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高跟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3893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前高跟鞋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业制造领域,具体地,是一种前高跟鞋底。
背景技术
高跟鞋具有增高、美观的作用,为广大女性所钟爱,现在市面上的高跟鞋均为前脚 掌部分低而脚跟部分高,穿上后全身的重心移至前脚掌,造成骨盆前倾、腰部后仰,骨盆的 负荷量增加,严重压迫神经、牵拉肌肉,久穿后极易发生腰酸、腿痛,对健康极为不利。而且 中医理论认为,足部以下60余个穴位均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均有密切联系,人之足就好比人 体之根,因此有“养树护根,养人护足”的中医养生说。但是目前尚未出现能够将美观与养 生保健兼具一身的高跟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高跟鞋底,用其制成的鞋能够平衡长期以来传 统高跟鞋带来的不适,具有美体及养生保健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前高跟鞋底,由正面形状完全相同的上底面与下底面复合而成,特征在于上 底面的脚心部位采用贴合足弓形状的脚心弧形突起结构,上底面的前脚掌部位采用稍高于 上底面的脚掌突出结构,下底面的前脚掌部分的厚度高于后脚跟部分的厚度。上底面采用与人体脚掌、脚心完全贴合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能够对与足 弓对应的脚掌、脚心部位起到按摩保健作用,并且能够减少鞋对于脚跟的磨擦,便于行走。下底面采用与现有后高跟鞋底相反的设计,使得人的前脚掌上翘,身体重心后移, 能够平衡后高跟所带来的不适,在行走或站立时自然出现身体前倾、臂部上翘、腹部收紧、 胸部挺拔、头部抬起的效果,同时双腿筋络受到前高跟鞋底的拉直作用,腿部线条得到提 升,女性体型更加柔美、自然。进一步地,所述上底面和下底面的前脚掌向后脚跟均可以成一定角度的过渡,过 渡角度优选0° 50°。本实用新型的前高跟鞋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①结构简单,制造容易;②能够平 衡后高跟给人体带来的不适,消除疲劳,预防疾病;③自然美体;④按摩足底,养生保健。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前高跟鞋底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底面;2、下底面;3、脚心弧形突起结构;4、脚掌突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前高跟鞋底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前高跟鞋底,
3由正面形状完全相同的上底面1与下底面2复合而成;上底面1的脚心部位采用贴合足弓 形状的脚心弧形突起结构3,上底面1的前脚掌部位采用稍高于上底面1的脚掌突出结构 4,与人脚形状完全贴合,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能够对与足弓对应的脚心、脚掌部位起到按 摩保健作用,并且能够减少鞋对于脚跟的磨擦,便于行走。下底面2的前脚掌部分的厚度高 于后脚跟部分的厚度,使得人的前脚掌上翘,身体重心后移。所述上底面1和下底面2的前 脚掌向后脚跟均成0° 50°角的过渡,以平衡后高跟所带来的不适,在行走或站立时自 然出现身体前倾、臂部上翘、腹部收紧、胸部挺拔、头部抬起的效果,同时双腿筋络受到前高 跟鞋底的拉直作用,腿部线条得到提升,女性体型更加柔美、自然。本实施例的前高跟鞋底 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具有消除疲劳、自然美体、按摩保健之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前高跟鞋底,由正面形状完全相同的上底面与下底面复合而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底面的脚心部位采用贴合足弓形状的脚心弧形突起结构、上底面的前脚掌部位采用 稍高于上底面的脚掌突出结构,所述下底面的前脚掌部分的厚度高于后脚跟部分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高跟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面和下底面的前脚掌向 后脚跟均成一定角度的过渡,过渡角度为0° 5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高跟鞋底,由正面形状完全相同的上底面与下底面复合而成,特征在于上底面的脚心部位采用贴合足弓形状的脚心弧形突起结构、上底面的前脚掌部位采用稍高于上底面的脚掌突出结构,下底面的前脚掌部分的厚度高于后脚跟部分的厚度。本实用新型的前高跟鞋底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具有消除疲劳、自然美体、按摩保健之功效。
文档编号A43B13/14GK201813945SQ20102025867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5日
发明者李振清 申请人:广州美航亚物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