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湿裤多功能雨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8988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不湿裤多功能雨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雨披,尤其是涉及一种不湿裤多功能雨披。
背景技术
雨披是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利用其实现诸如用作充气枕头、休闲垫等功能有助于节约用户的消费成本,并且做到物品效用的最大化,而且常见连体雨披在使用时都存在湿裤的问题,在雨披夜间使用过程中,由于光线问题存在对方识别性较差,如此对于使用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根据交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阴雨天上下班、上学高峰是摩托车、自行车发生事故的高发时段,其主要原因在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道路较多, 加之雨天视线较差,对于穿着雨衣的使用者识别性较差。以往发明的雨披其弊端在于都无法避免从地上飞溅的雨水溅湿裤脚的问题,对于湿裤的问题解决的不是很彻底。对于增加雨衣夜间使用的安全性,目前对于此问题的解决方案通常是在雨衣本体表面增设自发光装置以及给该自发光装置供电的供电装置或者增设点状或面状反光装置让对方识别雨衣使用者,但雨衣结构也较为复杂,而且加工成本较高,给雨衣使用者无形中增加的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湿裤多功能雨披,其具有充气枕头、休闲垫等功能,而且雨天穿着该雨披不会存在湿裤的问题,同时通过设置超晶格材料于雨披的表面增加雨披在无光线照射下持续发光而使得对方识别穿着雨披的人,增强雨披穿着者夜间骑行的安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不湿裤多功能雨披,包括雨披本体,其为前侧、后侧、左右两侧以及顶部围护而成的一侧开口结构,顶部设有一开口,雨披前侧设有将其四等分的横向折叠痕及纵向折叠痕;雨披顶部开口处设有防雨帽,内侧设有环形充气袋,环形充气袋表面近雨披底部边缘处设有环形第一充气袋,环形充气袋表面设有第一纽扣式充气阀,第一纽扣式充气阀通过设于环形充气袋表面的条状充气袋与第一充气袋连接,环形充气袋近雨披底部边缘处设有单向充气阀。所述第一充气袋宽度取值范围为18-20cm ;所述环形充气袋表面近防雨帽端设有第二充气袋,所述第二充气袋设有第二纽扣式充气阀;雨披材质由低压聚乙烯材料加入色母料以及阻燃助剂C120制成。雨披本体表面还设有一层超晶格材料层。该种类型的超晶格材料为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质交替周期性地生长而成的层状材料,本发明采用的是金属形成的超晶格材料,诸如Mn/Zn超晶格材料,该种类型的材料由于其被照射后晶格发生变异,当光线移去之后,晶格变异恢复,此恢复过程能够发生记忆发光,其持续时间对于短时间使用雨披的使用者来说无疑是醒目的标识。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环形充气袋表面近防雨帽端设有第二充气袋,该第二充气袋的宽度取值范围为15-30cm,根据穿着对象对于浮力的要求,设置不同的宽度,第二充气袋设有第二纽扣式充气阀,第二充气袋充气之后作为溺水时的救生衣使用。本发明对于穿着该雨披实现不湿裤的原理在于通过环形第一充气袋将雨披与人体穿着的裤子保持一定的间隙,使得雨披的底部边缘远离裤子而使得雨水浸湿雨披底部边缘附近的裤子,该第一充气袋通过手揿式充气阀可以不断揿压,迅速充满充气袋气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不湿裤多功能雨披兼具充气枕头、休闲垫的功能,体现物品效用最大化的功能;(2)雨披采用改性聚乙烯材料,它具有良好的耐候性,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3)雨披采用低压线性聚乙烯材料为主体,不仅具有良好的冻融性,无论是夏天和冬天都可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而且在低压线性聚乙烯中加入了部分色母粒材料,使雨披不仅具有雨天人们衣着的防雨功能,而且使雨披带来一种美得质感,同时也克服了聚乙烯材料透明性差的缺陷;(4)在雨披低压线性聚乙烯材料中,还加入了阻燃助剂C120,这种助剂可使雨披具有防火特性达到BI级水准,具有防火功能;(5)由于雨披采用了一种简化的充气结构,它的充气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特种钮扣外形,在雨披的中下部位(人机学尺寸位置)设置按钮式充气阀;另一种是在雨披下摆的气带处设置了一个自闭型充气插口,一种手揿式充气阀,可方便的插入手揿快速充气。这两种的区别是前者充气慢但美观,而后者充气速度快,但需要一个充气附加器,这种附加器可采用外面手揿式充气式的标准件,成本非常低廉;(6)不湿裤多功能雨披,这种雨披采用一种硅橡胶制成的软体拉链,使这种雨披做成A4纸大小的片夹方式,不仅携带非常方便,而且平时只要充气就可以当一个枕头用于休息,还可以在户外打开后作为休息用的坐垫。当人们划入水中时,这种雨衣还可以快速充气作为救生衣的使用;(7)雨披本体设置一层超晶格材料层,使得使用者在夜间使用时加大对方识别自己的可能性,因为超晶格材料在经过光线短暂照射后,能够在无光照的情况下持续发光,这一特性有力的增强了雨披的实用性。


