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以及拉链被覆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6960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链以及拉链被覆制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链牙列的一端侧配置有前码的拉链,特别涉及能够通过前码使沿着链牙列能够滑动的拉头停止并保持的拉链。
背景技术
在日本实开平4-84313号公报(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如下的训练裤(训练长裤)为了能够在穿着竞技用鞋、钉鞋等状态下穿上训练裤并能够即刻脱下,在左右腿部安装了拉链,从而能够打开成前身片部和后身片部。关于该专利文献I所公开训练裤,更加具体地说明,如图19所示,在训练裤60的左右两侧,在从该训练裤60的腰侧的上端部到裤脚侧的下端部的范围内安装有能够开闭的拉链61。因此,通过使各个拉链60的拉头62滑动而将处于啮合状态的链牙列分离,从而能够将训练裤60从裤子的形态打开成前身片部63和后身片部64。另外,像这样打开而得到的状态的前身片部63与后身片部64,通过使所述拉链61的拉头62滑动而使相互对应的链牙列彼此啮合从而被连结起来,所以能够将训练裤60恢复到图19所示的裤子形态。具有这样的结构的专利文献I的训练裤60,在左右两侧的拉链61的闭锁状态下,能够与现有的通常的训练裤60同样地穿上、脱下。另外,该训练裤60,通过拉链61打开前身片部63与后身片部64,即使在穿着竞技用鞋等状态下,也能够容易地脱下。但是,拉链一直以来就在各种领域的制品中使用,另外,拉链自身也根据所要使用的制品而进行了改良,从而具有各种功能。例如,日本特公昭41-9266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拉链在链牙列的上端侧安装有前码、且使拉头滑动而使拉头沿链牙列从前码侧脱离,由此能够不依赖于拉头的滑动地将左右的链牙列从前码侧分离。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拉链,通常被称为上开型拉链,即使像现有通常的拉链那样不使拉头滑动,而通过将左右的拉链牙链带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拉拽,也能够将链牙列分离而拉开拉链。因此,上开型拉链,例如在紧急时需要快速应对的救生衣等那样的制品中使用。而且,该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与上开型拉链中使用的前码相关的发明。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前码,如图20所示,以相互相对的方式具有固定在左侧的拉链牙链带73上的第I前码部74和固定在右侧的拉链牙链带73上的第2前码部75。第I前码部74具有在带表背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76,并构成为被第2前码部75按压而能够弹性变形。第2前码部75,具有配置在与对方的拉链带相对的侧壁面上的突起部77以及隆起部78,并构成为能够通过隆起部78按压第I前码部74。具有这样的前码的拉链71,通过使拉头72向链牙列的啮合方向(图中,上方向)滑动,使第I以及第2前码部74、75分别从拉头72的肩口进入,进而第I前码部74和第2 前码部75相互抵接而被推压拉头72的左右的凸缘72a上,从而能够使拉头72在规定的位置停止。
接着,通过从图20所示的拉头72的停止状态将拉头72向上方强力拉起,第I以及第2前码部74、75被推压而相互接近。此时,第I前码部74被第2前码部75的隆起部78从侧壁面侧推压而弹性变形,从而第I以及第2前码部74、75能够通过拉头72的左右凸缘72a之间并从该拉头72的后口拉出。由此,拉头72能够越过第I以及第2前码部74、75,并移动到该第I以及第2前码部74、75的上方侧,将左侧的链牙列从拉头72的链牙引导通路拉出。因此,通过之后将左右的拉链牙链带73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拉开,能够使左右的链牙列从上方侧分离,从而能够不依赖于拉头72的滑动地迅速且容易地打开拉链70。另一方面,日 本特开平6-14806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技术一种在汽车座椅等中使用的拉链,能够在使左右的链牙列啮合后使拉头从拉链长链拔脱。该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拉链81中,如图21所示,在左右的链牙列的一端侧安装有前码82,在另一端侧安装有后码83。所述前码82具有固定在左侧的拉链带上、具有卡合凹部的第I前码部84 ;和固定在右侧的拉链带上、具有卡合突起的第2前码部85。另外,该前码82设定为,在使第2前码部85的卡合突起嵌入第I前码部84的卡合凹部中而使第I以及第2前码部84、85相互卡定时,前码82整体的厚度尺寸以及宽度尺寸为与处于啮合状态的左右的拉链链牙相同的厚度尺寸以及宽度尺寸。由此,在使第I以及第2前码部84、85卡定时,未图示的拉头能够容易地通过前码82,所以能够使拉头从拉链长链拔脱。而且,专利文献3的拉链81中,拉链带的配置有前码82的带上端部86,其左右两侧的带部分被切除,而以具有前码82的中央的带部分突出的方式形成为山状。通过像这样使具有前码82的中央的带部分突出,在拉头拔脱后的状态的拉链81 (拉链长链)受到横向拉力时,能够使该横向拉力难以作用于前码82,所以能够稳定地维持第I以及第2前码部84、85的闭锁状态。专利文献I :日本实开平4-8431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公昭41-9266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6-14806号公报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训练裤60的左右腿部,如前所述,在从腰侧的上端部到裤脚侧的下端部的范围内安装有拉链61,使该拉链61的拉头62滑动而分离成2个拉链牙链带,由此,能够将训练裤60分开为前身片部63和后身片部64。特别是,在专利文献I的训练裤60中,为了易于操作拉链61,将拉链61的插接-分开件配置在裤脚侧的下端部,将前码82配置在腰侧的上端部。因此,在使拉链61的链牙列啮合而保持裤子的形态时,拉链61的拉头62配置在成为链牙列的上端的腰部。一般说来,训练裤多使用具有伸缩性的布料形成。另外,在穿上训练裤或将其脱下时,训练裤的腰部分被拉伸。因此,在像专利文献I的训练裤60那样当为裤子形态时拉头62配置于腰部的情况下,每次穿脱训练裤60时都会对腰部施加腰围方向的张力,所以配置有拉头62的拉链61的上端部被反复施加大的横向拉力。此时,在该拉链61上使用例如不具有后述的停止爪的所谓自由拉头62的情况下,由于在穿脱训练裤60时拉链61的前端部受到横向拉力,所以经由左右的链牙列对拉头62作用有使链牙列分离方向(下方)的应力,导致该拉头62与使用者的意愿相反而变得容易滑动。因此,存在在拉链61的前端部左右的链牙列分离而无法保持裤子形态这一问题。另外,在像这样拉头62受到横向拉力而滑动的情况下,有时拉头62保持相对于链牙列倾斜的姿势不合理地滑动。此时,拉头62的后口与链牙列的拉链链牙强力碰撞,与此同时拉头62向下方强制移动,所以有时会发生该拉链链牙被拉头62的后口削去这一问题。另一方面,作为拉链用拉头,除了上述的自由拉头62以外,一直以来还多使用带自动停止机构的拉头其具备相对于链牙引导通路能够进入、退出的停止爪,由此能够使拉头在链牙列的所希望的位置停止并保持。可以考虑,将该带自动停止机构的拉头在专利文献I的训练裤60中使用而由此防止上述那样的拉头向下方强制滑动的情况。但是,在穿脱训练裤60时作用于拉链61的前端部的横向拉力大,所以仅通过像以往那样使停止 爪卡定在链牙列上,难以稳定地维持拉头的停止状态。特别是,在使用了带自动停止机构的拉头的情况下,即使不使拉头滑动到配置有前码的上端的位置,也能够使拉头在链牙列的所希望的位置停止。但是,例如在未将拉头移动到前码所配置的上端位置的状态下穿脱训练裤时,因为横向拉力集中于拉头停止的位置而使拉头变得容易滑动,所以与上述自由拉头62的情况同样地,产生无法保持裤子的形态这一问题。而且,在使用了带自动停止机构的拉头的情况下,在停止爪突出到链牙引导通路的状态下,拉头向链牙列的分离方向不合理地滑动,所以拉链链牙会被拉头的后口削去,而且拉链链牙还会被停止爪削去,还存在拉链链牙的破损变大这一问题。此外,为了在穿脱训练裤60时使横向拉力难以作用于拉链61的前端部,也可以考虑,例如所述专利文献3记载的那样,将拉链带的带端部中的左右两侧的部分切除而使该带端部形成为山状。但是,即使将拉链带的带端部形成为山状,在穿脱训练裤60时也无法使横向拉力不作用于拉链的前端部,所以无法消除拉头62违背使用者的意愿随意滑动这一问题。