在枢转卡定体68上且将嵌入体67的被枢转卡定部67b卡定在枢转卡定体68中的状态下,将嵌入体67的嵌入板部67a经由设在拉头的上下凸缘间的间隙插入到链牙引导通路中,然后使拉头沿啮合方向滑动,由此能够使左右的链牙列65啮合。因此,专利文献2的拉链61构成为能够进行以下不同的两种卡定操作,即使嵌入体67的被枢转卡定部67b从枢转卡定体68的侧部横向插入而直接嵌入由此使其卡定在枢转卡定体68中的基于横向插入的卡定操作;使嵌入体67的被枢转卡定部67b经由拉头的链牙引导通路插入到枢转卡定体68中而卡定的通常的卡定操作。因此,使用者能够根据分离嵌插件62的操作时的状况等,任意地选择基于横向插入的卡定操作和通常的卡定操作,能够使拉链61的操作性及便利性大幅提高。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46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8-43568号公报对于拉链来说,一般希望具有下述这样的良好的啮合强度,即在左右的链牙列啮合的状态时,即使例如受到将左右的拉链带向外侧沿带宽方向拉扯的横拉力等力,左右的链牙列也不会分离从而能够稳定地维持啮合状态。这里,对于所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的通过螺旋状的连续拉链链牙55或锯齿状的连续拉链链牙形成链牙列的拉链,与例如所述专利文献2那样的通过合成树脂制的单独的拉链链牙64在拉链带的表背两面对称地形成链牙列的拉链相比,柔软性好。但是,对于专利文献1那样的安装有连续拉链链牙55的拉链51,其链牙列仅形成在拉链带的一方的带表面上。因此,若该拉链51的链牙列以及分离嵌插件受到顶起力,导致其插管52和座管53 的相对位置在带表背方向上发生错位,则即使在链牙列啮合时插管52的插入部52d插入到拉链链牙55的上下腿部55b之间,该插入部52d也会从拉链链牙55中脱出,导致容易从链牙列的分离嵌插件侧的端部发生啮合裂开。另一方面,对于所述专利文献2那样的在拉链带的表背面对称地配置有合成树脂制的单独的拉链链牙64的拉链,即使其链牙列以及分离嵌插件受到顶起力,也由于各拉链链牙的表面侧或背面侧的某个部分与啮合对方侧的拉链链牙发生干涉而能够维持该链牙列的啮合状态,因此能够抑制啮合裂开的发生。因此,专利文献1那样的安装有连续拉链链牙55的拉链51,与所述专利文献2那样的在带表背面排列设有单独的拉链链牙的拉链相比,具有相对于顶起力的强度低的缺
点ο尤其是,当在例如通过螺旋状或锯齿状的连续拉链链牙形成链牙列的拉链中,作为分离嵌插件采用所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的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的分离嵌插件的情况下,即,采用具有嵌入体和枢转卡定体并能够任意地选择基于横向插入的卡定操作和通常的卡定操作的分离嵌插件的情况下,存在针对向分离嵌插件的顶起力的强度 极弱的问题。具体地说,在所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分离嵌插件62中,嵌入体67中的嵌入板部 67a的板厚如前述那样形成得较薄。因此,在该分离嵌插件62受到带表背方向的顶起力的情况下,嵌入板部67a容易挠曲或容易变形,存在嵌入体67的位置易错位的缺点。因此,对于安装有与合成树脂制的单独的拉链链牙相比啮合强度低的螺旋状或锯齿状的连续拉链链牙的拉链,若使用所述专利文献2那样的侧开型的分离嵌插件,则在链牙列以及分离嵌插件受到顶起力时,从链牙列的分离嵌插件侧的端部更加容易发生啮合裂开。因此,为了使这样的拉链产品化,就要求提高链牙列的嵌入体(插管)及枢轴支承体 (座管)侧的端部的啮合强度,尤其,要求提高针对顶起力的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课题作出的发明,其具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的拉链, 该拉链由于链牙列由螺旋状或锯齿状的拉链链牙形成,所以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并且,链牙列的插管及座管侧端部的啮合强度提高,即使分离嵌插件受到顶起力等也能够防止在链牙列上发生啮合裂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拉链,作为基本的构成,具有在左右的拉链带的相对的各带侧缘部上形成有链牙列的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具有安装在至少左右的所述链牙列的一端部处的座管及插管的分离嵌插件;和使左右的所述链牙列啮合、分离的拉头,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所述链牙列由螺旋状或锯齿状的连续拉链链牙形成,配置在一方的所述拉链牙链带上的所述插管或所述座管具有钩状的第一钩部,该第一钩部跨着所述拉链带的表背两面且一体地形成在该插管或座管的链牙列侧端部处,在配置于另一方的所述拉链牙链带上的所述座管或所述插管与所述链牙列之间,跨着所述拉链带的表背两面配置有相对于所述座管或所述插管独立地形成的合成树脂制的啮合加强体,所述啮合加强体具有以钩状形成在该啮合加强体的所述座管或所述插管侧、用于与所述第一钩部卡合的第二钩部;向与该啮合加强体的所述第二钩部的朝向相反侧的方向突出设置、用于与相邻于所述第一钩部的所述拉链链牙卡合的卡合突起。在本发明的拉链中,优选所述卡合突起的带表背方向的厚度形成为比所述第二钩部薄。该情况下,优选所述链牙列由螺旋状的连续拉链链牙形成,所述卡合突起被配置在与所述拉链带的带表面相比的上方。