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气鞋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2261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活气鞋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提供一种关于鞋垫的结构技术创新,尤指一种藉由特殊设计的三角 形断面气道结构用以薄型化活气鞋垫,并能够于踩踏时进行强制主动换气,以提供使用者 足部更舒适干爽的穿戴感受。
背景技术
鞋垫为一种被广泛运用于鞋具内的防磨与缓冲装置,只是鞋具于穿戴时除了要顾 及防磨与缓冲效果之外,其舒适度、吸震度与透气效果也不容忽视。目前大多数的透气鞋垫,其透气功能的产生必须配合鞋底或与鞋底整合才能实 施,例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文献公告第180846号「分离式换气装置」,其具有一密闭中空气 囊、一单向进气阀及一单向出气阀,该等进气阀及出气阀是以能够拆离的方式配置于气囊 的一侧,做为气囊中的空气进出途径,该换气装置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嵌设于大约鞋底前大 半部的凹槽中,利用穿戴者行走时足前掌曲折运动弯折气囊使产生压缩以更新鞋内新鲜空 气,并能够任意拆下清洗,以保持鞋内清洁卫生。中国台湾新型专利文献公告第M312209号 「一体成型之透气支撑鞋垫」,其脚跟处为一凸起构造,该凸起构造中央为一中空圆筒状的 容气凹槽,该容气凹槽中央为一圆筒状支撑柱,周围则设有多数个进气装置及排气导槽;藉 由容气凹槽、进气装置及排气导槽三者连通关系,使空气流通于鞋内空间,保持足部透气; 该支撑柱提供支撑作用,延长鞋垫使用寿命;且以一体成型的概念将透气鞋垫所需的组件 改良为一整体。类似这种技术手段的鞋垫,由于与鞋底整合于一体,因此使用者无法自行更 换鞋垫,或将鞋垫移置他处时即无法发挥原有的使用功能,对于消费者而言,使用时的选择 性较低,且相关的透气结构损坏时必须更换整装鞋具,相当不符经济效益。为此,业界设计出能够让消费者自行添设具于鞋具中的且具有透气效果的鞋垫, 例如中国台湾发明专利文献公开第200624048号「空气循环式鞋垫」,其主要包含一基层、 一阻隔层、一第一单向阀,及一第二单向阀,该基层具有相背设置的一顶面及一底面,及至 少一贯穿该顶、底面的通孔,该阻隔层装设在该基层底部,并与该基层界定出一气室,该气 室与该通孔相连通,该第一单向阀装设在该基层与该阻隔层之间,能够将外部空气导引进 入该气室中,该第二单向阀装设在该基层与该阻隔层之间,能够将存于该气室内部的空气 由该通孔朝外释出。惟此种技术手段在实施时,其气室过于庞大而分散对空气的施压效果, 也无法产生足够的负压吸入力,导致空气容易于气室内滞留而不易排出与吸入,所能产生 的透气效果相当有限。在背景技术中,也有先进者提供能够让使用者自行更换且利用设置导管手段来达 到集中透气效果的鞋垫,例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文献公告第515243号「换气鞋垫」,其系由 一垫体、一气囊、至少一吸气管、设于吸气管上的单向阀、至少一排气管及设于排气管上的 单向阀组合而成。其中,气囊是设在垫体足根部,气囊为中空胶囊且内部容置弹性组织或弹 簧,气囊适当处设有吸气口与排气口,其各别连接吸气管及排气管。当使用者行走时,足部 会对气囊产生连续压迫,因此新鲜空气由吸气管入于气囊内,而气囊内的空气则藉由排气管强行排出;藉此能够将新鲜空气引入鞋内,并使鞋内秽气排出,而达到空气循环效果,让 使用者足部透气及达到清爽舒适性。而类似这种埋设有吸气管、排气管等导管的鞋垫,其使 用上会产生下列限制1.采用软质导管容易因压迫而阻塞。2.采用硬质导管容易让使用者的足底感触到异物。3.直接裸露的气垫容易被磨损,且容易使足底产生不平顺的触感,甚至会有足跟 位置摩擦力不同而容易滑移的问题。4.采用单一导管将空气挤入足底前端,容易造成空气仅自单一路径(单一趾缝 间)流通的问题。5.气阀外露容易损伤与被异物阻塞,且圆头状的气阀容易在踩踏时产生不舒适 感。6.气囊内部设置弹性组织或弹簧,于包裹物老化后容易造成足部运动伤害,实有 待改良。有鉴于上述背景技术的种种问题,使自行换气鞋垫的厚度无法薄形化与商业化, 发明人于是针对鞋垫的结构技术进一步加以改良,以使鞋垫薄形化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又经久耐用,使用更为方便与舒适,因而能够付诸商业化实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能够于踩踏时进行强制主动换气的薄形化活气 鞋垫,让使用者穿戴时足部能够获得更舒适干爽的感受,且使该薄形化活气鞋垫能适于更 多种鞋具内使用。