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063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口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罩。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口罩中,提出了各种为了防止呼气的泄漏、户外气体的侵入,将口罩的周缘部与穿用者的肌肤紧密贴合的手段。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如下的卫生口罩,其构成为,在口罩主体的左右两侧部安有耳挂绳,一旦向内侧下方弯折该口罩主体的上方部之后,再次向内侧上方形成弯折,在该上部折叠部的前端缘安装有弯曲自由的铁丝,将该前端缘的中央部分扩开而从鼻子的部分到颊的部分紧密贴合地固定支撑。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的口罩,其具有安装在该主体部的耳挂绳,在上述主体部的内侧设置在主体部和脸部之间的间隙夹设的通气性原材料的辅助片。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如下的立体型口罩,其具备接合左右一对无纺布片而形成的口罩主体和设置于该口罩主体的两侧部的耳挂部,在穿着时,上述口罩主体向左右打开,上述无纺布片的接合部向前方突出,该立体型口罩形成为,在上述口罩主体的无纺布片的上部分别接合借助折痕部向上述口罩主体的里面侧被折回了的折回片的至少一部分,这些折回片在左右相互连接,与向上述口罩主体的左右打开的动作联动,从上述口罩主体部的里面侧在上述折痕部立起。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如下的立体型口罩,其特征在于,具备口罩主体部和耳挂部,该主体部形成为从表面侧突出,并具备由通气性原材料形成的表面侧部件、由通气性原材料形成的里面侧部件及夹持在这些表面侧部件和里面侧部件之间、具有顶部的凸型部件,该耳挂部设置在该口罩主 体的两侧,卡合在穿着者的耳朵上。上述口罩主体部具有在比上述凸型部件的下端部更靠下方没有配设该凸型部件的不存在区域,在上述口罩主体的下端部,在上述表面侧部件和上述里面侧部件之间配设具有伸缩性的弹性部件,并通过该弹性部件的收缩形成颚收容部。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如下的带褶皱的口罩,其在口罩主体的里面的侧部的上部和左右设有立体的褶皱,在上部的上侧设有丝线。在专利文献6中记载了如下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在由无纺布等的过滤部件构成的口罩主体的背面重叠有由与该口罩主体相同的原材料构成的鼻部覆盖片和腭部覆盖片的状态下进行配设,在口罩主体的上端部,通过从该口罩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向两侧端部地向下方弯曲成圆弧状的线状的熔融部安装鼻部覆盖片的上端缘部,并且,在口罩主体的下端部,通过从该口罩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向两侧端部地向上方弯曲成圆弧状的线状的熔融部安装颚部覆盖片的下端缘部,将这些鼻部覆盖片和颚部覆盖片的自由端部以各自的熔融部为支点可向后方扩开地形成,进而,将绳安装器(紐取付具)安装在口罩主体的两侧端部,将耳挂绳安装在该绳安装器。在专利文献7中记载了如下的立体形口罩,其特征在于在脸部覆盖部中央的上边或下边的至少一方设有V字型的切口,该无纺布制造的口罩由与该切口的两斜边接合而带来立体性的脸部覆盖部和耳挂部构成,脸部覆盖部由连续一体的无纺布构成,在脸部覆盖部的中央上边设有向上方伸出的襟部。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536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509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54270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68827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8-12248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实用新型登录第3138154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7-054381号公报然而,本发明人对这些口罩的性能进行悉心研究时,得知在实际穿用时都容易产生穿用位置的错位。得知了特别是在穿用者会话时开闭嘴或颚上下活动的情况下,产生错位。这样的穿用位置的错位在以防止呼气泄漏、户外气体侵入为目的的口罩中由于妨碍其目的达成,因此成为问题。另外,即使在不以防止呼气泄漏、户外气体侵入为目的的口罩中,因为穿用位置的错位也给穿用者带来不舒适的感觉等,因此也成为问题。从而,本发明以提供一种难以产生穿用位置的错位的口罩为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经过悉心研究的结果,完成了具有新颖结构的口罩。SP,本发明提供以下⑴ (20)的口罩。(I) 一种口罩,其中,其具有:覆盖包括穿用者的鼻子及嘴的脸部下部的主体部;和与上述主体部结合并将上述主体部固定在穿用者的脸部下部的固定部,上述主体部具有主片部、用于保持穿用者的下颚的下部带状体和/或用于保持穿用者的鼻子的上部带状体,上述下部带状体在上述主片部的内侧的下部,跨在上述主片部的左右两端部之间地设置,由带状的伸缩性材料形成;上述上部带状体在上述主片部的内侧的上部,跨在上述主片部的左右两端部之间地设置,由带状的伸缩性材料形成。(2)在上述(I)中记载的口罩,其中,上述下部带状体和/或上述上部带状体,以在穿用时存在于上述主片部和穿用者的肌肤之间的方式设置。(3)在上述(2)中记载的口罩,其中,上述下部带状体以在从脸部的下颚经由颚骨到两颊的部分与穿用者的脸部接触的方式设置,和/或上述上部带状体以在从脸部的鼻头经由鼻翼到两颊的部分与穿用者的脸部接触的方式设置。(4)在上述⑴至⑶中任一项中记载的口罩,其中,在穿用时,上述主片部的内侧的表面和穿用者的 肌肤不接触。(5)在上述(4)中记载的口罩,其中,在穿用时,上述主片部的内侧的表面和与穿用者的鼻子的主体部接触的部分之中左右方向的中央最下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0.5mm以上。
