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轮体定止功能的旅行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313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轮体定止功能的旅行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纳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旅行箱。
背景技术
现有旅行箱结构设计上,为了达到方便使用者拖行移动的便利性使用效果,均具有轮体以及伸缩拉柄的结构设计。然而,所述轮体因为具有轻易滚动特性,相对造成旅行箱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当使用者因与他人聊天、拿东西、讲手机等情况而未拖持着旅行箱时,若地面光滑或呈倾斜状况,则旅行箱极有可能自行滑动位移至其他地方,或者稍为受到外力碰撞即产生滑动位移,此时若使用者未即时发觉反应,再想到旅行箱时可能会误以为旅行箱遗失、 或者发现旅行箱已倾倒在地的情况。有鉴于此,后续遂有业界研发出一种能够控制旅行箱的轮体呈煞住定止状态的结构型态以为因应,然而,此种结构设计虽可解决前段所述问题,使旅行箱的置放状态能够趋于稳定,但其习知结构设计上却仍旧存在下述问题点1、组构件方面习知旅行箱的轮体刹止定位结构通常采用多组连杆达到转向、衔接延伸其传动力的目的,由于单元构件以及组接配合部位过多,故存在设置成本高、组立不便、大幅增加旅行箱重量、过度占用旅行箱内部空间等问题与缺弊。2、使用效能方面由于习知旅行箱的轮体刹止定位结构单元构件及组接配合部位过多,其每个组接配合部位均会有配合误差存在,而这些配合误差累积的结果,势必形成松散不稳的传动架构,以致控制端到达轮体刹车块时,导致传动力衰减、传动力度不如预期的现象,故习知旅行箱的轮体刹止定位结构使用上,纵然使用已经将其控制开关切换至刹止定位模式,却往往发现仍有松动、定位不牢固的状况,而存在使用效能不彰的问题与缺弊。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发明人乃积极开发研究,并为改进上述产品的不足,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轮体定止功能的旅行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轮体定止功能的旅行箱,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刹车结构复杂、刹车定位不牢固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轮体定止功能的旅行箱,包括,一旅行箱主体,为一中空箱体,包括一底面以及一顶面,其中该顶面一侧设有一拉柄座框,以供装设一伸缩拉柄;数个滚轮,提供轮座装设于该旅行箱主体的底面外部各边角区域;刹车组件,装设于旅行箱主体底面的至少一滚轮相对应处,借以使滚轮达到刹车作用;一升降式按压开关,呈凸露状装设于该旅行箱主体一处,该升降式按压开关包含有一升降状态切换模组以及致动端,以使该升降式按压开关于每次受按压时得使其致动端产生升降变化;一斜面式动作模组,装设于该升降式按压开关内部相对应位置,该斜面式动作模组包括受动座、引动座以及弹性复位元件所构成,其中该引动座的第一端被升降式按压开关的致动端所抵推带动,该引动座的第二端具有引动斜面,该受动座呈可滑移状态配置于引动座第二端相对应处,且该受动座设有受动斜面分别与引动座所设引动斜面相互抵靠配合,使该引动座被推动时,所述引动斜面与受动斜面之间能够产生斜面导引作用,驱使该受动座产生位移,该受动座的相对外端设有索体连接部,该弹性复位元件则借以提供该引动座一复位弹力;平直段抵靠面,相对设于该引动座与受动座,以当引动座被推动至设定行程时,转变为所述平直段抵靠面相互抵靠定位的状态;挠性拉索组,装设于该斜面式动作模组与刹车组件之间,该挠性拉索组包括一中空管套以及穿设于该中空管套内的一挠性索体所构成,其中该挠性索体包括一受动端及一拉动端,该受动端与斜面式动作模组的受动座所设索体连接部相连接,该拉动端则借以连接带动该刹车组件;借此,当使用者操控该升降式按压开关时,可透过斜面式动作模组引动挠性拉索组的挠性索体,进而带动刹车组件定止滚轮。