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鞋底及采用该鞋底的防滑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328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滑鞋底及采用该鞋底的防滑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特别是一种防滑鞋底,还涉及采用该鞋底的防滑鞋。
背景技术
防滑设计是鞋底设计的基本要素,但是,纵观各种防滑设计,不是在大底的底部采用均勻或不均与分布的沟槽,就是采用均勻或不均勻分布的凸起。这些设计结构单一、虽然能起到一定得防滑、防水作用,但是由于结构单一、防滑排水效果并不突出,不能满足对防滑和防水更进一步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鞋底防滑结构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具有更好的防滑、排水性能的鞋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滑鞋底,包括大底,所述大底底部设置有众多朝外突出的凸块,相邻凸块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排水沟槽,所述凸块与地面接触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排水沟槽连通的浅沟,所述凸块由具有弹性或硬弹性的材料制成,所述大底底部边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排水沟槽连通的排水结构。所述浅沟起始于凸块顶部,所述浅沟深度从凸块顶部向第一排水沟槽槽底逐渐由深变浅变窄,所述各凸块的尺寸大小相同,并均勻分布。所述凸块为三棱凸块,所述浅沟为三条,分别设置在三棱凸块的三条棱上。所述凸块分布于所述大底从前掌到后跟的整个长度上。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 3或4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包括沿所述大底底部四周边沿设置的突出于第一排水沟槽的凸缘,所述凸缘在大底底面的高度低于所述凸块的高度,所述凸缘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横贯所述凸缘内外侧、连通所述第一排水沟槽的第二排水沟槽,所述凸缘为硬质材料。沿所述凸缘的内侧还环绕设置有浅槽,所述浅槽与所述第一排水沟槽连通。所述凸缘包括对应于脚掌边沿的前段凸缘和对应于脚跟边沿的后段凸缘,所述前段凸缘上的所述第二排水沟槽以脚掌心为中心呈发散状设置,所述后段凸缘上的所述第二排水沟槽以脚跟中心为中心呈发散状设置。所述两相邻第二排水沟槽之间的所述凸缘上设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自所述凸缘内侧边沿向所述凸缘外侧边沿逐渐开放的三棱锥槽,所述前段凸缘上的所述三棱锥槽以脚掌心为中心呈发散状设置,所述后段凸缘上的所述三棱锥槽以脚跟中心为中心呈发散状设置。所述前段凸缘和所述后段凸缘之间对应于足弓两侧处为纵截面呈V形由自所述前段凸缘后端开始向上向后延伸的前坡和自所述前坡后端开始向下向后延伸至所述后段凸缘前端的后坡构成的斜坡结构,所述斜坡的横截面从前向后逐渐变宽突出于所述后段凸缘内侧边沿,所述前坡的纵截线长于所述后坡的纵截线。
3CN 202262501 U
说明书
2/4页 一种防滑鞋,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上所述防滑鞋底。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滑鞋底,由于大底底部设置有众多朝外突出的凸块,凸块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浅沟,与凸块之间构成的第一排水沟槽连通,第一排水沟槽又与大底边沿的排水结构相连,而凸块具有弹性或硬弹性。这样,除了众多凸块本身即具有防滑作用外, 凸块上的浅沟也加强了防滑功能,同时,凸块为弹性或硬弹性也增加了防滑效果,在凸块被按压收缩的同时,将浅沟里的水挤到相互连通的第一排水沟内,并通过与所述第一排水沟槽连通的排水结构排出,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好的防滑和排水性能。所述具有浅沟的凸块还能有效增加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同时可起到一定缓冲减震的作用。所述浅沟从凸块顶部向第一排水沟槽槽底由深变浅变窄,凸块的尺寸大小相同并均勻分布这种吸盘式设计,有利于挤压排除底面积水,此外当受力压缩时可增加鞋底与地面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地面附着力,凸块大小一致、均勻设置,有利于制造,降低成本。 凸块为三棱,在棱上分别设置三条浅沟,不但使凸块结构简洁,加工容易,而且相对于四棱、 五棱结构,相同大底面积和凸块数量和凸块高度的条件下,三棱凸块最节省材料,具有更宽大的第一排水沟槽,因而具有更好的防滑排水性能。