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具有拉线结构自动开收伞的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8453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具有拉线结构自动开收伞的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自动开收伞的部件,具体来讲是关于自动开收伞拉线及与拉线相关部 件的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能够在开收伞时缓冲对拉线及其相关部件带来的瞬间强大拉 力,避免拉线及其相关部件的损坏。
背景技术
自动开收伞,是利用开伞弹簧和收伞弹簧将伞自动打开及收拢伞面的一种伞,使 用时只需按下手柄处按钮就可以自动打开及收拢伞面,方便了人们的控制操作,且在收伞 时,不需要手动收伞,雨水不会溅到人身上去。申请人:设计了一种能够在收伞时候自动收拢部分中棒的自动开收伞,该伞通过拉 线的设置,能够在开伞时,通过拉线打开中棒,避免了开伞弹簧贯穿中棒的结构,并在收伞 面的同时至少收拢一部分中棒,能够有效地缩短收伞状态的伞长度,便于人们将中棒压入 到伞头内,这种结构的设置大大方便了使用者,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控制开收伞的过程部 分是由设置于下巢和中棒间的拉线进行实现的,拉线对拉力的承受力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指 标,特别是开收伞过程中的突然冲力,会对拉线带动极大的影响,甚至会使拉线断裂,这势 必会影响到这种自动开收伞的开收伞效果。又,在通常我们所使用的自动开收伞中,通过拉线绑定子弹头,拉线又绕出中棒, 固定或绕套于下巢,通过子弹头的设置对自动收伞进行控制。这种结构在开伞时,通过开伞 弹簧的强大冲力弹开中棒,在弹开中棒的同时,拉线也被拉紧,子弹头此时需承担很大的拉 力,如子弹头的耐拉力不够良好,往往会损坏子弹头,而日常生产中,最经常使用的子弹头 是塑胶材质的,很难经受开伞时所产生的强大拉力,因此,在子弹头的部位或者是子弹头断 裂,或者是拉线断裂。通常对于拉线和子弹头所产生的问题,人们会通过提高拉线的强度、子弹头的强 度,同时增加拉线的延展性来解决,提高拉线的强度,会大幅度增加拉线的成本,同时在实 际的装配过程中,拉线的延展性往往会有很多障碍,而且拉线的延展过于也对伞结构带来 不良的影响。对于子弹头强度的提高,人们往往以提高子弹头所采用的材质强度,如将子弹 头采用金属制做,这会大大提高伞的制做成本。因而,有必要对上述自动伞拉线和与拉线相关部件的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经研究发现,在通过拉线控制收拢中棒、伞面的过程中,开伞弹簧的突然弹开会瞬 间产生强大的拉力,还有收伞弹簧或者其它收伞部件的作用,在收伞的时候也会瞬间产生 强大的拉力,这两种拉力都会作用于拉线及拉线连接的部件上,拉线及其所连接部件会由 于瞬间的强大拉力导致疲劳,甚至会出现断裂的情况,而要提高拉线及其连接部件的强度 则会大幅度提高伞的成本。因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具有拉线结构自动开收伞的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可以有效地减小开伞、收伞过程中,瞬间拉力对拉线构成的不良影响,提高 拉线对拉力的承受能力,增加拉线的使用寿命。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具有拉线结构自动开收伞的缓冲装置,该缓 冲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易于安装。基于此,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具有拉线结构自动开收伞的缓冲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设置于拉线及拉线所作用的部件上,且所述缓冲装置为一弹性缓冲 体。拉线所作用的部件为拉线连接的部件,如下巢、子弹头,及拉线所能够绕系产生作 用的部件,如上巢、中棒内塞等。所述的弹性缓冲体设置于下巢、上巢、中棒内塞、子弹头、中棒内控管、辘轳、转盘、 拉线的两端的任一或几个部件上。所述弹性缓冲体,在受力时能够被拉伸或压缩,不受力时可依靠自身弹性自动回 复原来状态;为弹簧(包括拉伸弹簧和压缩弹簧)、弹性纤维线/布/网、弹片(金属弹片或非 金属弹片)、软塑胶、橡胶、海绵、气囊、气垫、弹性填料或其它弹性体的任意一种。该缓冲装置包括一定位装置和一弹性缓冲体,所述弹性缓冲体抵靠于定位装置 上。所述缓冲装置,设置于拉线的一端,拉线固定于缓冲装置的定位装置上。所述缓冲装置,设置于绕系拉线的滑轮部,该滑轮固定于所述缓冲装置的定位装 置上。进一步,所述缓冲装置设置于下巢内,缓冲装置由缓冲弹簧和固定块构成,下巢侧 壁内设置有缓冲腔,缓冲腔的下部设置固定块,缓冲弹簧设置于固定块上部,拉线穿过缓冲 弹簧,绑系于固定块上。