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进的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9988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结构改进的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鞋。
背景技术
为了减轻鞋体的重量,增加鞋子的透气性,制造商通常在鞋子的中底或者大底设 置内槽,在内槽内设置龙骨和横向或纵向的支撑肋条用于支撑鞋体及对鞋体进行定型。但 是,现有的支撑肋条一般与中底或大底垂直设置,肋条尖锐的棱边直接作用于中底和脚垫, 在踩踏时肋条的缓冲效果较差。经过长时间的踩踏,与肋条直接接触的中底和脚垫往往会 发生变形,塌陷入凹槽内,人的脚面直接踩踏在不平的鞋面上,较为不舒适。而且,人行进时,鞋跟和鞋尖先后离地和着地,鞋底总是不断地处于弯曲变形和弹 性恢复的过程中,但是,如果鞋底弹性不好或者质地较硬,行走时间久了,人的脚部会感觉 不舒服,容易疲劳和疼痛。为了增加舒适感,通常的解决方式是在制作大底时会选用一些弹 性较好的材料,而没有从大底的结构设计本身提出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鞋的结构缓冲效果不佳、弹性较差、行走不 舒适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鞋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鞋,本实用新型包括帮面、中底、设于中底表面的 脚垫、设于中底底面的大底,大底包括内槽、横向支撑面、前掌触地面以及设于大底后部的 鞋跟。横向支撑面从鞋跟向鞋尖延伸,贯穿大底。内槽对应鞋跟部位的区域可设置横向或 纵向支撑肋条(鞋跟部分如果采用轻质材料制作,设置于鞋跟部分的内槽也可以采用实心 的结构)。内槽对应于前掌触地面的部分设有连接内槽两侧壁的纵向支撑肋条,纵向支撑肋 条具有一定的宽度,可以是直线形,也可以是波纹形,纵向支撑肋条有多条,相互间隔一定 的距离。纵向支撑肋条向鞋尖方向倾斜,与横向支撑面之间形成30° -60°的夹角。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优化为所述前掌触地面可设有向鞋跟方向倾斜的底纹,与所述横向支撑面之间形成 30° -60°的夹角。所述纵向支撑肋条与前掌触地面底纹相互配合,倾斜角度相同或相近。由于纵向 支撑肋条与前掌触地面均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因此,大底在垂直方向上的弹性变形范围 增加,缓冲区域增大,使得鞋子更具舒适感。本实用新型最优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纵向支撑肋条与所述横向支撑面之间的夹角 角度采用45°,所述前掌触地面底纹与所述横向支撑面之间的夹角角度采用45°。为了配合纵向支撑肋条和前掌触地面的底纹的弹性变形效果,所述中底对应纵向 支撑肋条的部分最好采用软质皮革制作,那么在行进时,大底前半部分发生弹性变形时,中 底对应纵向支撑肋条的部分因其柔软性可以更好地配合大底的变形效果。3[0012]为了增强鞋子的防滑性,所述鞋跟的底面可设有与前掌触地面底纹倾斜方向相反 的倾斜底纹。由于前掌触地面的底纹和鞋跟底面的底纹倾斜方向相反,可以更好地防止大 底单方向打滑,鞋底的抓地效果更好。而且,底纹的设计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人脚踩踏时,支撑肋条发生轻微弹性变形,支撑肋条与中底的接触面增多,由于 支撑肋条的棱边与脚垫的接触为面接触,非线接触,所以,鞋垫不会塌陷于凹槽之中,使用 寿命更长;2、在大底的两侧均设有倾斜的纹路,即纵向支撑肋条和前掌触地面底纹,使得在 垂直方向上弹性变形的范围更大,缓冲效果更好;3、人在行进时,纵向支撑肋条受力向鞋尖方向作进一步倾斜变形,纵向支撑肋条 之间的间距变小,与此相反,前掌触地面的底纹之间的间距变大,刚好与人脚作用于大底产 生的弯曲变形方向相符,使得大底弯曲变形和弹性恢复的效果更佳;4、由于鞋跟和前掌触地面设有方向相反的底纹,大底的抓地效果和防滑效果更 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图2为大底在垂直方向的剖示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图2所示的A-A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图2所示的B-B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图2所示的A-A放大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图2所示的B-B放大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图2所示的A-A放大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图2所示的B-B放大图。图9为大底的底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请参见
