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微调支撑角度的平板装置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326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微调支撑角度的平板装置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平板装置保护套,尤指一种具可微调支撑角度的平板装置保护套。
背景技术
近来平板电脑迅速崛起,广获消费者的好评,因此各家厂商无不绞尽脑汁的推出与众不同的平板电脑,好让自己不会因这个平板电脑的战争而被淘汰。然消费者无论购买何种平板电脑,多半都会额外用保护套来避免平板电脑的外壳被刮伤、撞击或显示器被压迫而受损,目前坊间的平板电脑保护套从一开始的单纯保护外在,渐渐的发展到藉由保护套提供使用者于桌面上使用时,可提供一仰角供使用者使用平板电脑时能更为舒适。目前坊间的平板电脑保护套所提供的仰角角度,利用折叠保护套上的一挡板使其支撑在另一挡板背面的横向定位槽上,使被支撑的挡板呈现一倾斜角度,供放置其上的平板电脑呈现一仰角,且该挡板背面进一步具有数个横向定位槽供调整至倾斜数个不同角度,惟此方式仅能提供数个不同固定角度,使用者无法根据本身的需要进行微调,针对前述问题,显有进一步检讨,并谋求可行解决方案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提供一可微调支撑角度的平板装置保护套,主要令两板体的其中一板体为可翻折,且可视需要调整至不同的相对角度。为达成前述目的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为令前述平板电脑保护套包括有一第一板体,具有一内表面及一外表面,其内表面四角落分设一角套,其外表面覆设有一绒布层;一第二板体,具有一内侧端及一外侧端,其内侧端与第一板体连接,其外侧端上设有一个以上的粘扣带,又第二板体两相对短边上分设有一粘扣带,第二板体在内侧端两角落至外侧端中心点之间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斜折线及一第二斜折线,而在第二板体两端分别区隔出一三角形状子板体。前述第二板体的两三角形状子板体可翻折至第一板体的外表面,藉由第二板体外侧端长边或短边上的粘扣带粘扣于第一板体外表面的绒布层,可提供第一板体一稳固的支撑方式;且当两三角形状子板体折叠至不同角度,将使第一板体呈现不同的角度,以符合使用者不同视角的需要;又将手持装置固定于第一板体上并置于桌上时,除可横向平摆放外, 亦可将第一板体翻转90度,其背后仍以第二板体沿其第一斜折线或第二斜折线折叠后作为支撑,以直立摆放于桌上。又第二板体上可以进一步形成有一个以上与内、外侧端平行的折线,使第二板体的外侧端得以向内翻折,第二板体外侧端上的粘扣带对应于第一板体外表面上的绒布层;利用前述构造组成的保护套,可由第一板体各角落的角套将一平板装置固定其上,常态下,并由第二板体相对覆盖,使平板装置被夹设在第一、第二板体之间以构成防护; 若须使平板装置以一仰角设置时,则令第二板体沿其上折线翻折,使其外侧端上的粘扣带粘扣在第一板体外表面上的绒布层,而使第一板体具有一倾斜角度,由于第二板体外侧端的粘扣带可粘扣于第一板体外表面上绒布层的任意位置,因此可视使用者需要微调至所需角度。

图1 本实用新型的收合立体图。图2 本实用新型的摊开俯视图。图3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第一角度后视立体图。图4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第二角度后视立体图。图5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态样前视立体图。图6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态样后视立体图。图7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态样左视图。图8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态样左视图。图9 本实用新型的搭配平板装置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第一板体11外表面12内表面111绒布层121 角套20第二板体21粘扣带22折线23第一斜折线24第二斜折线25粘扣带221外侧子板222内侧子板231三角形状子板体 241三角形状子板体30束带40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首先请参阅图1,其包括一第一板体10及一第二板体20,另于常态使用时,通过一束带30将平板装置夹设于该第一板体10及第二板体20之间,且利用一个以上连接带40连接第一板体10及第二板体20。关于前述第一板体10,请参阅图1、图2,该第一板体10具有两相对长边及两相对短边而呈矩形状,其上具有一外表面11及一内表面12,该外表面11覆设有一绒布层111, 该绒布层111平行两相对长边且超过两相对短边长度二分的一的面积;又内表面12的四角落分别设有一角套121,该角套121概成一三角形状,其直角相邻的两边分别与第一板体10 内表面12的各角落缝合,而角套121的第三边则呈开放状的套袋,以供平板装置的四角可分别插入角套121以固定;另第一板体10于外表面11上设有一束带30,束带30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板体10的两相对短边上,该束带30为一弹性带材质,无使用时可平贴于第一板体10外表面11上,欲使用时则翻转该束带30以套住第二板体20上,以供常态下将平板装置夹设于第一板体10及第二板体20之间。