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1920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具,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较常见的自动开收伞的控制结构及动作方式大致上如美国专利第 US6, 684, 893 B2号所示,该控制结构是设置于伞握把内,其主要是于一具有空心内部的主 体内装设一控制环体,于控制环体一侧底部枢设有控制柱,另于主体一侧设有一按钮,而从 伞握把侧方的开孔外露,借此组构来控制伞中棒的收放。但是,此自动开收伞的最大问题便 是发生在压缩收伞的过程上,因为收伞时是对该伞具中棒内的开伞弹簧进行压缩的动作, 而开伞弹簧的强度及弹力都不小,因此,使用者手部必须用很大的力量来进行压缩收伞且 须一次性压入扣件,但若施力或动作稍有不当时,受压缩的开伞弹簧会以极大的力量将中 棒复弹而经常造成使用者手部或身体其它部位受伤,是以,该种自动开收伞在使用上存在 有危险性。于是,业界乃积极进行改进,期能设计出更安全的自动开收伞,如中国台湾专利第 M358556号及中国专利申请第200710009892. 1号公开号CN101438877A便皆是针对此问题 的改良产品,该二专利案的设计也确实能解决自动开收伞压缩收伞时的危险性缺点,但是 此二专利案所设计的结构形态及构件都非常复杂,致使制造及组装皆不容易,导致制造成 本大幅提高,实非理想的结构设计,仍有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 供一种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使自动开收伞的使用及控制的安全性大为提升,并大 幅节省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结构是组装于伞握把内并 与伞具的第一节中棒底部固接,其主要包含一上下段皆为透空的主体,于上段透空内装设 一侧底部枢设有动作柱的控制环体,于控制环体一侧配设有一按钮,在控制环体内部的相 对于控制柱的另一侧内则设有一凸柱,于主体下段透空内以轴杆接设一逆止轮,于逆止轮 一半轮面上形成棘齿面,而另一半轮面形成一线槽并绕设有一端固接于线槽上而另一端穿 越主体固接于上巢的安全绳,另于逆止轮上方的主体中段位置以定位轴枢设有一卡制体, 该卡制体配设有一小弹簧将其顶撑,其底端形成一抵止杆悬置于逆止轮棘齿面旋动空间 上,顶端形成一动作杆并穿越主体而置于第一节中棒内。前述的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中逆止轮一侧边形成有一圆槽,于圆槽内 置设一发条,使发条内端卡扣于轴杆上,而外端则卡扣于圆槽的槽面上。前述的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中卡制体顶端的动作杆前段为一斜面立杆 部,并于斜面上形成一弧状内凹槽。[0009]前述的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中主体内的逆止轮的线槽上方位置一小滑 轮以引导安全绳顶端顺势向上穿越伞具的中棒单元而固接于上巢内。前述的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中第一节中棒底部内置设一顶部具导引面 的长管形内衬套及一弹弓。前述的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中内衬套得为只有底段的短管形态,而弹 弓的顶端两侧则形成导引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自动开收伞的使用及控制的安全性大为提升,并大 幅节省制造成本。

13按钮14逆止轮15卡制体[0023]16定位轴17小滑轮18内衬体[0024]19弹弓20伞握把30中棒单元[0025]31第一节中棒32第二节中棒33第三节中[0026]34内管40活动巢41上巢[0027]50子弹头51拉绳60开伞弹簧[0028]70伞骨71收伞弹簧111小弹簧[0029]112凸柱141轴杆142棘齿面[0030]143线槽144圆槽145安全绳[0031]146发条151抵止杆152动作杆[0032]153弹簧1521立杆1522内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如图1、图2及图3所示,该控制结构是组 装于伞握把20内,其主要包含一上下段皆为透空的主体10,于上段透空内装设一侧底部枢 设有动作柱12的控制环体11,于控制环体11 一侧配设有一按钮13,于另一侧外端设有一 小弹簧111,提供弹力使控制环体11具有朝向按钮13侧的动力,而在控制环体11内部的相 对于控制柱12的另一侧内则设有一凸柱112 ;于主体10下段透空内以轴杆141接设一逆止 轮14,于逆止轮14 一半轮面上形成棘齿面142,而另一半轮面形成一线槽143并绕设有一 端固接于线槽143上而另一端穿越主体10固接于上巢41的安全绳145,并于逆止轮14 一侧边形成有一圆槽144,于圆槽144内置设一发条146,使发条146内端卡扣于轴杆141上, 而外端则卡扣于圆槽144的槽面上,另于逆止轮14上方的主体10中段位置以定位轴16枢 设有一卡制体15,该卡制体15配设有一小弹簧153将其顶撑,其底端形成一抵止杆151悬 置于逆止轮14棘齿面142旋动空间上,顶端形成一前段为一斜面立杆部1521的动作杆152 并穿越主体10而置于第一节中棒31内,并于立杆部1521斜面上形成一弧状内凹槽1522, 另外,再于逆止轮14的线槽143上方位置设一小滑轮17以引导安全绳145顶端顺势向上 穿越伞具的中棒单元30而固接于上巢41内。本实用新型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如图3所示,以三折伞具做为实施例,基 本上包含有具有控制结构的握把10、中棒单元30、活动巢40、子弹头50、开伞弹簧60及伞 骨70等构件。