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鞋底及具有该鞋底的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66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减震鞋底及具有该鞋底的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易插入的减震棒的减震鞋底及具有该鞋底的鞋。
背景技术
在申请号为201110097805. 9的发明专利申请中,提出了一种减震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具有弹性的侧部设置有开口朝外的、具有纵深长度、其内可插入和取出减震棒的减震孔,所述减震孔具有与所述减震棒的大小和/或结构相适配的大小和结构, 使所述减震棒与所述减震孔结合为一体,所述减震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均衡排布设置。减震孔可选择插入减震棒,来增加鞋底的支撑性能和减震性能;也可以选择不插入减震棒,由减震孔独立构成简易的减震方式——当减震孔孔径较小时,这种孔状结构就在不影响鞋底支撑性能的情况下用简易的方法实现了减震效果。所述减震棒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别由不同弹性、硬度的材料制成。可以根据鞋底所需的减震性能和支撑性能选择相应弹性、硬度的减震棒插入减震孔。但是,这种新型鞋底的减震棒和鞋底本体都是由弹性材料制成,减震棒和减震孔孔壁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大,减震棒在插入减震孔时十分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所述减震棒插入减震孔十分困难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易插入的减震棒的减震鞋底及具有该鞋底的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弹性的本体和减震棒,所述本体包括在其侧部设置的开口朝外的减震孔,在减震孔中插有可和减震孔分离的减震棒,减震棒和所述本体结合为一体,所述减震棒的长度小于减震孔的纵深长度。所述减震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减震孔的轴线平行于着地平面,所述减震孔平行等距排列或指向减震鞋底中心呈放射状排布。所述减震孔贯穿所述减震鞋底,在所述减震孔两端各插有一个减震棒,每个减震棒长度小于等于减震孔长度的1/3。所述减震棒一端具有超出减震孔孔口尺寸的盖帽。根据减震孔的位置设置与其对应的减震棒,所述减震棒的盖帽依所述本体侧部周向的弧度设置,完全插入减震棒后,所述盖帽完全贴合所述侧部,封闭减震孔孔口。所述减震棒表面具有和减震孔过盈配合的阳纹,所述减震棒通过所述阳纹固定在减震孔内,所述减震棒表面低于所述阳纹的部分和减震孔孔壁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减震棒表面的阳纹为环绕减震棒设置的向所述盖帽倾斜的环状突起,所述环状突起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沿所述减震棒纵向并排排列,所述环状突起留有缺口,所述缺口将所述环状突起分割为若干段。[0014]所述减震棒表面的阳纹为纵贯减震棒的螺纹。所述减震棒表面的阳纹为沿减震棒纵向延伸的线段突起,所述线段突起为两条或两条以上围绕减震棒周向设置,所述线段突起留有缺口,所述缺口将所述线段突起分割为若干段。所述减震鞋底设置有连通减震孔与减震鞋底上表面的透气孔。所述减震鞋底为中底,所述鞋还包括大底、内底和鞋帮,所述大底、中底、内底顺序叠放接合,所述内底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或所述内底具有连通中底透气孔和鞋内部的透气眼。技术效果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弹性的本体和减震棒,所述本体包括在其侧部设置的开口朝外的减震孔,在减震孔中插有可和减震孔分离的减震棒,减震棒和减震鞋底本体结合为一体,所述减震棒的长度小于减震孔的纵深长度。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在减震孔内插入弹性、硬度不同的减震棒以获得相应的减震性能和支撑性能。减震棒和所述本体结合为一体,不会轻易脱落。为了使减震棒更易插入减震孔,缩短了减震棒长度以减少减震棒插入减震孔时相对减震孔的位移。减震棒插入完毕后,减震棒在减震孔纵深方向不完全填充减震孔。同时,插入减震棒后减震孔的剩余空间构成气室,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减震效