而且,该情况下,会新产生拉链带自身容易从带上端部的切除部分断裂这一问题、在训练裤60的腰部分形成凹凸而使外观品质降低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课题而完成的,其具体目的在于提供即使拉头在前码的位置停止的状态下受到横向拉力,也能够抑制拉头向使链牙列分离的方向自由地滑动,并稳定地维持左右的链牙列的啮合状态的拉链、以及缝制有该拉链的拉链被覆制品,还在于提供即使拉头在前码的位置停止的状态下受到横向拉力,也能够使横向拉力难以直接作用于前码所配置的带上端部的拉链被覆制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由本发明提供的拉链,作为基本结构,具有在一对的拉链带的相对的带侧缘部安装链牙列而成的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能够沿着所述链牙列滑动的拉头;和前码,安装在所述拉链带的所述链牙列的一端侧,并防止所述拉头从所述链牙列脱落,所述拉头在通过引导柱而连结的上、下翼板之间具有连通在前端侧开口的2个肩口与在后端侧开口的后口的大致Y字状的链牙引导通路,所述拉链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所述前码具有配置在一方的所述拉链带上、且用于抵接于所述拉头的肩口侧端部的第I前码件;和配置在所述第I前码件与所述链牙列之间、且用于抵接于所述引导柱的后口侧端部而保持所述拉头的停止状态的第2前码件,所述第2前码件的从与所述拉头的凸缘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缘部到与对方的所述拉链牙链带相对的相对侧缘部为止的带宽方向的最大尺寸设定成,比所述链牙引导通路中的所述引导柱与所述凸缘之间的穿插宽度大,所述第2前码件的至少一部分构成为,能够以在带宽方向收缩的方式弹性变形。在本发明的拉链中,优选的是,所述第2前码件具有固定在所述拉链带上的固定部;和从所述固定部向带外方延伸、且抵接于所述引导柱的所述后口侧端部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具有贯通带表背方向的孔部,而能够弹性变形。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延伸部具有与所述第I前码件相对地配置的第I侧壁面;从所述第I侧壁面连续地弯曲形成、且使所述引导柱抵接的第2侧壁面;和第3侧壁面, 从所述第2侧壁面连续地形成,且从所述滑动接触缘部到所述相对侧缘部为止的带宽方向的尺寸朝向所述链牙列逐渐减小。另外,本发明的拉链中,优选的是,所述链牙列具有使左右的所述链牙列的啮合力局部降低的至少I个的脆弱部,在另一方的所述拉链带的所述链牙列的一端侧,以与所述前码相对的方式配置有与所述拉头的凸缘滑动接触的至少I个的拉头滑动接触件,所述拉头滑动接触件的带表背方向上的厚度尺寸设定成,比在所述拉头的所述凸缘之间形成的带穿插槽的槽间隔大、且比所述拉头的所述上、下翼板的内表面间的间隔小,所述拉头滑动接触件的带宽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设定为如下大小能够穿插所述拉头被保持于所述第2前码件时的所述拉头的所述凸缘与所述第2前码件之间。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拉头滑动接触件具有分离地固定在所述拉链带上的2个以上的滑动接触部。而且,优选的是,在一方的所述拉链带的所述链牙列与所述第2前码件之间,第I模拟链牙以在所述拉头被保持于所述第2前码件时闭锁所述拉头的所述后口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在另一方的所述拉链带上,第2模拟链牙以与所述第2前码件和所述第I模拟链牙之间相对的方式配置,所述第I以及第2模拟链牙分别具有固定在所述拉链带上的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向带外方延伸、且能够相互滑动接触的头部,所述第2模拟链牙构成为,在左右的所述链牙列从所述脆弱部开始分离时,能够一边按压所述第I模拟链牙一边从所述拉头的所述链牙引导通路经由所述后口脱出。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拉链被覆制品,其缝制有具有上述结构的所述拉链。在本发明的拉链被覆制品中,优选的是,将所述拉链缝制到所述拉链被覆制品上而成的缝制线具有与所述链牙列平行地配置的第I缝制部,所述第I缝制部的一端,与被保持于所述前码的所述拉头的所述引导柱相比靠所述链牙列的另一端侧的位置配置。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缝制线还具有从所述第I缝制部的一端连续地形成的第2缝制部,所述第2缝制部相对于所述第I缝制部以预定角度倾斜配置。进一步,特别优选的是,所述第2缝制部相对于所述第I缝制部的延长线向所述链牙列的相反侧的方向以40°以上且90°以下的角度倾斜配置。另外,由本发明提供的拉链被覆制品,作为基本结构,缝制有拉链,所述拉链具有在一对的拉链带的相对的带侧缘部安装链牙列而成的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能够沿着所述链牙列滑动的拉头;和安装在所述拉链带的所述链牙列的一端侧的前码,所述拉链被覆制品的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将所述拉链缝制到所述拉链被覆制品上而成的缝制线具有与所述链牙列平行地配置的第I缝制部,所述第I缝制部的一端,与抵接于所述前码的所述拉头的弓I导柱的位置相比靠所述链牙列的另一端侧的位置配置。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缝制线还具有从所述第I缝制部的一端连续地形成的第2缝制部,所述第2缝制部相对于所述第I缝制部以预定角度倾斜配置。
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拉链中,在一方的拉链带的链牙列的一端侧安装的前码具有抵接于拉头的肩口侧端部的第I前码件;和配置在第I前码件与链牙列之间、且抵接于拉头的引导柱的后口侧端部的第2前码件。另外,第2前码件的从凸缘滑动接触缘部到相对侧缘部为止的带宽方向的最大尺寸设定成,比拉头的链牙引导通路中的引导柱与凸缘之间的穿插宽度大。而且,第2前码件的至少一部分构成为,能够以在带宽方向收缩的方式弹性变形。在此,所谓拉头的肩口侧端部是指拉头的引导柱、上翼板、下翼板以及凸缘中的至少I个的肩口侧的端部。所谓第2前码件的凸缘滑动接触缘部是,在第2前码件从拉头的肩口进入到了链牙引导通路内时,与拉头的凸缘滑动接触的第2前码件的侧缘部(侧面部),例如在第2前码件具有后述那样的固定部和延伸部的情况下,固定部的带内方侧的侧缘部成为第2前码件的凸缘滑动接触缘部。另外,所谓第2前码件的相对侧缘部是第2前码件的与对方的拉链牙链带相对侧的端缘部(侧面部),在第2前码件具有固定部和延伸部的情况下,延伸部的带外方侧的侧缘部成为第2前码件的相对侧缘部。而且,所谓拉头的引导柱与凸缘之间的穿插宽度,是指从引导柱的侧壁到凸缘的内壁面为止用直线连结的情况下距离最短的直线距离。由于本发明的拉链中的前码,如上所述具有配置在一方的拉链牙链带上的第I前码件和第2前码件,从而在使拉头滑动到前码的位置时,能够使第I前码件抵接于拉头的肩口侧端部而使拉头停止。另外,第2前码件,在拉头滑动到抵接于第I前码件的位置时,从该拉头的肩口进入链牙引导通路内。此时,由于第2前码件的从凸缘滑动接触缘部到相对侧缘部为止的带宽方向的最大尺寸,比拉头的链牙引导通路中的引导柱与凸缘之间的穿插宽度大,所以第2前码件一边使至少一部分通过弹性变形而在带宽方向收缩,一边通过拉头的引导柱与凸缘之间。而且,在第I前码件如上所述抵接于拉头的肩口侧端部时或即将抵接之前,第2前码件的弹性变形的部分通过引导柱而恢复弹性,该第2前码件抵接于拉头的引导柱的后口侧端部。由此,能够由第2前码件可靠地支承与第I前码件抵接而停止的拉头,从而能够稳定地保持拉头的停止状态。像这样在本发明的拉链中,通过利用第2前码件的弹性变形,具有比拉头的引导柱与凸缘之间的穿插宽度大的带宽方向的尺寸的第2前码件能够抵接于引导柱的后口侧端部而保持拉头的停止状态。因此,本发明的拉链,仅通过配置有前码的单方的拉链牙链带就能够使拉头的滑动在预定位置停止并保持该拉头。而且,本发明的拉链中,第2前码件因恢复弹性而抵接于拉头的引导柱的后口侧端部,所以在第2前码件抵接于引导柱的后口侧端部的瞬间,能够对拉头的操作感觉赋予变化、产生小的接触音。