另外,优选所述链牙列由螺旋状的连续拉链链牙形成,且在该连续拉链链牙内贯穿插有芯绳的状态下,使用缝制线将所述链牙列缝接在所述拉链带上,所述啮合加强体包围着所述芯绳和所述缝制线且在从所述拉链带的表面侧到背面侧的范围内形成。而且,优选所述第一钩部在钩前端部具有切口部或槽部,所述第二钩部具有能够嵌入到所述切口部或所述槽部中的嵌入突出部。优选本发明的拉链中的所述分离嵌插件被构成为,所述插管由嵌入体形成,所述嵌入体具有能够插入到所述拉头所具有的上下凸缘间的、薄板状的插管主体部;配置在该嵌入主体部的与链牙列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处的轴部,所述座管由大致J字形的枢轴支承体形成,所述枢轴支承体通过使所述轴部经由所述拉头的链牙引导通路插入,和使所述轴部从该座管的侧方直接插入都能够将所述轴部枢转支承。或者,本发明的所述分离嵌插件也可以构成为,还具有在所述座管的前端部被一体化成形、且能够收容所述插管的插座,此外也可以构成为,还具有逆开用拉头,该逆开用拉头以使后口与所述拉头相对的朝向贯穿插在所述链牙列上,并能够收容所述插管及所述
座管。 发明的效果通过上述那样的本发明的拉链,由于能够通过螺旋状或锯齿状的连续拉链链牙来形成左右的拉链牙链带的链牙列,所以,能够确保良好的柔软性。另外,配置在该拉链的一方的拉链牙链带上的插管(或座管)具有跨着拉链带的表背两面一体地形成在该插管(或座管)的链牙列侧端部处的钩状的第一钩部。而且,在配置在另一方的拉链牙链带上的座管(或插管)和链牙列之间,跨着拉链带的表背两面形成的合成树脂制的啮合加强体相对于座管(或插管)独立地另外配置,该啮合加强体具有与所述第一钩部卡合的钩状的第二钩部;和与相邻于第一钩部的啮合对方侧的拉链链牙卡合的卡合突起。因此,在本发明的拉链中,在使左右的链牙列啮合时,配置在另一方的拉链牙链带上的啮合加强体的第二钩部与设在一方的拉链牙链带的插管(或座管)上的第一钩部卡合,且该啮合加强体的卡合突起和与该第一钩部相邻的啮合对方侧的拉链链牙卡合。这样地跨着拉链带的表背两面形成的所述第一钩部和啮合加强体的所述第二钩部相互卡合,且啮合加强体的卡合突起与拉链链牙卡合,由此,能够使链牙列的插管及座管侧端部的啮合强度能够在不妨碍该链牙列的柔软性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尤其,在左右的链牙列处于啮合状态时,即使分离嵌插件以及链牙列受到顶起力等从而插管或座管的位置发生错位,由于与链牙列的插管及座管侧端部相邻的所述第一钩部和所述第二钩部在拉链带的带表面侧及背面侧牢固地卡合,所以,也能够有效地防止以往那样从链牙列的分离嵌插件侧的端部发生啮合裂开的情况。在这样的本发明的拉链中,所述卡合突起的带表背方向上的厚度被形成得比第二钩部薄。由此,能够使第二钩部可靠地与第一钩部卡合,并且,能够使卡合突起与螺旋状或锯齿状的连续拉链链牙可靠地卡合。该情况下,链牙列由螺旋状的连续拉链链牙形成,而且,卡合突起配置在与拉链带的带表面相比的上方,由此,能够使卡合突起更可靠地与螺旋状的连续拉链链牙卡合。另外,在本发明的拉链中,所述链牙列由螺旋状的连续拉链链牙形成,且在将芯绳贯穿插在该连续拉链链牙内的状态下,使用缝制线将其缝接在拉链带上。另外,啮合加强体包围着芯绳和缝制线且在从拉链带的表面侧到背面侧的范围内形成。由此,能够将啮合加强体跨着拉链带的带表背面稳定地固定在贯穿插有芯绳的链牙列的端部处。而且,所述第一钩部在钩前端部具有切口部或槽部,所述第二钩部具有能够嵌入到所述切口部或槽部中的嵌入突出部。由此,在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卡合时,设在第二钩部上的嵌入突出部嵌入到第一钩部的切口部或槽部中。因此,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卡合时的针对带表背方向的顶起力的强度变得更高,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链牙列上发生啮合裂开。另外,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具有所谓的侧开型的分离嵌插件的拉链,所述分离嵌插件通过插管由嵌入体形成、座管由能够对嵌入体的轴部进行枢转支承的大致J字形的枢轴支承体形成而形成。即,在链牙列由螺旋状或锯齿状的连续拉链链牙形成、且在该链牙列的一端部只是配置有侧开型的分离嵌插件的拉链的情况下,如前所述,由于嵌入体的壁厚薄,所以,存在在分离嵌插件受到顶起力时,易于从链牙列的分离嵌插件侧的端部发生啮合裂开的问题。但是,根据本发明,即使在拉链的分离嵌插件作为这样的侧开型的分离嵌插件形成的情况下,也能够使链牙列的啮合强度大幅度地提高,即使分离嵌插件受到顶起力等,也能够有效地防止发生啮合裂开。此外,在本发明的拉链为具有一般的分离嵌插件、即能够收容插管的插座被一体化成形在座管的前端部而形成的分离嵌插件的拉链的情况下,或者为具有逆开的分离嵌插件、即能够收容插管及座管的逆开用拉头贯穿插在链牙列上而形成的分离嵌插件的拉链的情况下,都能够使链牙列的啮合强度大幅度提高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啮合裂开的发生。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拉链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配置在该拉链上的分离嵌插件的插管及座管的立体图。图3是从其他角度观察该分离嵌插件的插管及座管时的立体图。图4是配置在该拉链上的啮合加强体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进行该拉链的啮合操作时的分离嵌插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左右的链牙列啮合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7是对该拉链受到横向拉力时的啮合加强体进行说明的概要说明图。