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8890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运动鞋鞋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动鞋,具体涉及运动鞋鞋底。
背景技术
运动鞋的缓冲减震性能是衡量运动鞋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提高运动鞋的缓冲减 震性能是各运动鞋企业的重点研发内容。目前,绝大多数的运动鞋都是采用高弹性泡沫塑料作为鞋底缓冲减震的基本材料, 虽然高弹性泡沫塑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减震材料,但是在吸收震动的同时,许多启动能量也 会被吸收并损失掉。在大多数体育运动中,运动员都需要快速灵活地起跳或前进,因此,在利 用高弹性高分子材料作为缓冲减震材料的同时,也需要按照体育运动特点以及运动生物力学 特点进行结构设计,使其具有良好的缓冲减震性能的同时,还具备较强的快速启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运动鞋在提高缓冲减震效果同时,快速启动较 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运动鞋鞋底,所述 运动鞋鞋底的鞋跟中设有缓冲减震装置,所述缓冲减震装置包括上、下弧形板和连接上、下 弧形板的连接体,所述上、下弧形板的材料均为TPU,所述连接体的材料为PU树脂,上弧形 板呈上凸弧形,下弧形板呈下凸弧形,上、下弧形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连结为一体,所述鞋底 的鞋跟上设有贯通鞋跟左、右侧面的通孔,该通孔与所述鞋底缓冲减震装置的外形相适配, 且缓冲减震装置嵌装在所述通孔内。在上述运动鞋鞋底中,所述连接体的外形呈圆柱体状。在上述运动鞋鞋底中,所述连接体的外形呈椭圆柱体状,且长轴方向与运动鞋鞋 底的前、后方向一致。在上述运动鞋鞋底中,所述连接体的外形呈椭圆柱体状,且长轴方向与运动鞋鞋 底的左、右方向一致。在上述运动鞋鞋底中,所述连接体的外形呈上小下大的圆台状。在上述运动鞋鞋底中,所述连接体的中部具有缩颈部,且在纵向剖面上该缩颈部 的两侧边呈内凹的弧形。在上述运动鞋鞋底中,所述下弧形板的底面上设有片状TPU吸震弹性体。本发明,在运动鞋鞋底的鞋跟中设置了缓冲减震装置,该缓冲减震装置借鉴了建 筑学上普遍应用的“工”形梁结构,由上、下弧形板和连接体形成多级缓震系统,使运动鞋鞋 底具有很好的缓震性,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快速启动性能。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运动鞋鞋底结构示意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运动鞋鞋底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缓冲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连接体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为连接体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为连接体第三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7为连接体第四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8为连接体第五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9为连接体第六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出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运动鞋鞋底,其鞋跟100上设有贯通鞋跟左、右侧 面的通孔,该通孔中嵌装有缓冲减震装置110。缓冲减震装置110的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 包括上、下弧形板1、2和连接上、下弧形板的连接体3,所述上、下弧形板1、2的材料均为 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所述连接体3的材料为PU(PolyUrethane,聚氨基甲酸酯 简称聚氨酯),上夹板1呈上凸弧形,下夹板2呈下凸弧形,上、下弧形板1、2的前、后两端 11、21分别连结为一体(本发明中所称的前、后与鞋底的前、后方向一致)。为了更好地实 现减震效果,下弧形板2的底面上设有TPU材料制成的片状吸震弹性体4。贯通鞋跟左、右 侧面的通孔与缓冲减震装置110的外形相适配。在上述方案中,连接体3可以具有多种实施例,分别参见图4-图9。如图4所示,连接体3的外形呈圆柱体状。如图5所示,连接体3的外形呈椭圆柱状。如图6所示,连接体3的外形呈上小下大的圆台状。如图7所示,连接体3的外形呈圆柱体状,且圆柱体的中部具有缩颈部31,在纵向 剖面上该缩颈部31的两侧边32呈内凹的弧形。