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片推送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拉片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20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片推送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拉片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片推送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拉片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2004年4月14日授权公告的第97121875. 7号中国发明专利揭示了一种拉链拉头自动组装装置,其包括一个拉片装配机构,该拉片装配机构用于组装端部两侧设置有凸 点的拉片。该拉片装配机构包括一拉片输送滑槽、一弹片座、两弹性夹片及一固定撑板,该弹片座可往复移动,该两弹性夹片固定在该弹片座的两侧,该两弹性夹片之间形成的间距介于该拉片的本体厚度与该拉片两凸点间的厚度之间。工作时,该拉片沿该拉片输送滑槽滑落后掉入该两弹性夹片之间,该拉片的两凸点与该两弹性夹片相抵接;然后,该弹片座移动,将该拉片输送至一拉头本体上方;接着,该固定撑板插入该两弹性夹片之间,撑开该两弹性夹片,从而使该拉片掉入到该拉头本体上。然而,只有当该拉片端部的两侧设置有该凸点时,该两弹性夹片才能够收容住该拉片,该弹片座才能够将该拉片输送至该拉头本体上方。对于没有设置该两凸点的拉片,或者是不规则形状的拉片,由于该两弹性夹片无法收容住所述拉片,该拉片装配机构就无法将所述拉片输送至该拉头本体上方。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拉片装配机构适用范围较窄,不适用于多种形状拉片的组装。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适用于组装多种形状的拉片的拉片推送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拉片组装装置,该拉片推送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拉片组装装置适用范围较广。一种拉片推送机构,包括可往复移动的推块,该推块的前端对应拉片的拉杆设有卡合槽,该卡合槽包括顶壁、底壁及后侧壁,该后侧壁连接该顶壁与该底壁的后端,该顶壁与该底壁的前端形成开口,该拉片的拉杆穿过该开口卡接在该卡合槽内。一种拉片组装装置,包括拉片推送机构以及将该推送机构上的拉片放入拉头本体的挡止机构,该拉片推送机构包括可往复移动的推块,该推块的前端对应拉片的拉杆设有卡合槽,该卡合槽包括顶壁、底壁及后侧壁,该后侧壁连接该顶壁与该底壁的后端,该顶壁与该底壁的前端形成开口,该拉片的拉杆穿过该开口卡接在该卡合槽内。该推块的一端设有夹持块,该卡合槽设置在该夹持块上。该推块包括嵌合块、夹板及固定块,该嵌合块固定在该固定块上,该夹板夹持固定在该嵌合块与该固定块之间,该底壁设置在该夹板上,该顶壁与该后侧壁设置在该嵌合块上。该嵌合块包括水平设置的卡接部及竖直设置的连接部,该顶壁与该后侧壁设置在该卡接部的前端,该固定块上设有固定孔,该连接部固定收容在该固定孔中。该底壁的长度大于该顶壁的长度。 该卡合槽呈沿该开口方向逐渐增大的喇叭状。[0012]该挡止机构包括可上下 运动的插刀,该推块对应该插刀设有插刀孔,该插刀孔与该卡合槽相通,该插刀孔的长度大于该卡合槽的长度。该拉片组装装置还包括排列机构,该排列机构用于使该拉片有序排列。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拉片推送机构在该推块上设置该卡合槽与该拉片的拉杆相卡接,对于不同形状的拉片,只要该拉片的拉杆从该开口进入到该卡合槽内,该顶壁与该后侧壁就与该拉杆相抵接,同时该底壁封挡住该拉杆,防止该拉杆从该底壁的一方掉出,保证该拉杆只能够从该开口进入或退出该卡合槽,这样,该推块就能够稳定、准确地将该拉片输送至该拉头本体上方,从而使该拉片推送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该拉片组装装置可适用于多种形状拉片的组装,具有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中待组装的拉片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拉片推送机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图I所示的拉片的拉杆卡接在图2所示的拉片推送机构中的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拉片推送机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4所示拉片推送机构的立体组装图。图6是沿图5中A-A线的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拉片组装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拉片组装装置输送拉片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的说明拉片组装装置100连接部1233拉片推送机构10、10a 夹板 125推块12、12a 让位孔 1252夹持块 121固定块 127卡合槽 122、122a 固定孔 1272顶壁1222、1222a排列机构 20底壁1224、1224a挡止机构 30后侧壁1226、1226a 插刀32开口1228拉片40嵌合块123拉杆42卡接部 1231本体44枢接孔 1232拉头本体 5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