^ ο所述减震棒一端具有超出减震孔孔口尺寸的盖帽。所述盖帽可以防止减震棒深入减震孔而无法取出。根据减震孔的位置设置与其对应的减震棒,所述减震棒的盖帽依所述本体侧部周向弧度设置,完全插入减震棒后,所述盖帽完全贴合所述侧部,封闭减震孔孔口。在减震棒完全插入减震孔后,所述盖帽完全贴合所述本体侧部,避免了盖帽和侧部贴合不紧导致减震棒易被带状物挂住带出减震孔的问题,同时也起到封闭减震孔孔口,避免水或杂物进入减震孔的作用。所述减震棒表面具有和减震孔过盈配合的阳纹,所述减震棒通过所述阳纹固定在减震孔内,所述减震棒表面低于所述阳纹的部分和减震孔孔壁之间留有空隙。在减震孔内充分固定减震棒的同时,减少了减震棒和减震孔孔壁的接触面积,可以减少减震棒插入时遇到的摩擦力。所述减震棒表面的阳纹为环绕减震棒设置的向所述盖帽倾斜的环状突起,所述环状突起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沿所述减震棒纵向并排排列,所述环状突起留有缺口。在减震棒插入减震孔时,向盖帽倾斜的环状突起由于受到孔壁的摩擦力,易于向其倾斜方向倾倒,从而减小了垂直减震棒中轴的最大截面直径,使减震棒更易插入;在插入减震棒后,由于环状突起和减震孔孔壁的摩擦,取出减震棒时会使所述倾斜的环状突起竖直,这样会增大垂直减震棒中轴的最大截面直径,使减震棒更紧地卡在减震孔内,因此减震棒不会轻易掉出减震孔。经由所述透气孔、所述环状突起缺口,鞋内部的空气可以和外界空气实现交换。所述减震棒表面的阳纹为纵贯减震棒的螺纹。所述螺纹纹路和所述透气孔组成透气气道,利于减震鞋底透气。所述减震棒表面的阳纹为沿减震棒纵向延伸的线段突起,所述线段突起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围绕减震棒周向设置,所述线段突起留有缺口。既固定了减震棒,又实现了透气性。所述透气孔和减震棒表面凹槽组成透气气道,所述缺口连通减震棒表面的凹槽,使它们都成为透气的气道。所述减震鞋底设置有连通减震孔与减震鞋底上表面的透气孔。透气孔和插有减震棒的减震孔空隙组成透气气道,增加了减震鞋底的透气性能。

图1——减震鞋底水平剖面图图2——具有所述减震鞋底的鞋的垂直鞋体纵向剖面图图3——减震棒示意图图4——在具有所述减震鞋底的鞋的鞋底设置透气孔的垂直鞋体纵向剖面图1-减震鞋底本体,2-减震棒,3-减震孔,4-盖帽,5-环状突起,6_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 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弹性的本体1和减震棒2, 所述本体可由橡胶或EVA材料制成,所述本体包括在其侧部设置的开口朝外的减震孔3,在减震孔中插有可和减震孔分离的减震棒。所述减震棒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别具有不同的弹性和硬度,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在不同位置的减震孔中插入不同的减震棒,以获得相应的支撑性能和减震性能。减震棒和减震鞋底本体结合为一体,减震棒易于插入减震孔而不易从减震孔中脱落出来。所述减震棒的长度小于减震孔的纵深长度,所述减震棒在减震孔的纵深方向部分填充所述减震孔。所述减震孔的轴线平行于着地平面,所述减震孔平行等距排列或指向减震鞋底中心呈放射状排布。所述减震孔平行着地平面的设置相比于和着地平面呈倾斜角度的减震孔的设置,在插入同样长度的减震棒时,可以获得最长的减震区域。除了以上提到的减震孔的设置方式,还可以有其他方式,比如减震孔自孔口端向纵深端由高到低略微倾斜,这样可以防止减震棒从减震孔中掉出来。如图1、图2所示,所述减震孔贯穿所述鞋底,在所述减震孔两端各插有一个减震棒,每个所述减震棒的长度小于等于减震孔长度的1/3。在减震孔的中间部分,没有填充减震棒的剩余空间形成的气室也有一定的减震作用。如图1、图3所示,所述减震棒一端具有超出减震孔孔口尺寸的盖帽4,减震棒插入减震孔后所述盖帽帽缘卡在所述减震孔孔口外面,可以防止减震棒深入减震孔无法取出, 在需要取出减震棒时,只需抠住所述盖帽帽缘将减震棒慢慢拔出即可。如图1、图3所示,根据减震孔的位置设置与其对应的减震棒,所述减震棒的盖帽依所述本体侧部周向弧度设置,完全插入减震棒后,所述盖帽完全贴合所述侧部,封闭减震孔孔口。这样能够防止带状物挂住和减震鞋底侧部贴合不紧的盖帽将所述减震棒从减震孔中带出,同时可以防止水或杂物进入减震孔。
5[0039]如图2、图3所示,所述减震棒表面具有和减震孔过盈配合的阳纹,所述减震棒插入减震孔后通过所述过盈阳纹固定在减震孔内,所述减震棒表面低于所述阳纹的部分和减震孔孔壁之间留有空隙。如此的设置既保证了减震棒在减震孔中的固定,又减小了减震棒与减震孔孔壁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减震棒插入减震孔时的摩擦力,方便减震棒插入减震孔。如图3所示,所述减震棒表面的阳纹为环绕减震棒设置的向所述盖帽倾斜的环状突起5。观察与减震棒中轴相切的截面,所述环状突起由靠近减震棒棒体的一端向远离减震棒棒体的一端宽度逐渐收缩。所述环状突起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沿所述减震棒纵向并排排列。所述倾斜设置的环状突起使减震棒易于插入减震孔而不会轻易从减震孔中掉出在插入减震棒时,由于所述收缩设置的环状突起易于向其倾斜方向倾倒,从而减小了垂直减震棒中轴的减震棒最大截面直径,使所述插入更容易。在插入减震棒后,由于和减震孔孔壁的摩擦,取出减震棒时会使所述倾斜的环状突起竖直,这样会增大垂直减震棒棒体中轴的减震棒截面的最大直径使减震棒更紧地卡在减震孔内,因此减震棒不会轻易掉出减震孔。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所述减震鞋底增加了透气功能。如图4所示,所述减震鞋底设置有连通减震孔与减震鞋底上表面的透气孔6。