进一步,所述缓冲装置设置于中棒内塞中,缓冲装置由缓冲弹簧和固定块构成,所 述中棒内塞中具有缓冲腔,缓冲腔的下部设置固定块,缓冲弹簧设置于固定块的上部,拉线 穿过缓冲弹簧,绑系于固定块上。或缓冲腔的上部设置固定块,缓冲拉簧设置于固定块的 下部,拉线不穿过缓冲拉簧,绑系于固定块上。在上述是方式中,固定块可与缓冲弹簧结合为一体,即将缓冲弹簧的最外端视为 固定部位,其具有与固定块同样的功能……固定拉线,同样,固定块可为多种结构形式,例 如板状、条状、块状、三角状,多边形状,都可以实现对拉线的定位和固定作用。所述缓冲装置,设置于上巢滑轮的下部,缓冲装置由弹性缓冲体和固定块构成,固 定块连接或通过轴枢接上巢滑轮,弹性缓冲体则设置于固定块的下方,顶持固定块。所述弹性缓冲体为弹簧或弹性纤维线/布/网,所述弹性缓冲体设置于拉线与子 弹头之间。本发明将拉线及其连接部件受力的部位设置缓冲装置,通过缓冲装置将瞬间的拉 力进行转移,避免了瞬间拉力对拉线或其它部件的损坏,同时还通过缓冲装置将拉力储存 起来,化做收伞过程中的动力,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动开收伞。特别是对于子弹头与拉线的连接中,通过缓冲装置能够真正有效地保护拉线和子 弹头,使二者在开收伞的瞬间能够避免瞬间强大拉力的破坏,也可以有效控制伞的制做成 本,将拉线所连接的部件,特别是子弹头采用塑胶制品即可达到要求。
4
本发明有了缓冲装置,可降低拉线的成本,同时完美地解决拉线延展性的问题。且 上述缓冲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能够大大提高拉线及其连接部件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述方式收伞时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述方式收伞瞬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述方式收伞时的示意图。图6为图4所述方式收伞瞬间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述方式收伞时的示意图。图9为图7所述方式收伞瞬间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子弹头结构放大图。图12为图10所述方式开伞瞬间的示意图。图13为图10所述方式收伞瞬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做详细说明。图1 一 3为本发明应用于三折自动开收伞时的结构示意图,在该方式中,缓冲装置 设置于下巢2内。该伞的主要结构包括伞骨8、收伞弹簧81、上巢1、下巢2、外管3、中管4、内管5、 开伞弹簧7、伞头6。外管3、中管4、内管5依次嵌套,外管3上部固定有上巢,内管5下部 固定有伞头6,外管3外还滑套有下巢2,上巢1内设置有上巢滑轮101,中管4上部设置有 中管内塞41,中管内塞41内具有中管滑轮43。其中,开伞弹簧7仅设于内管5和中管4内,并不贯穿整个中棒,外管3和下巢2 的上下运动则由开伞线42和下巢线21控制;下巢线21 —端固定于下巢内,绕系于设置在 上巢的上巢滑轮101,然后穿过外管3,固定于设置于中管上部的中管内塞41上。开伞线42 —端固定于外管3下部,然后绕于外管3内,绕系中管滑轮43,向下穿过 中管4和内管5,固定于子弹头62上。伞头6上设置有按钮61,通过按钮61控制伞的开收。下巢2侧壁设置一缓冲腔25,缓冲腔内设置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弹簧22 和固定块23,固定块22设置于缓冲腔25的下部,缓冲弹簧22位于固定块23上部,顶持固 定块23,下巢线21穿过缓冲弹簧22和固定块23,绑定于点24。以收伞为例,说明缓冲装置的作用如下收伞时,按动按钮61,解除对子弹头62的 卡扣,子弹头62弹出,开伞线42对外管3的拉力消失,在收伞弹簧81的作用下,下巢2向 下运动,在下巢开始运动的一瞬间,下巢2对下巢线21形成了强大的拉力,下巢线21则拉 动固定块23和缓冲弹簧22,使缓冲弹簧22压缩,使强大的拉力部分变成对缓冲弹簧22的压缩力,避免了这强大的拉力对下巢线21构成的冲击,在下巢2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缓冲弹 簧22会释放出被压缩部分,使下巢线顺利拉动下巢运动,同时在开伞线42的作用下,外管 3也顺利得以向下运动,达到收拢伞面同时收拢外管的效果。图4 一 6为本发明应用于伞上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该伞的主要结构包括 伞骨18、收伞弹簧181、上巢11、下巢12、外管13、中管14、内管15、开伞弹簧17、伞头16。 外管13、中管14、内管15依次嵌套,外管13上部固定有上巢,内管15下部固定有伞头16, 外管13外还滑套有下巢12,上巢11内设置有上巢滑轮111,中管14上部设置有中管内塞 141,中管内塞141内具有中管滑轮143。