图1,该拉片40包括一拉杆42及一本体44。该拉杆42成型在该拉片40的最前端,该拉杆42用于与一拉头本体50 (如图8所示)相连接,组成一拉头。该本体44用于方便人手抓握来开启或关闭拉链带。该本体44的形状可以根据各种外观需求设计成各种不同的形状。[0038]图2是本实用新型拉片推送机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该拉片推送机构10用于将该拉片40输送至该拉头本体50上方。该拉片推送机构10包括一可往复移动的推块12,该推块12的横截面形状呈“凸”字形。该推块12的前端往前伸出一长方体状的夹持块121。该夹持块121的中部对应该拉片40的拉杆42设有一卡合槽122,该卡合槽122呈“U”形状。该卡合槽122包括一顶壁1222、一底壁1224及一后侧壁1226,该后侧壁1226连接该顶壁1222与该底壁1224的后端,该顶壁1222与该底壁1224的前端形成一开口 1228。该顶壁1222与该底壁1224之间的距离略大于该拉杆42的厚度值。请参照图3,工作时,该拉片40以该拉杆42位于该本体44下方的姿态被定位住(图未示),该拉杆42与该开口 1228水平对齐。然后,该推块12往移动,该拉片40的拉杆42穿过该开口 1228后进入该卡合槽122内。该推块12继续往移动,该拉杆42与该后侧壁1226相抵接后随该推块12 —起往移动。该本体44相对该推块12沿与该推块12往移动相反的方向倾倒后与该夹持块121的顶面抵接。这样,该顶壁1222与该后侧壁1226同时与该拉杆42相抵接,同时该底壁1224封挡住该拉杆42的下方,防止该拉杆42从该卡合槽122的下方掉出,从而使该拉杆42稳固地卡接在该卡合槽122内。最后,该推块12继续移动,将该拉片40的拉杆42输送至该拉头本体50上方。由以上叙述可知,该拉片推送机构10在该推块12上设置该卡合槽122与该拉片40的拉杆42相卡接,输送该拉片40时,该拉杆42从该开口 1228进入到该卡合槽122内后,与该顶壁1222及该后侧壁1226相抵接,同时该底壁1224封挡住该拉杆42的下方,防止该拉杆42从该卡合槽122的下方掉出,保证该拉杆42只能够从该开口 1228进入或退出该卡合槽122。这样,该拉片40的拉杆42 —旦从该开口 1228进入该卡合槽122后就能够稳固地卡接在该卡合槽122内,该推块12就能够稳定、准确地将该拉片40输送至该拉头本体50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拉片推送机构10可适用于多种形状拉片的组装,具有适用范围广的优点。请参照图4,其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拉片推送机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该拉片推送机构IOa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推块12a包括一嵌合块123、一夹板125及一固定块127。该嵌合块123呈“L”形状,其包括一水平设置的卡接部1231及一竖 直设置的连接部1233。该卡合槽122a的顶壁1222a与后侧壁1226a设置在该卡接部1231的前端。该卡接部1231前端的中部贯穿设有一枢接孔1232,该枢接孔1232的长度大于该顶壁1222a的长度。该夹板125呈长方形,该卡合槽122a的底壁1224a设置在该夹板125的前端,该夹板125前端的中部贯穿设有一让位孔1252,该让位孔1252的长度大于该底壁1224a的长度。该固定块127的顶面对应该连接部1233贯穿设置一固定孔1272。请参照图4及图5,该嵌合块123的连接部1233固定收容在该固定块127的固定孔1272中,该夹板125夹持固定在该嵌合块123的卡接部1231与该固定块127之间。该枢接孔1232与该让位孔1252竖直对齐,该底壁1224a的长度大于该顶壁1222a的长度。请参照图6,工作时,该拉片40的拉杆42先停放在该底壁1224a的前端,当该推块12a往移动时,该拉片40的拉杆42沿该底壁1224a的上表面直接由该开口 1228进入到该卡合槽122a,并卡接在该卡合槽122a内。由以上叙述可知,该拉片推送机构IOa将该卡合槽122a分开设置在该嵌合块123与该夹板125上,当该顶壁1222a损坏时,只需要更换该嵌合块123 —个配件,当该底壁1224a损坏时,只需要更换该夹板125 —个配件,从而使该拉片推送机构IOa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另外,该底壁1224a的长度大于该顶壁1222a的长度,该拉片40的拉杆42先停放在该底壁1224a上,再沿该底壁1224a的上表面准确地进入到该卡合槽122a内,从而使该拉片推送机构IOa具有工作性能稳定的优点。可以理解地,第一实施例中的卡合槽122,其底壁1224的长度也可以大于其顶壁1222的长度。另外,为了使该拉片40的拉杆42能够更加顺利地卡接在该卡合槽122a内,该卡合槽122a的形状可以设置呈沿该开口 1228方向逐渐增大的喇叭状。当然,第一实施例中的卡合槽122也可以设置呈沿该开口 1228方向逐渐增大的喇叭状。请参照图7,其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拉片组装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该拉片组装装置100包括该拉片推送机构10a、一排列机构20及一挡止机构30。该排列机构20位于该拉片推送机构IOa的正上方,该排列机构20用于使多个拉片40有序排列。该挡止机构30位于该拉片推送机构IOa的斜上方,该挡止机构30用于将该拉片推送机构IOa上的该拉片40放入该拉头本体50上。该挡止机构30包括一可上、下运动的插刀32。