(6)在上述⑷或(5)中记载的口罩,其中,在穿用时,上述主片部的内侧的表面和与穿用者的上唇的左右方向的中央最下部之间的距离为3mm以上。(7)在上述⑷至(6)中任一项中记载的口罩,其中,在穿用时,上述主片部的内侧的表面和与穿用者的颚的主体部接触的部分之中左右方向的中央最上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0.5謹以上。(8)在上述⑷至(7)中任一项中记载的口罩,其中,在穿用时,上述主片部的内侧的表面和穿用者的颊之间的距离为Imm以上。(9)在上述(I)至(8)中任一项中记载的口罩,其中,上述下部带状体和/或上述上部带状体的左右方向的最大伸张率为1.5以上。(10)在上述(I)至(9)中任一项中记载的口罩,其中,上述主体部具有上述下部带状体,上述下部带状体,在其下侧的边缘部的全部不与上述主片部结合,构成钩挂到穿用者的下颚的伸缩颚带。(11)在上述(I)至(9)中任一项中记载的口罩,其中,上述主体部具有上述下部带状体,上述下部带状体,在其下侧的边缘部的全部或一部分与上述主片部结合,构成收容穿用者的下颚的颚遮盖袋(9卜)。(12)在上述(11)中记载的口罩,其中,上述下部带状体在穿用时被折回,在上述主片部和穿用者的肌肤之间产生双层地存在的部分。(13)在上述(I)至(9)中任一项中记载的口罩,其中,上述主体部具有上述下部带状体, 将上述下部带状体和其外侧的片状物在下侧的缘部及左右两边结合的、在上侧具有开口的袋状部件,以上述下部带状体位于上述主片部的内侧的下部的方式在上述片状物处结合,构成收容穿用者的下颚的颚遮盖袋。(14)在上述(11)至(13)中任一项中记载的口罩,其中,上述颚遮盖袋的深度为20mm以上。(15)在上述(I)至(9)中任一项中记载的口罩,其中,上述主体部具有上述下部带状体,上述下部带状体具有狭缝或孔,在上述狭缝或上述孔中收容穿用者的下颚。(16)在上述(I)至(15)中任一项中记载的口罩,其中,上述主体部具有上述上部带状体,上述上部带状体,在其上侧的边缘部的全部不与上述主片部结合,构成钩挂到穿用者的鼻子的伸缩鼻带。(17)在上述(I)至(15)中任一项中记载的口罩,其中,上述主体部具有上述上部带状体,上述上部带状体,在其上侧的边缘部的全部或一部分与上述主片部结合,构成收容穿用者的鼻子的鼻子遮盖袋。(18)在上述(17)中记载的口罩,其中,上述上部带状体在穿用时被折回,在上述主片部和穿用者的肌肤之间产生双层地存在的部分。
(19)在上述(I)至(15)中任一项中记载的口罩,其中,上述主体部具有上述上部带状体,将上述上部带状体和其外侧的片状物在上侧的缘部及左右两边结合的、在下侧具有开口的袋状部件,以上述上部带状体位于上述主片部的内侧的上部的方式在上述片状物处结合,构成收容穿用者的鼻子的鼻子遮盖袋。(20)在上述(17)至(19)中任一项中记载的口罩,其中,上述鼻子遮盖袋的深度为20mm以上。本发明的口罩难以产生穿用位置的错位。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口罩的一例的示意的平面图。图2是表示带状的伸缩性材料的例子的示意的平面图。图3是表示各种带状的伸缩性材料的例子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口罩的另一例的示意的平面图。图5是表示穿用时的下部带状体和上部带状体以及主片部的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仅左右两端部与主片部直接结合的上部带状体的示意的平面图。图7是表示仅左右两端部与主片部直接结合的其他的上部带状体的示意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左右两端部以及上缘部的全部与主片部直接结合的上部带状体的示意的平面图。图9是表示左右两端部以及上缘部的全部与主片部直接结合的其他上部带状体的示意的平面图。图10是表示具有各种材料以及形状的有鼻子遮盖袋(9卜)的口罩的示意的平面图。图11是各种颚遮盖袋的示意的平面图。图12是构成鼻子遮盖袋的上部带状体与主片部间接地结合的口罩的示意的平面图。图13是表示包括上部带状体的鼻子遮盖袋结构体的示意图。图14是表示构成鼻子遮盖袋结构体的复合片及伸缩性复合片的示意的平面图。图15是构成颚遮盖袋的下部带状体与主片部间接地结合的口罩的示意的平面图。图16是表示包括下部带状体的颚遮盖袋结构体的示意图。图17是表示构成颚遮盖袋结构体的无纺布片以及伸缩性复合片的示意的平面图。图18是各种颚遮盖袋的示意的平面图。图19是下部带状体及上部带状体在穿用时,以存在于主片部和穿用者的肌肤之间的方式设置的本发明的口罩的穿用时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示意的截面图。图20是以往公知的超立体型口罩的穿用时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示意的截面图。
图21是表不本发明的口罩的另外一例的不意图。图22是图21所示的本发明的口罩的穿用时的示意图。图23是口罩内空间的说明图。图24是图23中的上部带状体和穿用者的鼻子的接触部位附近的放大说明图。图25是表示因口罩的穿用者的脸部的活动而引起的尺寸变化的示意的说明图。图26是表示因以往公知的超立体型口罩的穿用者的脸部的活动而引起的穿用状态的变化的示意的说明图。图27是表示因以往公知的褶层型口罩的穿用者的脸部的活动而引起的穿用状态的变化的示意的说明图。