由此,对于拉链的使用者,能够感觉到第2前码件抵接于引导柱的后口侧端部,从而确认拉头的停止状态由第2前码件保持。其结果是,能够使使用者有意识地习惯性地进行使拉头滑动到抵接于第I前码件的停止位置的作业,所以能够大幅减少由于使用者未使拉头滑动直至抵接于第I前码件而产生的不良情况。本发明的拉链中,所述第2前码件具有固定在拉链带上的固定部;和从固定部向带外方延伸、且抵接于引导柱的后口侧端部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具有在带表背方向贯通的孔部。由此,能够使第2前码件能够弹性变形地构成,所以在使拉头滑动到抵接于第I前码件时,能够使第2前码件从拉头的肩口进入链牙引导通路内,并一边使延伸部弹性变形一边顺畅地穿插引导柱与凸缘之间。进而,在第2前码件的延伸部通过引导柱与凸缘之间后,延伸部恢复弹性,从而能够使延伸部抵接于引导柱的后口侧端部而稳定地保持拉头的停止状态。此外,所述专利文献2中,如前所述记载了能够弹性变形的前码件,但是该专利文献2的前码件,通过与相对配置的另一个前码件抵接并且使2个前码件推压到拉头的左右的凸缘上,而使拉头停止。与之相对,使本发明的第2前码件抵接于拉头的引导柱的后口侧端部以稳定地保持拉头的停止状态,这与专利文献2的前码件在结构以及作用上完全不同。该情况下,本发明的所述延伸部构成为,具有与第I前码件相对配置的第I侧壁面;从第I侧壁面连续地弯曲形成的第2侧壁面;和从第2侧壁面连续地形成、且使从滑动接触缘部到所述相对侧缘部为止的带宽方向的尺寸朝向所述链牙列逐渐减小的第3侧壁面。由此,在第2前码件从拉头的肩口进入链牙引导通路内时,延伸部的第3侧壁面先与拉头的引导柱滑动接触,所以沿着第3侧壁面的倾斜能够一边促进延伸部的弹性变形,一边使第2前码件容易地进入链牙引导通路内而穿插在引导柱与凸缘之间。之后,第2前码件的从凸缘滑动接触缘部到相对侧缘部为止的带宽方向的尺寸最大的部分通过拉头的引导柱,第2前码件的延伸部恢复弹性,由此,延伸部的第2侧壁面(特别是,靠第I侧壁面的第2侧壁面)抵接于引导柱的后口侧端部而能够稳定地保持第2前码件的停止状态。 另一方面,在从拉头被第2前码件保持的状态,操作拉头使其主要向链牙列的啮合被解除的方向(分离方向)滑动的情况下,由于延伸部的第2侧壁面弯曲地形成,所以能够使拉头的引导柱沿着延伸部的第2侧壁面的弯曲滑动接触,并一边促进延伸部的弹性变形一边使第2前码件进入引导柱与凸缘之间。由此,能够解除拉头被第2前码件保持的状态,并使拉头向分离方向滑动。本发明的拉链中,链牙列具有使左右的链牙列的啮合力局部减低的至少I个的脆弱部。在另一方的拉链带的链牙列的一端侧,至少I个的拉头滑动接触件以与前码相对的方式配置,该拉头滑动接触件的厚度尺寸设定成,比拉头中形成的带穿插槽的槽间隔大、且比拉头的上、下翼板的间隔小。另外,该拉头滑动接触件的带宽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设定为如下大小能够穿插拉头被保持于第2前码件时的拉头的凸缘与第2前码件之间。由于拉头滑动接触件,具有上述那样的厚度尺寸而在另一方的拉链带上与前码相对地配置,因此,在由第2前码件保持拉头的停止状态时,即使拉链的前码侧的带端部受到横向拉力,也由于在拉头的链牙引导通路内收容有第I以及第2前码件和拉头滑动接触件,所以能够抑制链牙列从前码侧的端部分离,并维持链牙列的啮合状态。而且,在该拉链中,能够从链牙列啮合且拉头被保持于前码的状态,不使拉头滑动地,使链牙列从脆弱部开始分离而容易且迅速地打开拉链。特别是,该情况下,能够使配置在另一方的拉链牙链带上的拉头滑动接触件穿插在拉头的凸缘与第2前码件之间而从该拉头的后口容易地脱出,所以能够简单地使左右的拉链牙链带分离。另外,在另一方的拉链带上配置有拉头滑动接触件的情况下,拉头滑动接触件具有分离地固定在拉链带上的2个以上的滑动接触部,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拉链的横拉强度。另外,在使链牙列从脆弱部开始分离时,能够更加顺畅地将拉头滑动接触件从拉头的后口拉出。
而且,本发明的拉链中,一方的拉链带具有配置在链牙列与第2前码件之间的第I模拟链牙,另一方的拉链带具有以与第2前码件和第I模拟链牙之间相对的方式配置的第2模拟链牙,第2模拟链牙构成为,在左右的所述链牙列从脆弱部开始分离时,能够一边按压第I模拟链牙一边从所述拉头的所述链牙引导通路经由后口脱出。由于具有这样的第I以及第2模拟链牙,所以,即使在拉头被保持于前码时拉链受到横向拉力,也能够通过第I模拟链牙防止拉头滑动接触件从拉头的后口脱出,从而抑制左右的链牙列从前码侧的端部分离。另外,在使链牙列从脆弱部开始分离时,第I模拟链牙被按压,所以能够在拉头的后口确保第2模拟链牙以及拉头滑动接触件能够通过的间隙,能够将第2模拟链牙以及拉头滑动接触件从拉头的链牙引导通路顺畅地拉出。而且,根据缝制有具有上述那样的结构的拉链的本发明的拉链被覆制品,能够由前码的第I前码件使拉链的拉头停止,并由前码的第2前码件稳定地保持该停止状态。由此,即使对保持着拉头的拉链上端部施加横向拉力,也能够抑制拉头向链牙列的分离方向滑动,从而能够稳定地维持链牙列的啮合状态。因此,在拉链被覆制品为例如所述专利文献I记载的那样的训练裤的情况下,在穿脱训练裤时,即使配置在该训练裤的腰部分的拉链的前端部受到横向拉力,也能够稳定地维持拉头的停止状态,从而保持裤子的形态。在这样的本发明的拉链被覆制品中,将拉链缝制到拉链被覆制品上而成的缝制线,具有与链牙列平行地配置的第I缝制部,该第I缝制部的一端,与被保持于前码的拉头的引导柱相比靠链牙列的另一端侧(后方侧)的位置配置。由此,例如拉链被覆制品在带宽方向被拉拽时,能够使得横向拉力难以或不会作用于未配置第I缝制部的部分(特别是,与被保持于前码的拉头的引导柱相比靠前码侧的拉链端部)。因此,即使在拉头被保持于前码的状态下拉链被覆制品在带宽方向被拉拽,也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拉头向链牙列的分离方向滑动。该情况下,所述缝制线还具有从第I缝制部的一端连续地形成的第2缝制部,该第2缝制部相对于第I缝制部以预定角度倾斜配置。由此,能够使得横向拉力难以或者不会作用于未配置第2缝制部的前码侧的拉链端部(特别是与被保持于前码的拉头的引导柱相比靠前码侧的拉链端部)。而且,能够通过第I以及第2缝制部将拉链与拉链被覆制品稳定地缝制起来。此外,本发明的拉链被覆制品中,缝制线也可以不具有第2缝制部而仅由第I缝制部形成。
特别是,第2缝制部相对于第I缝制部的延长线向链牙列的相反侧的方向以40°以上且90°以下的角度(优选的是,40°以上且50°以下的角度)倾斜配置,从而能够使得与被保持于前码的拉头的引导柱相比靠前码侧的拉链端部上所作用的横向拉力进一步减小,或者使得横向拉力难以作用于该拉链端部。进而,通过使第2缝制部相对于第I缝制部的延长线的倾斜角度为90°以下(优选的是50°以下),能够容易且稳定地进行拉链被覆制品与拉链的缝制,能够使拉链带直至带端部为止缝制到拉链被覆制品上。 另外,本发明中,提供一种拉链被覆制品,缝制有拉链,所述拉链具备在一对的拉链带的相对的带侧缘部安装链牙列而成的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能够沿着所述链牙列滑动的拉头;和安装在所述拉链带的所述链牙列的一端侧的前码,其中,将所述拉链缝制到所 述拉链被覆制品上而成的缝制线具有与所述链牙列平行地配置的第I缝制部,所述第I缝制部的一端,与抵接于所述前码的所述拉头的引导柱的位置相比靠所述链牙列的另一端侧的位置配置。如果是这样的拉链被覆制品,则拉链被覆制品在带宽方向被拉拽的情况下,能够使得横向拉力难以或者不会作用于未配置第I缝制部的部分(特别是,与被保持于前码的拉头的引导柱相比靠前码侧的拉链端部)。因此,在拉头被保持于前码的状态下,即使拉链被覆制品在带宽方向上被拉拽而使拉链受到横向拉力,也能够有效地抑制拉头因该横向拉力的作用而违背使用者的意愿向链牙列的分离方向滑动。特别是,所述缝制线还具有从第I缝制部的一端连续地形成的第2缝制部,该第2缝制部相对于第I缝制部以预定角度倾斜配置,从而能够使得横向拉力难以作用于配置有第2缝制部的前码侧的拉链端部。而且,能够通过第I以及第2缝制部稳定地缝制拉链与拉链被覆制品。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拉链的前端部侧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该拉链中,在使拉头滑动直至抵接于前码的第I前码件时,前码的第2前码件从拉头的肩口进入的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在使拉头滑动直至抵接于前码的第I前码件时,前码的第2前码件弹性变形的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使拉头滑动而抵接于前码的第I前码件时的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在使拉链的链牙列从脆弱部分离时左右的链牙列分离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第2模拟链牙从拉头的后口脱出的状态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拉头滑动接触件从拉头的后口脱出的状态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拉头滑动接触件从拉头的后口脱出了的状态的示意图。图9是表示拉链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图10是表示第2前码件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缝制有本发明的拉链的训练裤的立体图。图12是将形成在拉链的链牙列上的脆弱部放大示出的局部放大图。图13是将配置在训练裤的腰部分的拉链的前端部放大示出的放大图。图14是说明将拉链缝制于训练裤上而成的缝制线与拉链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5是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配置于训练裤的腰部分的拉链的前端部放大示出的放大图。图16是说明将拉链缝制于训练裤上而成的缝制线与拉链的关系的说明图。图17是说明变形例的缝制线与拉链的关系的说明图。图18是说明其他变形例的缝制线与拉链的关系的说明图。图19是表示现有的训练裤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在现有的上开型拉链中使用的前码的示意图。
