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羽绒裤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服装制作工艺,尤其为一种羽绒裤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羽绒裤,是把两层防绒面料通过缝纫线结合成为袋状,内部填充羽绒而成, 为保持羽绒分布均衡,通常用缝纫线缝制成格状把羽绒均勻地固定在两层防绒面料里。上述结构的羽绒裤穿着时容易产生褶皱,裤子整体外形臃肿、不美观。并且传统的加工方法是将前片和后片通过缝纫线缝合,相对于大小不同的裤子,前片和后片的裁剪尺寸亦不一致,传统的加工方法需要裁剪出多种尺寸的布料,给裤子加工带来一定的麻烦。另外,现有的这种加工工艺,通常是直接在布匹上裁剪出需要的前片、后片,由于前片、后片并非规则形状,导致下脚料较多,增加了裤子的制作成本。另外,传统的羽绒裤穿着一段时间后,弹性容易变小,贴身性差并显得臃肿,影响穿着的舒适度与美观性。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加工,下脚料少,有效减少原料成本,并且成品裤穿着舒适的羽绒裤制作方法。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羽绒裤制作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1)将防绒面料裁成宽4-6cm的长布条;2)选取两条步骤1)所得长布条,上下对齐并在两边预留0. 5-lcm的连接边后缝合,形成一个细长型布管;3)采用充绒设备向步骤2)制成的布管内充绒,并通过计量器械,保证充绒量合适;4)将步骤3)中充绒后的布管呈螺旋状通过两连接边进行包边、缝合,形成一个下部具有裤腿形状,上部较粗的筒体;5)将步骤4中所述的筒体进行修剪,裁剪出前裆线与后裆线,并将上端以及腿脚端裁剪整齐;6)将两条步骤5)中制得的筒体通过前裆线、后裆线缝合一体;7)将步骤6)初步制得的羽绒裤的腰围处、裤脚处缝上松紧带即完成制作。本发明和以往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其裤腿及以上部分,通过布管螺旋缝合形成,不同规格的羽绒裤均可使用固定规格的布管螺旋缝制制成,避免了以往加工不同规格羽绒裤时,需要裁剪出多个不同尺寸部件的繁琐性;(2)由于主体主要采用螺旋方式缝合形成,横向承受力强,可避免开线等情况发生,并保证了羽绒裤整体的弹性,使其才穿着舒适、合体,螺旋缝合形成的裤管保证了腿部弯曲时阻力较小,可避免产生不适感; (3)由于羽绒充入布管内,可防止羽绒日后移动,影响裤子的保温性。
图1为布管结构示意图;图2为筒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布管螺旋缝合示意图;图4为修剪后的筒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羽绒裤成品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边,2、布管,3、管腔,4、筒体,5、羽绒,6、后裆线,7、前裆线,8、9、松紧带。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看附图1,将防绒面料裁成宽4_6cm的长布条,将两片所得长布条上下对齐并在两边预留Icm的连接边1后缝合,形成一个细长型布管2 ;参看附图1、4所示,采用充绒设备向布管2的管腔3内充绒,并通过计量器械,保证充绒量合适;参看附图2、4所示,将充绒后的布管2呈螺旋状通过两连接边1进行包边、缝合, 形成一个下部具有裤腿形状,上部较粗的筒体4 ;参看附图3所示,将缝合好的筒体4裁剪出前裆线7与后裆线6,并将上端以及腿脚端裁剪整齐;参看附图5所示,选择大小相同的修剪好后的筒体4通过前裆线7、后裆线6缝合一体,此时已初步形成羽绒裤形状,最后在羽绒裤的腰围处、裤脚处分别缝上松紧带8、9即完成制作。
权利要求
1. 一种羽绒裤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防绒面料裁成宽4-6cm的长布条;2)选取两条步骤1)所得长布条,上下对齐并在两边预留0.5-lcm的连接边后缝合,形成一个细长型布管;3)采用充绒设备向步骤2)制成的布管内充绒,并通过计量器械,保证充绒量合适;4)将步骤3)中充绒后的布管呈螺旋状通过两连接边进行包边、缝合,形成一个下部具有裤腿形状,上部较粗的筒体;5)将步骤4中所述的筒体进行修剪,裁剪出前裆线与后裆线,并将上端以及腿脚端裁剪整齐;6)将两条步骤5)中制得的筒体通过前裆线、后裆线缝合一体;7)将步骤6)初步制得的羽绒裤的腰围处、裤脚处缝上松紧带即完成制作。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羽绒裤制作方法,其是先将面料裁长布条,并缝制成;细长型布管,布管内充绒后呈螺旋状进行包边、缝合形成一筒体,在筒体上裁剪出前裆线与后裆线,并将上端以及腿脚端裁剪整齐,最后将两裁剪好的筒体缝合,并在腰围处、裤脚处缝上松紧带。其具有制作工艺简易,容易操作,制作成本较低,成品保暖性好,舒适贴身等优点。
文档编号A41D27/00GK102326875SQ20111029088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9日
发明者宋科新 申请人:德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