图28是表示因本发明的口罩的穿用者的脸部的活动而引起的穿用状态的变化的示意的说明图。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口罩的另一例的示意的平面图。图30是由实施例1所得到的口罩的示意的平面图。图31是市场上出售的褶层型口罩的示意的平面图。图32是由实施例2所得到的口罩的示意的平面图。图33是市场上出售的超立体型口罩的示意的平面图。图34是由实施例3所得到的口罩的示意的平面图。图35是市场上出售的纱布口罩的示意的平面图。图36是由实施例8所得到的口罩的示意的平面图。图37是不具有在制造实施例8的口罩时使用了的鼻子遮盖袋结构体的口罩的示意的平面图。图38是表示包括在制造实施例8的口罩时使用了的上部带状体的鼻子遮盖袋结构体的示意图。图39是表示构成在制造实施例8的口罩时使用了的鼻子遮盖袋结构体的PE/PP纺粘无纺布及伸缩性复合片的示意的平面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11、12、14、16、17、18、19. 主体部;20、22. 主片部;30、32、34、34a、34b、34c、34d、34e、34f、36、70、72、74. 下部带状体;36a. 狭缝;36b. 折翼;40、42、42a、42b、42c、42d、42e、44、50、52...上部带状体;60,61...鼻子遮盖袋结构体;62...复合片;62a、63...PE/PP 纺粘无纺布;62b. LLD PE 薄膜;64、65、84. 伸缩性复合片;64a、84a...聚氨基甲酸酯薄膜;64b,84b...PE/PET 射流喷网无纺布;
72a、74a. 片状物;80...颚遮盖袋结构体;82...无纺布片;90,91,92...固定部;100、102、102a、102、102c、102d、102e、104、106、108、109、110、112、114、116、118、120、200、202.口罩;210.. 主体片部;W...穿用者的肌肤;Wc…穿用者的下颚;I…穿用者的嘴唇;Wn...穿用者的鼻头。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添加附图所示的最佳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口罩。再有,在该说明书中,在实际穿用了本发明的口罩的情况下,将接近穿用者的肌肤的一侧称为“内”,将远离肌肤的一侧称为“外”。另外,在实际穿用了本发明的口罩的情况下,将与穿用者的身体的上侧相对应的一侧称为“上”,将与下侧相对应的一侧称为“下”。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口罩的一例的示意的平面图。再有,添加的附图中的各平面图,都是从内侧看到的,以口罩的上侧位于图的上侧的方式进行图示。

本发明的口罩100基本上具备覆盖包括穿用者的鼻子及嘴的脸部下部的主体部10和与主体部10结合并将主体部10固定在穿用者的脸部下部的固定部90。主体部10具有主片部20、用于保持穿用者的下颚的下部带状体30及用于保持穿用者的鼻子的上部带状体40,该下部带状体30处于主片部20的内侧的下部,与主片部20的左右两端部直接结合,跨在上述左右两端部之间地设置,由带状的伸缩性材料形成,该上部带状体40处于主片部20的内侧的上部,与主片部20的左右两端部直接结合,跨在上述左右两端部之间地设置,由带状的伸缩性材料形成。本发明的口罩100的主体部10虽然具有下部带状体30及上部带状体40两者,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主体部可以只具有下部带状体,或主体部也可以只具有上部带状体。在主体部具有下部带状体及上部带状体两者的情况下,从更难产生穿用位置的错位的方面来看是优选的。主片部20并没有特别地限定,能够使用例如作为以往公知的口罩主体部而使用的主片部。主片部20具有在左右方向上伸长的褶层。褶层的数量并没有特别地限定,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在本发明中,主片部的结构并没有特别地限定。主片部可以为不具有褶层的平面状的结构。另外,主片部可以为处于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并朝向外侧成为凸状的立体结构。主片部20具有从穿用者侧以内面片、病原体失活性化层、外面片的顺序层叠的层叠体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病原体失活性化层如后所述优选由多个片状材料构成。内面片没有特别地限定材料。可以使用例如干式无纺布、湿式无纺布、纺熔(卞〃 卜)无纺布、射流喷网无纺布等无纺布类;化合纤制织物;针织物类。其中,单位面积重量低的材料从透气性好的方面来看是优选的。其中,内面片为多孔性是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作为多孔性的材料,具体地说举例有例如网状、网孔状或纱布状的无纺布;开口薄膜;交织或编织化合纤丝而得到的网、网孔或花边(> 一 7 )类。若内面片为多孔性,则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变小,穿用者的穿着感变好。另外,内面片在表面具有犁沟(畝)状的凹凸结构也是一个优选的方式。在该方式中,由于与皮肤接触的面积变小,并且具有缓冲性,因此,能够得到所谓的“柔和接触”的触觉,穿用者的穿着感变好。再有,内面片是如本发明人在日本特开2002-238946号公报中提出的那样的漏斗型的开口薄膜为一个优选的方式。在该方式中,具有将被排出了的呼气分配整流的效果,容易有效地利用整个层叠体的表面。构成内面片的材料可以是亲水性的,也可以是疏水性的。作为构成内面片的材料,能够使用实施了防污处理、抗菌处理、防水处理等的材料。构成内面片的材料,因为该材料可能从穿用者的嘴被摄入到体内,因此,优选安全性高的材料。构成内面片的材料优选在使用中不因摩擦等而产生粉尘、脱落纤维碎屑等的材料。构成内面片的材料优选难以与穿用者的嘴唇接触而附着身体脂肪、口红等化妆品或难以弄脏的材料。构成内面片的材料优 选在其表面从穿用者排出的病原体、正常细菌(常在菌)难以繁殖的材料。