较佳的是,其中该滚轮为双轮式型态而具有间隔的二轮面;该刹车组件包括一刹车块、一升降杆柱、一弹性复位构件以及一翘动架所构成;其中该刹车块包括成对配置的二点状刹车面,借以抵靠摩擦于该滚轮的二轮面局部宽度面域上,该升降杆柱底端结合于刹车块,升降杆柱顶端穿伸至轮座顶部,复提供该弹性复位构件的组配使升降杆柱具有向上复位弹性,该翘动架中段通过一枢轴枢设于旅行箱主体底面呈可旋摆状态,并使翘动架的第一旋摆端与挠性索体的拉动端连结,翘动架的第二旋摆端则抵压于该升降杆柱顶端。较佳的是,其中该挠性拉索组的中空管套为一软质塑胶管,该挠性索体为一钢索。较佳的是,其中该升降式按压开关装设于该旅行箱主体的拉柄座框所属区域内或旅行箱主体顶面任一处。较佳的是,其中该斜面式动作模组包括二受动座,以使该引动座的第二端设有间隔对称配置的二引动斜面,该二受动座呈间隔且可相对滑移状态配置于引动座第二端相对应处,且该二受动座均设有受动斜面分别与引动座第二端所设二引动斜面相互抵靠配合; 该挠性拉索组配合设为二组型态,以使该二挠性拉索组的受动端与斜面式动作模组的二受动座所设索体连接部相连接,该二挠性拉索组的拉动端则借以连接带动该旅行箱主体底面二滚轮相对应处所设二刹车组件。采用上述创新独特设计后,使本实用新型对照先前技术而言,当使用者操控该升降式按压开关时,可透过斜面式动作模组引动挠性拉索组的挠性索体,进而带动刹车组件定止滚轮,可使旅行箱的轮体定止传动结构达到减少组接配合部位、降低设置成本、组立更方便、减少旅行箱重量与构件组设空间以及提升传动力度与稳固性等诸多实用进步性。同时其中,透过该引动座与受动座相对设有平直段抵靠面的结构特点,无论按压力道如何或引动座稍有回升,其斜面导动的行程最终仍会止于平直段抵靠面相抵靠位置,可获得相当顺畅稳定的按压操控效果,预防动作过度,且确保定位状态牢固无松动之虞。

图1 本实用新型的旅行箱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 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构件组合立体图。图3 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构件分解立体图一。图4 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构件分解立体图二。[0019]图5 本实用新型的刹车块与滚轮对应状态的平面仰视图。图6 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式按压开关与斜面式动作模组动作状态一的平面剖视图。图7 本实用新型的刹车组件动作状态一的平面剖视图(为释放滚轮的状态)。图8 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式按压开关与斜面式动作模组动作状态二的平面剖视图。图9 本实用新型的刹车组件动作状态二的平面剖视图(为定止滚轮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具有轮体定止功能的旅行箱的较佳实施例,类似的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所述旅行箱结构包括下述构成一旅行箱主体10,为一中空箱体,包括一底面11以及一顶面12,其中该顶面12 — 侧设有一拉柄座框13,以供装设一伸缩拉柄14 ;数个滚轮20,本实施例为四个滚轮20,各该滚轮20分别通过轮座21装设于该旅行箱主体10的底面11外部四个边角区域;二刹车组件30,装设于行箱主体10底面11同侧的二滚轮20相对应处,借以使滚轮20达到刹车定止作用;一升降式按压开关40,呈凸露状装设于该旅行箱主体10 —处,该升降式按压开关 