凸块分布于所述大底从前掌到后跟的整个长度上,可以使脚的各种动作都能有效防滑和排水。所述设置有第二排水沟槽的硬质材料凸缘能使所述防滑鞋底边沿耐磨,同时又能很好地排水。浅槽的设置形成更好的排水途径。所述凸缘包括对应于脚掌边沿的前段凸缘和对应于脚跟边沿的后段凸缘,所述前段凸缘和所述后段凸缘上分别设有两个以上与所述浅槽连通的第二排水沟槽,所述前段凸缘上的所述第二排水沟槽以脚掌心为中心呈发散状设置,所述后段凸缘上的所述第二排水沟槽以脚跟中心为中心呈发散状设置;所述两相邻第二排水沟槽之间的所述凸缘上设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自所述凸缘内侧边沿向所述凸缘外侧边沿逐渐开放的三棱锥槽,所述前段凸缘上的所述三棱锥槽以脚掌心为中心呈发散状设置,所述后段凸缘上的所述三棱锥槽以脚跟中心为中心呈发散状设置。与现有技术不同,所述第二排水沟槽和所述三棱锥槽均呈发散状设置,与积水溢流方向一致,更利于鞋底排水防滑。所述前段凸缘和所述后段凸缘之间对应于足弓两侧处为纵截面呈V形由自所述前段凸缘后端开始向上向后延伸的前坡和自所述前坡后端开始向下向后延伸至所述后段凸缘前端的后坡构成的斜坡结构,斜坡设计使足弓着力区内弯曲形变幅度更大,同时也利于排除鞋底积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凸块的大底底部下表面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示如下100-凸缘,101-前段凸缘,102-后段凸缘,103-斜坡,104-第二排水沟槽,105-三棱锥槽,200-浅槽,300-大底底部,301-凸块,302-第一排水沟槽, 303-浅沟。
具体实施方式
4[002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一种防滑鞋底,包括大底,所述大底的底部300设置有众多朝外突出的凸块301,相邻凸块301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排水沟槽302,凸块301与地面接触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排水沟槽302连通的浅沟303,凸块301由具有弹性或硬弹性的材料制成,大底底部300边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排水沟槽302连通的排水结构。浅沟303优选起始于凸块301顶部,当然也可以始于凸块的中部,向大底底部300伸展,优选地,所述浅沟 303深度从凸块顶部向第一排水沟槽302槽底逐渐由深变浅变窄。所述各凸块301的尺寸大小相同,并均勻分布,以使各凸块301具有相同的作用。凸块301优选为三棱凸块,所述浅沟303优选为三条,分别设置在三棱凸块的三条棱上,当然凸块301也可以为四棱、五棱或更多棱的结构,或者为圆台或圆锥或其他等边或不等边棱锥结构。所述凸块301优选分布于所述大底从前掌到后跟的整个长度上,当然也可以只分布在前掌和/或后掌。所述排水结构包括沿所述大底底部300四周边沿设置的突出于第一排水沟槽302 的凸缘100,使鞋底面的四周边缘为凸缘100结构,所述凸缘100在大底底面的高度低于所述凸块301的高度,所述凸缘100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横贯所述凸缘内外侧、连通所述第一排水沟槽的第二排水沟槽104,所述凸缘为硬质材料。优选地,所述排水结构还包括沿所述凸缘100的内侧环绕设置的浅槽200,所述浅槽200与所述第一排水沟槽302连通。如图2为凸块301的放大图,大底底部300上设置的均勻排布的凸块301之间为第一排水沟槽302,凸块301表面设置有与第一排水沟槽302连通的浅沟303。参见图1,凸缘100包括对应于脚掌边沿的前段凸缘101和对应于脚跟边沿的后段凸缘102,前段凸缘101和后段凸缘102上分别设有两个以上与浅槽200连通的第二排水沟槽104,前段凸缘101上的第二排水沟槽104以脚掌心为中心呈发散状设置,后段凸缘102 上的第二排水沟槽104以脚跟中心为中心呈发散状设置;两相邻第二排水沟槽104之间的凸缘101上设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凸缘101内侧边沿向凸缘101外侧边沿逐渐开放的三棱锥槽105,前段凸缘101上的三棱锥槽105以脚掌心为中心呈发散状设置,后段凸缘102 上的三棱锥槽105以脚跟中心为中心呈发散状设置。第二排水沟槽104和三棱锥槽105均呈发散状设置,三棱锥槽105由凸缘101内侧边沿向凸缘101外侧边沿逐渐开放,这与积水溢流方向和分散方向一致,更利于鞋底排水防滑。鞋底面的四周边缘的凸缘设计以及防滑层上设置均勻排布的凸块,可有效增加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力的同时能起到一定缓冲减震的作用;另外,浅沟303、第一排水沟槽 302以及第二排水沟槽104相互连通构成了沟通鞋底内外的排水通道。如图1所示,前段凸缘101和后段凸缘102之间对应于足弓两侧处为纵截面呈V 形由自前段凸缘101后端开始向上向后延伸的前坡1031和自前坡1031后端开始向下向后延伸至后段凸缘102前端的后坡1032构成的斜坡103结构,斜坡103的横截面从前向后逐渐变宽进入并突出于所述后段凸缘102内侧边沿,斜坡设计使足弓着力区内弯曲形变幅度更大,同时也利于排除鞋底积水。