图8是放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拉链的第一钩部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9是从斜下方侧观察到的该拉链的啮合加强体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10是以剖面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拉链的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1是表示该拉链闭锁时的分离嵌插件的主视图。图12是以剖面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拉链的分离嵌插件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3是表示设在以往的拉链上的插管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4是表示设在该拉链上的座管及插座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5是表示以往其他的拉链的立体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 拉链2链牙列2a 芯绳2b缝制线3拉链牙链带4拉链带4a带主体部4b带侧缘部
4c 切口部5拉链链牙5a第一拉链链牙6上止码7加强部8 拉头8a上翼板8b下翼板8c连结柱8d 凸缘8e停止爪8f拉攀安装柱8g 拉攀8h链牙引导通路9啮合加强体9a加强体主体部

9b第二钩部9c卡合突起9d嵌入突出部9e凹入部9f嵌入凹部10分离嵌插件11插管(嵌入体)Ila插管主体部lib 轴部Ilc 第一钩部Ild突条部lie嵌入凹部Ilf 切口部Ilg 垄部12座管(枢轴支承体)12a拉头保持部12b层差部12c枢轴支承部12d 狭缝12e倾斜部12f凹入部12g突出片12h枢动空间
12i大致J字形内表面21 拉链23 插管23a插管主体部23c 第一钩部23e嵌入凹部23h 槽部29啮合加强体29a加强体主体部29b 第二钩部29c卡合突起29d嵌入突出部31 拉链32分离嵌插件33 插管34 座管34a座管主体部34c 第一钩部35 插座35a插管收容孔39啮合加强体39b 第二钩部39c卡合突起41 拉链42分离嵌插件43 插管43a插管主体部43b停止爪收容部43c 第一钩部43d插入凹部44 座管44a座管主体部44b止码部44c插入片45逆开用拉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 本发明不被以下说明的各实施例限定,只要具有与本发明实质上相同的结构,且能够发挥同样的作用效果,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以下的各实施例的拉链中,在左右的拉链带的带侧缘部,通过缝接螺旋状的连续拉链链牙而形成链牙列,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还能够在拉链带的带侧缘部缝接锯齿状的连续拉链链牙而形成链牙列。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1的拉链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配置在该拉链上的分离嵌插件的插管及座管的立体图,图3是从其他角度观察到的该分离嵌插件的插管及座管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进行该拉链的啮合操作时的分离嵌插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左右的链牙列啮合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分放大图。此外,在图2以及图5等中,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的特征,省略了将拉链链牙缝接在拉链带上的缝接线而进行图示。此外,在以下,将拉链牙链带的长度方向规定为前后方向(将配置有上止码的一侧作为前方,将配置有分离嵌插件的一侧作为后方),将带宽方向规定为左右方向(将从正面观察图1时的左侧作为左方,将右侧作为右方),将带表背方向规定为上下方向(从拉链带的带面观察,将配置有拉头的拉攀的一侧作为上方,将其相反侧作为下方),基于此进行说明。本实施例1的拉链1具有形成有链牙列2的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3 ;安装在该拉链牙链带3的链牙列2的一端部上的分离嵌插件10 ;从右侧的链牙列2的下端连续地设置的合成树脂制的啮合加强体9 ;使左右的链牙列2啮合、分离的拉头8。在本实施例1的拉链牙链带3中,左右的拉链带4具有带主体部4a及带侧缘部4b, 在该左右的拉链带4的相对的各带侧缘部4b,使芯绳2a贯穿插在螺旋状的拉链链牙5内, 并用缝制线2b将该拉链链牙5缝制在拉链带4的表面(一面)侧,由此,形成链牙列2。螺旋状的拉链链牙5是通过将合成树脂制单丝形成为螺旋状而得到的。该拉链链牙5具有与对方的拉链链牙5啮合、脱离的啮合头部;从该啮合头部沿一方向(带内方) 延伸的一对腿部;连结相互相邻的链牙间的腿部之间的连结部。此外,在所述腿部中,将配置在上方的一侧作为上腿部,将配置在下方的一侧作为下腿部。