40包含有一升降状态切换模组41以及致动端42,以使该升降式按压开关40于每次受按压时可使其致动端42产生升降变化;其中该升降状态切换模组41的具体实施结构型态为习知技术,并非本案所欲保护界定的范畴,故本案中仅以所述升降状态切换模组41加以界定,而本实施例所揭升降状态切换模组41采用类似原子笔产品常用笔芯按压开关中的管件型升降切换机构来达成,但不限于此种型态,例如也可采用电子按压开关中所采用的环状轨道切换型式;斜面式动作模组50,装设于该升降式按压开关40内部相对应位置,该斜面式动作模组50包括二受动座51、一引动座52以及一弹性复位元件53 (可为一螺旋弹簧)所构成, 其中,该引动座52的第一端521系被升降式按压开关40之致动端42所抵推带动,该引动座52的第二端522具有间隔对称配置的二引动斜面523,该二受动座51呈间隔且可相对滑移状态配置于引动座52第二端522相对应处,且该二受动座51均设有受动斜面511分别与引动座52第二端522所设二引动斜面523相互抵靠配合,使该引动座52被推动时,所述引动斜面523与受动斜面511之间能够产生斜面导引作用,驱使该二受动座51呈相对移近的状态,又该引动座52与受动座51并相对设有平直段抵靠面524、514,当该引动座52被推动至设定行程时,由前述引动斜面523与受动斜面511之斜面导动状态转变为所述平直段抵靠面5M、514相互抵靠定位状态,该二受动座51之相对外端设有索体连接部512(可为一剖形透孔型态),该弹性复位元件53则借以提供该引动座52 —向上复位弹力; 二挠性拉索组60,装设于该斜面式动作模组50与刹车组件30之间,该挠性拉索组60包括一中空管套61以及穿设于该中空管套61内的一挠性索体62所构成,其中该挠性索体62包括一受动端621及一拉动端622,该受动端621与斜面式动作模组50的受动座51 所设索体连接部512相连接,该拉动端622则借以连接带动该刹车组件30。如图4所示,该滚轮20为双轮式型态而具有间隔二轮面22 ;该刹车组件30可包括一刹车块31、一升降杆柱32、一弹性复位构件33 (可为一螺旋弹簧)以及一翘动架34所构成;其中该刹车块31包括成对配置的二点状刹车面311,借以抵靠摩擦于该滚轮20的二轮面22局部宽度面域上(图5所示),该升降杆柱32底端结合于刹车块31,升降杆柱32 顶端穿伸至轮座21顶部,复通过该弹性复位构件33的组配使升降杆柱32具有向上复位弹性,该翘动架34中段通过一枢轴35枢设于旅行箱主体10底面11呈可旋摆状态,并使翘动架34的第一旋摆端341与挠性索体62的拉动端622连结,翘动架34的第二旋摆端342则抵压于该升降杆柱32的顶端。其中,该挠性拉索组60的中空管套61可为一软质塑胶管,该挠性索体62则可为一钢索;借此所构成的挠性拉索组60有别于一般刹车线,因一般刹车线外管套通常更复合有金属网以增加其强度,但本实用新型挠性拉索组60由于是装设在旅行箱内部,较无高强度需求,故使该中空管套61为软质塑胶管所构成的设计,将能够让旅行箱的轮体定止传动构件更为轻量化。其中,本实施例的升降式按压开关40装设于该旅行箱主体10的拉柄座框13所属区域内,但并不以此为限,也可装设于旅行箱主体10顶面任一处的实施型态,如此均可达到方便供使用者按压操控的目的。通过上述结构组成设计,现就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动作情形说明如下整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旅行箱轮体定止功能的动作,是当使用者操控该升降式按压开关40时,可依序透过该斜面式动作模组50引动挠性拉索组60的挠性索体62,进而带动刹车组件30定止滚轮20,再详细说明如后。如图8所示,当使用者将升降式按压开关40按下呈下降状态时,该斜面式动作模组50的引动座52第一端521会该被升降式按压开关40的致动端42所向下抵推带动,此时通过该引动斜面523与受动斜面511之间所产生的斜面导引作用,得驱使二受动座51呈相对移近的状态,该弹性复位元件53则被引动座52所压缩而蓄积向上复位弹力;接着,二挠性拉索组60的挠性索体62会因为二受动座51的位移而被向上引动一预定长度距离,随着挠性索体62的向上移动,如图9所示,该刹车组件30的翘动架34第一旋摆端341会被挠性索体62的拉动端622所拉引而上抬,如此相对构成该翘动架34的第二旋摆端342将升降杆柱32向下抵压的状态,进而同时驱使刹车块31下降,使其点状刹车面311抵靠摩擦于滚轮20的轮面22上,借此达到定止滚轮20的刹车功能与状态;又此时该弹性复位构件 33被压缩而蓄积复位弹力。