图21是表示在现有的拉链中使用的前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丝毫不限于以下说明的各实施例,只要与本发明具有实质相同的结构且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就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关于在左右的链牙列的中央部设置有脆弱部的拉链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包括在链牙列上未设置脆弱部的拉链。在此,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拉链的前端部侧的主视图,图2 图4是说明在该拉链中,使拉头滑动直至抵接于前码的第I前码件时的、拉头与前码的关系的示意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拉链带的带长度方向规定为前后方向,特别是将以使左右的链牙列啮合的方式使拉头滑动的朝向作为前方,将以使链牙列分离的方式使拉头滑动的朝向作为后方。另外,将拉链带的带宽方向规定为左右方向,如图I所示将从正面侧观察拉链时的左侧作为左方,将右侧作为右方。而且,将拉链带的带表背方向规定为上下方向,相对于拉链带的带面,将配置拉头的拉攀的一侧作为上方,将其相反侧作为下方。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具有在拉链带2的相对的带侧缘部具备链牙列3的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I ;在右侧的拉链牙链带I的上端部沿着链牙列3安装的前码11以及第I模拟链牙17 ;在左侧的拉链牙链带I的上端部沿着链牙列3安装的拉头滑动接触件14以及第2模拟链牙18 ;在左右的拉链牙链带I的下端部沿着链牙列3安装的未图示的插接-分开件;以能够沿着链牙列3滑动的方式配置的拉头20。此外,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的拉头20以及插接-分开件,与以往普遍使用的拉头以及插接-分开件具有实质相同的结构。S卩,本实施方式的拉头20具备拉头主体21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保持于拉头主体21的拉攀22。另外,拉头主体21具有上、下翼板23、24 ;连结该上、下翼板23、24的一端部之间的引导柱25 ;从上、下翼板23、24的左右侧缘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设置的左右的凸缘26 ;和在上翼板23的上表面以门形立起设置的拉攀安装柱27。另外,在该拉头主体21的前端,将引导柱25夹入其间地形成有左右的肩口,在拉头主体21的后端形成有后口。进而,在上、下翼板23、24之间,形成有连通左右的肩口与后口而成的Y字形的链牙引导通路28。另外,插接-分开件构成为,具有在左侧的拉链带2的下端部沿着链牙列3安装的插管;在右侧的拉链带2的下端部沿着链牙列3安装的座管;与座管一体形成且能够供插管的下端插接的插座。本实施方式中的左右的拉链牙链带I分别具有拉链带2 ;配置在带侧缘部的合成树脂制的多个拉链链牙4。左右的各拉链带2,被织成或编成宽度窄的带状,并具有缝制在拉链被覆制品(例如,后述的训练裤)上的带主体部2a ;安装有拉链链牙4的链牙安装部2b。另外,在拉链带2中的链牙安装部2b侧的带端缘配置有芯绳部5。在左右的拉链带2的包含芯 绳部5的链牙安装部2b上,通过注射成型沿着带长度方向排列设置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4,从而形成链牙列3。该情况下,各拉链链牙4具有呈椭圆形状的啮合头部4a ;以夹持芯绳部5的方式固定在拉链带2上的主体部4c ;以在啮合头部4a以及主体部4c之间收细的方式形成的颈部4b。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中,在链牙列3的带长度方向(前后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使左右的链牙列3的啮合力局部减小的至少I个的脆弱部6 (参照图12)。该脆弱部6,取代具有啮合头部4a、颈部4b以及主体部4c的通常的拉链链牙4,通过安装省略了啮合头部4a的仅具有主体部4c和颈部4b的至少I个的拉链链牙4’而形成。通过对设置在该链牙列3上的脆弱部6赋予横向拉力,能够通过该脆弱部6容易地使左右的链牙列3分离,进而,能够从该脆弱部6向前方以及后方将链牙列3依次分离。本实施方式的前码11安装于右侧的拉链带2的包括芯绳部5的链牙安装部2b。该前码11由如下构成使拉头20的滑动停止的第I前码件12 ;配置在第I前码件12与链牙列3之间的第2前码件13,这些第I以及第2前码件12、13,通过将与拉链链牙4相同材质的合成树脂注射成型于拉链带2上从而固定在该拉链带2上。前码11的第I前码件12具有主视呈矩形的主体部12a ;从主体部12a向带内方侧突出而形成的卡定部12b。第I前码件12的主体部12a的带宽方向上的尺寸(宽度尺寸)设定得比拉头20的引导柱25与凸缘26之间的穿插宽度小,并形成为主体部12a的一部分能够进入链牙引导通路28内。另外,第I前码件12的卡定部12b以在主体部12a的一部分进入到链牙引导通路28内时抵接于拉头20的凸缘26的方式形成,由于该卡定部12b抵接于凸缘26,从而能够使拉头20的滑动停止。前码11的第2前码件13具有固定在拉链带2上的固定部13a ;从该固定部13a向带外方延伸的延伸部13b。第2前码件13的固定部13a,以从正面侧观察时呈矩形的方式形成,该固定部13a的带内方侧的端缘(右侧端缘),如后所述,在第2前码件13从拉头20的肩口进入而穿插于链牙引导通路28内时成为与拉头20的凸缘26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缘部13c。固定部13a的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尺寸(上下方向的尺寸),设定得比在从拉头20的上翼板23延伸设置的凸缘26与从下翼板24延伸设置的凸缘26之间形成的带穿插槽的槽间隔大,且设定得比拉头20的上、下翼板23、24的内表面间的间隔小。第2前码件13的延伸部13b形成为与固定部13a具有相同的厚度尺寸。另外,在该延伸部13b的中央部分,设置有在前后方向贯通的孔部13d。由于延伸部13b具有孔部13d,从而能够使延伸部13b弹性变形而至少在带宽方向上收缩。而且,该延伸部13b的外周面至少具有第I侧壁面13e、第2侧壁面13f以及第3侧壁面13g。延伸部13b的第I侧壁面13e,与第I前码件12相对地配置,且与固定部13a的前端面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延伸部13b的第2侧壁面13f,从第I侧壁面13e连续地配置,并向外侧鼓出光滑弯曲地形成。由于在延伸部13b上配置有第2侧壁面13f,从而如后所述,当第2前码件13朝向拉头20的后口侧在链牙引导通路28内移动且延伸部13b恢复了弹性时,能够使拉头20的引导柱25的后口侧端部25a抵接于第2侧壁面13f而保持拉头20的停止状态。再有,由于该第2侧壁面13f弯曲地形成,所以,在例如从拉头20的引导柱25的后口侧端部25a抵接于第2侧壁面13f的状态使拉头20向链牙列3的分离方向(后方)滑动时,能够一边使第2侧壁面13f与拉头20的引导柱25滑动接触一边以使得第2前码件13在带宽方向收缩的方式促进延伸部13b的弹性变形,从而帮助第2前码件13进入拉头20的引导柱25与凸缘26之间。延伸部13b的第3侧壁面13g,从第2侧壁面13f 连续地形成,并配置成,第2前码件13在带宽方向上的尺寸(即,从固定部13a的滑动接触缘部13c到与左侧的拉链牙链带