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薄形化活气鞋垫主要构成的技术手段包含一垫体以及 一埋设于垫体内的气囊,该垫体上设置一吸气区、一排气区、一衔接于该气囊与该吸气区之 间的进气道,该气囊对应于该进气道的衔接处内建一单向阀,且对应于该出气道的衔接处 内建另一单向阀;该垫体包含一上垫、一与上垫对合的薄平板下垫,该下垫以薄平板型式封 盖于该进气道与出气道底部;该上垫对应于该气囊设有一向上拱起以供该气囊上半部容置 的上气囊槽,该下垫对应于该气囊设有一向下拱起以供该气囊下半部容置的下气囊槽,于 该气囊与该排气区之间衔接有至少一出气道,且该进气道与出气道具有呈三角形结构的断 面,提供抵顶外部压力的抗力,以维持气道空气的流通而能使垫体薄型化。该垫体对应于该气囊以外的区域厚度介于2公厘至5公厘。该气囊内壁设有多数以该气囊中心环列的放射状凸肋,且该凸肋于靠近该气囊中 心的断面半径小于远离该气囊中心的断面半径。该进气道与出气道于其顶部设有一弧形 筋,用以维持气流进出的空间和流畅性。该垫体对应于该排气区包含一设于该上垫底面并 与该出气道连通的排气槽及多数贯穿于该上垫以导通于排气槽的排气孔,该吸气区位于该 垫体后缘的凹陷部。各该排气孔周缘设有一鼓出部。该气囊对应于各该单向阀设有一开口,该开口内缘设有一隔板槽,各该单向阀包 含一隔板槽、一崁于该隔板槽内的隔板以及一枢设于隔板上的第一活叶片门,该隔板上设 有一第一阀孔,且该第一活叶片门在常态下是以下垂闭合于该第一阀孔一侧。[0019]该气囊对应于各该单向阀设有一呈扁椭圆形的阀槽,各该阀槽内缘设有一呈扁椭 圆形的封口套,该封口套于侧缘上延伸有一中空的引导凸槽并于封闭端上设有一第二阀 孔,一呈扁椭圆形的阀塞套,且该阀塞套对应该引导凸槽的位置凸伸有一导条,使该阀塞套 藉由该导条对应该凸槽的位置置入该封口套内,且该阀塞套于其一端端部枢设有用以在常 态下下垂闭合于该第二阀孔上的第二活叶片门。本实用新型可采用的另一技术手段为该垫体包含一上垫及一与该上垫对合的下 垫,于该上垫设有一体成型往上鼓起的上气囊部,且该下垫对应该上气囊部一体成形有一 凹陷的下气囊部,于该上垫与下垫对合时,该上气囊部与下气囊部相应对合形成一中空囊 状结构。该上气囊部与下气囊部内壁设有多数以该上气囊部与下气囊部中心环列的放射 状凸肋,且该凸肋于靠近该上气囊部与下气囊部中心的断面半径小于远离该气囊中心的断 面半径。藉由上述构成,本实用新型相较于背景技术至少具有下列颖异的优点1.于鞋垫内不须埋设导管,能够使鞋垫于设置气囊以外的区域薄形化至2公厘 5公厘,并且不会有导管凸起的异物触感,能够增加穿着踩踏时的舒适感。2.衔接于气囊与吸气区之间的进气道以及衔接于气囊与排气区之间的出气道具 有特殊呈三角形结构的断面设计,而有别于现有的圆形管径断面,故本实用新型中的进气 道及出气道藉由其呈三角形断面结构,使气道顶端呈尖顶而不易被压扁或因压迫而阻断空 气的流通,因此能使垫体大幅度薄型化,减少垫体厚度,以让使用者穿着舒适。3.环列于气囊中心的放射状凸肋,所述凸肋是呈半圆形断面结构,且凸肋靠近气 囊中心的断面半径小于远离气囊中心的断面半径,使气囊的伸缩恢复功能优异。4.单向阀的结构单纯易于安装、制造、更换又经久耐用。5.单向阀呈扁椭圆形状时,能够使气囊的压缩高度(即厚度)减至最小,并具有防 止偏转及具定位的功能,使组装时具防呆的功能。6.单向阀内建于凸起的气囊内,因此不会造成鞋垫其它位置的异物触感,也因此 不会使吸气区与排气区的设置位置受到限制,例如能够将吸气区直接设在鞋垫后端,也不 必像现有的换气鞋垫须在鞋壁上另行开孔装设气阀。7.排气区位于鞋垫对应于脚掌与脚趾之间下方的位置,且排气孔周缘设有鼓出部 (排气孔设在鼓出部的顶点),能够使排气孔不易遭压扁或阻塞。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I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X、图2Y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排气区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气囊立体剖视图;图4A、图4B、图4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气囊局部放大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0038]图5A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气囊自然复张示意图;图7A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气囊被踩踏压迫示意图;图8A为图8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气囊立体剖视图;图9A、图9B、图9C