内面片能够遍及整个层叠体地配置,也能够仅在层叠体之中与嘴唇部周边抵接的部分进行配置等局部地配置。内面片可以在病原体失活性化层之上仅仅是层叠地配置,也可以将内面片的表面和病原体失活性化层的表面接合地一体化。在仅将内面片和病原体失活性化层层叠的情况下,能够容易成为将两者分离而能更换内面片的方式。该方式在例如长时间连续地使用本发明的口罩的情况下,在由于用餐、入浴等而摘下口罩时更换内面片,据此,能够保持清洁的状态,并且能够得到未使用产品的优良的穿着感。外面片并没有特别地限定材料。能够使用例如干式无纺布、湿式无纺布、纺熔无纺布、射流喷网无纺布等无纺布类;化合纤制织物;针织物类。在它们之中,具有致密的组织,构成纤维纤度比较细小的材料,由于捕捉穿用者的呼气被排出到外部时的飞沫,另外由于捕捉穿用者吸入户外的空气时的灰尘等,因此被优选。其中优选PE、PP、PET、EVA、PE/PP复合纤维,PE/PET复合纤维等合成纤维的纺熔无纺布,更优选作为熔喷的复合体的SMS、SMMS0构成外面片的材料可以是亲水性的,也可以是疏水性的。作为构成外面片的材料,能够使用实施了防污处理、抗菌处理、防水处理等的材料。构成外面片的材料优选即使在穿脱本发明的口罩时用手接触到表面,也难以弄脏表面,表面平滑的材料。构成外面片的材料优选在使用中不因摩擦等而产生粉尘、毛刺(毛羽拔K )等的材料。外面片能够遍及整个层叠体地配置,也能够局部地配置。外面片可以在病原体失活性化层之上单纯地层叠配置,也可以将外面片的表面和病原体失活性化层的表面接合地一体化。病原体失活性化层是用于使病原体失活性化的层。在本发明中,病原体是使结核、流行性感冒、肺炎、支气管炎、咽喉炎等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微生物、病毒等的总称。具体地说,举例有例如细菌类、真菌类、立克次氏体类、螨类、病毒类。在本发明中,失活性化意味着使病原体的活性无害化、无毒化、无力化等。失活性化的具体的方法举例有例如 过滤去除、吸附去除、热变性、化学变性、抗体反应。病原体失活性化层只要具有产生使病原体失活性化的功能即可,并没有特别地限定构成,但是优选由I个以上的片状材料构成,更优选多个片状材料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构成病原体失活性化层的多个片状材料之中至少I个被折叠是一个优选的方式。在该方式中,以被折叠了的状态的面积除被折叠的片状材料折叠之前的面积所得到的折叠率优选1.5以上,更优选2.0以上。层叠体优选其通气度比下部带状体30及上部带状体40中任一个都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呼气容易通过层叠体,因此难以产生呼气的泄漏。下部带状体30在主片部20的内侧的下部设置。下部带状体30与主片部20的左右两端部(深色的影线()部。以下,在其他附图中,有时用深色的影线部表示接合部)直接结合,跨在上述左右两端部之间地设置。上部带状体40在主片部20的内侧的上部设置。上部带状体40与主片部20的左右两端部直接结合,跨在上述左右两端部之间地设置。下部带状体30及上部带状体40和主片部20的结合方法并没有特别地限定,举例有例如热熔、粘接剂、超声波密封、热密封。在口罩100中,下部带状体30及上部带状体40都与主片部20直接结合,但是并不局限于本发明,下部带状体及上部带状体只要可实现跨在左右两端部之间地设置的状态即可(参照图12、图15等)。下部带状体30及上部带状体40由带状的伸缩性材料形成。伸缩性材料并没有特别地限定,举例有例如以下3种伸缩性材料。(I)使用了纤丝状的弹性体(弹性丝)的伸缩性材料具体地说,举例有例如,将橡胶丝、聚氨基甲酸酯纤丝等弹性丝编织或针织而得到的、条带状或管状的所谓的橡胶带;具有将弹性丝和尼龙丝、聚酯纤丝等合成纤维纤丝交编或交织而得到的具有伸缩性的编织物、针织物;随着使用弹性丝和纺纱丝而成形为网状或进而成形为筒状的伸缩包带、筒状包带、伸缩支持件等的组织的变形而可伸缩的材料。具体地说,举例有例如将氨基甲酸酯纤丝和棉丝交织的伸缩包带(例如,白十字公司制造的伸缩包带)。(2)伸缩性薄膜类
具体地说,举例有例如聚氨基甲酸酯薄膜、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薄膜、SEBS (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薄膜、SBR (苯乙烯-丁二烯橡胶)薄膜等合成树脂薄膜;聚氨基甲酸酯无纺布等合成树脂无纺布。伸缩性薄膜类举例有在任意方向都具有相等的伸张性的薄膜、仅在一个方向具有伸张性的薄膜、一个方向的伸张性与其他方向的伸张性不同的薄膜。(3)上述⑴的伸缩性材料或上述⑵的伸缩性薄膜类和无纺布的层叠体具体地说,举例有例如,并列地排列多个弹性丝并以伸长的状态用接合剂在其上下接合无纺布而得到的层叠体;SEBS薄膜和一个方向的伸张性大的无纺布的层叠体(一个方向的伸缩性比与其正交的方向的伸缩性大)。作为这样的层叠体的具体例,举例有一个方向具有伸长性的伸缩性材料的、美国托来多卡(卜 > 卜''力'一社)公司制造的FlexAire 541Elastic Laminate。在本发明中,下部带状体及上部带状体的左右方向的伸张性给防止口罩的穿用位置的错位带来影响。从而,优选容易以低的张力向左右伸长地宽度方向的变形减少的、一个方向的伸缩性比与其正交的方向的伸缩性大的伸缩性材料。使用于下部带状体30及上部带状体40中的伸缩性材料为带状。在本发明中,“带状”意味着左右方向的长度比上下方向的长度长,前后方向的长度(厚度)比它们颇短(薄)的形状。图2是表示带状的伸缩性材料的例子的示意的平面图。如图2所示,带状的伸缩性材料的左右方向的长度L比上下方向的长度W长。左右方向的长度L和上下方向的长度W的比(L/W)优选1.5以上。图3是表示各种带状的伸缩性材料的例子的示意图。图3(A)、图3(B)及图3(C)是立体图,图3(D)是 平面图。再有,图3所示的表示上下方向的长度的数值都是例示的,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数值。图3(A)所示的带状的伸缩性材料是平织的橡胶绳。例如能够使用在内衣的腰部所使用的材料。图3(B)所示的带状的伸缩性材料是将聚氨基甲酸酯纤丝与毛尼龙纤丝交编成绳状的材料。