反之,若使用者欲解除前述滚轮20定止状态时,再次按压该升降式按压开关40令其切换成上升状态(如图6所示),如此该斜面式动作模组50的引动座52的下压力量解除,故可通过弹性复位元件53的压力释放将引动座52向上弹撑复位;接着如图7所示,刹车组件30的升降杆柱32会因为弹性复位构件33的压力释放而向上回升,再带动翘动架34 的第二旋摆端342上升,相对构成翘动架34的第一旋摆端341向下旋摆状态,以将挠性索体62向下拉引,进而驱使二受动座51呈相对远离状态,故此过程中,该引动座52的引动斜面523与受动座51的受动斜面511之间会保持着相互接触的状态,不会有相互脱开的情况产生;且其中,透过该引动座52与受动座51相对设有平直段抵靠面524、514的结构特点, 如图8所揭,当引动座52被下压推动至设定行程时,能够由斜面导动状态转变为由该平直段抵靠面524、514相抵靠的平面相切抵靠状态,此设计主要是使受动座51与引动座52之间定位在平面相切抵靠状态,好处是当升降式按压开关40完成下压动作后,纵使因升降状态切换模组41的构件误差使引动座52稍有回升现象,受动座51仍然能够因为该平直段抵靠面5M、514相抵靠的设计而无松动之虞;另一方面,纵然使用者对升降式按压开关40的下压力道过大或行程过长,其斜面导动的行程最终仍会止于平直段抵靠面5M、514相抵靠位置处,借此而能获得相当顺畅稳定的按压操控效果,预防动作过度,且确保定位状态牢固无松动之虞。功效说明本实用新型功效增进的事实如下本实用新型具有轮体定止功能的旅行箱主要在于旅行箱的刹车组件与升降式按压开关之间通过所述斜面式动作模组与挠性拉索组达成传动连结状态的创新独特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对照先前技术所提习知结构而言,当使用者操控该升降式按压开关时,可透过斜面式动作模组引动挠性拉索组的挠性索体,进而带动刹车组件定止滚轮,借此,由于所述挠性拉索组是可挠性管线状传动构造型态,有别于习知钢硬性的连杆架构,所述挠性拉索组于旅行箱空间中不但组接部位少、组装方便且不占空间,质量又轻;而所述斜面式动作模组的斜面传动设计,加上该引动座与受动座相对设有平直段抵靠面的设计,当引动座被推动至设定行程时,由斜面导动状态转变为平直面相切抵靠状态,借此无论按压力道如何或引动座稍有回升,其斜面导动的行程最终仍会止于平直段抵靠面相抵靠位置,可获得相当顺畅稳定的按压操控效果,预防动作过度,且确保定位状态牢固无松动之虞,能够获得无间隙误差且平稳度高、传动力度不衰减等优点;故本实用新型设计整体可使旅行箱的轮体定止传动结构达到减少组接配合部位、降低设置成本、组立更方便、减少旅行箱重量与构件组设空间以及提升传动力度与稳固性等诸多实用进步性。本实用新型可产生的新功效如下提供该挠性拉索组的中空管套为软质塑胶管所构成的设计,使挠性拉索组有别于一般刹车线,能够让旅行箱的轮体定止传动构件更为轻量化。提供该刹车块包括二点状刹车面以抵靠摩擦于滚轮的二轮面局部宽度面域上的设计,能够提供该双轮面的滚轮设计达到较佳的移动灵活性,而点状刹车面能够达到降低轮面磨耗、延长滚轮使用寿命的优点。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轮体定止功能的旅行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旅行箱主体,为一中空箱体, 包括一底面以及一顶面,其中该顶面一侧设有一拉柄座框,以供装设一伸缩拉柄;数个滚轮,提供轮座装设于该旅行箱主体的底面外部各边角区域;刹车组件,装设于旅行箱主体底面的至少一滚轮相对应处,借以使滚轮达到刹车作用;一升降式按压开关,呈凸露状装设于该旅行箱主体一处,该升降式按压开关包含有一升降状态切换模组以及致动端,以使该升降式按压开关于每次受按压时得使其致动端产生升降变化;一斜面式动作模组,装设于该升降式按压开关内部相对应位置,该斜面式动作模组包括受动座、引动座以及弹性复位元件所构成,其中该引动座的第一端被升降式按压开关的致动端所抵推带动,该引动座的第二端具有引动斜面,该受动座呈可滑移状态配置于引动座第二端相对应处,且该受动座设有受动斜面分别与引动座所设引动斜面相互抵靠配合, 