请参照图8,工作时,该排列机构20中最底端的一个拉片40的拉杆42置于该底壁1224a上(图未示)。之后,该推块12a往移动,将该拉片40输送至该拉头本体50的上方。接着,该插刀32向下运动,插入该枢接孔1232中。然后,该推块12a复移动,该插刀32挡止住该拉片40的拉杆42,使该拉片40的拉杆42随着该推块12a的复移动脱离开该卡合槽122a,该拉片40直接掉入该拉头本体50上。而后,该卡合槽122a重新位于该排列机构20的正下方,另一拉片40的拉杆42置于该底壁1224a上。由以上叙述可知,该拉片组装装置100利用该拉片推送机构IOa将该拉片40输送至该拉头本体50的上方,该挡止机构30的插刀32插入该枢接孔1232中,挡止该拉片40,使该拉片40掉入该拉头本体50上,从而使该拉片组装装置100适用于多种形状拉片的组装,具有适用范围广的优点。可以理解地,对于组装数量较少的该拉片40时,也可以直接手动将该拉片40的拉杆42挂接在该卡合槽122a内,从而免去设置该排列机构20。而且,该挡止机构30也可以通过抵顶该拉片40的其他部位来使该拉片40掉入该拉头本体50内。另外,该拉片组装装置100也可以采用前面描述的该拉片推送机构10,同样能够实现自动组装拉片的目的。另外,该枢接孔1232与该让位孔1252是为了让该插刀32能够插入该卡合槽122a中来挡止该拉片40的拉杆42,实际上,该枢接孔1232与该让位孔1252可以是直接成型在该推块12a上的一个插刀孔。当然,如果该拉片组装装置100在采用该拉片推送机构10的情况下也采用该挡止机构30,那该推块12上也必须设置一个插刀孔。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1.一种拉片推送机构,包括可往复移动的推块,其特征在于,该推块的前端对应拉片的拉杆设有卡合槽,该卡合槽包括顶壁、底壁及后侧壁,该后侧壁连接该顶壁与该底壁的后端,该顶壁与该底壁的前端形成开口,该拉片的拉杆穿过该开口卡接在该卡合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拉片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推块的一端设有夹持块,该卡合槽设置在该夹持块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拉片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推块包括嵌合块、夹板及固定块,该嵌合块固定在该固定块上,该夹板夹持固定在该嵌合块与该固定块之间,该底壁设置在该夹板上,该顶壁与该后侧壁设置在该嵌合块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片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嵌合块包括水平设置的卡接部及竖直设置的连接部,该顶壁与该后侧壁设置在该卡接部的前端,该固定块上设有固定孔,该连接部固定收容在该固定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片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壁的长度大于该顶壁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片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壁的长度大于该顶壁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拉片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合槽呈沿该开口方向逐渐增大的喇叭状。
8.一种拉片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I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拉片推送机构以及将该拉片推送机构上的拉片放入拉头本体的挡止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片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挡止机构包括可上下运动的插刀,该推块对应该插刀设有插刀孔,该插刀孔与该卡合槽相通,该插刀孔的长度大于该卡合槽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拉片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拉片组装装置还包括排列机构,该排列机构用于使该拉片有序排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片推送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拉片组装装置。该拉片推送机构包括可往复移动的推块,该推块的前端对应拉片的拉杆设有卡合槽,该卡合槽包括顶壁、底壁及后侧壁,该后侧壁连接该顶壁与该底壁的后端,该顶壁与该底壁的前端形成开口,该拉片的拉杆穿过该开口卡接在该卡合槽内。该拉片推送机构能够稳定、准确地将该拉片输送至该拉头本体上方,从而使该拉片推送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拉片组装装置可适用于多种形状拉片的组装,具有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文档编号A44B19/64GK202354532SQ20112032988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5日
发明者黄其仁 申请人: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