所述减震棒的环状突起留有缺口,所述缺口将所述环状突起分割为若干段,具有所述减震鞋底的鞋的内部经过透气孔、环状突起缺口可与外界换气,使鞋内保持干爽。所述透气孔可以设置在所述减震孔正上方,这样可以使透气孔的通道最短便于透气。还可以沿所述减震孔纵深方向在减震孔上方等距设置若干个减震孔,增大透气面积。就减震棒的阳纹而言,所述减震棒表面的阳纹还可以设置为纵贯减震棒的螺纹, 所述透气孔和所述螺纹纹路组成了气道,实现透气。除此之外,减震棒表面的阳纹还可以设置为沿减震棒纵向延伸的线段突起,所述线段突起为两条或两条以上围绕减震棒周向设置,所述线段突起留有缺口,所述透气孔和减震棒凹槽组成气道,实现透气。在需要透气时,将减震棒略微向外拔出,使减震棒盖帽离开减震鞋底本体侧部,使所述透气气道和外界连通,实现透气。在需要防水或在沙土较多的地面行走时,将减震棒完全插入减震孔,所述盖帽完全贴合所述侧部封闭透气气道,防止水或杂物进入减震孔内。实施例3 一种具有所述减震鞋底的鞋,实施例1、实施例2中所述的减震鞋底为中底,所述鞋还包括大底、内底和鞋帮,所述大底、中底、内底顺序叠放接合,所述内底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或所述内底具有连通中底透气孔和鞋内部的透气眼。应当指出,以上所述具体实施方式
可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总之,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弹性的本体和减震棒,所述本体包括在其侧部设置的开口朝外的减震孔,在减震孔中插有可和减震孔分离的减震棒,减震棒和所述本体结合为一体,所述减震棒的长度小于减震孔的纵深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减震孔的轴线平行于着地平面,所述减震孔平行等距排列或指向减震鞋底中心呈放射状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孔贯穿所述减震鞋底,在所述减震孔两端各插有一个减震棒,每个减震棒长度小于等于减震孔长度的1/3。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棒一端具有超出减震孔孔口尺寸的盖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根据减震孔的位置设置与其对应的减震棒,所述减震棒的盖帽依所述本体侧部周向的弧度设置,完全插入减震棒后,所述盖帽完全贴合所述侧部,封闭减震孔孔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棒表面具有和减震孔过盈配合的阳纹,所述减震棒通过所述阳纹固定在减震孔内,所述减震棒表面低于所述阳纹的部分和减震孔孔壁之间留有空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棒一端具有超出减震孔孔口尺寸的盖帽,所述减震棒表面的阳纹为环绕减震棒设置的向所述盖帽倾斜的环状突起,所述环状突起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沿所述减震棒纵向并排排列,所述环状突起留有缺口,所述缺口将所述环状突起分割为若干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棒表面的阳纹为纵贯减震棒的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棒表面的阳纹为沿减震棒纵向延伸的线段突起,所述线段突起为两条或两条以上围绕减震棒周向设置,所述线段突起留有缺口,所述缺口将所述线段突起分割为若干段。
10.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或6-9之一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鞋底设置有连通减震孔与减震鞋底上表面的透气孔。
11.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10之一所述减震鞋底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鞋底为中底,所述鞋还包括大底、内底和鞋帮,所述大底、中底、内底顺序叠放接合,所述内底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或所述内底具有连通中底透气孔和鞋内部的透气眼。
专利摘要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弹性的本体和减震棒,所述本体包括在其侧部设置的开口朝外的减震孔,在减震孔中插有可和减震孔分离的减震棒,减震棒和所述本体结合为一体,所述减震棒的长度小于减震孔的纵深长度。在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孔内插入减震棒更为方便。
文档编号A43B13/18GK202311507SQ201120466279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2日
发明者丁思博, 丁思恩, 郑荣大 申请人:茂泰(福建)鞋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