图3(C)所示的带状的伸缩性材料是筒状的编织包带。能够使用例如,在伸缩地覆盖肘、膝等时使用的材料,使用作为发带而使用的材料。图3(D)所示的带状的伸缩性材料是将伸缩性薄膜类的片剪裁成长方形的材料。带状的伸缩性材料在作为下部带状体或上部带状体的情况下,优选左右方向的最大伸张率(可逆地伸张的长度的最大值相对于非伸张时的长度的比例)为1.5以上。在穿用本发明的口罩时,下部带状体及上部带状体优选通常不伸张到最大伸张率地使用,以比最大伸张率(伸张时的长度相对于非伸张时的长度的比例)低的状态使用。例如,构成为在最大伸张率为1.5的情况下伸张率为1.3左右地、在最大伸张率为2.0的情况下伸张率为1.5左右地使用。下部带状体30在穿用时保持穿用者的下颚。下部带状体30在其下侧的边缘部的全部,不与主片部20结合。因此,下部带状体30构成钩挂到穿用者的下颚的伸缩颚带。在穿用时,在将下部带状体30的中央部朝向内侧(穿用者侧)并且稍稍向下地拉伸,使下部带状体30的中央部位于下颚的前端部的下侧(喉侧)之后,停止拉伸。据此,下部带状体30以伸张的状态拉伸到下颚的前端部的下侧(喉侧)而保持下颚。其结果,与固定部90的作用相辅相成地将主体部10固定到穿用者的脸部下部。再有,与下部带状体30的与穿用者的下颚接触的面可以为在图1中看到的面,也可以为隐藏在里侧的面,在固定时,可以配合穿用者的颚的形状适宜地扭转下部带状体30
坐寸o伸缩颚带优选上下方向的长度为IOmm以上。若上下方向的长度为15mm以上,则
更难以产生穿用位置的错位。上部带状体40,在穿用时保持穿用者的鼻子。上部带状体40在其上侧的边缘部的全部,不与主片部20结合。因此,上部带状体40构成钩挂到穿用者的鼻子的伸缩鼻带。在穿用时,在将上部带状体40的中央部朝向内侧(穿用者侧)并且稍稍向上地拉伸,使上部带状体40的中央部位于鼻子的鼻头的上侧之后,停止拉伸。据此,上部带状体40以伸张了的状态拉伸到鼻子的鼻头或鼻梁而保持鼻子。其结果,与固定部90的作用相辅相成地将主体部10固定到穿用者的脸部下部。再有,与上部带状体40的与穿用者的鼻子接触的面可以为在图1中看到的面,也可以为隐藏在里侧的面,在固定时,可以配合穿用者的鼻子的形状等适宜地扭转上部带状体40等。伸缩鼻带优选上下方向的长度为2mm以上。若上下方向的长度为5mm以上,则更难以产生穿用位置的错位。在本发明的口罩100中,主体部10可以具有除了主片部20、下部带状体30及上部带状体40以外的部件。固定部90与主体部10结合,使主体部10固定到穿用者的脸部下部。固定部90由挂在穿用者的耳朵的环状的伸缩性材料构成。伸缩性材料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举例有橡胶丝和棉的交织带、氨基甲酸酯纤丝和聚酯纤丝的交编网、编织成管状的毛尼龙、伸缩性无纺布。其中,优选本发明人在日本特开平6-328600号公报及日本特开平7-252762号公报中提出的、在一个方向伸张性的复合弹性体设有狭缝或切口,更优选在由无纺布层叠了弹性体薄膜的单面或两面的一个方向伸张性的复合弹性体设有狭缝或切口。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穿用时稳定地固定主体部,另外,难以在穿用者的肌肤上留下痕迹。在本发明中,固定部并不局限于环状的伸缩性材料。例如举例有,通过分别设置在主体部的左右两侧,相互连结,从而能够挂在穿用者的耳朵的2根绳,像眼镜的眼镜脚的部分那样、从上侧挂在穿用者的耳朵的结构体,与使用于眼罩中部件同样的挂在穿用者的头部的环状的头带。本发明的口罩100能够使上述的各种部件一体化(接合)而得到。一体化的方法并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举例有,由缝纫机丝等进行的缝合;由热熔等进行的粘结;由热密封、超声波密封等进行的熔结。在由缝纫机丝进行缝合的情况下,对于缝纫线圈(>目),能够进行由树脂、胶带等进行的填料处理。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口罩100的主体部10具有下部带状体30和/或上部带状体40,因此,即使在穿用者会话时开闭嘴,或颚上下地活动的情况下,也难以产生穿用位置的错位。更详细地说明下部带状体及上部带状体。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口罩的另一例的示意的平面图。图4所示的口罩102基本上与口罩100同样,但在代替下部带状体30及上部带状体40,在主体部12的主片部20设有下部带状体32及上部带状体42的方面是不同的。下部带状体32基本上与下部带状体30同样,但与主片部20不仅在左右两端部而且在其下侧的边缘部都结合。这样,下部带状体32,构成将穿用者的下颚收容的颚遮盖袋。在穿用时,在将下部带状体32的中央部朝向内侧(穿用者侧)并且稍稍向下地拉伸,在使下颚进入到由下部带状体32形成的空间之后,停止拉伸。据此,下部带状体32以伸张了的状态拉伸到下颚的前端部的下侧(喉侧)而保持下颚。其结果,与固定部90的作用相辅相成地将主体部12固定到穿用者的脸部下部。再有,下部带状体32的与穿用者的下颚接触的面在图4中成为隐藏在里侧的面。下部带状体32,与主片部20还在其下侧的边缘部的全部结合,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下部带状体也可以为与主片部20仅在其下侧的边缘部的一部分结合的方式。颚遮盖袋的深度(上下方向的长度的最大值)优选20mm以上。若深度为20mm以上,则更难以产生穿用位置的错位。上部带状体42基本上与上部带状体40同样,但与主片部20不仅在左右两端部而且在其上侧的边缘部的全部结合。这样,上部带状体42,构成在与主片部20之间收容穿用者的鼻子的鼻子遮盖 袋。在穿用时,在将上部带状体42的中央部朝向内侧(穿用者侧)并且稍稍向下地拉伸,在使鼻子进入到由上部带状体42形成的空间之后,停止拉伸。据此,上部带状体42以伸张了的状态拉伸到鼻子的鼻头或鼻梁而保持鼻子。其结果,与固定部90的作用相辅相成地将主体部10固定到穿用者的脸部下部。再有,上部带状体42的与穿用者的鼻子接触的面在图4中,成为隐藏到里侧的面。