浅槽200的结构与凸缘100和斜坡103相适配位于凸缘 100和斜坡103内侧,防滑层300与浅槽200相适配。参见图2,浅沟303自凸块301表面中心向外周呈发散状设置,浅沟303由凸块301 表面中心向外逐渐收缩变窄,这种结构类似吸盘,当受力挤压时底面积水溢出,同时鞋底与地面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地面附着力随之大幅增加,实现防水、防滑的双重功效。进一步优选凸块301为正三角形结构,浅沟303为由正三角形凸块301的中心向正三角形凸块301 的三个顶点逐渐收缩变窄延伸的三叉星结构,横向两相邻正三角形凸块301成错位180° 排布。
权利要求1.一种防滑鞋底,包括大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底部设置有众多朝外突出的凸块, 相邻凸块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排水沟槽,所述凸块与地面接触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排水沟槽连通的浅沟,所述凸块由具有弹性或硬弹性的材料制成,所述大底底部边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排水沟槽连通的排水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浅沟起始于凸块顶部,所述浅沟深度从凸块顶部向第一排水沟槽槽底逐渐由深变浅变窄,所述各凸块的尺寸大小相同,并均勻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为三棱凸块,所述浅沟为三条,分别设置在三棱凸块的三条棱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分布于所述大底从前掌到后跟的整个长度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包括沿所述大底底部四周边沿设置的突出于第一排水沟槽的凸缘,所述凸缘在大底底面的高度低于所述凸块的高度,所述凸缘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横贯所述凸缘内外侧、连通所述第一排水沟槽的第二排水沟槽,所述凸缘为硬质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凸缘的内侧还环绕设置有浅槽,所述浅槽与所述第一排水沟槽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包括对应于脚掌边沿的前段凸缘和对应于脚跟边沿的后段凸缘,所述前段凸缘上的所述第二排水沟槽以脚掌心为中心呈发散状设置,所述后段凸缘上的所述第二排水沟槽以脚跟中心为中心呈发散状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邻第二排水沟槽之间的所述凸缘上设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自所述凸缘内侧边沿向所述凸缘外侧边沿逐渐开放的三棱锥槽,所述前段凸缘上的所述三棱锥槽以脚掌心为中心呈发散状设置,所述后段凸缘上的所述三棱锥槽以脚跟中心为中心呈发散状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凸缘和所述后段凸缘之间对应于足弓两侧处为纵截面呈V形由自所述前段凸缘后端开始向上向后延伸的前坡和自所述前坡后端开始向下向后延伸至所述后段凸缘前端的后坡构成的斜坡结构,所述斜坡的横截面从前向后逐渐变宽突出于所述后段凸缘内侧边沿,所述前坡的纵截线长于所述后坡的纵截线。
10.一种防滑鞋,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防滑鞋底。
专利摘要一种防滑鞋底,包括大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底部设置有众多朝外突出的凸块,相邻凸块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排水沟槽,所述凸块与地面接触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排水沟槽连通的浅沟,所述凸块由具有弹性或硬弹性的材料制成,所述大底底部边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排水沟槽连通的排水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使得鞋底具有较好的防滑、防水性能。
文档编号A43B13/26GK202262501SQ201120334368
公开日2012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7日
发明者丁思博, 丁思恩, 郑艺文, 郑荣大 申请人:茂泰(福建)鞋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