图1和图9,本实施例1包括大底1、中底2、脚垫3和帮面4。大底1设于 中底2的底面,脚垫3设于中底2的表面,帮面4、脚垫3、中底2和大底1依次连接形成鞋 体。大底1包括鞋跟11、内槽12、前掌触地面13和横向支撑面14。横向支撑面14从鞋跟 11向鞋尖延伸,贯穿大底1。请参见图2和图4,内槽12包括设于大底1中后部的横向和纵向的支撑肋条,对应 于前掌触地面13的内槽12部分设有连接内槽12两侧壁的纵向支撑肋条120,纵向支撑肋 条120具有一定的宽度,可以是直线形,也可以是波纹形,具有多条,相互间隔一定的距离。 实施例采用直线形。纵向支撑肋条120向鞋尖方向倾斜,与横向支撑面14形成45°夹角。参见图3和图4,前掌触地面13的底面设有向鞋跟11方向倾斜的底纹130,底纹130与横向支撑面14形成45°夹角。鞋跟11的底面设有向鞋尖方向倾斜的底纹110,底纹 110与横向支撑面14形成45°夹角。请参见图4,纵向支撑肋条120与前掌触地面13的底纹130相互配合,倾斜角度 均为45°为了配合纵向支撑肋条120和前掌触地面13的底纹130的弹性变形效果,中底2 对应纵向支撑肋条120的部分20采用软质皮革制作。实施例2 请参见
图1和图9,本实施例1包括大底1、中底2、脚垫3和帮面4。大底1设于 中底2的底面,脚垫3设于中底2的表面,帮面4、脚垫3、中底2和大底1依次连接形成鞋 体。大底1包括鞋跟11、内槽12、前掌触地面13和横向支撑面14。横向支撑面14从鞋跟 11向鞋尖延伸,贯穿大底1。请参见图2和图4,内槽12包括设于大底1中后部的横向和纵向的支撑肋条,对应 于前掌触地面13的内槽12部分设有连接内槽12两侧壁的纵向支撑肋条120,纵向支撑肋 条120具有一定的宽度,为直线形。纵向支撑肋条120向鞋尖方向倾斜,与横向支撑面14 形成60°夹角。参见图3和图4,前掌触地面13的底面设有向鞋跟11方向倾斜的底纹130,底纹 130与横向支撑面14形成60°夹角。鞋跟11的底面设有向鞋尖方向倾斜的底纹110,底纹 110与横向支撑面14形成60°夹角。请参见图4,纵向支撑肋条120与前掌触地面13的底纹130相互配合,倾斜角度均 为60°。为了配合纵向支撑肋条120和前掌触地面13的底纹130的弹性变形效果,中底 2对应纵向支撑肋条120的部分20采用软质皮革制作。实施例3 请参见
图1和图9,本实施例1包括大底1、中底2、脚垫3和帮面4。大底1设于 中底2的底面,脚垫3设于中底2的表面,帮面4、脚垫3、中底2和大底1依次连接形成鞋 体。大底1包括鞋跟11、内槽12、前掌触地面13和横向支撑面14。横向支撑面14从鞋跟 11向鞋尖延伸,贯穿大底1。请参见图2和图4,内槽12包括设于大底1中后部的横向和纵向的支撑肋条,对应 于前掌触地面13的内槽12部分设有连接内槽12两侧壁的纵向支撑肋条120,纵向支撑肋 条120具有一定的宽度,为直线形。纵向支撑肋条120向鞋尖方向倾斜,与横向支撑面14 形成30°夹角。参见图3和图4,前掌触地面13的底面设有向鞋跟11方向倾斜的底纹130,底纹 130与横向支撑面14形成30°夹角。鞋跟11的底面设有向鞋尖方向倾斜的底纹110,底纹 110与横向支撑面14形成30°夹角。请参见图4,纵向支撑肋条120与前掌触地面13的底纹130相互配合,倾斜角度均 为30°。为了配合纵向支撑肋条120和前掌触地面13的底纹130的弹性变形效果,中底2 对应纵向支撑肋条120的部分20采用软质皮革制作。本实用新型可根据所述的技术方案结合具体的应用情况设计其他实施方式。只要 是功能相同的结构形状的简单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结构改进的鞋,包括帮面、中底、设于中底表面的脚垫、设于中底底面的大底,大 底包括内槽、横向支撑面、前掌触地面以及设于大底后部的鞋跟,内槽对应于前掌触地面的 部分设有连接内槽两侧壁的纵向支撑肋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肋条向鞋尖方向倾 斜,与横向支撑面之间形成30° -60°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进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掌触地面设有向鞋跟方 向倾斜的底纹,与所述横向支撑面之间形成30° -60°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改进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肋条与前掌触地 面底纹相互配合,倾斜角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改进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肋条与所述横向 支撑面之间的夹角角度为45°,所述前掌触地面底纹与所述横向支撑面之间的夹角角度为 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进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对应纵向支撑肋条的 部分为软质皮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进的鞋,期特征在于所述鞋跟的底面设有与前掌触 地面底纹倾斜方向相反的倾斜底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鞋,鞋的结构包括帮面、中底、设于中底表面的脚垫、设于中底底面的大底,大底包括内槽、横向支撑面、前掌触地面以及设于大底后部的鞋跟,内槽对应于前掌触地面的部分设有连接内槽两侧壁的纵向支撑肋条,纵向支撑肋条向鞋尖方向倾斜,与横向支撑面之间形成30°-60°的夹角,前掌触地面设有向鞋跟方向倾斜的底纹,与所述横向支撑面之间形成30°-60°的夹角。本实用新型利用纵向支撑肋条与前掌触地面底纹相互配合,增加了大底弹性变形和缓冲的区域,使得大底更易弯曲,更为舒适。
文档编号A43B13/22GK201822038SQ201020108750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1日
发明者唐志坚 申请人:广州市鸿民鞋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