通过这样的螺旋状的拉链链牙5形成链牙列2,由此能够容易地确保柔软性。另外,在左右的链牙列2的上端部固定有上止码6。而且,在拉链带4的带长度方向的下端部表背面上,通过熔敷合成树脂制薄膜而形成有加强部7。对于本实施例1的所述拉头8,使用一直以来使用的通常的拉头。S卩,该拉头8具有上下翼板8a、8b ;在拉头8的前端部将该上下翼板8a、8b连结起来的连结柱8c ;设在上下翼板8a的各左右侧缘的上下凸缘8d;上翼板8a上所具有的、通过卡合在拉链牙链带3的链牙列2上而能够使拉头8停止的停止爪8e ;立设在上翼板8a的表面的拉攀安装柱8f ;安装在拉攀安装柱8f上的拉攀Sg。另外,在配置有该拉头8的连结柱8c的一侧的端部,在左右形成有肩口,且在所述一侧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后口。而且,在该拉头8内设有连通左右的肩口和后口且主视大致呈Y字形的链牙引导通路8h,在上下翼板8a、8b的链牙引导通路8h侧的表面 (内表面)形成有用于在链牙引导通路8h内使拉链链牙5的位置稳定的未图示的中间隔板。本实施例1的所述分离嵌插件10通过对聚缩醛、聚酰胺等热塑性树脂进行射出成形而在拉链带4上被成形一体化,具有配置在左侧拉链带4的带侧缘部4b的下端部的、作为嵌入体的合成树脂制的插管11 ;配置在右侧拉链带4的带侧缘部4b的下端部的、作为枢轴支承体的合成树脂制的座管12。该分离嵌插件10的插管11从左侧的链牙列2的下端缘连续并跨在拉链带4的带表背两面而成形。该插管11具有薄板状的插管主体部Ila ;在该插管主体部Ila的座管相对侧缘部的后端部向带表背方向突出设置的圆柱状的轴部lib ;形成在插管主体部Ila 的座管相对侧缘部的前端部的第一钩部Ilc ;沿插管主体部Ila的带内侧侧缘部形成的突条部lid。此外,固定有该插管11的左侧的拉链带4具有将座管相对侧缘部的带后端侧切缺而成的带切口部4c,插管11的插管主体部Ila以向该带切口部4c突出的方式延伸设置。 另外,插管主体部Ila的表背面都形成为平坦的薄板状,其板厚被设定为小于拉头8的上下凸缘8d间的间隙的大小。对于该插管11中的所述轴部11b,其带表背方向的尺寸(厚度)形成得比拉头8 的链牙引导通路8h的带表背方向(高度方向)的间隔小,即,比拉头8内部的上下翼板8a、 8b间的间隔小。另外,所述突条部Ild沿着插管主体部Ila的带内侧侧缘以从该插管主体部Ila的表背两面突出的状态形成。通过形成该突条部lld,能够使插管11的强度提高,并且,能够将插管11形成得容易把持以提高分离嵌插件10的操作性。而且,该插管11中的所述第一钩部Ilc跨在拉链带4的带表背面并与插管主体部1 Ia —体地在带表背方向平衡良好地形成,其带表背方向的尺寸被设定得比插管主体部 Ila大,且比拉头8的链牙引导通路8h的带表背方向的间隔小。另外,该第一钩部Ilc形成为主视呈左右颠倒的J字形的钩状,具有供啮合加强体9的后述的第二钩部9b嵌入的嵌入凹部lie。该第一钩部Ilc的钩前端部从插管主体部Ila的座管相对侧缘向座管12侧突出, 在该钩前端部的下表面侧(带背面侧)的区域,如图3所示,设有从钩前端被切缺的切口部 Ilf0此外,该切口部Ilf被形成为,没有一直被切缺到前述的嵌入凹部lie的底面部分,而是以在形成了切口部Ilf的部分也有钩前端部的内周面存在的方式,在切口部Ilf和嵌入凹部lie之间残留小的垄部llg。由此,如后所述,在啮合加强体9的第二钩部9b嵌入到第一钩部Ilc的嵌入凹部 lie中时,能够以使第一钩部Ilc的钩前端部内周面和第二钩部9b的钩前端部内周面在整个第一钩部Ilc的带表背方向的范围内抵接的方式,使第一钩部Ilc和第二钩部9b相互卡合。本实施例1的分离嵌插件10中的所述座管12从右侧的链牙列2的下端缘 连续并跨在拉链带4的带表背两面而成形。该座管12具有形成在右侧的拉链带4的表背两面的拉头保持部12a ;从拉头保持部12a的后端部经由层差部12b形成为厚壁、且主视呈大致J 字形的枢轴支承部12c ;形成在J字形枢轴支承部12c的前端部分、能够供插管11的插管主体部Ila插入的狭缝12d。该座管12中的所述拉头保持部12a被设定成其厚度(带表背方向上的尺寸)比拉头8的上下凸缘8d间的间隙的间隔大、且比该拉头8的链牙引导通路8h的高度尺寸小, 从而被形成为在使拉头8沿链牙列2滑动到与层差部12b抵接的下端位置时,拉头保持部12a能够插入到拉头8的链牙引导通路8h内以保持拉头8。 另外,在该拉头保持部12a中,为了在保持拉头8时防止该拉头8的未图示的中间隔板与拉头保持部12a发生干涉,在拉头保持部12a的上表面(表面)的前端部(啮合加强体9侧端部)形成有朝向前端缘向下倾斜的倾斜部12e(参照图2),另外,在该拉头保持部12a的下表面(背面)的插管相对缘部,以前端部(啮合加强体侧端部)侧扩宽的方式形成有凹入部12f。此外,所述中间隔板由形成在拉头8的链牙引导通路8h内的突状部构成。而且,在该拉头保持部12a的插管相对侧缘设有从该插管相对侧缘向插管11侧突出的突出片12g。该突出片12g以在将插管11的轴部lib枢转支承在座管12的枢轴支承部12c上时不与插管11的插管主体部Ila相干涉的方式形成在拉头保持部12a的上表面侧半部。另外,该突出片12g的上表面从拉头保持部12a的上表面连续并齐平地形成。这样的突出片12g形成在座管12上,由此,如后所述,在使左右的链牙列2啮合时,能够使该突出片12g和插管11的插管主体部Ila重合,能够在分离嵌插件10受到带表背方向的顶起力时防止插管11的位置相对于座管12向上方错位。座管12中的所述枢轴支承部12c从拉头保持部12a延伸设置到带端缘部,并进一步从该带端缘部向插管11侧弯曲,由此,如前所述形成为主视具有大致J字形。该枢轴支承部12c具有为了能够从座管12的侧部将插管11的轴部lib嵌入而上方开口的枢动空间12h ;供嵌入到该枢动空间12h中的轴部lib抵接并能够自由旋转地卡定的大致J字形内表面12i。