上部带状体42,与主片部20还在其上侧的边缘部的全部结合,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上部带状体可以为仅与主片部在其上侧的边缘部的一部分结合的方式。鼻子遮盖袋的深度(上下方向的长度的最大值)优选20mm以上。若深度为20mm以上,则更难以产生穿用位置的错位。这样,下部带状体及上部带状体可以都与主片部仅在左右两端部结合(图1所示的伸缩颚带及伸缩鼻带的方式),进而也可以在下侧或上侧的边缘部或一部分结合(图4所示的颚遮盖袋及鼻子遮盖袋的方式)。说明穿用时的下部带状体及上部带状体以及主片部的状态。图5是表示穿用时的下部带状体及上部带状体以及主片部的状态的示意图。图5(A)是表示穿用图1所示的口罩100的状态。下部带状体30构成伸缩颚带,钩挂到穿用者的下颚而保持下颚。另外,上部带状体40构成伸缩鼻带,钩挂到穿用者的鼻子而保持鼻子。为了成为图5(A)所示的状态,举例有例如以下方法:作为在伸缩颚带及伸缩鼻带中使用的伸缩性材料,使用氨基甲酸酯纤丝和棉丝交织了的伸缩包带(例如,白十字公司制造的伸缩包带),将伸缩颚带及伸缩鼻带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分别设为30mm。
另外,下部带状体30及上部带状体40如图5 (A)所示,通过存在(夹设)于主片部20与穿用者的肌肤之间,从而以防止主片部20的内面和穿用者的肌肤接触的方式起作用。图5 (B)表示穿用图4所示的口罩102时的状态。下部带状体32构成颚遮盖袋,覆盖从整个穿用者的下颚到两颊的部位,保持下颚。另外,上部带状体42构成鼻子遮盖袋,覆盖从整个穿用者的鼻子到两颊的部位,保持鼻子。为了成为图5(B)所示的状态,举例有例如以下方法:作为在颚遮盖袋及鼻子遮盖袋中使用的伸缩性材料,使用一个方向伸长性的伸缩性材料(例如,美国托来多卡公司制造的FlexAire 541 ElasticLaminate),将颚遮盖袋及鼻子遮盖袋的深度分别设为50mm。另外,下部带状体32及上部带状体42如图5 (B)所示,通过存在(夹设)于主片部20与穿用者的肌肤之间,从而以防止主片部20的内面和穿用者的肌肤接触的方式起作用。从而,在图5(B)中,主片部20的内侧的表面和穿用者的肌肤不接触。在该方式中,即使在穿用者会话时开闭嘴或颚上下地活动的情况下,该活动难以传递到主片部20,因此更难以产生穿用位置的错位。这样,为了避免主片部20的内侧的表面和穿用者的肌肤接触,举例有例如如下的方式:以在与其下侧的边缘部的主片部20的结合部之上的位置将下部带状体32折回的状态下,成为收容穿用者的下颚的结构,并且以在与其上侧的边缘部的主片部20的结合部之下的位置将上部带状体42折回的状态下,成为收容穿用者的鼻子的结构。在该方式中,至少下部带状体32及上部带状体42的折回部分的厚度的量为主片部20的内侧的表面和穿用者的肌肤之间分离的程度 变得更大。图5(C)表示穿用口罩104时的状态。口罩104基本上与口罩100同样,但在代替上部带状体40,在主体部14的主片部20设有与口罩102中的同样的上部带状体42的方面是不同的。下部带状体30构成伸缩颚带,钩挂到穿用者的下颚而保持下颚。另外,上部带状体42构成鼻子遮盖袋,覆盖从整个穿用者的鼻子到两颊的部位,而保持鼻子。另外,下部带状体30及上部带状体42如图5 (C)所示,通过存在(夹设)于主片部20与穿用者的肌肤之间,从而以防止主片部20的内面和穿用者的肌肤接触的方式起作用。图5(D)表示穿用口罩106时的状态。口罩106基本上与口罩100同样,但在代替下部带状体30,在主体部16的主片部20设有与口罩102中的同样的下部带状体32的方面是不同的。下部带状体32构成颚遮盖袋,覆盖从整个穿用者的下颚到两颊的部位而保持下颚。另外,上部带状体40构成伸缩鼻带,钩挂到穿用者的鼻子,而保持鼻子。另外,下部带状体32及上部带状体40如图5 (D)所示,通过存在(夹设)于主片部20与穿用者的肌肤之间,从而以防止主片部20的内面和穿用者的肌肤接触的方式起作用。进一步地,关于下部带状体及上部带状体的变形状态,以各种上部带状体为例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仅左右两端部与主片部直接结合的上部带状体的示意的平面图。
如图6的上侧的图所示,上部带状体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o,上下方向的长度比其颇短(例如,7mm)。上部带状体若用手指抓住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地向下侧拉伸,则如图6的下侧的图所示,上缘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I,下缘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2。在这种情况下,上下方向的长度为相对的颇短的方式,因此,LI和L2几乎相等。图7是表示仅左右两端部与主片部直接结合的其他的上部带状体的示意的平面图。如图7的上侧的图所示,上部带状体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o,上下方向的长度为比其短的宽幅(例如,50mm)。
上部带状体若用手指抓住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地向下侧拉伸,则如图7的下侧的图所示,上缘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3,下缘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4。在这种情况下,上下方向的长度为相对的颇长的方式,因此,在被抓住的下缘部附近和上缘部附近其变形状态不同。具体地说,L4比L3变得颇长。另外,上缘部和下缘部之间的部分的变形状态,也是在下侧也比在上侧变形率提高。即,在变形前(I)、(2)、(3)及(4)的部分的长度相等,而与它们相当的部分的变形后的⑴’、⑵’、⑶’及(4)’的长度为(1)’< (2)’< (3)’<⑷’。图6及图7所示那样的上部带状体构成伸缩鼻带。在本发明中,这样的伸缩鼻带、伸缩颚带考虑到上述那样的变形状态,确定材质、形状等。