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护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7242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滑护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体育用品,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滑护肘。
背景技术
在攀援运动中,运动员借助手、脚和峭壁的凹凸之间的摩擦力向上攀登。攀登过程中,运动员的手肘经常被峭壁上的尖锐的岩石划伤,而且由于手肘部位无法对峭壁施加有效的摩擦力,从而增加了攀登中对双手负荷的要求,这给攀援运动员带来了一定的危险性和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保护手肘,又能方便手肘施力的防滑护肘。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的方案是防滑护肘由套体、松紧口、尼龙搭扣、扣带和摩擦垫构成。其中套体是圆筒状的圆筒体,套体的材质为布重不小于450克/平方米的牛仔布。套体的上下端的侧面各开有一个松紧口 ,松紧口的长度在2-4cm。每个松紧口的两侧的套体的外壁上分别载有一块尼龙搭扣和一块条形的载有尼龙搭扣的扣带。在套体的中部载有一块圆形的摩擦垫。摩擦垫的直径不小于12cm。摩擦垫的材质为橡胶,摩擦垫的表面带有指纹形的防滑纹,每条防滑纹的宽度为2mm,深度为1.5mm,每相邻两条防滑纹之间的间距在0. 5-0. 8mm之间。 采用上述方案,能达到以下效果 1.由于本发明设置了摩擦垫,在攀援过程中,可以利用摩擦垫增加肘套与峭壁之间的摩擦力,以起到辅助施力的作用。 2.由于本发明套在手肘上,对手肘起到保护作用,可避免在攀援过程中,手肘被岩石棱角或带剌植物划伤。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套体2.松紧口 3.尼龙搭扣4.扣带5.摩擦垫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防滑护肘由套体1、松紧口 2、尼龙搭扣3、扣带4和摩擦垫5构成。其中套体1是圆筒状的圆筒体,套体1的材质为布重不小于450克/平方米的牛仔布。套体1的上下端的侧面各开有一个松紧口 2,松紧口 2的长度在2-4cm。每个松紧口 2的两侧的套体1的外壁上分别载有一块尼龙搭扣3和一块条形的载有尼龙搭扣3的扣带4。在套体1的中部载有一块圆形的摩擦垫5。摩擦垫5的直径不小于12cm。摩擦垫5的材质为橡胶,摩擦垫
35的表面带有指纹形的防滑纹,每条防滑纹的宽度为2mm,深度为1. 5mm,每相邻两条防滑纹之间的间距在0. 5-0. 8mm之间。
权利要求
一种防滑护肘,由套体、松紧口、尼龙搭扣、扣带和摩擦垫构成,其特征是套体是圆筒状的圆筒体,套体的材质为布重不小于450克/平方米的牛仔布,套体的上下端的侧面各开有一个松紧口,松紧口的长度在2-4cm,每个松紧口的两侧的套体的外壁上分别载有一块尼龙搭扣和一块条形的载有尼龙搭扣的扣带,在套体的中部载有一块圆形的摩擦垫,摩擦垫的直径不小于12cm,摩擦垫的材质为橡胶,摩擦垫的表面带有指纹形的防滑纹,每条防滑纹的宽度为2mm,深度为1.5mm,每相邻两条防滑纹之间的间距在0.5-0.8mm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体育用品,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滑护肘。它由套体、松紧口、尼龙搭扣、扣带和摩擦垫构成。其中套体是圆筒状的圆筒体,套体的上下端的侧面各开有一个松紧口,每个松紧口的两侧的套体的外壁上分别载有一块尼龙搭扣和一块条形的载有尼龙搭扣的扣带。在套体的中部载有一块圆形的摩擦垫。本发明在攀援过程中可以增加肘套与峭壁之间的摩擦力,以起到辅助施力的作用,同时也对手肘起到保护作用。
文档编号A41D13/08GK101773307SQ20101000311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5日
发明者余军 申请人:成都峻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