该情况下,枢轴支承部12c的大致J字形内表面12i的弯曲部的曲率半径被设定为与插管11中的轴部lib的半径对应。另外,形成在该枢轴支承部12c的前端部分的狭缝12d从大致J字形内表面12i 贯穿形成到枢轴支承部12c的外周面,该狭缝12d的带表背方向的槽宽被设定为比插管主体部Ila的板厚大。本实施例1的啮合加强体9配置在右侧的链牙列2和座管12之间,并相对于右侧的链牙列2以连续的方式形成,但与座管12分离,以相对于座管12独立的状态形成。该啮合加强体9通过对与分离嵌插件10相同的热塑性树脂射出成形而在拉链带4上被成形一体化。该啮合加强体9具有固定在拉链带4上的加强体主体部9a ;从该加强体主体部 9a向插管11侧延伸设置且前端部为向后方弯曲的钩状的第二钩部9b ;从第二钩部9b向与该第二钩部9b的钩前端部的朝向相反侧的方向即链牙列2侧突出设置的卡合突起9c ;在第二钩部9b的下表面(背面)侧向该第二钩部9b的开口空间突出地形成并能够嵌入到形成在插管11的第一钩部Ilc上的切口部Ilf中的嵌入突出部9d。该啮合加强体9的所述加强体主体部9a具有与座管12的拉头保持部12a大致相同的厚度(带表背方向的尺寸),该加强体主体部9a包围着形成在带侧缘部4b的带表面侧的芯绳2a及缝制线2b,并且从拉链带4的带表面侧到带背面侧的范围内射出成形。另外,为了在座管12的拉头保持部12a上保持拉头8时防止该拉头8的未图示的中间隔板与啮合加强体9的加强体主体部9a发生干涉,在加强体主体部9a的下表面(背面)的第二钩部形成侧端缘部形成有凹入部9e。此外,啮合加强体9的第二钩部9b的下表面与形成在加强体主体部9a上的凹入部12f的底面连续且齐平地形成。
该啮合加强体9的所述第二钩部9b跨过拉链带4的表背面而在带表背方向上平衡良好地形成。另外,该第二钩部9b形成为呈上下相反的倒J字形状的钩状,具有供插管 11的第一钩部Ilc的钩前端部嵌入的嵌入凹部9f。该啮合加强体9的所述卡合突起9c在第二钩部9b的前表面向链牙列2侧突出设置,在左右的链牙列2啮合时,所述卡合突起9c形成为能够插入到左侧的链牙列2的与第一钩部Ilc相邻的拉链链牙5、即配置在左侧的链牙列2的下端的第一拉链链牙5a所具有的上下腿部间。

另外,如图4所示,卡合突起9c,相对于第二钩部9b的上下方向(带表背方向)的厚度,配置在拉链带4的带表面的上方。即,卡合突起9c其带表背方向的厚度形成得比第二钩部9b薄,另外,卡合突起9c被配置成与第二钩部9b的上下方向的中央位置相比向一方(上方)侧偏倚。由此,对于仅配置在拉链带4的表面侧的螺旋状的拉链链牙5,能够使卡合突起9c可靠地卡合。而且,在该情况下,第二钩部9b位于加强体主体部9a的表面侧 (上表面侧)。此外,在本发明中,在与啮合加强体9的卡合突起9c相邻的位置上,也能够形成例如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用于载置第一拉链链牙5a的上下腿部的载置部。由此, 在使左右的链牙列2啮合时,能够可靠地使卡合突起9c和啮合对方的拉链链牙5卡合,能够更稳定地维持该卡合状态。下面,对将具有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例1的拉链1闭锁时的操作进行说明。首先,使拉头8向被安装在右侧的拉链牙链带3上的座管12滑动,使该拉头8的后口与成为下止码的所述层差部12b抵接。由此,拉头8被保持在座管12的拉头保持部12a 上。接下来,将设在该拉链1的插管11上的轴部lib插入到形成在座管12的枢轴支承部12c上的枢动空间12h中并使其与大致J字形内表面12i抵接,由此,使该轴部lib枢转支承在枢轴支承部12c上(参照图5)。此时,在本实施例1的拉链1中,能够从下面两种方法中任意选择一种进行使插管11的轴部lib枢转支承在枢轴支承部12c上的操作。作为第一操作方法,使插管11的轴部lib从座管12的左侧的侧部、即从形成在枢轴支承部12c和拉头8之间的间隙,朝向枢轴支承部12c的大致J字形内表面12i插入,由此,能够使该轴部lib与大致J字形内表面12i抵接并枢转支承在枢轴支承部12c上。此时,由于在枢轴支承部12c的前端部分设有狭缝12d,因此,通过将插管11的插管主体部 Ila插入到狭缝12d内,能够在该插管主体部Ila和枢轴支承部12c相互不会发生干涉的情况下,使轴部lib顺畅地枢转支承在枢轴支承部12c上。然后,在使插管11的轴部lib卡定在座管12的枢轴支承部12c上后,以该轴部 lib为中心使插管11朝向座管12旋转,由此将插管11的插管主体部Ila插入到拉头8的上下凸缘8d间。此时,使插管11旋转到插管11与拉头8的连结柱8c抵接或是连结柱8c 的附近位置。由此,能够将插管11和座管12的相对的位置设定成图5所示那样的能够稳定地开始链牙列2的啮合的状态。另一方面,作为第二操作方法,将插管11的轴部lib从拉头8的肩口插入,并使其通过该拉头8的链牙引导通路8h,由此,能够使该轴部lib枢转支承在枢轴支承部12c上。 由此,与上述的第一操作方法相同地,能够将插管11和座管12的相对的位置设定成能够稳定地开始链牙列2的啮合的状态。 在将插管11和座管12的相对的位置设定成规定的状态后,使拉头8向链牙啮合方向即前方滑动。由此,使插管11的第一钩部IlC和啮合加强体9的第二钩部9b卡合,并且,通过使啮合加强体9的卡合突起9c插入到与插管11相邻的啮合对方侧的第一拉链链牙5a的上下腿部之间来使卡合突起9c和第一拉链链牙5a卡合。此时,由于啮合加强体9从座管12分离而独立形成,所以,能够在不增大拉头8的滑动阻力的情况下使啮合加强体9与第一钩部Ilc及第一拉链链牙5a容易地卡合。另外, 插管11的第一钩部Ilc和啮合加强体9的第二钩部%,与各拉链链牙5相比,其带长度方向的尺寸形成得较大。因此,在使拉头8滑动时,即使插管11相对于座管12配置在多少有些错位的位置上,也能够将第一钩部Ilc和第二钩部9b容易地卡合,能够使拉头8的滑动开始时的操作性(开始性)大幅度提高。