图8是表示左右两端部及上缘部的全部与主片部直接结合的上部带状体的示意的平面图。如图8的上侧的图所示,上部带状体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o,上下方向的长度(除去与主片部结合的部分。以下也称为“深度”)比其短(例如,20mm)。上部带状体若用手指抓住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下缘部的附近地向下侧拉伸,则如图8的下侧的图所示,因为上缘部被固定,因此,上缘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o不变,下缘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比Lo长的L5。另外,上缘部和下缘部之间的部分的变形状态,也是在下侧也比在上侧变形率提高。即,在变形前(I)及(2)的部分的长度相等,而与它们相当的部分的变形后的(I)’及(2)’的长度为(I)’ < (2)’。在该方式中,上部带状体的左右两端部及上缘部的3边固定在主片部,因此,伸缩性比伸缩性材料的伸缩率变差。图9是表示左右两端部及上缘部的全部与主片部直接结合的其他的上部带状体的示意的平面图。如图9的上侧的图所示,上部带状体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o,上下方向的长度比其短,但比图8所示的上部带状体变长(例如,50mm)。 上部带状体若用手指抓住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下缘部的附近地向下侧拉伸,则如图9的下侧的图所示,因为上缘部被固定,因此,上缘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o不变,下缘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比Lo长的L6。另外,上缘部和下缘部之间的部分的变形状态,也是在下侧也比在上侧变形率提高。即,在变形前(I)、(2)及(3)的部分的长度相等,而与它们相当的部分的变形后的(1)’、(2)’及⑶’的长度为(I)’ <⑵’ < ⑶’。 在该方式中,上部带状体的左右两端部及上缘部的3边固定在主片部,因此,伸缩性比伸缩性材料的伸缩率变差,但若与图8所示的上部带状体相比,则上下方向的长度长,因此,对上缘部被固定的影响减小,变得容易伸长。图8及图9所示那样的上部带状体构成鼻子遮盖袋。在本发明中,这样的鼻子遮盖袋、颚遮盖袋考虑到上述那样的变形状态,确定材质、形状等。特别是,在鼻子遮盖袋形成鼻头及鼻翼复杂的曲线形状的方面,优选考虑到针对该形状存在大的个人差别的方面。在以往的口罩中,存在在鼻子的周边,呼气容易泄漏或容易错位的问题。在本发明中,鼻子遮盖袋优选覆盖鼻头及鼻翼的方式,进而更优选鼻梁也被覆盖的方式(参照图5(B)及图5(C))。在鼻子遮盖袋也覆盖鼻梁的情况下,在鼻翼的周边即使产生多少间隙也难以产生呼气的泄漏。鼻子遮盖袋的深度,从上述观点来看,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优选20mm以上,更优选30_以上。另外,鼻子遮盖袋的深度从在穿用时不覆盖到穿用者的眼睛附近等使用便利的方面来看,优选为IOOmm以下。关于鼻子遮盖袋说明使用的伸缩性材料和形状的关系。图10是表示具有各种材料及形状的鼻子遮盖袋的口罩的示意的平面图。在图10中,仅表示主片部及鼻子遮盖袋。在图10中,表示了后述制作了的样品中的主片部及鼻子遮盖袋的大小。图10(A)所示的口罩102a,在主片部20的上部,作为非伸缩性材料的上部带状体42a不但在左右两端部,还在其上侧的边缘部的全部结合,构成鼻子遮盖袋。在后述的穿用试验中 ,上部带状体42a由作为非伸缩性材料的PP SMS无纺布(Avgol公司制造、单位面积重量13g/m2、破断伸长率(破断伸) 30% )构成,为长方形的形状,使用了通过热密封与主片部20结合的样品。图10⑶所示的口罩102b,除了代替上部带状体42a使用了作为非伸缩性材料的上部带状体42b之外,其他与口罩102a相同。在后述的穿用试验中,作为上部带状体42b,使用了在上部带状体42a的下缘部附近以将2个470dtex( r '> r ^ ^ )的氨基甲酸酯纤丝延伸至1.3倍的状态通过粘接剂进行结合而安装的样品。图10(C)所示的口罩102c,除了代替上部带状体42a使用了作为伸缩性材料的上部带状体42c之外,其他与口罩102a相同。在后述的穿用试验中,作为上部带状体42c,使用了将作为一个方向伸缩性的伸缩性材料的SEBS薄膜和使PP无纺布的复合弹性体(美国托来多卡公司制造、单位面积重量40g/m2、破断伸长率220% )以伸张至1.3倍的状态在主片部20通过热密封进行结合的样品。图10(D)所示的口罩102d,除了代替上部带状体42c使用了作为伸缩性材料的上部带状体42d之外,其他与口罩102c相同。在后述的穿用试验中,作为上部带状体42d,使用了增长上部带状体42c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中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的材料的样品。图10(E)所示的口罩102e,除了代替上部带状体42c使用了作为伸缩性材料的上部带状体42e之外,其他与口罩102c相同。
在后述的穿用试验中,作为上部带状体42e,使用了减短上部带状体42c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中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的材料的样品。对图10所示的各口罩进行了穿用试验。穿用试验通过将口罩穿用在被试验者,评价穿用性以及覆盖状态及鼻周边的间隙的产生状态而进行。在第I表中表示结果。[表 I]第I 表
权利要求