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单向阀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0A、图IOB为图10中进、出气道的局部放大图;图11、图IlA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设置部位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对应足部示意图;图14、图14A为本实用新型受压迫时弧形筋的局部放大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5A、图15B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列举适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配合图式说 明如后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本实用新 型活气鞋垫主要构成的技术手段包含一垫体10以及一埋设于垫体10内的气囊20,垫体10 上设置一吸气区30、一排气区40、一衔接于气囊20与吸气区30之间的进气道50、至少一衔 接于气囊20与排气区40之间的出气道60。其中该垫体10包含一上垫11、一与上垫11对合的下垫12,所述进气道50与出气 道60为特殊设计的气道,其具有呈三角形的断面结构(如图2X、图2Y所示)且凹设于上垫 11底面,下垫12是封盖于进气道50与出气道60底部,所以进气道50及出气道60藉由其 呈三角形的结构,使其气道顶端呈尖顶而不易被压扁或因压迫而阻断空气的流通,而能使 垫体大幅度薄型化,减少垫体厚度,以让使用者穿着舒适(如图10所示)。垫体10对应于气囊20以外的区域厚度介于2公厘至5公厘。上垫11对应于气囊20设有一向上拱起以供气囊20上半部容置的上气囊槽111, 上垫11表面设有若干按摩凸粒112。上垫11表面除设有按摩凸粒112外,另外能够对应脚 底的保健穴位如图IA中所示设有保健凸粒113 ;下垫12对应于气囊20设有一向下拱起以 供气囊20下半部容置的下气囊槽121 ;所述吸气区30位于鞋垫后缘的凹陷部。请参阅图2及图3,其中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排气区剖视图,垫体 10对应于排气区40包含一设于上垫11底面与出气道60连通的排气槽41、若干贯穿于上 垫11以导通于排气槽41的排气孔42,排气槽41与气囊20能够以连接一条或一条以上的 出气道60提供流通的空气。排气孔42另于其周缘设有鼓出部43,且于排气槽41的内缘设有若干向内突出的半圆柱44,以防止排气槽41受到挤压。请参阅图2、图4及图4A 图4C所示,其中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 气囊立体剖视图、图4A 图4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气囊局部放大剖视图,所述气囊 20呈飞碟状,且对应于进气道50的衔接处内建一只单向阀70,对应于出气道60的衔接处 内建另一只单向阀70。气囊20对应于每一单向阀70设有一开口 21,所述开口 21内缘设有一 U型的隔板 槽22,每一单向阀70包含一硬质的隔板71以及一枢设于隔板71上的第一活叶片门72,其 铰链部73控制在上方。隔板71上设有一第一阀孔711,且隔板71下方及左右两侧均崁于隔板槽22内,以 密封进、出气道50、60,使气流只能由第一阀孔711进出。单向阀70所包含隔板71及第一 活叶片门72也能够以适当材料一体成型制作,并于隔板71及第一活叶片门72之间以一较 薄同一材料的铰链一体连接。于气囊20未受压迫时,第一活叶片门72受地心引力作用而自然下垂并闭合于第 一阀孔711的一侧。由于第一活叶片门72闭合于第一阀孔711的一侧,使空气仅能由第一 阀孔711往第一活叶片门72的方向推开第一活叶片门72而进行流动,反之当空气欲自第 一活叶片门72朝第一阀孔711流动时,会受到第一活叶片门72的阻挡而呈现仅能单向导 通的态样;前述隔板71两侧上下端与隔板槽22具有相对应尺寸与造型,能够用以防呆以防 止在装配过程中发生隔板71上下端错误插入隔板槽22的情形。其次,气囊20内壁设有若干以环列于气囊20中心的放射状凸肋23,所述凸肋23 呈半圆形断面结构,且凸肋23靠近气囊20中心的断面半径小于远离气囊20中心者,以使 气囊20于受压迫后能产生良好的弹性恢复力。对应于出气道60的单向阀70由于其第一活叶片门72设置在隔板71与出气道60 之间,故仅能朝出气道60方向开启以提供空气排出气囊20外,当使用者踩踏气囊20时空 气即通过对应的单向阀70排出气囊20外而进入出气道60。