图1为不湿裤多功能雨披展开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不湿裤多功能雨披展开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不湿裤多功能雨披用作室外休闲垫侧视结构示意图。符号的说明1-雨披本体;11-前侧;12-后侧;13-左侧;14-右侧;15a-横向折叠痕;15b_横向折叠痕;15c_横向折叠痕;16-纵向折叠痕;2-防雨帽;3-环形充气袋;41-第一充气袋;51-第一纽扣式充气阀;
6-条状充气袋;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容易理解,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发明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施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发明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内侧”是指朝向雨披本体围护而成的内部空间。参见图1 3,一种不湿裤多功能雨披,包括一雨披本体1,其为前侧11、后侧12、 左右两侧(13,14)以及顶部围护而成的一侧开口结构,顶部设有一开口(图中未示),雨披 1的前侧11设有将雨披四等分三条横向折叠痕(15a,15b,15c)以及纵向折叠痕16 ;设于雨披本体顶部开口处的防雨帽2,雨披内侧设有环形充气袋3,环形充气袋表面(环形充气袋未与雨披本体接触一侧,穿着该雨披时该表面直接与人体接触)近雨披底部边缘处设有环形第一充气袋41,该第一充气袋41采用与环形充气袋同质材料经过热熔间距3mm处理封边,实现第一充气袋的密封性,同样也可采用两块宽度、长度均一致的与环形充气袋同质材料经过热熔间距3mm处理制得后附着在环形充气袋表面,所述环形充气袋表面设有第一纽扣式充气阀51,所述第一纽扣式充气阀51通过设于环形充气袋表面的条状充气袋6与第一充气袋41连接,所述环形充气袋近雨披本体底部边缘处设有单向充气阀 (图中未示)。所述第一充气袋宽度取值范围为18-20cm,所述第一充气袋宽度方向为雨披下摆朝向防雨帽的长度。参见图3,本发明用做室外休闲垫时,将防雨帽2塞入顶部的开口中,使其置入雨披本体内部,此时,通过单向充气阀向环形充气袋充气,使得整个雨披本体部分呈休闲垫, 如果希望用作充气枕头,则沿着横向折叠痕与纵向折叠痕进行折叠,然后充气,即可作为充气枕头使用。所述雨披材质由低压聚乙烯材料加入色母料以及阻燃助剂C120制成,低压聚乙烯材料便于热熔操作,雨披本体的材质厚度为0. 6mm-l. 2mm,比重为0. 9,雨披整体的质量较小,由于该低压聚乙烯材料抗拉强度为32-40Kg/cm2,因此雨披具有较强的抗拉性能,不易被破坏,而且由于加入阻燃助剂C120,使得雨披材料防火等级达到Bl级,耐火性能很强, 同时,所述雨披本体含有超晶格材料,当雨披本体收到光线照射后,超晶格材料晶格发生变异,当光线消失,超晶格材料晶格变异恢复,此恢复过程就会发生记忆发光,如果仅仅照射持续时间及时在短暂的0. 4s,该恢复过程持续发光的时间可长达6小时左右,对于使用该雨披本体的用户来说,即可以有效的让他人识别自己,同时也保证了雨天自身的安全,例如夜间骑车穿戴雨衣时作用相当明显。当然,在制作雨披的时候,所述环形充气袋表面近防雨帽端还可以设置第二充气袋,所述第二充气袋设有第二纽扣式充气阀,所述第二充气袋充气之后作为溺水时的救生衣使用。
为了 简明,本说明书省略了对公知技术的描述。
权利要求
1.一种不湿裤多功能雨披,包括雨披本体,其为前侧、后侧、左右两侧以及顶部围护而成的一侧开口结构,顶部设有一开口,雨披前侧设有将其四等分的横向折叠痕及纵向折叠痕;雨披顶部开口处设有防雨帽,内侧设有环形充气袋,环形充气袋表面近雨披底部边缘处设有环形第一充气袋,环形充气袋表面设有第一纽扣式充气阀,第一纽扣式充气阀通过设于环形充气袋表面的条状充气袋与第一充气袋连接,环形充气袋近雨披底部边缘处设有单向充气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湿裤多功能雨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袋宽度取值范围为 18-20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湿裤多功能雨披,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充气袋表面近防雨帽端设有第二充气袋,所述第二充气袋设有第二纽扣式充气阀。
4.如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不湿裤多功能雨披,其特征在于雨披材质由低压聚乙烯材料加入色母料以及阻燃助剂C120制成。
5.如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不湿裤多功能雨披,其特征在于雨披本体表面还设有一层超晶格材料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湿裤多功能雨披,本雨披为前侧、后侧、左右两侧以及顶部围护而成的一侧开口结构,顶部设有一开口;雨披设有防雨帽,内侧设有环形充气袋,环形充气袋表面近雨披底部边缘处设有环形第一充气袋,环形第一充气袋表面设有第一纽扣式充气阀,第一纽扣式充气阀通过设于环形充气袋表面的条状充气袋与第一充气袋连接,环形充气袋近雨披底部边缘处设有单向充气阀。本发明兼具充气枕头、休闲垫的功能。
文档编号A41D3/06GK102326888SQ20111029079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9日
发明者刘衡 申请人:刘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