而且,然后,通过使拉头8进一步向前方滑动,左右的链牙列2从第一拉链链牙5a 开始按顺序啮合,从而能够容易地使拉链1闭锁。在这样闭锁了的本实施例1的拉链1中,如图6所示,第一钩部Ilc位于啮合加强体9和座管12的拉头保持部12a之间,另外,该第一钩部Ilc位于拉头保持部12a的链牙侧端部的上方。而且,啮合加强体9的第二钩部9b牢固地卡合在插管11的第一钩部Ilc 上,且该啮合加强体9的卡合突起9c牢固地卡合在与插管11相邻的第一拉链链牙5a上。 因此,能够在不妨碍链牙列2的柔软性的情况下,使该链牙列2的分离嵌插件10侧的端部的啮合强度大幅提高。而且,对于本实施例1的拉链1,在左右的链牙列2处于啮合状态时,即使拉链带4 沿带宽方向向外侧被拉扯从而链牙列2 (尤其,链牙列2中的分离嵌插件10侧的端部)受到横向拉力,另外,即使链牙列2以及分离嵌插件10受到带表背方向的顶起力等,通过啮合加强体9与第一钩部Ilc及第一拉链链牙5a的卡合也能够有效地缓和该横向拉力以及顶起力,能够防止从链牙列2的分离嵌插件10侧的端部发生啮合裂开。具体地说明,在该拉链1中,在例如链牙列2受到带宽方向的横向拉力的情况下, 如图7所示,啮合加强体9要向与第一钩部Ilc的卡合脱开的方向移动。但是,另一方面, 第一钩部Ilc的嵌入凹部lie的座管12侧形成为随着趋向于具有座管12的拉链带4而朝向链牙列2的倾斜面,嵌入到该嵌入凹部lie中的第二钩部9b具有与嵌入凹部lie的倾斜面对应的倾斜面,因此,啮合加强体9沿着这些倾斜面向链牙列2侧移动。因此,该啮合加强体9的卡合突起9c被更深地插入到第一拉链链牙5a的上下腿部之间,啮合加强体9和第一拉链链牙5a发生干涉。由此,啮合加强体9的移动受到妨碍,从而能够防止啮合加强体9的第二钩部9b 与插管11的第一钩部Ilc的卡合脱开,并能够使啮合加强体9的卡合突起9c与第一拉链链牙5a更牢固地卡合。因此,即使链牙列2受到横向拉力,啮合加强体9与插管11及第一拉链链牙5a的卡合也不会脱开,能够防止从链牙列2的分离嵌插件10侧端部发生啮合裂开。另外,在该拉链1中,在链牙列2以及分离嵌插件10受到带表背方向的顶起力的情况下,由于链牙列2的分离嵌插件10侧的端部的啮合强度提高,而且插管11的第一钩部 Ilc和啮合加强体9的第二钩部9b都跨在拉链带4的带表背面形成,所以,通过第一钩部Ilc及第二钩部9b的表面侧或背面侧的某部分相互干涉,能够维持其卡合状态。另外,即使因该顶起力,第一钩部Ilc和第二钩部9b的位置关系在带表背方向上错位,由于第一钩部Ilc和第二钩部9b跨在带表背面形成,所以,第一钩部Ilc和第二钩部 9b的卡合也不容易脱开。因此,即使链牙列2以及分离嵌插件10受到顶起力,也能够有效防止从链牙列2的分离嵌插件10侧的端部发生啮合裂开。尤其,在本实施例1的拉链1中,在使左右的链牙列2啮合时,形成在座管12的拉头保持部12a上的突出片12g重合在插管11的上表面侧,并且,形成在啮合加强体9的下表面侧的嵌入突出部9d嵌入到形成在插管11的第一钩部Ilc上的切口部Ilf中。因此,在分离嵌插件10的插管11受到例如从其下表面侧向上方顶起的顶起力的情况下,形成在拉头保持部12a上的突出片12g从上表面侧推压插管11,防止插管11相对于座管12的错位,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链牙列2上发生啮合裂开。 另一方面,在分离嵌插件10的插管11受到从其上表面侧向下方顶起的顶起力的情况下,由于啮合加强体9的嵌入突出部9d从下表面侧推压第一钩部11c,防止插管11相对于座管12的错位,所以,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链牙列2上发生啮合裂开。为了打开拉链1,通过使拉头8向后方滑动,一边使拉链链牙5的啮合分离一边将拉头8下拉直到与枢轴支承体12c的层差部12b抵接。在该状态下,如图4所示,使拉链链牙5的啮合分离,并解除第一钩部Ilc和第二钩部9b的卡合。此时,第一钩部Ilc和第二钩部9b隔着拉头8的连结部8c位于左右。然后,使插管11以该插管11的轴部lib从座管12的枢动空间12h内脱离的方式移动,由此,能够使插管11和座管12分离。实施例2图8是放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拉链的第一钩部的主要部分分立体图,图 9是从斜下方侧观察到的该拉链的啮合加强体的主要部分分立体图。此外,在本实施例2及以下说明的实施例3、4中,对与前述的实施例1说明的零件或部件具有相同结构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由此省略其说明。取代在所述实施例1的拉链1中在插管11的第一钩部Ilc上切缺的切口部Ilf, 在本实施例2的拉链21中的插管23上,如图8所示在其第一钩部23c的钩前端部形成有槽部23h。该槽部23h被配置在第一钩部23c中带表背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该槽部23h 也与所述实施例1的切口部Ilf同样,没有一直形成到嵌入凹部23e的底面部分,而是在槽部23h和嵌入凹部23e之间设有未图示的小的垄部。在该拉链21中的啮合加强体29上,如图9所示,形成有向第二钩部29b的开口空间突出地形成的嵌入突出部29d。该嵌入突出部29d没有如所述实施例1的拉链1那样形成在啮合加强体9的下表面(背面)侧,而是配置在啮合加强体29中的带表背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并形成为能够嵌入到形成于插管23上的槽部23h中。此外,对于本实施例2的拉链21中的所述槽部23h及嵌入突出部29d以外的结构,与所述实施例1的拉链1基本相同。即,本实施例2的插管23具有薄板状的插管主体部23a ;突出设在该插管主体部23a的后端部的圆柱状的未图示的轴部;形成在插管主体部 23a的前端部的第一钩部23c ;沿插管主体部23a的带内侧侧缘部形成的未图示的突条部。