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019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手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旅行用品,尤其是一种用于行李箱或行李托车上的手把。背景技术
传统的行李箱或行李托车上为了方便使用,一般设有用于进行伸缩拖拉的拉杆, 拉杆的上部连接设置有手把用于握持及与拉杆连接。手把上一般设有驱动拉杆的卡件伸缩 而伸入卡位或退出卡位的按钮、或按钮与按钮配合动作的从动件。从动件的两端一般用于连接拉线,拉线的另一端与卡件的联动结构连接,按压按 钮时,按钮驱动从动件动作,带动拉线牵引卡件的联动结构动作,从而带动卡件退出卡位, 实现拉杆的伸缩。而传统使用在行李箱或行李托车上的手把,在手把的内部两端设置有拉线分别与 拉杆上的卡件的联动结构连接,驱动各自连接的卡件退出卡位或伸进卡位。而一般在按钮 上用于带动拉线动作的驱动结构都设于按钮的中间位置,而当使用者按压按钮的两侧位置 时,只能驱动某一端的卡件退出卡位或无法驱动卡件退出卡位,从而无法正常使用伸缩拉 杆,或当卡件无法正常退出卡位而使用者强用力去拉伸拉杆会导致卡件破坏或拉杆破坏, 使用稳定性差。特别手把为弯型手把,即手把或手把的一部分与拉杆不设置在一个垂直面 上时,这种情况尤为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按压按钮的侧边时能稳定操作使用的手把。一种手把,包括手把本体、容设在手把本体中按钮、容设于所述手把本体中并与 所述按钮配合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按钮 包括按钮本体、设于按钮本体的任意一边的分别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配合的驱动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各自配合的驱动件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斜楔结构。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在按钮本体一边的第一驱动件及第二 驱动件。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于按钮本体的两边均对称设置有一对相对设置 的第一驱动件及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二驱动件。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斜楔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并分别与第一 驱动件、第二驱动件配合的第一斜楔面、第二斜楔面。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斜楔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并分别与第一 驱动件、第二驱动件配合的第三斜楔面、第四斜楔面。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向或相背离移动并相互限 位设置。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及由连接 件本体延伸形成的拐状工作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拐状工作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拐状工作部相对交错设置,所述连接体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工作腔,所述第一楔形面、第三楔形面分 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第一工作腔中,所述第二楔形面、第四楔形面分别 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工作部的拐头上,所述工作部与所述连接体本体形 成半封闭的第二工作腔。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体本体上还设有装设拉线的拉线容置腔及固定件 穿孔。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把本体中设置有容设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的连 接件活动槽。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把为弯型手把,所述手把本体包括握持部及由握持 部的端部弯曲延伸形成的弧形曲面的连接部,所述手把本体包括相对配合设置的上盖及下 盖,所述按钮突设在上盖上,所述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容置在所述下盖中。上述的手把通过在按钮的任意一边设置分别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配合的驱 动件,当按压按钮的任意一边时,驱动件分别驱动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拉动各自连接的 拉线,从而带动拉杆中的分别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上的两个卡件稳定地退出卡位,操 作稳定,不会出现因按压按钮一边或一端而无法开启卡件的烦劳。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把的部分剖视图;[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把的分解示意图;[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把的下盖与按钮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2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0021]手把——100[0022]按钮——20按钮本体一200第一驱动件——■202[0023]第二驱动件——.204定位凸柱——2002[0024]弹性件——30[0025]第一连接件——.42连接体本体一—420拉线容置腔——■4202[0026]第一工作腔——.4206固定件穿孔一—4204第一楔形面——■4201[0027]第二楔形面——4203第三楔形面一—4205第四楔形面——■4207[0028]拐状工作部——.422第二连接件一—44[0029]拉线——50手把本体——60[0030]上盖——62上盖握持部一—620上盖连接部——■622[0031]卡点——6260上盖握持部的固定柱——-6262[0032]上盖连接部上的固定柱-—6264容置孔——6200[0033]下盖——64下盖握持部一—640下盖连接部——■642[0034]活动槽——645弹性件定位孔-647[0035]卡槽-6460下盖握持部上的固定孔-—6462[0036]下盖连接部上的固定孔-—64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手把100包括手把本体60、容设在手把本体60中 按钮20、与按钮20配合的连接件。