如图8所示,连接体3的外形呈椭圆柱体状,且长轴方向与运动鞋鞋底的前、后方 向一致,这种结构形式,由于连接体3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较大,因此,对整个脚跟的缓震 效果较好,适用于长途旅行。为了更好地提高减震效果,椭圆柱体的中部具有缩颈部,在纵 向剖面上该缩颈部的两侧边呈内凹的弧形。另外,椭圆柱体3的长轴方向也可与运动鞋鞋底的左、右方向一致,这种结构形 式,由于连接体3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较大,因此,对脚跟的后部能提供较强的缓冲力的 同时,能提供更强的快速启动能力,适用于剧烈运动。如图9所示,连接体3的外形呈上小下大的圆台状,较佳地,圆台的中部具有缩 颈部,在纵向剖面上该缩颈部的两侧边呈内凹的弧形,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体3的高度为 1-1. 5cm,圆台上表面的直径为4cm,下表面的直径为4. 5cm。这种结构形式,结合了实施例 5中两种方案的优点,缓震力柔和,快速启动能力适中,特别适用于慢跑等运动。本发明中的缓冲减震装置根据工形梁的构造原理来进行缓震结构设计,工形梁指 横截面形式为I型的梁,其上面的翼板称为上翼缘,下面的翼板称为下翼缘,连接两翼缘的 板称为腹板。上下翼缘宽度不等的成为不等翼I型梁,I形梁有钢梁,钢筋混凝土梁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后两者一般上翼缘大于下翼缘的不等翼I型梁。工形梁广泛应用于建筑 学上,如高架桥等,具有力学稳定性。其核心区域大,预应力钢筋布置的有效范围大,截面材 料利用较为有效,自重小,可以抵抗较大的扭转作用,常用于大跨度公路桥。腹板具有一定 的厚度,使得构件具有足够的受剪承载能力,且便于混凝土的浇筑。本发明将工形梁的上下 翼缘上下两端连接形成上、下弧形板,上弧形板顶部具有杯状承托,用于与鞋底后跟匹配, 控制后跟的稳定性,上、下弧形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连结为一体形成一级缓震系统;上、下弧 形板之间夹着材质为聚氨酯树脂的高弹性聚氨酯树脂吸震体,形成二级缓冲吸震系统,下 弧形板底部设有片状TPU吸震弹性体,形成三级缓震系统,大大提高了运动鞋的缓震效果。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作出的结 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鞋鞋底的鞋跟中设有缓冲减震装置,所述缓冲减震装置包括上、下弧形板和连接上、下弧形板的连接体,所述上、下弧形板的材料均为TPU,所述连接体的材料为PU,上弧形板呈上凸弧形,下弧形板呈下凸弧形,上、下弧形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连结为一体,所述鞋底的鞋跟上设有贯通鞋跟左、右侧面的通孔,该通孔与所述鞋底缓冲减震装置的外形相适配,且缓冲减震装置嵌装在所述通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的外形呈圆柱体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的外形呈椭圆柱体状,且 长轴方向与运动鞋鞋底的前、后方向一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的外形呈椭圆柱体状,且 长轴方向与运动鞋鞋底的左、右方向一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的外形呈上小下大的圆台状。
6.如权利要求1至5项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的 中部具有缩颈部,且在纵向剖面上该缩颈部的两侧边呈内凹的弧形。
7.如权利要求1至5项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弧形板 的底面上设有片状TPU吸震弹性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弧形板的底面上设有片状TPU 吸震弹性体。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动鞋鞋底,所述运动鞋鞋底的鞋跟中设有缓冲减震装置,所述缓冲减震装置包括上、下弧形板和连接上、下弧形板的连接体,所述上、下弧形板的材料均为TPU,所述连接体的材料为PU,上弧形板呈上凸弧形,下弧形板呈下凸弧形,上、下弧形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连结为一体,所述鞋底的鞋跟上设有贯通鞋跟左、右侧面的通孔,该通孔与所述鞋底缓冲减震装置的外形相适配,且缓冲减震装置嵌装在所述通孔内。本发明,在运动鞋鞋底的鞋跟中设置了缓冲减震装置,该缓冲减震装置借鉴了建筑学上普遍应用的“工”形梁结构,由上、下弧形板和连接体形成多级缓震系统,使运动鞋鞋底具有很好的缓震性,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快速启动性能。
文档编号A43B7/32GK101972060SQ20101053709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0日
发明者吴荣光, 张升 申请人:吴荣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