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风冷式电子调温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039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冷风冷式电子调温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服装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水冷风冷式电子调温服。
背景技术
人们在夏天一般采用空调、电扇等设备进行人体高热时的防暑降温;而在冬天则采用空调、电热器等设备进行高寒时的防寒保暖。这些传统的防暑降温或防寒保暖装置普遍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大、连续工作时间短、受场地因素制约等缺陷,并且空调、电扇在使用时还伴随有震动及运行噪音,使用起来较为不便,尤其是在诸如石油、地质勘探、岗亭、户外高空、旷野、沙漠、高海拔等高温或高寒作业场所,由于受特殊情况或者条件限制,通常无法采用常规的防暑降温或防寒保暖措施。因此,电子调温服因运而生。电子调温服利用半导体制冷器(也叫热电制冷器或温差制冷器)的制冷原理,即建立在珀尔帕效应的基础上实现的。当电流流经不同材料的导体形成的接点时,接点处会产生放热或吸热(制冷)现象,因表面侧与中心部的温度差而产生热移动的热电效果。现有的电子调温服通常由电子制冷片、 导冷片、水冷盒、水泵、水管、散热器和风扇等部件构成,所存在的不足在于1)没有温度显示,只能凭使用者的感觉来感知冷暖状况,使用不方便、舒适性较差。2)电子制冷片制冷与加热之间的转换控制较为不便,并且电子制冷片工作时的功率恒定,容易造成过冷或过热现象,既影响了使用者的舒适性,又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直观显示温度信息、有利于提高舒适性的风冷式电子调温服。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冷风冷式电子调温服,包括内面料层(1)和外面料层(2),在调温服前胸或/和后背区域的内面料层(1)与外面料层(2)之间设置有电子制冷片(3),该电子制冷片(3)的正、负极通过导线(4)与电源(14)连接,在电子制冷片 (3)与内面料层(1)之间固定有导冷片(5),电子制冷片(3)与外面料层(2)之间固定有水冷盒(6),在所述调温服的外面设有一箱体(7),该箱体(7)中安装水泵(8)、水冷散热器(9) 和风扇(10),其中水泵(8)的进口通过进水管(11)与水冷盒(6)的内腔相通,水泵(8)的出口通过水管(12)与水冷散热器(9 )的进口连接,而水冷散热器(9 )的出口通过回水管(13 ) 也与水冷盒(6)的内腔连通,其关键在于在所述导冷片(5)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8),该温度传感器(18)通过导线与温度数字显示器(19)连接。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温度数字显示器布置在调温服电源盒的任意合适的位置。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贴紧人体的内面料层的温度信息,并通过温度数字显示器直观地显示出来,以便于使用者对温度进行调节,有利于提高调温服的舒适性。所述温度传感器(18)贴靠安装在导冷片(5)上,这样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信息与导冷片及电子制冷片的实际温度非常接近,使得温度数字显示器显示的温度更真实、可罪。在所述电源(14)与电子制冷片(3 )之间的导线(4)上串联有电流极相转换器(20 ) 和电流强度调控器(15)。通过操作电流极相转换器可以改变电流的极相,使电子制冷片进行制冷或加热,操作简单、控制方便;通过电流强度调控器可以改变电流的强度,以满足使用者不同场合或不同时期的实际需要,一方面消除了过冷或过热现象,另一方面,有效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性,并避免了能源的浪费。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实时温度显示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控制,并且制冷与加热之间转换容易,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舒适性及可靠性好等特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3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水冷风冷式电子调温背心,如图1、图2所示,该背心具有内面料层1和外面料层2,在背心后背区域的内面料层1与外面料层2之间并排设置有2块电子制冷片3,2块电子制冷片3的正、负极串联或并联后通过导线4与电源14连接,采用电源14向电子制冷片3供电。所述电源14安装在箱体7内,而箱体7设置在调温背心的外面。在电源14与电子制冷片3连接的导线4上依次串联有电流极相转换器20和电流强度调控器15,电流极相转换器20改变直流电流的极性,以决定在制冷片3上实现制冷或加热。电流强度调控器 15控制电流的强度,以调整制冷片3的工作功率。