连接件与拉线50连接,拉线50另一端与拉杆的卡件的 联动结构连接。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分别 通过拉线与设置在拉杆两边分别对拉杆进行卡位的卡件连接。按钮20包括按钮本体200、设于按钮本体200的任意一边的分别与第一连接件、第 二连接件配合的驱动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各自配合的驱动件上设置有相互配合 的斜楔结构。按压按钮20,分别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配合的驱动件上斜楔结构分别驱动 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动作,带动拉线50动作,拉线50通过联动结构驱动卡件退出卡位, 从而对拉杆进行伸缩操作。本实施例的手把100为弯型手把。手把本体60包括相对配合设置的上盖62及下 盖64。上盖62包括上盖握持部620、及由上盖握持部620的端部弯曲延伸形 成的弧形曲面 的上盖连接部622。下盖64包括下盖握持部640、及由下盖握持部640的端部弯曲延伸形 成的弧形曲面的下盖连接部642。上盖握持部620及下盖握持部640配合形成握持部。上 盖连接部622及下盖连接部642配合连接形成弧形曲面的连接部。使用者握持握持部拖拉 行李箱或行李托车。连接部用于与拉杆连接固定。本实施例中,以手把的使用方向进行说 明即以上盖62置于上面的的位置,握持部的位置相对连接部的位置相对在上进行说明。上盖62的内表面的边缘上设置有与下盖64卡扣定位的多个卡点6260。上盖62 的内表面还设置有用于与下盖64锁紧固定的固定柱。固定柱对称设置有两对,包括上盖握 持部620上设置有一对固定柱6262、及上盖连接部622上对称设置有一对固定柱6264。上 盖握持部620上设置有容置孔6200。容置孔6200与按钮20相适配设置。按钮20装设在 容置孔6200中,并穿过容置孔6200突设在上盖62中。下盖64的内表面的设置有与卡点6260相配合的卡槽6460、与上盖握持部620上 的固定柱6262的相对应设置的固定孔6462、及上盖连接部622上的固定柱6264对应设置 的固定孔6464。下盖64的内腔中设置有用于装设连接件的连接件活动槽645。下盖64的内壁还 设置有弹性件定位孔647。如图4所示,驱动件包括突设于按钮本体200的内壁上第一驱动件202与第二驱 动件204。第一驱动件202、第二驱动件204分别于按钮本体200的两边均对称设置有一对。按钮本体200的内壁上还设有用于装设定位弹性件30的定位凸柱2002。弹性件30 用于弹性复位按钮20,其一端装设在定位凸柱2002上,另一端装设在弹性件定位孔647中。第一驱动件202与第二驱动件204上都设置有与连接件配合的并驱动连接件移动 的斜楔结构。第一驱动件202与第二驱动件204的斜楔结构相对设置。设置在按钮20两 边的第二驱动件204对称设置在按钮20的中间位置,并相向设置。设置在按钮20两边的 第二驱动件204分别与第一连接件42、第二连接件44配合。按钮20两边设置第一驱动件202各自向外延伸与按钮本体200配合形成阶梯面 2026 (如图2所示)。按钮20装设在容置孔6200中并通过阶梯面2026进行限位。[0049]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42及第二连接件44。第一连接件42与第二连接件44相 对设置容置在连接件活动槽645中。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生产制造,将第一连接件42及 第二连接件44的结构设置成一样。第一连接件42或第二连接件44包括连接件本体420、及由连接件本体420延伸 形成的拐状工作部422。连接件本体420上依次设置有用于连接拉线50的拉线容置腔4202、固定件穿孔 4204、及第一工作腔4206。固定件穿孔4204设置为大于固定件的大小,且固定件穿孔4204 的长度大于连接件的移动行程。第一连接件42上的第一工作腔4206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与设置在按钮20的其中 一边(如相对位于左边)的第一驱动件202的斜楔结构相配合的第一楔形面4201。第一连 接件42上的工作部422的拐头上设置有与设置在按钮20的另一边(如相对位于右边)的 第二驱动件204上的斜楔结构相配合的第二楔形面4203。第二连接件44上的第一工作腔4206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与设置在按钮20的另一 边(如相对位于右边)的第一驱动件202的斜楔结构相配合的第三楔形面4205。第二连接 件44上的工作部422的拐头上设置有与设置在按钮20的一边(如相对位于左边)的第二 驱动件204上的斜楔结构相配合的第四楔形面4207。第一连接件42上的第一楔形面4201与第二楔形面4203的倾斜方向设置相同;第 二连接件44上的第三楔形面4205与第四楔形面4207的倾斜方向设置相同。第一连接件42或第二连接件44上的拐状工作部422与连接件本体420形成半封 闭的第二工作腔424。第一连接件42的工作部422容置在第二连接件44的第二工作腔424中,第二连 接件44的工作部422容置在第一连接件42的第二工作腔424中。组装时,分别将第一连接件42、第二连接件44装设于连接件活动槽645中,将弹 性件30装设在弹性件定位孔647中,将按钮20装设在容置孔6200中,将上盖62对准下盖 64,使上盖62上的卡点6260进入到下盖64的卡槽6460中,将上盖62与下盖64扣合在一 起,同时将弹性件30的另一端套设在按钮20的定位凸柱2002上。通过设置固定件依次穿 过下盖64的下盖握持部640上的固定孔6462、第一连接件42或第二连接件44上的固定件 穿孔4204、进入到上盖62的上盖握持部620上的固定柱6262中进行锁紧固定。同时,设置 固定件穿过设置在下盖连接部642上的固定孔6464进入到上盖连接部622的固定柱6264 中进行锁紧固定。使用时,按压按钮20的中间位置时,设置在按钮20 —边(如相对设置在左边)的 第一驱动件202、第二驱动件204上的斜楔结构分别与第一连接件42的第一楔形面4201、 第二连接件44的第四楔形面4207配合并分别沿第一楔形面4201、第四楔形面4207滑下挤 压第一楔形面4201、第四楔形面4207 ;同时,设置在按钮20另一边(如相对设置在右边) 的第一驱动件202、第二驱动件204的斜楔结构分别与第二连接件44的第三楔形面4205、 第一连接件42上的第二楔形面4203配合并分别沿第三楔形面4205、第二楔形面4203滑下 挤压第三楔形面4205、第二楔形面4203,从而推动相对设置在两边的第一连接件42、第二 连接件44向中间移动,并带动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件42、第二连接件44上的拉线50向上 动作,拉线向上牵引带动拉杆中的卡件的联动结构动作,从而驱动设置两边的卡件都退出卡位。