1.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其具有:覆盖包括穿用者的鼻子及嘴的脸部下部的主体部;和与上述主体部结合并将上述主体部固定在穿用者的脸部下部的固定部, 上述主体部具有主片部、用于保持穿用者的下颚的下部带状体和/或用于保持穿用者的鼻子的上部带状体,上述下部带状体在上述主片部的内侧的下部,跨在上述主片部的左右两端部之间地设置,由带状的伸缩性材料形成;上述上部带状体在上述主片部的内侧的上部,跨在上述主片部的左右两端部之间地设置,由带状的伸缩性材料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上述下部带状体和/或上述上部带状体,以在穿用时存在于上述主片部和穿用者的肌肤之间的方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上述下部带状体以在从脸部的下颚经由颚骨到两颊的部分与穿用者的脸部接触的方式设置,和/或上述上部带状体以在从脸部的鼻头经由鼻翼到两颊的部分与穿用者的脸部接触的方式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 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在穿用时,上述主片部的内侧的表面和穿用者的肌肤不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在穿用时,上述主片部的内侧的表面和与穿用者的鼻子的主体部接触的部分之中左右方向的中央最下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0.5mm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在穿用时,上述主片部的内侧的表面和与穿用者的上唇的左右方向的中央最下部之间的距离为3mm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在穿用时,上述主片部的内侧的表面和与穿用者的颚的主体部接触的部分之中左右方向的中央最上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0.5mm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在穿用时,上述主片部的内侧的表面和穿用者的颊之间的距离为Imm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上述下部带状体和/或上述上部带状体的左右方向的最大伸张率为1.5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部具有上述下部带状体, 上述下部带状体,在其下侧的边缘部的全部不与上述主片部结合,构成钩挂到穿用者的下颚的伸缩颚带。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部具有上述下部带状体, 上述下部带状体,在其下侧的边缘部的全部或一部分与上述主片部结合,构成收容穿用者的下颚的颚遮盖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上述下部带状体在穿用时被折回,在上述主片部和穿用者的肌肤之间产生双层地存在的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部具有上述下部带状体, 将上述下部带状体和其外侧的片状物在下侧的缘部及左右两边结合的、在上侧具有开口的袋状部件,以上述下部带状体位于上述主片部的内侧的下部的方式在上述片状物处结合,构成收容穿用者的下颚的颚遮盖袋。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上述颚遮盖袋的深度为20mm以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部具有上述下部带状体, 上述下部带状体具有狭缝或孔,上述狭缝或上述孔收容穿用者的下颚。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部具有上述上部带状体, 上述上部带状体,在其上侧的边缘部的全部不与上述主片部结合,构成钩挂到穿用者的鼻子的伸缩鼻带。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部具有上述上部带状体, 上述上部带状体,在其上侧的边缘部的全部或一部分与上述主片部结合,构成收容穿用者的鼻子的鼻子遮盖袋。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上述上部带状体在穿用时被折回,在上述主片部和穿用者的肌肤之间产生双层地存在的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部具有上述上部带状体, 将上述上部带状体和其外侧的片状物在上侧的缘部及左右两边结合的、在下侧具有开口的袋状部件,以上述上部带状体位于上述主片部的内侧的上部的方式在上述片状物处结合,构成收容穿用者的鼻子的鼻 子遮盖袋。
20.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上述鼻子遮盖袋的深度为20mm以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难以产生穿用位置的错位的口罩。该口罩具有覆盖包括穿用者的鼻子及嘴的脸部下部的主体部;和与上述主体部结合并将上述主体部固定在穿用者的脸部下部的固定部,上述主体部具有主片部、用于保持穿用者的下颚的下部带状体和/或用于保持穿用者的鼻子的上部带状体,上述下部带状体在上述主片部的内侧的下部,跨在上述主片部的左右两端部之间地设置,由带状的伸缩性材料形成;上述上部带状体在上述主片部的内侧的上部,跨在上述主片部的左右两端部之间地设置,由带状的伸缩性材料形成。
文档编号A41D13/11GK103222695SQ201210020658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30日
发明者铃木磨, 平井好夫 申请人: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