I相对的延伸部13b的侧缘部为止的带宽方向的尺寸)朝向后方逐渐减小。通过在延伸部13b配置第3侧壁面13g,如后所述在第2前码件13从拉头20的肩口进入链牙引导通路28内时,能够一边使第3侧壁面13g与拉头20的引导柱25滑动接触,一边使第2前码件13顺畅地进入链牙引导通路28内,并且能够促进延伸部13b的弹性变形而使得第2前码件13在带宽方向上收缩。本实施方式中,第2前码件13的带宽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即、从固定部13a的滑动接触缘部13c到延伸部13b的与左侧的拉链牙链带I相对的相对侧缘部(延伸部13b的左侧侧缘部)为止的带宽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设定为,比拉头20的链牙引导通路28中的引导柱25与凸缘26之间的穿插宽度大。在此,所谓拉头20的引导柱25与凸缘26之间的穿插宽度是引导柱25与凸缘26之间的间隔,特别是指在用直线连结从引导柱25的侧壁到凸缘26的内壁面的情况下距离最短时的直线距离。在右侧的拉链牙链带I中,在前码11与链牙列3之间配置有第I模拟链牙17。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拉头20抵接于前码11的第I前码件12而停止时,第I模拟链牙17配置于能够封堵拉头20的后口的一部分的位置。另外,第I模拟链牙17具有固定于拉链带2上的主体部17a ;从主体部17a向带外方延伸的头部17b。该情况下,第I模拟链牙17的头部17b具有能够与配置在左侧的拉链牙链带I上的后述的第2模拟链牙18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另外,该头部17b,通过将其后方侧的一部分切除而形成,并构成为不会与配置在左侧的链牙列3的前端的拉链链牙4啮合。本实施方式的配置在左侧的拉链牙链带I的拉头滑动接触件14,以与前码11相对的方式安装,并具有配置在前方侧的第I滑动接触部15 ;和配置在后方侧的第2滑动接触部16。这些第I以及第2滑动接触部15、16,将与拉链链牙4相同材质的合成树脂注射成型在拉链带2上而成,从而以相互分离独立的形态固定在拉链带2上。另外,第I以及第2滑动接触部15、16,分别以从正面侧观察时具有大致矩形的方式形成,另外,第I滑动接触部15在带长度方向上形成得比第2滑动接触部16长。该情况下,第I以及第2滑动接触部15、16的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尺寸设定成,比在从拉头20的上翼板23延伸设置的凸缘26与从下翼板24延伸设置的凸缘26之间形成的带穿插槽的槽间隔大,且比拉头20的上、下翼板23、24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小。由此,能够使第I以及第2滑动接触部15、16顺畅地穿插于拉头20的链牙引导通路28内。另外,在第I以及第2滑动接触部15、16被收容在拉头20的链牙引导通路28内时,即使拉链10受到横向拉力,第I以及第2滑动接触部15、16也不会从拉头20的带穿插槽脱离,而是抵接于该拉头20的凸缘26,所以能够将第I以及第2滑动接触部15、16稳定地保持在链牙引导通路28内。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以及第2滑动接触部15、1 6的带宽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虽然为了提高与拉链带2的固定强度而设定为规定的大小以上,但是设定得比拉头20的引导柱25与凸缘26之间的穿插宽度小。特别是,第I以及第2滑动接触部15、16的带宽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设定成如下大小在如后所述拉头20被保持于第2前码件13的情况(参照图4)下,能够穿插在该第2前码件13与拉头20的左侧的凸缘26之间所形成的间隙。由此,例如在使左右的链牙列3从脆弱部6开始分离时,能够使第I以及第2滑动接触部15、16通过在第2前码件13与拉头20的左侧的凸缘26之间形成的间隙,从而容易地将第I以及第2滑动接触部15、16从拉头20的后口拉出。在左侧的拉链牙链带I中,在拉头滑动接触件14(第I以及第2滑动接触部15、16)与链牙列3之间,配置有第2模拟链牙18。该第2模拟链牙18具有固定于拉链带2上的主体部18a ;和从主体部18a向带外方延伸的头部18b,在第2模拟链牙18的头部配置有能够与配置在右侧的拉链牙链带I上的第I模拟链牙17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本实施方式中,第I以及第2模拟链牙17、18,在左右的链牙列3处于啮合状态、且拉头20被保持于前码11的情况下,通过使第I以及第2模拟链牙17、18的头部17b,18b彼此接触,能够防止拉头滑动接触件14以及第2模拟链牙18从拉头20的后口脱出。另一方面,在如后所述使左右的链牙列3从脆弱部6开始分离了的情况下,由于配置有第I以及第2模拟链牙17、18,第2模拟链牙18能够按压第I模拟链牙17使其旋转,从而能够顺畅地使配置在左侧的拉链牙链带I上的拉头滑动接触件14从拉头20的后口拉出(参照图6 图8)。接着,在具有上述那样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中,关于从左右的链牙列3分离的状态,使拉头20向链牙列3的啮合方向(上方)滑动并使该拉头20在前码11停止并保持时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使拉头20向链牙列3的啮合方向滑动,使左右的链牙列3从拉头20的肩口进入链牙引导通路28,从而使左右的拉链链牙4交替依次啮合。如果进一步使拉头20滑动,则在左右的链牙列3之后,配置在右侧的拉链牙链带I上的第I模拟链牙17和配置在左侧的拉链牙链带I上的第2模拟链牙18从拉头20的肩口进入链牙引导通路28内,之后,接着第I以及第2模拟链牙17、18,如图2所示,配置在右侧的拉链牙链带I上的第2前码件13和配置在左侧的拉链牙链带I上的第2滑动接触部16从拉头20的肩口进入链牙引导通路28内。接着,如果第2前码件13与第2滑动接触部16相对地在链牙引导通路28内朝向后口侧移动,则如图3所示,第2前码件13的滑动接触缘部13c与配置在拉头20的右侧的凸缘26滑动接触,并且配置于第2前码件13的延伸部13b的第3侧壁面13g与拉头20的引导柱25滑动接触。此时,第2前码件13的带宽方向上的最大尺寸,虽然如前所述,设定得比拉头20的链牙引导通路28中的引导柱25与凸缘26之间的穿插宽度大,但是第2前码件13的延伸部13b进行弹性变形而宽度尺寸减小,从而能够使第2前码件13穿插在引导柱25与凸缘26之间。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2前码件13的延伸部13b中的第3侧壁面13g以使第2前码件13的宽度尺寸朝向后方逐渐减小的方式倾斜配置,所以通过使第3侧壁面13g与拉头20的引导柱25滑动接触,能够一边促进延伸部13b的弹性变形,一边使第2前码件13顺畅地进入链牙引导通路28内,能够在不钩挂于引导柱25的情况下穿插在引导柱25与凸缘26之间。另一方面,关于左侧的拉链牙链带I中的第2滑动接触部16,如前所述,该第2滑 动接触部16的厚度尺寸设定得比拉头20的上、下翼板23、24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小,且其宽度尺寸设定得比拉头20的引导柱25与凸缘26之间的穿插宽度小。因此,能够在第2模拟链牙18之后,使第2滑动接触部16顺畅地进入链牙引导通路28内。而且,当通过使拉头20进一步向上方滑动而使第2前码件13的延伸部13b —边弹性变形一边向拉头20的后口侧相对移动时,接着第2前码件13与第2滑动接触部16,第I前码件12与第I滑动接触部15从拉头20的肩口进入链牙引导通路28内。接着,如图4所示,由于配置在第I前码件12上的卡定部12b抵接于拉头20的右侧凸缘26,所以能够使拉头20的滑动停止。另外,与第I前码件12的卡定部12b抵接于拉头20的右侧凸缘26的同时,或者在第I前码件12的卡定部12b即将抵接于拉头20的右侧凸缘26之前,第2前码件13的带宽方向上的尺寸最大的部分,与拉头20的引导柱25的后口侧端部25a相比移动到后方,从而第2前码件13的延伸部13b恢复弹性。由此,能够使拉头20的引导柱25的后口侧端部25a抵接于延伸部13b的第2侧壁面13f,所以能够通过第2前码件13可靠地支承因第I前码件12而停止的拉头20,从而稳定地保持拉头20的停止状态。特别是,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中,由于伴随着第2前码件13的弹性恢复而使第2前码件13抵接于拉头20的引导柱25的后口侧端部25a,所以在第2前码件13抵接于引导柱25的后口侧端部25a的瞬间,能够对拉头20的操作感觉带来变化、能够产生小的接触音。由此,对于拉链10的使用者而言,能够察觉到第2前码件13抵接于引导柱25的后口侧纟而部25a,从而能够确认拉头20的停止状态通过弟2如码件13而被保持。其结果是,能够使使用者有意识地习惯性地进行使拉头20滑动到与第I前码件12抵接的停止位置的操作。另外,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在拉头20由第2前码件13保持时,配置在左侧的拉链牙链带I上的第I以及第2滑动接触部15、16成为收纳在拉头20的链牙引导通路28内的状态。特别是,第2滑动接触部16,在相对于第2前码件13稍微离开的状态下,位于第2前码件13与拉头20的左侧的凸缘26之间。而且,配置在右侧的拉链牙链带I上的第I模拟链牙17取位成,以在使该第I模拟链牙17的头部与配置在左侧的拉链牙链带I上的第2模拟链牙18和与该第2模拟链牙18相邻的拉链链牙4接触的状态(或者接近的状态)下,将拉头20的后口的一部分闭锁。像这样使拉头20在前码11停止并保持,由于抵接于拉头20的引导柱25的后口侧端部25a的第2前码件13的带宽方向的尺寸,比引导柱25与凸缘26之间的穿插宽度大,所以能够稳定地保持拉头20的停止状态。另外,在拉头20被保持于前码11的状态下,即使对例如拉链10的配置有前码11的前端部施加沿使左右的拉链带2分离方向上拉拽的横向拉力,在拉头20的链牙引导通路28内,前码11 (第I以及第2前码件12、13)与拉头滑动接触件14 (第I以及第2滑动接触部15、16)仍稳定地被保持,且第I以及第2模拟链牙17、18在使彼此的头部17b、18b接触的状态下被保持。