当按压按钮20的中间位置时,即使按钮20受力不均导致按钮20变形,或使用后 两边严重变形,按钮20中间受力后,两边向上翘,而不向下动作,设置在中间位置的相对设 置在两边的第二驱动件204分别第二连接件44上的第四楔形面4207、第一连接件42上的 第二楔形面4203配合,分别驱动第一连接件42与第二连接件44带动各自两端设置的拉线 50动作,稳定的对拉杆上的卡件进行开启。当按压按钮20的某一边的位置时,设置在按钮20 —边(如左边)的第一驱动件 202、第二驱动件204上的斜楔结构分别与第一连接件42的第一楔形面4201、第二连接件 44的第四楔形面4207配合并分别沿第一楔形面4201、第四楔形面4207滑下挤压第一楔形 面4201、第四楔形面4207。或设置在按钮20另一边(如右边)的第一驱动件202、第二驱动件204的斜楔结 构分别与第二连接件44的第三楔形面4205、第一连接件42上的第二楔形面4203配合并分 别沿第三楔形面4205、第二楔形面4203滑下挤压第三楔形面4205、第二楔形面4203,从而 推动相对设置在两边的第一连接件42、第二连接件44向中间移动,并带动分别设置在第一 连接件42、第二连接件44上的拉线50向上动作,拉线50向上牵引,稳定的对拉杆上的卡件 进行开启。本实施例的手把主要使用于弯型手把中,使用稳定性效果尤为明显,使用寿命明 显增强,当然也可用于其它外形的手把中。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一种手把,包括手把本体、容设在手把本体中按钮、容设于所述手把本体中并与所述按钮配合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按钮包括按钮本体、设于按钮本体的任意一边的分别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配合的驱动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各自配合的驱动件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斜楔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在按钮本体一边的第 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分别于按钮本 体的两边均对称设置有一对。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楔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 件上并分别与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配合的第一斜楔面、第二斜楔面。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楔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 件上并分别与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配合的第三斜楔面、第四斜楔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向或相背 离移动并相互限位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包括连接件 本体、及由连接件本体延伸形成的拐状工作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拐状工作部与所述第二 连接件的拐状工作部相对交错设置,所述连接体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工作腔,所述第一楔形 面、第三楔形面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第一工作腔中,所述第二楔形 面、第四楔形面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工作部的拐头上,所述工作部与 所述连接体本体形成半封闭的第二工作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本体上还设有装设拉线的拉线 容置腔及固定件穿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本体中设置有容设第一连接件及 第二连接件的连接件活动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为弯型手把,所述手把本体包括 握持部及由握持部的端部弯曲延伸形成的弧形曲面的连接部,所述手把本体包括相对配合 设置的上盖及下盖,所述按钮突设在上盖上,所述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容置在所述下至由 皿卞。
专利摘要一种手把,包括手把本体、容设在手把本体中按钮、容设于手把本体中并与按钮配合的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按钮包括按钮本体、设于按钮本体的任意一边的分别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配合的驱动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各自配合的驱动件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斜楔结构;上述的手把通过设置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分别连接拉线以分别于设置在拉杆中的两个卡件连接,在手把的任意一边分别设置有分别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连接的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当使用者任意按压按钮的任意一边都可稳定的带动拉杆中的两个卡件退出卡位,操作稳定,不会出现因按压按钮一边或一端,而无法开启卡件的烦劳。
文档编号A45C13/26GK201709649SQ20102011737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10日
发明者江汉辉 申请人:东莞市江顺箱包袋配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