于握把10上设有一按钮13,该中棒单元30是由第一节中棒31、第二节中棒 32及第三节中棒33所套组而成,第一节中棒31底端与握把10的控制结构接合,并置设一 顶部具导引面的长管形内衬套18及一弹弓19,而活动巢40套置于第三中节棒33外,于第 三节中棒33顶端固接一上巢41,而各伞骨70组接于活动巢40与上巢41间,另于上巢41 底部固接一置于中棒单元30内的内管34,该开伞弹簧60置于第一中棒31与内管34之间, 该子弹头50置于内管34下方,于顶部固接一拉绳51,而拉绳51向上穿过内管34跨绕过上 巢41内的滑轮再向外跨绕过活动巢40内的滑轮后,其末端固接于上巢41上。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收伞于完成压缩收伞后的结构配设形态, 活动槽40受控制环体11的凸柱112所卡制而定位,同时控制柱12受第三节中棒33向下 顶推形成倾斜状,而子弹头50受内管34抵推而进入内衬套18内,经内衬套18顶部导引面 作用而抵压卡制体15的动作杆152斜面的立杆部1521而将动作杆152向弹弓19处旋移 抵推,受弹弓19的弹力而使子弹头50卡扣于第一节中棒31的扣孔上,而受旋动的卡制体 15的抵止杆151则旋移离开逆止轮14的棘齿面142的旋转区间,此时逆止轮14内的发条 146处于完全松弛状态并将大部份的安全绳145卷收于线槽143内;另外立杆部1521的斜 面所设的弧状内凹槽1522能使子弹头50抵推动作杆152时形成稳固靠贴而不会产生横向 偏移的情形。请参阅图3所示,当欲开伞时,直接压下按钮13,控制环体11被内推而使凸柱112 脱离与活动槽40的卡扣,而在中棒30内的开伞弹簧60的作用下,活动槽40与中棒单元30 的各节中棒皆向上张伸,并使伞骨70撑张形成如图4所示的开伞形态,此时的控制柱12也 恢复为水平形态并抵触子弹头50,安全绳145随着上巢41上移而被向上拉动并带动逆止轮 14以顺时针转动而使发条146形成卷缩形态,而此时的卡制体15则无任何动作。请参阅图4所示,当欲收伞时,再次压下按钮13,此时的控制柱12便对子弹头50 顶推使其脱离与第一节中棒31的卡扣,如图5所示在各伞骨70上的收伞弹簧71的作用 下,使各伞骨70自动收折,并将活动槽40向下推移,而下移活动槽40经由拉线51将子弹 头50向上拉至内管34底端,而卡制体15解除与子弹头50的抵推后,在弹簧153的作用下 将抵止杆151推至逆止轮14的棘齿面142的旋转区间内并与棘齿面142触靠,接着的动作 便是压缩中棒单元30,当中棒单元30受外力而产生压缩时会让安全绳145放松,此时逆止 轮14在发条146复位的动力作用下而产生逆时针转动而弧面的齿背会抵推抵止杆151向 左产生旋动,但在小弹簧153的顶推下,使抵止杆151随时复位抵靠于逆止轮14的棘齿面 142上,因此,当收伞压缩动作有失误而松脱时,该逆止轮14马上会产生逆向转动,而此时棘齿面142的棘齿便会受抵止杆151抵扣止旋,使与逆止轮14连结的安全绳145则拉住上 巢41,而让受压缩中的中棒单元30随的定位,使中棒单元30不会受压缩的开伞弹簧60而 产生瞬间复弹的情形,而收伞压缩动作顺利完成时便形成如图3所示的形态。 请参阅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其主要是针对置于第一节中棒31底部的内 衬套18弹弓19形态的改变,该内衬套18为只有底段的短管形态,而弹弓19的顶端两侧则 形成导引片,以作为将子弹头50顺势导引抵推卡制体15的动作杆152斜面的立杆部1521 而将动作杆152向弹弓19处旋移抵推的功效。
权利要求一种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组装于伞握把内并与伞具的第一节中棒底部固接,其主要包含一上下段皆为透空的主体,于上段透空内装设一侧底部枢设有动作柱的控制环体,于控制环体一侧配设有一按钮,在控制环体内部的相对于控制柱的另一侧内则设有一凸柱,于主体下段透空内以轴杆接设一逆止轮,于逆止轮一半轮面上形成棘齿面,而另一半轮面形成一线槽并绕设有一端固接于线槽上而另一端穿越主体固接于上巢的安全绳,另于逆止轮上方的主体中段位置以定位轴枢设有一卡制体,该卡制体配设有一小弹簧将其顶撑,其底端形成一抵止杆悬置于逆止轮棘齿面旋动空间上,顶端形成一动作杆并穿越主体而置于第一节中棒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止轮一侧 边形成有一圆槽,于圆槽内置设一发条,使发条内端卡扣于轴杆上,而外端则卡扣于圆槽的 槽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制体顶端 的动作杆前段为一斜面立杆部,并于斜面上形成一弧状内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内的逆 止轮的线槽上方位置一小滑轮以引导安全绳顶端顺势向上穿越伞具的中棒单元而固接于 上巢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中棒 底部内置设一顶部具导引面的长管形内衬套及一弹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套为只 有底段的短管形态,而弹弓的顶端两侧则形成导引片。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其组装于伞握把内并与伞具的第一节中棒底部固接,其主要包含一上下段皆为透空的主体,于上段透空内装设一侧底部枢设有动作柱的控制环体,于控制环体一侧配有一按钮,控制环体内部的相对于控制柱的另一侧内则有一凸柱,于主体下段透空内以轴杆接设一逆止轮,逆止轮一半轮面上形成棘齿面,而另一半轮面形成一线槽并绕有一端固接于线槽上而另一端穿越主体固接于上巢的安全绳,于逆止轮上方的主体中段位置以定位轴枢有一卡制体,卡制体配有一小弹簧将其顶撑,其底端形成一抵止杆悬置于逆止轮棘齿面旋动空间上,顶端形成一动作杆并穿越主体而置于第一节中棒内。本实用新型安全性大为提升,大幅节省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A45B25/14GK201743098SQ20102018840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3日
发明者郭世鑫 申请人:郭世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