对应于进气道50的单向阀70由于其第一活叶片门72设置在隔板71与气囊20 内部之间,故仅能朝气囊20内部方向开启以提供空气导入气囊20内,当使用者穿着本实用 新型活气鞋垫提足而释除气囊20的压力时,藉由气囊20的弹性恢复力能够产生负压使进 气道50内的空气穿越对应的单向阀70而进入气囊20内,藉此循环作用使鞋内空气持续地 由吸气区30吸入、再由排气区40排出。请参阅图5至图9所示,为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 施例的设置构造,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所述气囊20对应于每一单向阀70设有一呈 扁椭圆形的阀槽24,所述阀槽24内缘设有一呈扁椭圆形的封口套74,封口套74 —端为开 放端、另一端为封闭端,于封口套74的封闭端上设有一第二阀孔75。封口套74另于侧缘上 延伸有一中空的凸槽741。一呈扁椭圆形的阀塞套76,且阀塞套76对应封口套74侧缘上的凸槽741的位置 凸伸有一导条761,使阀塞套76藉由导条761自前述开放端对应凸槽741的位置置入封口 套74内,以防止发生封口套74与阀塞套76套置错误的情形,使组装时具防呆功用并能定 位以防止偏转的功能。为制造容易及方便质量检视,该阀塞套76于其一端端部枢设有一第 二活叶片门77,该第二活叶片门77是用以下垂闭合于第二阀孔75上,该阀塞套76另一端 为开放端。[0069]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进排气作用、原理相同,对应于出气道60的单向阀70 由于其第二活叶片门77仅能朝出气道60方向开启,以供空气排出气囊20外,如图8、图8A 中所示,当使用者踩踏气囊20时空气即通过对应的单向阀70排出气囊20外而进入出气道 60。对应于进气道50的单向阀70由于其第二活叶片门77仅能朝气囊20内部方向开启以 提供空气导入气囊20内,如图7、图7A中所示,当使用者穿着本实用新型活气鞋垫提足而释 除气囊20的压力时,藉由气囊20的弹性恢复力能够产生负压使进气道50内的空气穿越对 应的单向阀70而进入气囊20内,藉此循环使空气持续地由吸气区30吸入、再由排气区40 排出。请参阅图10及图11所示,其中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 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吸气区局部放大剖视图。于图10中垫体10的分解层 序和图2相反,下垫12在分解图中上垫11的对合上方。于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保证气流进出的空间和流畅性,如图10A、图IOB中所示, 于进气道50及出气道60顶部一体延伸有一弧形筋51、61,用以增加进气道50及出气道60 的结构弹性,始于受到上方压力时拉能住气道两侧,以尽量保证气流进出的空间和流畅性, 即使被压缩到最大限度,仍可使进气道50及出气道60在弧形筋51、61两侧保持有空间可 以进出气流,如图14中所示。上垫11另于其吸气区30的上半部如图11及第图IlA中所示,延伸有一薄片31, 并于薄片31上设有多数细小的通气孔311,用以尽量防止杂物落至进气道50末端呈三角形 的凹槽结构中而堵塞,可最大限度防止杂物堵塞进气道50的后方开口,又不妨碍进气的流 畅。请参阅图12及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设置部位示意图、对应足部示意图,本 实用新型活气鞋垫能够让使用者自行置入适合的鞋具100内使用,而气囊20的最佳设置位 置是在对应于脚跟200的位置,吸气区30的最佳位于垫体10后端对应于人体脚后跟201 的位置、排气区40位于垫体对应于脚掌202与脚趾203之间下方的位置,以使气孔42与趾 缝204相对应,藉以发挥最佳的排气、通风效果,以提高穿戴者足部的干爽与舒适度。请参阅图15、图15A、图15B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局 部放大立体图。于本实施例中,垫体IOA包含一上垫11A、一与上垫IlA对合的下垫12A, 且于上垫IlA相对人体脚后跟的位置对应设有一体成型往上鼓起的上气囊部111A,且下垫 12A对应上气囊部IllA —体成形有一凹陷的下气囊部121A,且于上、下垫11A、12A对合时, 上、下气囊部111A、121A相应对合形成一中空囊状结构,如图16中所示,且用以简化装配作 业及生产过程。