另外,对于本实施例2的未图示的座管也与所述实施例1同样地构成。而且,本实施例2的啮合加强体29以从座管离开而独立的状态形成,具有固定在拉链带4上的加强体主体部29a ;从该加强体主体部9a延伸设置的钩状的第二钩部29b ;从第二钩部29b朝向链牙列2侧突出设置的卡合突起29c ;在第二钩部29b的大致J字形内表面突出设置的所述嵌入突出部29d。 通过这样的本实施例2的拉链21,在左右的链牙列2啮合时,啮合加强体29的嵌入突出部29d嵌入到插管23的槽部23h中。因此,在例如本实施例2的分离嵌插件受到从例如下表面侧向上方顶起的顶起力的情况下,如所述专利文献1那样,通过形成在拉头保持部12a上的突出片12g推压插管23从而防止插管23的位置在带表背方向上错位,不仅如此,通过嵌入到插管23的槽部23h中的嵌入突出部29d与第一钩部23c的钩前端部发生干涉,还能够防止插管23的位置在带表背方向发生错位。另外,在本实施例2的分离嵌插件受到从上表面侧向下方顶起的顶起力的情况下,也是通过嵌入到插管23的槽部23h中的嵌入突出部29d与第一钩部23c的钩前端部发生干涉,能够防止插管23的位置在带表背方向上发生错位。因此,本实施例2的拉链21,在其链牙列2以及分离嵌插件受到顶起力(尤其,从下表面侧向上方顶起的顶起力)时,能够比所述实施例1的拉链21更可靠地防止在链牙列 2上发生啮合裂开。实施例3图10是以剖面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拉链的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1 是表示该拉链在闭锁时的分离嵌插件的主视图。对于本实施例3的拉链31,其第一钩部34c形成在座管34上,啮合加强体39被安装在安装有插管33的左侧的拉链牙链带3上,拉链31中的第一钩部34c与啮合加强体39 的相对位置关系被构成为相对于所述实施例1的拉链1左右相反。另外,本实施例3的拉链31中的分离嵌插件32,与所述实施例1的拉链1不同,由以下部分构成安装在左侧的拉链牙链带3的带端部上的插管33 ;安装在右侧的拉链牙链带3的带端部上的座管34 ;在座管34的前端部被成形一体化、具有能够收容插管33的插管收容孔35a的矩形状的插座35。在该情况下,本实施例3的形成在座管34上的第一钩部34c本身的构成及安装在左侧的拉链牙链带3上的啮合加强体39本身的构成与所述实施例1的拉链1中的形成在插管11上的第一钩部Ilc及安装在右侧的拉链牙链带3上的啮合加强体9基本相同。此外,本实施例3的座管34中的座管主体部34a无需如所述实施例1的插管11的插管主体部Ila那样将板厚形成得较薄,所以,第一钩部34c形成为具有与座管主体部34a 大致相同的厚度(带表背方向的尺寸)。在这样的本实施例3的拉链31中,也是在将插管33插入到座管34及插座35中后,通过使拉头8向上方滑动而如图11所示使左右的链牙列2啮合时,与所述实施例1相同地,啮合加强体39的第二钩部39b与座管34的第一钩部34c牢固地卡合,且该啮合加强体39的卡合突起39c牢固地卡合在与座管34相邻的拉链链牙5上。因此,本实施例3的拉链31能够在不妨碍链牙列2的柔软性的情况下,使该链牙列2的分离嵌插件侧的端部的啮合强度大幅提高。因此,在左右的链牙列2处于啮合状态时,即使受到横向拉力以及顶起力等,也能够有效地防止从链牙列2的分离嵌插件侧的端部发生啮合裂开。
实施例4图12是 以剖面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拉链的分离嵌插件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本实施例4的拉链41中,分离嵌插件42由插管43、座管44、逆开用拉头45构成, 在这点上与所述实施例1的拉链1不同,对于包含啮合加强体9的其他的构成,与所述实施例1的拉链1基本相同。S卩,本实施例4中的分离嵌插件42由以下部分构成安装在左侧的拉链牙链带3 的带端部上的插管43 ;跨着带表背面安装在右侧的拉链牙链带3的带端部上的座管44 ;被链牙列2贯穿、且能够收容插管43及座管44的逆开用拉头45。此外,本实施例4的逆开用拉头45和贯穿插在链牙列2上的未图示的拉头(打开用拉头)采用与所述实施例1的拉头8同类型的具有停止爪8e的拉头8,这些逆开用拉头 45和未图示的打开用拉头以使彼此的后口对接地朝向相反方向的状态被贯穿插在链牙列 2上。本实施例4中的所述插管43具有固定在左侧拉链带4的带侧缘部4b上的插管主体部43a ;在插管主体部43a的前端部上表面被切缺而成、且能够收容逆开用拉头45的停止爪8e的停止爪收容部43b ;凹设在插管主体部43a的座管相对面、且供座管44的后述的插入片44c插入的插入凹部43d ;形成在插管主体部43a的链牙列侧端部的钩状的第一钩部43c。此外,本实施例4的第一钩部43c本身的构成与所述实施例1的拉链1中的形成在插管11上的第一钩部Ilc基本相同。本实施例4的所述座管44具有固定在右侧拉链带4的带侧缘部4b上的座管主体部44a ;以朝向拉链带4的带内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在座管主体部44a的前端部上的止码部44b ;从座管主体部44a的插管相对面向着插管43侧突出、并能够插入到插管43的插入凹部43d中的插入片44c。在具有这样的能够逆开的分离嵌插件42的本实施例4的拉链41中,如图12所示, 在使左右的链牙列2啮合时,啮合加强体9的第二钩部9b与插管43的第一钩部43c牢固地卡合,且该啮合加强体9的卡合突起9c牢固地卡合在与插管43相邻的第一拉链链牙5a 上。因此,本实施例4的拉链41也能够在不妨碍链牙列2的柔软性的情况下,使该链牙列 2的分离嵌插件42侧的端部的啮合强度大幅提高。
权利要求