又上述的束带30,其目的在于常态使用时,将平板装置夹设于第一板体10及第二板体20之间,故除了束带外,尚有其他的固定方式,例如在第一、第二板体10、20除了连接带40 —边以外的三个边上设置连续的拉链,使第一、第二板体10、20相互结合,以便将平板装置夹设于第一板体10及第二板体20之间。前述有关连接带40,请参阅图2,其目的供第一板体10及第二板体20连接用,且该连接带40的宽度匹配于平板装置的厚度,于常态使用时,使第一板体10及第二板体20 能完整包覆平板装置。又关于前述第二板体20,请参阅图2,该第二板体20分为一内侧端及一外侧端,于外侧端边缘设有一个以上粘扣带21,且外侧端的两短边上分别设有粘扣带25,又于第二板体20在内侧端两角落至外侧端中心点之间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斜折线23及一第二斜折线 24 ;又请参阅图3、图4,第二板体20可提供第一板体10支撑,利用该第一、第二斜折线23J4可将第二板体20的两端分别区隔出一三角形状子板体231J41,两三角形状子板体231、241可分别翻折至第一板体10的外表面11,藉由第二板体20外侧两短边上的粘扣带25粘扣于第一板体10外表面11的绒布层111,可提供第一板体10 —稳固的支撑方式; 且当两三角形状子板体231、241折叠至不同角度,将供第一板体10不同的支撑角度,以符合使用者不同视角的需要,如此一来即可提供使用者视需要而微调至所需角度。又将手持装置固定于第一板体10上并置于桌上时,除如图3及图4所示可横向平摆放外,亦可将第一板体10翻转90度,其背后仍以第二板体20沿其第一斜折线23或第二斜折线M折叠后作为支撑,以直立摆放于桌上(图中未示)。再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可另设有一平行于内侧端及外侧端的折线22,粘扣带 21分别设于外侧端接近两角落的边缘上,该折线22可将该第二板体20区分为一内侧子板 222及一外侧子板221,该内侧子板222与连接带40连接;又请参阅图5、图6,该第二板体20沿其上的折线22可使外侧子板221得以翻折至第一板体10的外表面11,藉由第二板体20外侧端上的粘扣带21粘扣于第一板体10外表面11的绒布层111。再请参阅图7、图8,通过该第二板体20的外侧子板221可将第一板体10支撑在一倾斜角度上,另藉由粘扣带21与绒布层111的粘扣可供外侧子板221固定于第一板体10 的外表面11上,由于该绒布层111具有一定面积,故可供使用者将粘扣带21随意粘扣至其上的任一部位。另请参阅图9所示,该平板装置设于第一板体10的内表面12上,四角分别藉由角套121固定,藉此方式亦可提供使用者视需要而微调至所需角度。
权利要求1.一种可微调支撑角度的平板装置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板体,构成一外表面及一内表面,该内表面四角落分设一角套,该外表面覆设有一绒布层;一第二板体,内侧端两角落至外侧端中心点之间分别设有一第一斜折线及一第二斜折线,该第一、第二斜折线可将第二板体区分出两个状似三角形的子板体,且该两子板体外侧边缘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粘扣带,其对应于第一板体外表面的绒布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微调支撑角度的平板装置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通过一个以上的连接带相互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微调支撑角度的平板装置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板体上形成有一个与内、外侧端平行的折线,使第二板体的外侧子板得以藉由折线向内翻折,又第二板体外侧端上的粘扣带对应于第一板体外表面上的绒布层。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可微调支撑角度的平板装置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上设有一束带,束带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板体的两相对短边上。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可微调支撑角度的平板装置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板体除了设有连接带的一边外,其三个边上设置有连续的拉链。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微调支撑角度的平板装置保护套,包括一第一板体及一与第一板体连接且可相对翻折的第二板体;其中,第一板体具有一内表面及一外表面,其内表面四角落分设一角套,供固定一平板装置,其外表面覆设有一绒布层;该第二板体内侧端两角落至外侧端中心点之间分别设有一第一斜折线及一第二斜折线,而将第二板体两端分别区隔出一三角形状子板体,进而将两个三角形状子板体沿第一、第二斜折线翻折至第一板体的外表面,通过第二板体的外侧端上的粘扣带粘扣于第一板体外表面的绒布层;利用前述设计可将保护套翻折成一支撑架供置放平板装置,并调整至不同的倾斜角度。
文档编号A45C11/24GK202295883SQ20112033428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日
发明者曾恒 申请人:微积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