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伞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1680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环保伞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具结构,尤其涉及伞具内所具的伞巢、伞中棒、伞骨、伞把及伞帽皆为环保材料一体裁削成型制成的环保伞具。
背景技术
一般的雨伞或折叠伞,其伞骨或伞中棒均采用金属材料压弯或制造成型,伞面则以塑料布或布类披覆固定在伞上构成,而当雨伞使用时间较长,伞面老化或因破损损毁后, 一般它们被当作垃圾丢弃,而混在垃圾中的破损伞骨,其折合处的尖角非常锐利,经常刺伤清洁人员,且这些伞骨及伞中棒,因为由金属材料制造,所以如没进行分类资源回收,并无法藉由掩埋使其腐朽分解回归自然,因此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又因伞骨或伞中棒由金属材料制造,金属为电的良导体,在雷雨天气时易使雷电通过金属制的伞中棒或伞骨予以传递给撑伞者,使得撑伞者暴露于危险之中,而有遭受雷击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藉由上述的说明,我们可以得知现有的伞具,虽然兼具坚固及一定的便利性,然因其无法腐朽分解回归自然,仍然带给环境一定程度的污染,且进行资源分类回收时,破损的伞骨或伞中棒其弯折处的折角过于尖锐,容易使进行回收作业的人员受伤,又,撑持金属伞骨或伞中棒的雨具,于雷雨天时有着遭受雷击的隐忧,所以现有的伞具仍有其待改善的地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然分解易于回收及使持伞具者免于遭受雷击触电可能的环保伞具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于资源回收时避免被尖锐折角割伤的环保伞具。本发明人有鉴于此,凭着长期对伞具的研究与构思,而创作出一种环保伞具,其结构包括一伞中棒组、一伞巢组及一伞骨组,其中,该伞中棒组其材料为竹材或其它环保材料,并以一体裁削成型制成,其包括有一伞中棒、一弓片、一抵顶片及一定位块,伞中棒上置设多个开槽,而弓片及顶抵片嵌置于开槽内供收伞状态掣扣下巢及开伞状态顶抵下巢底端,定位块则设置于上巢上方供开伞状态的定位,且该伞中棒组下方固设一伞把,该伞把材料亦为竹材或其它环保材料,并运用紧配合插置方式或涂抹接着剂以黏合方式固设于伞中棒组下方,又,该伞巢组,其材料为竹材或其它有机环保材料,并以一体裁削成型制成,其包括一上巢及一下巢,该下巢系滑设于伞中棒组上,而上巢则置设于伞中棒组顶端,上巢上方置设一伞帽,另外,该伞骨组,其材料亦为竹材或其它环保材料,并亦以一体裁削成型制成, 其包括有一伞主骨及一伞支撑骨,其中,该伞主骨与上巢枢接,其中部处具设一突起面,且其一端具设一凸起卡掣端配合伞珠以紧配合方式卡掣,该伞珠其材料为竹材、木材或其它环保材料,另外,该伞支撑骨整体呈Y字状,其一端与下巢枢接,另一端开口处与伞主骨突起面相配合置设一枢接孔以配合一枢接件枢接。
3[0007]换言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保伞具,其结构包括一伞巢组、一伞中棒组及一伞骨组,其中,伞巢组包括一上巢及一下巢,下巢滑设于伞中棒组上,伞中棒组顶端置设上巢, 下方固设一伞把,而上巢上方置设一伞帽,另,伞骨组包括一伞主骨及一伞支撑骨,伞主骨与上巢枢接,而伞支撑骨一端与下巢枢接,另一端通过一枢接件与伞主骨枢接;该伞支撑骨整体呈Y字状,而伞主骨中部处设一突起面,该伞支撑骨开口处与伞主骨突起面相配合置设一枢接孔以配合枢接件枢接。用环保材料所制作的伞巢组、伞中棒组、伞骨组、伞帽及伞把,其表面保有天然生成纹理表层,或其表面或裁削处并设以平滑处理过的平顺面,并涂抹有防水、防腐的保护漆剂。伞主骨一端还具设一卡掣端配合伞珠以紧配合方式固接。兹由以上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相较背景技术,确可达到如下的功效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环保伞具,其采用的材料皆以环保易分解回收的材料为主, 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伞具如经过一长时间使用或损坏欲丢弃时,可通过火烧或掩埋于泥土中自然回解,不会污染环境,且于雷雨气候撑持本实用新型的伞具,因制作的材料皆不导电,故可有效消除撑伞者于雷雨气候撑伞遭受雷击触电的危险。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环保伞具,其制造的伞巢、伞骨及伞中棒等,其采用的材料皆以环保材料为主(例如竹材等),所以进行回收时,回收作业人员并不会如现有伞骨或伞中棒为金属制的伞具,而有被其尖锐折角划伤的疑虑,使资源回收时较好作业。

图1为一般伞具构造概略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伞具结构立体组立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伞具结构零件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伞具结构正向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伞具结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伞具结构收合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 伞中棒组 11 伞中棒 12:开槽121 弓片122 抵顶片13 定位块2:伞巢组 21 上巢22 下巢3 伞骨组31 伞主骨311 突起面312 卡掣端32 伞支撑骨 33 枢接孔 34 枢接件4 伞帽 5 伞把6 