1.一种拉链(1、21、31、41),具有在左右的拉链带(4)的相对的各带侧缘部Gb)上形成有链牙列O)的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3);具有安装在至少左右的所述链牙列O)的一端部处的座管(12、34、44)及插管(11、23、33、43)的分离嵌插件(10、32、42);和使左右的所述链牙列(2)啮合、分离的拉头(8),其特征在于所述链牙列O)由螺旋状或锯齿状的连续拉链链牙( 形成,配置在一方的所述拉链牙链带C3)上的所述插管(11、23、33、们)或所述座管(12、34、 44)具有钩状的第一钩部(llc、23c、3k、43c),所述第一钩部(llc、23c、34c、43c)跨着所述拉链带的表背两面且一体地形成在该插管(11、23、33、们)或座管(12、34、44)的链牙列侧端部处,在配置于另一方的所述拉链牙链带C3)上的所述座管(12、34、44)或所述插管(11、 23,33,43)与所述链牙列( 之间,跨着所述拉链带(4)的表背两面配置有相对于所述座管(12、34、44)或所述插管(11、23、33、们)独立地形成的合成树脂制的啮合加强体(9、29、 39),所述啮合加强体(9、四、39)具有以钩状形成在该啮合加强体(9、29、39)的所述座管 (12、34、44)或所述插管(11、23、33、43)侧、用于与所述第一钩部(11c,23c,34c,43c)卡合的第二钩部(9b,29b,39b);向与该啮合加强体(9、29、39)的所述第二钩部(9b,29b,39b) 的朝向相反侧的方向突出设置、用于与相邻于所述第一钩部(11C、23C、34C、43C)的所述拉链链牙( 卡合的卡合突起(9cj9c、39c)。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突起(9cj9c、39c)的带表背方向的厚度形成为比所述第二钩部(9bJ9b、 39b)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链牙列O)由螺旋状的连续拉链链牙( 形成,所述卡合突起(9cj9c、39c)被配置在与所述拉链带的带表面相比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链牙列O)由螺旋状的连续拉链链牙( 形成,且在该连续拉链链牙(5)内贯穿插有芯绳Oa)的状态下,使用缝制线Ob)将所述链牙列( 缝接在所述拉链带(4)上,所述啮合加强体(9、四、39)包围着所述芯绳Oa)和所述缝制线Ob)且在从所述拉链带的表面侧到背面侧的范围内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钩部(11C、23C、34C、43C)在钩前端部具有切口部(Ilf)或槽部0 ),所述第二钩部(9bJ9b、39b)具有能够嵌入到所述切口部(Ilf)或所述槽部0 )中的嵌入突出部(9d,29d)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嵌插件(10)被构成为,所述插管(11)由嵌入体形成,所述嵌入体具有能够插入到所述拉头(8)所具有的上下凸缘间的、薄板状的插管主体部(Ila);和配置在该嵌入主体部(Ila)的与链牙列(2)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处的轴部(11b),所述座管(1 由大致J字形的枢轴支承体形成,所述枢轴支承体通过使所述轴部(lib)经由所述拉头⑶的链牙引导通路(8h)插入、和使所述轴部(lib)从该座管(12)的侧方直接插入都能够将所述轴部(Ib)枢转支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嵌插件(3 被构成为还具有在所述座管(34)的前端部被一体化成形、且能够收容所述插管(3 的插座(3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嵌插件G2)被构成为还具有逆开用拉头(45),该逆开用拉头05)以使后口与所述拉头(8)相对的朝向贯穿插在所述链牙列( 上,并能够收容所述插管及所述座管(44)。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链。在本发明的拉链(1、21、31、41)中,链牙列(2)由螺旋状或锯齿状的连续拉链链牙(5)形成,配置在一方的拉链牙链带(3)上的插管(11、23、33、43)或座管(12、34、44)具有跨着拉链带(4)的表背两面且一体地形成在其链牙列侧端部上的钩状的第一钩部(11c、23c、34c、43c),在配置于另一方的拉链牙链带(3)上的座管(12、34、44)或插管(11、23、33、43)与链牙列(2)之间,跨着拉链带(4)的表背两面配置有相对于座管(12、34、44)或插管(11、23、33、43)独立地形成的合成树脂制的啮合加强体(9、29、39),啮合加强体(9、29、39)具有与第一钩部(11c、23c、34c、43c)卡合的钩状的第二钩部(9b、29b、39b);向与该啮合加强体(9、29、39)的第二钩部(9b、29b、39b)的朝向相反侧的方向突出设置、用于与相邻于第一钩部(11c、23c、34c、43c)的拉链链牙(5)卡合的卡合突起(9c、29c、39c)。由此,具有良好的柔软性,且链牙列(2)的插管(11、23、33、43)及座管(12、34、44)侧的端部的啮合强度提高,即使分离嵌插件(10、32、42)等受到顶起力等,也能够防止在链牙列(2)上发生啮合裂开。
文档编号A44B19/38GK102227179SQ20098014773
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3日
发明者小仓卓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