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活气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关于鞋具的结构技术,尤指一种供使用者穿带踩踏时产生 换气效果之用,以提供使用者足部更舒适干爽的穿戴感受。
背景技术:
鞋具为一种供人类穿戴,而用以保护、装饰足部的重要穿着配件,除了外部美观的 问题之外,防磨与缓冲效果也是鞋具设计时的重点项目,惟鞋具于穿戴时除了要顾及防磨 与缓冲效果之外,其舒适度、吸震度与透气效果也不容忽视。目前流行于市面上的气垫鞋,其主要的功能在于达到吸震与缓冲效果,而设计有 换气或通风效果的鞋具,在实施上又碍于厚度太大而使鞋子的穿用不舒服,无法为市场所 接受,例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文献公告号M271427「循环换气之鞋体气垫结构」,其主要系为 一设有气囊、充气结构以及换气管之气垫本体,其中该充气结构内之气体系可流向气囊或 换气管内,并藉由单向阀防止气体回流,而该充气结构另设有一进气管以供气体流入充气 结构内;当踩踏充气结构时,因换气管上设有一管径较小之颈部,故气体会先流入气囊内, 待气囊逐渐充气涨大而气压增加时,充气结构之气体才会流向换气管,并由换气管前端之 数个气孔喷出,以达到循环换气之效果;由此可知本创作循环换气之鞋体气垫结构不仅可 常保气囊之弹性及缓冲效果,亦可兼顾循环换气之功效者。中国台湾新型专利文献公告号M280140「具排热及避震功能之鞋垫结构构」,其主 要是将一气囊设置于鞋垫中,气囊两端分别连设有吸气管与排气管,气管、气囊与排气管间 分别都设有单向气阀;吸气管可连通至鞋垫适当处所设之凹槽间,其可用于吸纳闷热湿气 至气囊内,排气管则是连通至鞋垫外缘,其可用以将气囊内的热气排出至鞋垫之外;藉此, 行走时可利用脚跟压迫气囊,以使鞋垫达到排出热气与散热的功效;另气囊设置于鞋垫 中,亦可兼具有避震缓冲之防护功效。中国台湾新型专利文献公告号M283530「透气鞋底构造」,主要系设有一大底、一 中底、一鞋垫及挤压软套所组成。鞋大底于鞋跟部设有一凹穴,凹穴的旁侧设贯孔连通至鞋 外,贯孔中设有单向进气阀,鞋大底于脚掌部区域设有多数导气沟连通于凹穴;鞋中底于板 体设有多数的透孔,鞋垫于板体上设有多数凸粒及气孔;一挤压软套,于罩体两侧设有一进 气口及一出气口。将挤压软套置于凹穴,且将鞋中底及鞋垫逐一垫设于鞋大底上层后,藉由 脚部于行进间所反复形成的踩踏动作,使得挤压软套吸入新鲜空气于鞋大底,透过鞋中底 的透孔及鞋垫的气孔,形成鞋内空气对流效应。中国台湾发明专利文献公告号1294274「鞋底具按摩、除臭之弹性气垫装置」,其 系由第一囊体、第二囊体、弹性体、密封板组成,该第一囊体或密封板中央对应于脚跟穴道 处设有向上隆起的按摩部,该第一囊体对应于鞋底外侧与内侧处设有进、出气口与进、出气 阀,该第一囊体内部与密封板之间对应于按摩部处设有第二囊体,制作上先将弹性体设于 第二囊体内,再将第二囊体热压固定于密封板,最后将密封板热压固定于第一囊体,使其成型为一体。中国台湾新型专利文献公告号M252^2「具有双进气口之气囊构造改良」,系为一 种供装设于鞋具中使用的气囊,其包含本体、二进气阀、二出气阀与一回弹柱。该本体为一 中空的壳体,且该本体之顶面可受压迫而弹性变形,当压迫消失时,可因弹性而回复原状, 所述本体之侧边另开设有四孔,以连接二进气阀与二出气阀,且于本体之底部开设一固定 孔,以固定回弹柱。该回弹柱为一柱状,可固定于本体底部之固定孔;当该回弹柱固定于本 体之固定孔时,所述回弹柱设凹环之一端固定于本体之底部,另一端接触气囊之顶面,以支 撑顶面。为上述各种关于鞋具换气的技术手段,在市面上并未获得有效的使用与流通,其 主要原因在于,现有技术多半要设置几乎使整个鞋底架空、中空的挖凹部,而几乎整个架 空、中空的挖凹部会使得鞋帮构造受到牵连,而产生支撑力不足或耐用度大打折扣的问题, 也会使鞋具的制程倍加困难,而使鞋厂不易接受,或成本过于昂贵而无法实施。