伞珠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伞具,请参阅图1至图6,其结构包括一伞中棒组1、一伞巢组2及一伞骨组3,其中[0029]伞中棒组1,其材料为环保材料(其材料为竹材或其它有机环保材料),并以一体裁削成型制成,其包括有一伞中棒11、一弓片111、一顶抵片112及一定位块12,该伞中棒 11上置设多个开槽12,弓片111及顶抵片112嵌置于开槽11内供收伞状态掣扣下巢22及开伞状态顶抵上巢21底端,定位块12则设置于上巢21上方供开伞状态的定位,且该棒伞组1下方固设一伞把5,该伞把5材料亦为竹材、木材或其它有机的环保材料并运用紧配合插置方式或涂抹接着剂以黏合方式固设于伞中棒组1下方;伞巢组2,其材料为环保材料(其材料为竹材、木材或其它有机的环保材料),以一体裁削成型制成,包括有一上巢21及一下巢22,该下巢22系滑设于伞中棒组1上,而上巢 21则置设于伞中棒组1顶端,上巢21上方置设一伞帽4 ;及伞骨组3,其材料为环保材料(其材料为竹材或其它有机环保材料),并以一体裁削成型制成,其包括有一伞主骨31及一伞支撑骨32,其中,该伞主骨31与上巢21枢接,其中部处具设一突起面311,且其一端具设一凸起卡掣端312配合伞珠6以紧配合方式卡掣, 该伞珠6其材料为竹材、木材或其它环保材料,另外,该伞支撑骨32整体呈Y字状,其一端与下巢22枢接,另一端开口处与伞主骨31突起面311相配合置设一枢接孔33以配合一枢接件;34枢接;藉由上述组件的组成,于伞骨组上方套缝一材料为塑料或布料的伞面,可藉其伞骨表层可保有该有机材料自然生成的纹理表层,或其表层或其裁削处可运用砂纸、锉刀或抛光机的研磨等平滑处理,再辅以涂抹PU环氧树脂或亮光漆或有机防水表层等保护漆剂, 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环保伞具兼具防腐、防水耐用等特点,另外,因所使用制造的材料为可通过自然腐朽分解的材料(竹材或其它有机环保材料),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伞具相当环保、 易于回收(回收时不再因金属材料伞骨折角过于尖锐而容易使回收作业者受伤),更重要的是使得撑持本实用新型伞具的使用者,不再曝露于危险之中,免却了遭受电击的可能性 (于雷雨气候撑持时),且因制造该伞具的材料大部份皆为环保材料,如竹材等,而竹材的产期较短且随处唾手可得,使得运用本实用新型技术制造的伞具,其生产原料较易取得,且材料成本也较为低廉,使本实用新型的伞具有益于制造商及使用者。又上述各实施例的构成结构未曾见于书刊或公开使用,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要件。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若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附图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环保伞具,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一伞巢组、一伞中棒组及一伞骨组,其中, 伞巢组包括一上巢及一下巢,下巢滑设于伞中棒组上,伞中棒组顶端置设上巢,下方固设一伞把,而上巢上方置设一伞帽,另,伞骨组包括一伞主骨及一伞支撑骨,伞主骨与上巢枢接, 而伞支撑骨一端与下巢枢接,另一端通过一枢接件与伞主骨枢接;该伞支撑骨整体呈Y字状,而伞主骨中部处设一突起面,该伞支撑骨开口处与伞主骨突起面相配合置设一枢接孔以配合枢接件枢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伞具,其特征在于,制造伞巢组、伞中棒组及伞骨组所用的环保材料为竹材、木材有机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伞具,其特征在于,该伞中棒组还包括有一伞中棒、一弓片、一顶抵片及一定位块,伞中棒上设有多个开槽,而弓片及顶抵片嵌置于开槽内供收伞状态掣扣下巢及开伞状态顶抵下巢底端,定位块则设置于下巢上方供开伞状态的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伞具,其特征在于,该伞把通过紧配合插置方式或涂抹接着剂以黏合方式固设于伞中棒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环保伞具,其特征在于,用环保材料所制作的伞巢组、伞中棒组、伞骨组、伞帽及伞把,其表面保有天然生成纹理表层,或其表面或裁削处并设以平滑处理过的平顺面,并涂抹有防水、防腐的保护漆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伞具,其特征在于,该伞主骨一端还具设一卡掣端配合伞珠以紧配合方式固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伞具,其特征在于,该伞巢组、伞中棒组、伞骨组、伞帽及伞把分别以一体裁削成型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伞具,其结构包括一伞巢组、一伞中棒组及一伞骨组,其中,伞巢组包括一上巢及一下巢,下巢滑设于伞中棒组上,伞中棒组顶端置设上巢,下方固设一伞把,而上巢上方置设一伞帽,另,伞骨组包括多个伞主骨及多个伞支撑骨,伞主骨与上巢枢接,其中部处具设一突起面,而该伞支撑骨整体呈Y字状,其一端与下巢枢接,另一端,通过其开口处与伞主骨突起面相配合置设一枢接孔以配合枢接件枢接,藉由上述组件的组成,配合将伞巢组、伞中棒组、伞骨组、伞帽及伞把等组件材料为环保材料并以一体裁削成型制成,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伞具兼具易于分解回收、不使回收作业人员划伤及不污染环境等特点,有益于环境保护。
文档编号A45B23/00GK202112467SQ20112004575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3日
发明者王守仁 申请人:秀裕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