在所述电子制冷片3与内面料层1之间有导冷片5,电子制冷片3与外面料层2之间有水冷盒6,内面料层1、导冷片5、电子制冷片 3和水冷盒6之间通过尼龙螺栓16固定连接在一起,由尼龙螺母锁紧,且两相邻部件之间紧密贴靠。在所述导冷片5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8,该温度传感器18贴靠安装于导冷片5 上,且温度传感器18通过导线与温度数字显示器19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18和温度数字显示器19均可通过电源14供电,而温度数字显示器19可以布置在箱体7的任意适合的位置,只要能方便观察即可。从图1中可进一步看出,水泵8、水冷散热器9和风扇10均安装在箱体7内,其中风扇10和水冷散热器9通过螺栓17固定在箱体7的侧壁上,该箱体侧壁正对水冷散热器 9的区域开有出风口 7a,且出风口 7a和风扇10分居在水冷散热器9的两侧,以保证从风扇 10吹向水冷散热器9的冷却风能够从出风口 7a排出箱体7外。在箱体7的顶壁上还开有多个进风口 7b,以保障进入箱体7的冷却风的风量充足。所述水泵8的进口通过进水管11 与水冷盒6内腔的下部相通,水泵8的出口通过水管12与水冷散热器9下端的进口连接, 而水冷散热器9上端的出口通过回水管13与水冷盒6内腔的上部连通。[0020] 实施例2 一种带纽扣的开式水冷风冷式电子调温背心,如图1、图3所示,该背心具有内面料层1和外面料层2,在背心左前胸和右前胸区域的内面料层1与外面料层2之间各设置有 1块电子制冷片3,电子制冷片3的正、负极通过导线4与电源14连接。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实施例3一种带袖的水冷风冷式电子调温服,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具有内面料层1和外面料层2,在调温服左前胸和右前胸区域的内面料层1与外面料层2之间各设置有1块电子制冷片3,同时照实施例2的方式设置电源14、电流极相转换器20、电流强度调控器15、温度传感器18、温度数字显示器19、导冷片5、水冷盒6、箱体7、水泵8、水冷散热器9和风扇 10。在调温服后背区域的内面料层1与外面料层2之间并排设置有2块电子制冷片3,同时照实施例1的方式设置电源14、电流极相转换器20、电流强度调控器15、温度传感器18、温度数字显示器19、导冷片5、水冷盒6、箱体7、水泵8、水冷散热器9和风扇10。
权利要求1.一种水冷风冷式电子调温服,包括内面料层(1)和外面料层(2),在调温服前胸或/ 和后背区域的内面料层(1)与外面料层(2)之间设置有电子制冷片(3),该电子制冷片(3) 的正、负极通过导线(4)与电源(14)连接,在电子制冷片(3)与内面料层(1)之间固定有导冷片(5),电子制冷片(3)与外面料层(2)之间固定有水冷盒(6),在所述调温服的外面设有一箱体(7),该箱体(7)中安装水泵(8)、水冷散热器(9)和风扇(10),其中水泵(8)的进口通过进水管(11)与水冷盒(6)的内腔相通,水泵(8)的出口通过水管(12)与水冷散热器 (9)的进口连接,而水冷散热器(9)的出口通过回水管(13)也与水冷盒(6)的内腔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冷片(5)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8),该温度传感器(18)通过导线与温度数字显示器(1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风冷式电子调温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18) 贴靠安装在导冷片(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冷风冷式电子调温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源(14) 与电子制冷片(3)之间的导线(4)上串联有电流极相转换器(20)和电流强度调控器(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冷风冷式电子调温服,在调温服前胸或/和后背区域的内面料层与外面料层之间设置有电子制冷片,该电子制冷片的正、负极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在电子制冷片与内面料层之间固定有导冷片,电子制冷片与外面料层之间固定有水冷盒,在所述调温服的外面设有一箱体,该箱体中安装水泵、水冷散热器和风扇,在所述导冷片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温度数字显示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实时温度显示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控制,并且制冷与加热之间转换容易,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舒适性及可靠性好等特点。
文档编号A41D13/005GK202184161SQ20112028089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4日
发明者梁明玉, 牟群, 牟超 申请人:梁明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