但是将气囊设在鞋底的顶面,又会造成整体厚度大幅增加而使鞋子穿用不舒服, 无法为市场所接受,甚至必须于鞋具中埋设容易阻塞或造成足部触感不佳的导管,且埋设 于鞋具中用以产生强制换气效果的单向阀,也会产生被踩坏或造成足部不舒适感的问题, 再者若气囊内部设置弹性组织或弹簧,其包裹物老化后容易造成足部运动伤害,实有待改 良O有鉴于此,如何在鞋具的气囊与单向气阀的构造技术上加以改良,实为发明人所 欲改良与突破的重点,进而设计出一种容易模组化制造,且能使鞋具拥有强制活气效果,又 能兼顾鞋底薄形化的活气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能够于踩踏时进行强制主动换气的薄形化活气 鞋,让使用者穿戴时足部能够获得更舒适干爽的感受,且通过其独特的结构设计,使活气鞋 能适于进行低成本的模组化产制,而提高厂商制造意愿与市场流通性。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活气鞋包含一鞋底、一设于鞋底上以形成穿戴空间的 鞋体、一设于鞋底上供使用者踩踏用的鞋垫,一设于鞋底与鞋垫之间供使用者踩踏以于鞋 底与鞋垫之间产生气流的气囊,该气囊内设二单向阀,各自提供空气单向导入、导出,且该 气囊对应于各该单向阀设有一呈扁椭圆形的阀槽,各该阀槽内缘设有一呈扁椭圆形的封口 套,该封口套于侧缘上延伸有一中空的引导凸槽并于封闭端上设有一第一阀孔,封口套内 设有一呈扁椭圆形的阀塞套,且该阀塞套对应该引导凸槽的位置凸伸有一导条,使该阀塞 套藉由该导条对应该凸槽的位置置入该封口套内,且该阀塞套于其一端部枢设有用以在常 态下下垂闭合于该第一阀孔上的第一活叶片门;本实用新型活气鞋或者包含一鞋底、一设于鞋底上以形成穿戴空间的鞋体、一设 于鞋底上供使用者踩踏用的鞋垫,一设于鞋底与鞋垫之间供使用者踩踏以于鞋底与鞋垫之 间产生气流的气囊,该气囊内设二单向阀,各自提供空气单向导入、导出,且该气囊对应于 各该单向阀设有一开口,该开口内缘设有一隔板槽,各该单向阀包含一崁于该隔板槽内的 隔板以及一枢设于隔板上的第二活叶片门,该隔板上设有一第二阀孔,且该第二活叶片门 在常态下是以下垂闭合于该第二阀孔一侧。[0015]本实用新型活气鞋其气囊内壁设有多数以该气囊中心环列的放射状凸肋,且该凸 肋于靠近该气囊中心的断面半径小于远离该气囊中心的断面半径。本实用新型活气鞋其鞋底对应于该气囊设有一凹陷以供该气囊下半部容置的下 气囊槽,鞋底对应于供空气单向导入气囊的单向阀设有一贯穿鞋底外壁的进气道,且对应 于供空气单向导出的单向阀设有一排气道,该排气道末端设有一排气区;鞋垫对应于该气 囊设有一向上拱起以供该气囊上半部容置的上气囊槽、对应于该排气区设有若干排气孔; 又该排气道由一设于鞋底顶面的凹沟、一遮盖于凹沟顶面的气密片所构成。本实用新型活气鞋其气囊设于鞋底与鞋垫之间对应于人体脚跟的位置,且该排气 区位于该鞋底上对应于脚掌与脚趾之间下方的位置。本实用新型活气鞋其鞋底底部对应于气囊的位置设有一向下凸出的加压块;该鞋 底对应于加压块周缘的顶面与底面分别设有一环沟,以于加压块周缘形成一环状弹性部。 藉由上述构成,本实用新型相较于先前技术至少具有下列颖异的优点1.于鞋垫、鞋底或鞋垫与鞋底之间不须埋设任何导管,能够使鞋垫于设置气囊以 外的区域薄形化至2公厘 5公厘,并且不会有导管凸起的异物触感,能够增加穿着踩踏时 的舒适感。2.鞋底不需设置大范围或整个架空、中空的挖凹部,不会影响鞋帮构造受到牵连, 使鞋底能够保持最佳的结构强度,以发挥对穿戴者足部充足的保护效果。3.环列于气囊中心的放射状凸肋,所述凸肋呈半圆形断面结构,且凸肋靠近气囊 中心的断面半径小于远离气囊中心的断面半径,使气囊的伸缩恢复功能优异者。4.单向阀的结构单纯易于安装、制造、更换又经久耐用。5.单向阀呈扁椭圆形状时,能够使气囊的可压缩高度(即厚度)减至最小,并具有 防止偏转及具定位的功能,使组装时具防呆的功能。6.单向阀内建于凸起的气囊内,因此不会造成鞋垫其它位置的异物触感,也因此 不会使吸气区与排气区的设置位置受到限制。7.鞋底、鞋体、鞋垫、气囊、内建于气囊的单向阀,均能够进行模组化的产置及组 合,使整体鞋具制程更为容易,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并能够促进使用者的消费意愿。8.