使该引动座被推动时,所述引动斜面与受动斜面之间能够产生斜面导引作用,驱使该受动座产生位移,该受动座的相对外端设有索体连接部,该弹性复位元件则借以提供该引动座一复位弹力;平直段抵靠面,相对设于该引动座与受动座,以当引动座被推动至设定行程时,转变为所述平直段抵靠面相互抵靠定位的状态;挠性拉索组,装设于该斜面式动作模组与刹车组件之间,该挠性拉索组包括一中空管套以及穿设于该中空管套内的一挠性索体所构成,其中该挠性索体包括一受动端及一拉动端,该受动端与斜面式动作模组的受动座所设索体连接部相连接,该拉动端则借以连接带动该刹车组件;借此,当使用者操控该升降式按压开关时,可透过斜面式动作模组引动挠性拉索组的挠性索体,进而带动刹车组件定止滚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轮体定止功能的旅行箱,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滚轮为双轮式型态而具有间隔的二轮面;该刹车组件包括一刹车块、一升降杆柱、一弹性复位构件以及一翘动架所构成;其中该刹车块包括成对配置的二点状刹车面,借以抵靠摩擦于该滚轮的二轮面局部宽度面域上,该升降杆柱底端结合于刹车块,升降杆柱顶端穿伸至轮座顶部, 复提供该弹性复位构件的组配使升降杆柱具有向上复位弹性,该翘动架中段通过一枢轴枢设于旅行箱主体底面呈可旋摆状态,并使翘动架的第一旋摆端与挠性索体的拉动端连结, 翘动架的第二旋摆端则抵压于该升降杆柱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轮体定止功能的旅行箱,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挠性拉索组的中空管套为一软质塑胶管,该挠性索体为一钢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轮体定止功能的旅行箱,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升降式按压开关装设于该旅行箱主体的拉柄座框所属区域内或旅行箱主体顶面任一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轮体定止功能的旅行箱,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斜面式动作模组包括二受动座,以使该引动座的第二端设有间隔对称配置的二引动斜面,该二受动座呈间隔且可相对滑移状态配置于引动座第二端相对应处,且该二受动座均设有受动斜面分别与引动座第二端所设二引动斜面相互抵靠配合;该挠性拉索组配合设为二组型态,以使该二挠性拉索组的受动端与斜面式动作模组的二受动座所设索体连接部相连接,该二挠性拉索组的拉动端则借以连接带动该旅行箱主体底面二滚轮相对应处所设二刹车组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轮体定止功能的旅行箱,涉及一种箱子,其包括,一旅行箱主体,为一中空箱体,包括一底面以及一顶面,其中该顶面一侧设有一拉柄座框,以供装设一伸缩拉柄;数个滚轮,提供轮座装设于该旅行箱主体的底面外部各边角区域;刹车组件,装设于旅行箱主体底面的至少一滚轮相对应处,借以使滚轮达到刹车作用;一升降式按压开关,呈凸露状装设于该旅行箱主体一处;一斜面式动作模组,装设于该升降式按压开关内部相对应位置;平直段抵靠面,相对设于该引动座与受动座,挠性拉索组,装设于该斜面式动作模组与刹车组件之间;本实用新型产品能够适用于各种需要旅行箱的场合。
文档编号A45C13/00GK202069084SQ20112009979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7日
发明者卢国裕 申请人:美丽华皮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