于上气囊部IllA鼓起部分的内壁及下气囊部121A凹陷部分的内壁设有多数以环 列于气囊部中心的放射状凸肋13A、14A,且凸肋13A、14A呈半圆形断面结构,且凸肋13A、 14A靠近气囊部中心的断面半径小于远离气囊部中心者,以使上、下气囊部111A、121A于受 压迫后能产生良好的弹性恢复力,以达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以上所述实施说明及各图式所示,为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者,并非 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是以,举凡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或相雷同者,均应 属本实用新型的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活气鞋垫,是置于鞋具内供使用者踩踏之用,其包含一垫体以及一埋设于垫体内的气囊,该垫体上设置一吸气区、一排气区、一衔接于该气囊与该吸气区之间的进气道,其特征在于该气囊对应于该进气道的衔接处内建一单向阀,且对应于该出气道的衔接处内建另一单向阀;该垫体包含一上垫、一与上垫对合的薄平板下垫,该下垫以薄平板型式封盖于该进气道与出气道底部;该上垫对应于该气囊设有一向上拱起以供该气囊上半部容置的上气囊槽,该下垫对应于该气囊设有一向下拱起以供该气囊下半部容置的下气囊槽,于该气囊与该排气区之间衔接有至少一出气道,且该进气道与出气道具有呈三角形结构的断面,提供抵顶外部压力的抗力,以维持气道空气的流通而能使垫体薄型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气鞋垫,其特征在于该垫体对应于该气囊以外的区域厚 度介于2公厘至5公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气鞋垫,其特征在于该气囊内壁设有多数以该气囊中心 环列的放射状凸肋,且该凸肋于靠近该气囊中心的断面半径小于远离该气囊中心的断面半 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气鞋垫,其特征在于该进气道与出气道于其顶部设有一 弧形筋,用以维持气流进出的空间和流畅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气鞋垫,其特征在于该垫体对应于该排气区包含一设于 该上垫底面并与该出气道连通的排气槽及多数贯穿于该上垫以导通于排气槽的排气孔,该 吸气区位于该垫体后缘的凹陷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气鞋垫,其特征在于各该排气孔周缘设有一鼓出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气鞋垫,其特征在于该气囊对应于各该单向阀设有一开 口,该开口内缘设有一隔板槽,各该单向阀包含一隔板槽、一崁于该隔板槽内的隔板以及一 枢设于隔板上的第一活叶片门,该隔板上设有一第一阀孔,且该第一活叶片门在常态下是 以下垂闭合于该第一阀孔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气鞋垫,其特征在于该气囊对应于各该单向阀设有一呈 扁椭圆形的阀槽,各该阀槽内缘设有一呈扁椭圆形的封口套,该封口套于侧缘上延伸有一 中空的引导凸槽并于封闭端上设有一第二阀孔,一呈扁椭圆形的阀塞套,且该阀塞套对应 该引导凸槽的位置凸伸有一导条,使该阀塞套藉由该导条对应该凸槽的位置置入该封口套 内,且该阀塞套于其一端端部枢设有用以在常态下下垂闭合于该第二阀孔上的第二活叶片 门。
9.一种活气鞋垫,系置于鞋具内供使用者踩踏之用,其包含一垫体并于该垫体上设置 一吸气区及一排气区,其特征在于该垫体包含一上垫及一与该上垫对合的下垫,于该上垫设有一体成型往上鼓起的上气 囊部,且该下垫对应该上气囊部一体成形有一凹陷的下气囊部,于该上垫与下垫对合时,该 上气囊部与下气囊部相应对合形成一中空囊状结构。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活气鞋垫,其中该上气囊部与下气囊部内壁设有多 数以该上气囊部与下气囊部中心环列的放射状凸肋,且该凸肋于靠近该上气囊部与下气囊 部中心的断面半径小于远离该气囊中心的断面半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活气鞋垫,是提供置于鞋具内让使用者踩踏之用,其包含一垫体以及一埋设于垫体内的气囊,垫体上设置一吸气区、一排气区、一衔接于气囊与吸气区之间的进气道,气囊对应于进气道与出气道的衔接处分别内建一单向阀,使活气鞋垫能于使用者踩踏的过程中产生主动的换气效果,尤其是进气道与出气道具有呈三角形结构的断面使气道顶端呈尖顶而不易被压扁或因压迫而阻断空气的流通,以形成一薄形化活气鞋垫,俾使用者自由运用于各种鞋具内时舒适无比。
文档编号A43B17/08GK201754836SQ20102019913
公开日2011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0日
发明者甄峰, 邹为国 申请人:邹为国;甄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