其中,开伞弹簧17仅设于内管15和中管14内,并不贯穿整个中棒,外管13和下 巢12的上下运动则由开伞线142和下巢线121控制;下巢线121 —端固定于下巢12内,绕 系于设置在上巢的上巢滑轮111,然后穿过外管13,固定于设置于中管上部的中管内塞141 上。开伞线142 —端固定于外管13下部,然后绕于外管13内,绕系中管滑轮143,向下 穿过中管14和内管15,固定于子弹头162上。伞头16上设置有按钮161,通过按钮161控制伞的开收。其中,上巢11的下部具有一缓冲腔112,缓冲腔112内设置缓冲弹簧113和固定块 114,缓冲弹簧113和固定块114构成缓冲装置,上巢滑轮111通过轴枢接于固定块114上, 固定块114下部被缓冲弹簧113顶持。收伞时,按动按钮161,解除对子弹头162的卡扣,子弹头162弹出,开伞线142对 外管13的拉力消失,在收伞弹簧181的作用下,下巢12向下运动,在下巢开始运动的一瞬 间,下巢12对下巢线121形成了强大的拉力,这股力作用于下巢线121上,由于下巢线121 通过上巢滑轮111绕系于外管13内,下巢线121对上巢滑轮111也具有一个向下的拉力, 通过对上巢滑轮111的下压,一是可以将力分散到缓冲弹簧113上,二是减小了下巢线运动 的距离,也有利于减小拉力对下巢线的冲击,这样下巢线121使下巢滑轮111向下移动,从 而化解瞬间的强大拉力,保护下巢线。图7 — 9为本发明应用于伞中棒内塞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该伞的主要结构包 括伞骨280、收伞弹簧281、上巢210、下巢220、外管230、中管240、内管250、开伞弹簧270、 伞头260。外管230、中管240、内管250依次嵌套,外管230上部固定有上巢210,内管250 下部固定有伞头260,外管230外还滑套有下巢220,上巢210内设置有上巢滑轮211,中管 14上部设置有中管内塞241,中管内塞241内具有中管滑轮245。其中,开伞弹簧270仅设于内管250和中管240内,并不贯穿整个中棒,外管230 和下巢220的上下运动则由开伞线246和下巢线221控制;下巢线221 —端固定于下巢220 上,绕系于设置在上巢的上巢滑轮211,然后穿过外管230,固定于设置于中管上部的固定 块243上。开伞线246 —端固定于外管230下部,然后绕于外管230内,绕系中管滑轮245,向 下穿过中管240和内管250,固定于子弹头262上。伞头260上设置有按钮261,通过按钮261控制伞的开收。其中,中管内塞241具有一缓冲腔242,缓冲腔242内设置缓冲弹簧244和固定块 243,缓冲弹簧244和固定块243构成缓冲装置,中管滑轮245设置于缓冲腔242的下部,固定块243位于缓冲腔242的上部,固定块243的下部被缓冲弹簧244拉系(也可以将缓冲弹 簧设置于固定块的上部,通过缓冲弹簧顶持固定块)。下巢线221直接固定于固定块243上。收伞时,按动按钮261,解除对子弹头262的卡扣,子弹头262弹出,开伞线246对 外管230的拉力消失,在收伞弹簧281的作用下,下巢220向下运动,在下巢开始运动的一 瞬间,下巢220对下巢线221形成了强大的拉力,下巢线221则拉动固定块243和缓冲弹簧 244,使缓冲弹簧244被拉伸,使强大的拉力部分变成对缓冲弹簧244的拉伸力,避免了这强 大的拉力对下巢线221构成的冲击,在下巢220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缓冲弹簧244会收拢出 被拉伸部分,使下巢线顺利拉动下巢运动,同时在开伞线246的作用下,外管230也顺利得 以向下运动,达到收拢伞面同时收拢外管的效果。以上所述方式,虽然描述的仅仅是绑系下巢的下巢线,但是该结构方式仍然可以 应用于其它的拉线,例如中棒线、辅助线;而且,还可以通过在拉线的两端绑系弹簧或者弹 性纤维布/线等方式,来达到缓冲的效果。图10 —图13为本发明应用于传统三折自动开收伞的子弹头部位的情况。图10所示,该伞的主要结构包括伞骨38、收伞弹簧381、上巢31、下巢32、外管
33、中管34、内管35、开伞弹簧37、伞头36。外管33、中管34、内管35依次嵌套,外管33上 部固定有上巢31,内管35下部固定有伞头36,外管33外还滑套有下巢32,上巢31内设置 有上巢滑轮311。开伞弹簧37设于外管33、内管35和中管34内,贯穿整个中棒;伞头36上设置有 按钮361,通过按钮361控制伞的开收,且伞头36内还设有子弹头362,子弹头362绑系有 拉线321,拉线321从子弹头362向上引出,绕系上巢滑轮311后引出中棒,再绕过下巢32, 向上固定于上巢31上。结合图11所示,子弹头362内设有缓冲弹簧363,拉线321固定于固定块364上, 固定块364位于缓冲弹簧363的下部,顶靠在缓冲弹簧363上。缓冲弹簧363对拉线321 和子弹头362起缓冲作用。在结合图12、图13所示,开伞时,按动按钮361,开伞弹簧37弹开,外管33、中管