排气区位于脚掌与脚趾之间下方的位置,能够直接对足部最容易产生潮湿闷热 的位置进行强制活气输送,而大幅提升穿戴的舒适感。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I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底面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足部位置对应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全剖视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的立体剖视图;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剖视图(一)图4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剖视图(二)[0036]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气囊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单向阀立体分解图;图6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单向阀作动示意图(一);图6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单向阀作动示意图(二);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被踩踏示意图;图7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单向阀作动示意图(三);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释除踩踏动作示意图;图8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单向阀作动示意图(四);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气囊局部立体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单向阀分解示意图;图IO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单向阀作动示意图(一);图IO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单向阀作动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列举适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配合图式说 明如后图1、图1A、图2、图2A、图3、图3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底面立体示意图、立体分解示意图、足部位置对应示意图、全剖视图、局部剖视示意图,活气 鞋包含一鞋底10、一设于鞋底10上以形成穿戴空间的鞋体20、一设于鞋底10上供使用者 踩踏用的鞋垫30,一设于鞋底10与鞋垫30之间供使用者踩踏以于鞋底10与鞋垫30之间 产生气流的气囊40,其中该气囊40设于鞋底10与鞋垫30之间对应于人体脚跟的位置。鞋底10对应于该气囊40设有一凹陷的下气囊槽11,用以供该气囊40下半部容 置。下气囊槽11后方设有一贯穿于鞋底10侧壁面的进气道12,下气囊槽11前方设有一向 足部前端延伸的排气道13,该排气道13末端设有一排气区14,其中排气道13是由一设于 鞋底顶面的凹沟131、一遮盖于凹沟顶面的气密片132所构成。该鞋底10上对应于脚掌与脚趾之间下方的位置设有一排气区14,并于排气区14 内设有若干抗压凸粒141。