因此,能够防止左右的拉链牙链带I从拉头20内脱出,防止处于啮合状态的左右的链牙列3分离。另外,在对拉链10的前端部施加了横向拉力的情况下,由于左右的凸缘26从拉头滑动接触件14和前码11受到相互分离的方向的应力,所以对拉头20作用使该拉头20向 链牙列3的分离方向(后方)滑动那样的力。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拉头20如上所述通过第2前码件13被稳定地保持,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拉头20向链牙列3的分离方向滑动。接着,关于从拉头20被保持于前码11的状态(参照图4)将拉头20向链牙列3的分离方向即后方滑动操作时的动作,进行说明。该情况下,通过握持被保持于前码11的拉头20的拉攀22将拉头20向后方拉拽,与拉头20的引导柱25的后口侧端部25a抵接的第2前码件13,相对地朝向拉头20的肩口侧移动。此时,拉头20的引导柱25,能够一边按压第2前码件13的延伸部13b以使该延伸部13b弹性变形,一边使第2前码件13穿插在拉头20的引导柱25与右侧的凸缘26之间。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部13b的第2侧壁面13f弯曲地形成。因此,在从引导柱25的后口侧端部25a抵接于第2前码件13的第2侧壁面13f的状态使拉头20滑动时,通过利用第2侧壁面13f的曲面,能够一边通过第2侧壁面13f促进延伸部13b的弹性变形,一边使第2前码件13进入引导柱25与凸缘26之间,所以能够在拉头20的滑动操作开始时缓和滑动阻力变大的情况。而且,通过像这样使第2前码件13进入引导柱25与凸缘26之间,能够解除拉头20通过第2前码件13被保持的状态,所以能够使拉头20向后方顺畅地滑动,并通过使该拉头20向后方滑动的操作,能够使左右的链牙列3分离。接着,关于在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中,从左右的链牙列3啮合且拉头20被保持于前码11的状态,以设于链牙列3的脆弱部6为起点使链牙列3依次分离时的动作,进行说明。该情况下,通过对设于链牙列3的脆弱部6施加例如横向拉力等应力,能够通过该脆弱部6使左右的链牙列3分离,进而,通过将左右的拉链牙链带I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拉拽,如图5所述,能够保持将拉头20保持于前码11的状态不变地,使左右的拉链链牙4依次分离直至链牙列3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为止。接着,在配置于左右的链牙列3的前端的拉链链牙4彼此的啮合被解除后,通过进一步拉拽左侧的拉链牙链带I,使得配置在左侧的拉链牙链带I上的第2模拟链牙18按压配置在右侧的拉链牙链带I上的第I模拟链牙17。此时,如图6所示,因为第I模拟链牙17与第2模拟链牙18没有相互啮合,所以第I模拟链牙17从第2模拟链牙18受到按压力而主视观察时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由第I模拟链牙17封堵的拉头20的后口打开,并且第2模拟链牙18 —边与第I模拟链牙17滑动接触一边容易地从该打开的拉头20的后口拉出。而且,在第2模拟链牙18从拉头20脱出之后,拉拽左侧的拉链牙链带1,由此,第I滑动接触部15,在第2模拟链牙18之后,一边与第I模拟链牙17接触一边从拉头20的后口脱出,另外在第I滑动接触部15之后,第2滑动接触部16 —边与第I模拟链牙17接触一边从拉头20的后口脱出。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拉头滑动接触件14分割形成 为第I滑动接触部15和第2滑动接触部16,所以第I以及第2滑动接触部15、16能够穿插在拉头20的左侧的凸缘26与第2前码件13之间,从拉头20的后口顺畅地脱出。由此,能够拉开左右的拉链牙链带I而将拉链10完全打开。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由于在拉头20被保持于前码11的状态下对设于链牙列3的脆弱部6施加横向拉力,所以,能够在不滑动操作拉头20的情况下,使左右的链牙列3容易且迅速地从该脆弱部6开始分离而打开拉链10。此外,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拉链10构成为,在链牙列3设有脆弱部6,能够使左右的链牙列3从该脆弱部6开始分离。但是,本发明,如前所述,也包括在链牙列未设置脆弱部的拉链。因此,例如图9中所示的变形例那样,在链牙列3’上未设置脆弱部的拉链10’的情况下,在没有滑动操作拉头20的情况下左右的链牙列3不会分离。因此,该拉链10’中,能够省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拉头滑动接触件14从拉头20拉出而设置的第I以及第2模拟链牙17、18,并代替这些第I以及第2模拟链牙17、18而安装通常的拉链链牙4。而且,在本发明中,关于第I以及第2前码件12、13和/或拉头滑动接触件14的形状,也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根据需要任意地变更。S卩,本发明的第I前码件,只要能够抵接于拉头20的引导柱25、上、下翼板23、24以及凸缘26中的至少I个的肩口侧端部而使拉头20的滑动停止,则也可以不设置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I前码件12那样的卡定部12b,也可以采用例如图9所示那样的第I前码件12,。关于该图9所示的第I前码件12’,该第I前码件12’的带宽方向的尺寸设定得比拉头20的链牙引导通路28中的引导柱25与凸缘26之间的穿插宽度大,通过抵接于拉头20的引导柱25的肩口侧端部和凸缘26的肩口侧端部,能够使拉头20的滑动停止。另外,本发明的第2前码件只要为从第2前码件的滑动接触缘部到相对侧缘部为止的带宽方向的最大尺寸设定得比拉头20的链牙引导通路28中的引导柱25与凸缘26之间的穿插宽度大,且能够以使第2前码件的至少一部分向带宽方向收缩的方式弹性变形,就能够采用例如图9所示那样的第2前码件13’的方式或图10的(a) (j)所示那样的各种方式。而且,关于使第2前码件13弹性变形的手段,不限定于上述那样在第2前码件13上形成贯通带表背方向的孔部13d。例如作为第2前码件13的材质使用弹性优异的合成树脂和/或弹性体,也能够使第2前码件13能够弹性变形地构成。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配置在左侧的拉链牙链带I上的拉头滑动接触件14,由分离地固定于拉链带2上的2个滑动接触部15、16构成,但是本发明中,也可以由3个以上的滑动接触部构成拉头滑动接触件14,或者,也可以如图9所示那样单一地形成拉头滑动接触件14’。接着,关于缝制有上述那样的本发明的拉链10的拉链被覆制品为训练裤30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缝制本发明的拉链10的拉链被覆制品不限定于训练裤,也能够应用于其他各种商品。在此,图11是表示该训练裤的立体图,图12是将形成在拉链的链牙列上的脆弱部放大示出的局部放大图。图13是将配置在该训练裤的腰部分上的拉链的前端部放大示出的放大图,图14是说明将拉链缝制于训练裤而成的缝制线与拉链的关系的说明图。图11所示的训练裤30,使用伸缩性优异的材料制成。该训练裤30,在从左右的两腿部31的腰部侧的一端部到裤脚侧的另一端部的范围内缝制有拉链10,并构成为,通过打开拉链10,能够将训练裤30打开成前身片部和后身片部。另外,在缝制于该训练裤30上的拉链10的链牙列3上,啮合力弱的脆弱部6设置在膝部附近。而且,该训练裤30中,各拉链10的拉链带2在重合于训练裤30的端缘部的状态下通过缝纫机被缝制,所以在夹着链牙列3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将拉链10缝制于训练裤30上而成的缝制线(stitch) 32。该情况下,配置在链牙列3的左右两侧的缝制线32,仅通过与链牙列3平行的第I缝制部32a形成。在现有的拉链被覆制品(例如训练裤)中要缝制拉链的情况下,形成于链牙列的左右两侧的缝制线,与链牙列3平行且遍及拉链整体地形成。例如在拉链上配置有前码和插接-分开件的情况下,左右的缝制线,在拉链带的带长度方向上从比前码靠前方的位置到比插接-分开件靠后方的位置形成。与之相对,本实施方式的训练裤30中,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那样,在链牙列3的左右两侧与链牙列3平行地形成的缝制线32中的一方(即右侧的缝制线32),未遍及拉链10整体地形成。即,右侧的缝制线32(第I缝制部32a)中的前码11侧的前端位置32b,在带长度 方向上,与拉头20被保持于前码11的情况下的该拉头20的引导柱25的后口侧端部25a的位置33a相比靠后方侧(配置有插接-分开件的一侧)设定,优选的是,与第2模拟链牙18的带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的位置33b相比靠后方侧设定。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训练裤30的情况下,右侧的缝制线32,至少与拉头20被保持于前码11时的该拉头20的引导柱25的后口侧端部25a的位置33a相比不靠前方侧形成,右侧的缝制线32与左侧的缝制线32相比在带长度方向上较短。