34、内管35被迅速弹开,此时,拉线321和子弹头362受到强大的拉力,但是子弹头362被卡 掣于伞头36内,拉线321则拉动固定块364向上移动,使缓冲弹簧363压缩,缓冲弹簧363 的存在,将强大的拉力部分变成对缓冲弹簧363的压缩力,避免了这强大的拉力对拉线321 和子弹头362构成的冲击,将拉力缓冲,有效地保护了拉线321和子弹头362。收伞时,再次按动按钮361,子弹头362弹出,一直接触到塑胶管才停止运动,同时 在收伞弹簧的作用下,伞骨38迅速收拢,达到收拢伞面的效果,此时,由于子弹头362被释 放出,并没有其它部件的卡掣,缓冲弹簧363无须发挥缓冲作用。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之列举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 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之范围 内。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具有拉线结构自动开收伞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设置于拉线及拉线所作用的部件上,且所述缓冲装置为一弹性缓冲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具有拉线结构自动开收伞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 冲弹性体,为弹簧、弹性纤维线/布/网、弹片、软塑胶、橡胶、海绵、气囊、气垫、弹性填料的 任意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具有拉线结构自动开收伞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缓冲 装置还包括一定位装置,所述弹性缓冲体抵靠于定位装置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具有拉线结构自动开收伞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 性缓冲体,设置于拉线的一端,拉线固定于弹性缓冲体的定位装置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具有拉线结构自动开收伞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 性缓冲体,设置于绕系拉线的滑轮部,该滑轮固定于所述定位装置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具有拉线结构自动开收伞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 冲装置设置于下巢内,缓冲装置由缓冲弹簧和固定块构成,下巢侧壁内设置有缓冲腔,缓冲 腔的下部设置固定块,缓冲弹簧设置于固定块上部,拉线穿过缓冲弹簧,绑系于固定块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具有拉线结构自动开收伞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 冲装置设置于中棒内塞中,缓冲装置由缓冲弹簧和固定块构成,所述中棒内塞中具有缓冲 腔,缓冲腔的下部设置固定块,缓冲弹簧设置于固定块的上部,拉线穿过缓冲弹簧,绑系于 固定块上;或缓冲腔的上部设置固定块,缓冲拉簧设置于固定块的下部,拉线不穿过缓冲 拉簧,绑系于固定块上。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用于具有拉线结构自动开收伞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固 定块为板状、条状、块状、三角状,多边形状的任意一种。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具有拉线结构自动开收伞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 性缓冲体为弹簧或弹性纤维线/布/网,所述弹性缓冲体设置于拉线与子弹头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具有拉线结构自动开收伞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用于具有拉线结构自动开收伞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设置于拉线及拉线所作用的部件上,且所述缓冲装置为一弹性缓冲体。本发明将拉线受力的部位设置缓冲装置,通过缓冲装置将瞬间的拉力进行转移,避免了瞬间拉力对拉线的破坏,同时还通过缓冲装置将拉力储存起来,化做收伞过程中的动力,能够更好地控制指定开收伞。
文档编号A45B25/16GK101953555SQ20101050281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1日
发明者张书闵 申请人:张书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