该鞋底10底部另对应于气囊40的位置设有一向下凸出的加压 块15,该鞋底10对应于加压块15周缘的顶面与底面分别设有一环沟16、17,以于加压块16 周缘形成一环状弹性部18。鞋垫30对应于该气囊40设有一向上拱起以供该气囊40上半部容置的上气囊槽 31、对应于该排气区14设有若干排气孔32。请参阅图4、图4A、图4B、图5、图6、图6A、图6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 立体剖视图、局部立体剖视图(一)、局部立体剖视图(二)、气囊立体分解图、单向阀立体 分解图、单向阀作动示意图(一)、单向阀作动示意图(二),图中揭示气囊40呈飞碟状, 且对应于进气道12的衔接处内建一只单向阀50,对应于出气道13的衔接处内建另一只单 向阀50,使气囊40内设有二只单向阀50,以各自提供空气单向导入、导出。该气囊40是由一相对的囊体41、42所构成,且气囊40对应于每一单向阀50设有 一呈扁椭圆形的阀槽43,气囊40内壁设有复数以该气囊40中心环列的放射状凸肋44,且 该凸肋44于靠近该气囊40中心的断面半径小于远离该气囊40中心的断面半径。[0055]单向阀50具有一设于阀槽43内缘呈扁椭圆形的封口套51,封口套51的一端为开 放端、另一端为封闭端,于封口套51的封闭端上设有一第一阀孔52。封口套51另于侧缘上 延伸有一中空的凸槽511,封口套51内设有一呈扁椭圆形的阀塞套53,且阀塞套53对应封 口套51侧缘上的凸槽511的位置凸伸有一导条531,使阀塞套53藉由导条531自前述开放 端对应凸槽511的位置置入封口套51内,以防止发生封口套51与阀塞套53套置错误的情 形,使组装时具防呆功用并能定位以防止偏转的功能。为制造容易及方便质量检视,该阀塞套53于其一端端部枢设有一第一活叶片门 54,该第一活叶片门M是用以下垂闭合于第一阀孔52上,该阀塞套53另一端为开放端。当 空气欲自第一活叶片门M朝向第一阀孔52流动时,第一活叶片门M会遮盖第一阀孔52 而造成阻断流通的效果;反之,当空气欲自第一阀孔52朝向第一活叶片门M流动时,第一 活叶片门讨的下方会被空气压力所掀开,而使第一阀孔52开启而供空气流通。请参阅图7、图7A、图8、图8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被踩踏示意图、单 向阀作动示意图(三)、释除踩踏动作示意图、单向阀作动示意图(四),当使用者踩踏时, 加压块15会向上压迫气囊40,此时对应于吸气道12的单向阀50呈封闭状态,对应排气道 13的单向阀50会呈开起状态,气囊40内的空气始强制排入排气道13、排气区14,并透过排 气孔32排入鞋体20内的前端位置;而当使用者释除踩踏压力时,气囊40的弹性恢复力能 够产生负压,此时对应于吸气道12的单向阀50会呈开起状态、对应于排气道13的单向阀 50呈封闭状态,使空气自外部透过吸气道12进入气囊40内蓄存;据此,能够藉由使用者于 行走时产生上述动作的循环,而使鞋内常保干爽舒适的新鲜空气。请参阅图9及图10、图10A、图10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气囊局部立体示意 图、单向阀分解示意图、单向阀作动示意图(一)、单向阀作动示意图(二),第二实施例与 第一实施例的进排气作用、原理相同,其主要衍伸的变化差异在于气囊40对应于各该单向 阀50设有一开口 45,该开口 45内缘设有一隔板槽46,各该单向阀50包含一嵌于该隔板槽 46内的硬质隔板56以及一枢设于隔板56上的软质第二活叶片门57,该隔板56上设有一 第二阀孔561,且该第二活叶片门57在常态下是以下垂闭合于该第二阀孔561 —侧。除此之外,单向阀50所包含隔板56及第二活叶片门57也能够以适当材料一体成 型制作,并于隔板56及第一活叶片门57之间以一较薄同一材料的铰链一体连接。此实施例的气囊40以及内建于气囊40内的单向阀50在结构上又较第一实施例 更为简化,有助于大幅降低产制成本与制程工序,更有利于实用新型低成本、模组化的设计 诉求。