由于像这样将右侧的缝制线32的前端位置32b与引导柱25的后口侧端部25a的位置33a相比靠后方侧设定、进而与第2模拟链牙18的中心线的位置33b相比靠后方侧设定,所以,例如在训练裤30的腰部被拉拽而使拉链10的前端部受到横向拉力时,能够使拉链10的承受横向拉力的部位向后方侧偏离。S卩,本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能够使横向拉力难以作用于没有形成缝制线32的部分(即,与拉头20的引导柱25的后口侧端部25a的位置33a相比靠前方侧的部分)。其结果是,在配置有与链牙列3平行的缝制线32的部分,左右的链牙列3牢固地啮合,所以即使受到横向拉力也能够承受。另一方面,在保持有拉头20的拉链10的前端部,由于没有形成缝制线32,所以能够减小该前端部受到的横向拉力。由此,由于还能够减小经由左右的链牙列3作用于拉头20的应力,所以能够稳定地维持拉头20被保持于前码11的状态。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训练裤30,即使在拉头20被保持于前码11的状态下强力拉拽训练裤30的腰部,也能够有效地防止拉头20向链牙列3的分离方向滑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训练裤30中,配置有大致扇型的罩体34,在拉头20被保持于前码11时,该罩体34能够覆盖该拉头20的上翼板23侧和下翼板24侧双方。由于具有这样的罩体34,所以,在左右的链牙列3啮合而保持裤子的形态时,能够由罩体34遮盖并隐蔽拉头20,从而能够提高训练裤30的美观性,并且能够防止拉头20的拉攀22摇摆。进而,能够通过罩体34保护被保持于前码11的拉头20,能够防止拉头20产生破损等。而且,由于配置有这样的罩体34,所以,在从拉头20被保持于前码11的状态使拉头20向后方滑动时,能够将罩体34作为使用者握持拉链10的把手使用。因此,能够容易地使拉头20向后方滑动,能够提高拉链10的操作性。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训练裤30,通过使拉链10的拉头20滑动而将链牙列3分离,能够拉开左右的拉链牙链带I而将训练裤30从裤子的形态打开成前身片部和后身片部,另外,通过使链牙列3彼此啮合而连结左右的拉链牙链带1,能够使训练裤30恢复到裤子的形态。另外,即使例如在穿脱训练裤30时训练裤30的腰部被拉拽,也能够使横向拉力难以作用于拉链10的右侧的没有形成缝制线32的前端部。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能够通过前码11的第2前码件13稳定地保持拉头20的停止状态。因此,即使在穿脱训练裤30时横向拉力作用于拉链10的前端部,也能够不依赖人手地抑制拉头20向链牙列3的分离方向任意地滑动,能够稳定地维持链牙列3的啮合状态。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训练裤30,即使在穿着时和脱下时强力拉拽腰部,也能够稳定地维持裤子的形态,并且不会有拉头20相对于链牙列3不合理地滑动的情况,所以也不会发生拉链链牙4被拉头20的后口削去这一不良情况。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训练裤30,由于在膝部附近的链牙列3上设置有脆弱部6,所以通过对该脆弱部6局部施加横向拉力,就能够使左右的链牙列3分离而如前所述地拉开左右的拉链牙链带I。由此,即使在穿着例如竞技用鞋等的状态下,与滑动操作拉头20以拉开左右的拉链牙链带I的情况相比,也能够简单且迅速地脱去训练裤30。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右侧的缝制线32的前端位置,与拉头20被保持于前码11时的该拉头20的引导柱25的后口侧端部25a的位置33a相比靠后方侧设定,优选的是,与第2模拟链牙18的中心线的位置33b相比靠后方侧设定,但是在本发明中,代替右侧的缝制线32,也可以是,将左侧的缝制线32的前端位置、或者在中间夹有链牙列3的左右两侧的缝制线32的前端位置与所述位置33a相比靠后方侧设定,优选的是,与所述位置33b相比靠后方侧设定。特别是,通过将左右两侧的缝制线32的前端位置,与拉头20被保持于前码11时的该拉头20的引导柱25的后口侧端部25a的位置33a相比靠后方侧设定,优选的是,与第2模拟链牙18的中心线的位置33b相比靠后方侧设定,因此,在训练裤30的腰部被拉拽时,能够使作用于拉链10的前端部的横向拉力的大小进一步减小,其结果是,能够更加稳定地维持裤子的形态。接着,关于缝制有本发明的拉链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训练裤进行说明。在此,图15是将配置在训练裤的腰部分上的拉链的前端部放大示出的放大图,图16是说明将拉链缝制于训练裤上而成的缝制线与拉链的关系的说明图。此外,图15中,将拉链缝制于训练裤上而成的右侧的缝制线的前端部被罩体遮挡,但是为了易于判断本实施方式的训练裤的特征,该被遮挡部分的缝制线也用虚线图示。在该其他实施方式的训练裤40中,将拉链10缝制于训练裤40上而成的缝制线42配置在链牙列3的左右两侧。另外,配置在链牙列3的右侧的缝制线42具有与链牙列3平行地配置的第I缝制部42a ;从该第I缝制部42a的前端位置42b相对于第I缝制部42a以预定角度倾斜地配置的第2缝制部42c。此外,在该其他实施方式的训练裤40中,关于上述缝制线42以外的结构,与图 11 图14所示的训练裤30实质相同。因此,在该其他实施方式的训练裤40中,对与所述训练裤30具有相同结构的零件以及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由此省略其说明。在配置于链牙列3的右侧的缝制线42中,与链牙列3平行地配置的第I缝制部42a的前端位置42b,在带长度方向上,与拉头20被保持于前码11的情况下的该拉头20的引导柱25的后口侧端部25a的位置33a相比靠后方侧设定,优选的是,与第2模拟链牙18的带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的位置33b相比靠后方侧设定。由此,训练裤40中,与所述训练裤30同样地,能够减小保持着拉头20的拉链10的前端部受到的横向拉力的大小,能够稳定地维持拉头20被保持于前码11的状态。另外,配置在链牙列3的右侧的缝制线42具有第2缝制部42c,其从第I缝制部42a的前端位置42b连续地形成、且相对于第I缝制部42a以预定角度倾斜地配置。该情况下,第2缝制部42c,相对于第I缝制部42a的延长线,向链牙列3的相反侧方向以40°以上且90°以下的角度、优选40°以上且50°以下的角度倾斜地配置。此外,在该其他实施方式的训练裤40中,第2缝制部42c相对于第I缝制部42a的延长线以45°的角度倾斜配置。像这样,右侧的缝制线42由与链牙列3平行的第I缝制部42a和相对于第I缝制部42以预定角度倾斜的第2缝制部42c形成,由此,在例如训练裤40的腰部被拉拽而对拉链10的前端部作用有横向拉力时,能够使该横向拉力在第2缝制部42c的配置部分分散,从而能够有效地缓和作用于拉链10的前端部的横向拉力。由此,在拉链10的前端部,还能够使经由左右的链牙列3而作用于拉头20的应力减小,所以能够更加稳定地维持拉头20被保持于前码11的状态。因此,根据该训练裤40,即使在拉头20被保持于前码11的状态下训练裤40的腰部被强力拉拽,也能够有效地抑制拉头20向链牙列3的分离方向滑动。特别是,在该实施方式的训练裤40中,第2缝制部42c相对于第I缝制部42a的延长线以40°以上的角度倾斜,从而能够稳定地得到缓和作用于拉链10的前端部的横向拉力的效果。另外,第2缝制部42c相对于第I缝制部42a的延长线以90°以下的角度(优选的是50°以下的角度)、特别是以45°的角度倾斜,从而能够容易且稳定地进行训练裤40与拉链10的缝制,并且能够将拉链带2直至带端部为止缝制于训练裤40。进而,能够使形成的缝制线42看起来漂亮,从而能够提高训练裤40的美观性。
此外,该训练裤40中,如上所述,第2缝制部42c相对于第I缝制部42a的延长线以45°的角度倾斜地配置,但是在本发明中,例如图17所示,也可以以相对于第I缝制部42a的延长线成90°的角度(直角)的方式形成第2缝制部42c’。另外,训练裤40中,右侧的缝制线42由与链牙列3平行的第I缝制部42a和相对于第I缝制部42a以预定角度倾斜的第2缝制部42c形成。但是,本发明中,也可以不是右侧的缝制线42,而是左侧的缝制线42由与链牙列3平行的第I缝制部42a和相对于第I缝制部42a以预定角度倾斜的第2缝制部42c形成。而且,如图18所示,也可以是将链牙列3夹在中间的左右的缝制线42这两者由与链牙列3平行的第I缝制部42a和相对于第I缝制部42以预定角度倾斜的第2缝制部42c形成。像这样左右两侧的缝制线42由第I以及第2缝制部42a、42b形成,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缓和作用于拉链10的前端部的横向拉力。附图标记的说明
1拉链牙链带
2拉链带 2a 带主体部 2b 链牙安装部
3、3'链牙列
4、4'拉链链牙 4a 啮合头部 4b 颈部
4c主体部
5芯绳部
6脆弱部 10、10' 拉链
11前码