以上所述实施说明及各图式所示,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者,并非 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是以,举凡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或相雷同者,均应 属本实用新型的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活气鞋,包含一鞋底、一设于鞋底上以形成穿戴空间的鞋体、一设于鞋底上供使 用者踩踏用的鞋垫,一设于鞋底与鞋垫之间供使用者踩踏以于鞋底与鞋垫之间产生气流的 气囊,其特征在于该气囊内设二单向阀,各自提供空气单向导入、导出,且该气囊对应于各该单向阀设 有一呈扁椭圆形的阀槽,各该阀槽内缘设有一呈扁椭圆形的封口套,该封口套于侧缘上延 伸有一中空的引导凸槽并于封闭端上设有一第一阀孔,封口套内设有一呈扁椭圆形的阀塞 套,且该阀塞套对应该引导凸槽的位置凸伸有一导条,使该阀塞套藉由该导条对应该凸槽 的位置置入该封口套内,且该阀塞套于其一端部枢设有用以在常态下下垂闭合于该第一阀 孔上的第一活叶片门。
2.一种活气鞋,包含一鞋底、一设于鞋底上以形成穿戴空间的鞋体、一设于鞋底上供使 用者踩踏用的鞋垫,一设于鞋底与鞋垫之间供使用者踩踏以于鞋底与鞋垫之间产生气流的 气囊,其特征在于该气囊内设二单向阀,各自提供空气单向导入、导出,且该气囊对应于各该单向阀设有 一开口,该开口内缘设有一隔板槽,各该单向阀包含一崁于该隔板槽内的隔板以及一枢设 于隔板上的第二活叶片门,该隔板上设有一第二阀孔,且该第二活叶片门在常态下是以下 垂闭合于该第二阀孔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气鞋,其特征在于该气囊内壁设有多数以该气囊为 中心环列的放射状凸肋,且该凸肋于靠近该气囊中心的断面半径小于远离该气囊中心的断 面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气鞋,其特征在于该鞋底对应于该气囊设有一凹陷 以供该气囊下半部容置的下气囊槽,鞋底对应于供空气单向导入气囊的单向阀设有一贯穿 鞋底外壁的进气道,且对应于供空气单向导出的单向阀设有一排气道,该排气道末端设有 一排气区;鞋垫对应于该气囊设有一向上拱起以供该气囊上半部容置的上气囊槽、对应于 该排气区设有若干排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气鞋,其特征在于该排气道由一设于鞋底顶面的凹沟、一 遮盖于凹沟顶面的气密片所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气鞋,其特征在于该气囊设于鞋底与鞋垫之间对应 于人体脚跟的位置,且该排气区位于该鞋底上对应于脚掌与脚趾之间下方的位v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气鞋,其特征在于该鞋底底部对应于气囊的位置设 有一向下凸出的加压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气鞋,其特征在于该鞋底对应于加压块周缘的顶面与底 面分别设有一环沟,以于加压块周缘形成一环状弹性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活气鞋,为使用者穿带踩踏时产生换气效果之用,其包含一鞋底、一设于鞋底上以形成穿戴空间的鞋体、一设于鞋底上供使用者踩踏用的鞋垫,一设于鞋底与鞋垫之间供使用者踩踏以于鞋底与鞋垫之间产生气流的气囊,该气囊内设二单向阀,各自提供空气单向导入、导出,当使用者踩踏时,即能够让气囊产生强制活气的效果,除了结构设计较为耐用之外,并且兼具构造简单易制造、体形厚度薄形化提升穿着舒适度的特性。
文档编号A43B7/06GK201831033SQ20102019913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0日
发明者甄峰, 邹为国 申请人:甄峰, 邹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