12、12’第I前码件 12a 主体部
12b卡定部
13、13'第2前码件

13a固定部
13b延伸部
13 c滑动接触缘部 13d孔部
13e第I侧壁面
13f第2侧壁面
13g第3侧壁面
14、14' 拉头滑动接触件
15第I滑动接触部
16第2滑动接触部
17第I模拟链牙17a主体部
17b头部
18第2模拟链牙18a主体部
18b头部
20拉头
21拉头主体
22拉攀
23上翼板
24下翼板
25引导柱25a后口侧端部
26凸缘
27拉攀安装柱
28链牙引导通路
30训练裤
31腿部
32缝制线

32a第I缝制部
32b第I缝制部的前端位置
33a引导柱的后口侧端部的位置
33b第2模拟链牙的带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的位置
34罩体
40训练裤
42缝制线
42a第I缝制部
42b第I缝制部的前端位置
42c、42c'第2缝制部
权利要求
1.一种拉链,具备在一对拉链带(2)的相对的带侧缘部安装链牙列(3)而成的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⑴;能够沿着所述链牙列⑶滑动的拉头(20);和前码(11),安装在所述拉链带(2)的所述链牙列(3)的一端侧,并防止所述拉头(20)从所述链牙列(3)脱落,所述拉头(20)在通过引导柱(25)而连结的上、下翼板(23、24)之间具有大致Y字状的链牙引导通路(28),该链牙引导通路(28)连通在前端侧开口的2个肩口与在后端侧开口的后口,所述拉链(10)的特征在于, 所述前码(11)具有配置在一方的所述拉链带(2)上、且用于抵接于所述拉头(20)的肩口侧端部的第I前码件(12、12’ );配置在所述第I前码件(12、12’ )与所述链牙列(3)之间、且用于抵接于所述引导柱(25)的后口侧端部(25a)而保持所述拉头(20)的停止状态的第2前码件(13、13’), 所述第2前码件(13、13’ )的从与所述拉头(20)的凸缘(26)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缘部(13c)到与对方的所述拉链牙链带(I)相对的相对侧缘部为止的带宽方向的最大尺寸设定成,比所述链牙引导通路(28)中的所述引导柱(25)与所述凸缘(26)之间的穿插宽度大, 所述第2前码件(13、13’)的至少一部分构成为,能够以在带宽方向收缩的方式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拉链,其中, 所述第2前码件(13、13’ )具有固定在所述拉链带(2)上的固定部(13a);从所述固定部(13a)向带外方延伸、且用于抵接于所述引导柱(25)的所述后口侧端部(25a)的延伸部(13b), 所述延伸部(13b)具有贯通带表背方向的孔部(13d),而能够弹性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其中, 所述延伸部(13b)具有与所述第I前码件(12、12’)相对地配置的第I侧壁面(13e);从所述第I侧壁面(13e)连续地弯曲形成、且使所述引导柱(25)抵接的第2侧壁面(13f);和第3侧壁面(13g),其从所述第2侧壁面(13f)连续地形成,且从所述滑动接触缘部(13c)到所述相对侧缘部为止的带宽方向的尺寸朝向所述链牙列(3)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拉链,其中, 所述链牙列(3)具有使左右的所述链牙列(3)的啮合力局部降低的至少I个的脆弱部(6), 在另一方的所述拉链带(2)的所述链牙列(3)的一端侧,以与所述前码(11)相对的方式配置有与所述拉头(20)的凸缘(26)滑动接触的至少I个的拉头滑动接触件(14、14’), 所述拉头滑动接触件(14、14’ )的带表背方向上的厚度尺寸设定成,比在所述拉头(20)的所述凸缘(26)之间形成的带穿插槽的槽间隔大、且比所述拉头(20)的所述上、下翼板(23、24)的内表面间的间隔小, 所述拉头滑动接触件(14、14’ )的带宽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设定成如下大小在所述拉头(20)被保持于所述第2前码件(13、13’)时能够穿插于所述拉头(20)的所述凸缘(26)与所述第2前码件(13、13’ )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其中, 所述拉头滑动接触件(14、14’ )具有分离地固定在所述拉链带(2)上的2个以上的滑动接触部(15、1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其中, 在一方的所述拉链带(2)的所述链牙列(3)与所述第2前码件(13、13’)之间,第I模拟链牙(17)以在所述拉头(20)被保持于所述第2前码件(13、13’)时闭锁所述拉头(20)的所述后口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 在另一方的所述拉链带(2)上,第2模拟链牙(18)以与所述第2前码件(13、13’ )和所述第I模拟链牙(17)之间相对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I以及第2模拟链牙(17、18)分别具有固定在所述拉链带(2)上的主体部(17a、18a);和从所述主体部(17a、18a)向带外方延伸、且能够相互滑动接触的头部(17b、.18b), 所述第2模拟链牙(18)构成为,在左右的所述链牙列(3)从所述脆弱部(6)开始分离时,能够一边按压所述第I模拟链牙(17) —边从所述拉头(20)的所述链牙引导通路(28)经由所述后口脱出。
7.一种拉链被覆制品,其中,缝制有权利要求I 6的任一项所述的所述拉链(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链被覆制品,其中, 将所述拉链(10)缝制到所述拉链被覆制品(30、40)上而成的缝制线(32、42)具有与所述链牙列(3)平行地配置的第I缝制部(32a、42a), 所述第I缝制部(32a、42a)的一端(32b、42b),与被保持于所述前码(11)的所述拉头(20)的所述引导柱(25)相比靠所述链牙列(3)的另一端侧的位置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链被覆制品,其中, 所述缝制线(42)还具有从所述第I缝制部(42a)的一端(42b)连续地形成的第2缝制部(42c), 所述第2缝制部(42c)相对于所述第I缝制部(42a)以预定角度倾斜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链被覆制品,其中, 所述第2缝制部(42c)相对于所述第I缝制部(42a)的延长线向所述链牙列(3)的相反侧的方向以40°以上且90°以下的角度倾斜配置。
11.一种拉链被覆制品,缝制有拉链,所述拉链具备在一对的拉链带⑵的相对的带侧缘部安装链牙列(3)而成的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I);能够沿着所述链牙列(3)滑动的拉头(20);和安装在所述拉链带(2)的所述链牙列(3)的一端侧的前码(11),所述拉链被覆制品(30、40)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拉链(10)缝制到所述拉链被覆制品(30、40)上而成的缝制线(32、42)具有与所述链牙列(3)平行地配置的第I缝制部(32a、42a), 所述第I缝制部(32a、42a)的一端(32b、42b),与抵接于所述前码(11)的所述拉头(20)的引导柱(25)的位置相比靠所述链牙列(3)的另一端侧的位置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拉链被覆制品,其中, 所述缝制线(42)还具有从所述第I缝制部(42a)的一端(42b)连续地形成的第2缝制部(42c), 所述第2缝制部(42c)相对于所述第I缝制部(42a)以预定角度倾斜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拉链(10),在左右的拉链牙链带(1)的一方安装有前码(11),所述前码(11)具有抵接于拉头(20)的肩头侧端部的第1前码件(12、12’);配置在所述第1前码件(12、12’)与链牙列(3)之间、保持拉头(20)的停止状态的第2前码件(13、13’)。另外,所述第2前码件(13、13’)的从滑动接触缘部(13c)到相对侧缘部为止的带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设定成,比所述拉头(20)的引导柱(25)与凸缘(26)之间的插通宽度大,所述第2前码件(13、13’)的至少一部分构成为能够以在带宽度方向收缩的方式弹性变形。由此,能够由第1前码件(12、12’)使拉头(20)停止,并且由第2前码件(13、13’)保持拉头(20)的停止状态。
文档编号A44B19/24GK102740720SQ20108006250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9日
发明者宫崎祐一, 福田夕子, 藤井崇成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