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面拉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044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平面拉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锁式拉头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平面拉头,其可避免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卡住线条、刮手以及弹片弹力容易失效等问题,并还具有结构简单、加工组装方便等特点。
背景技术
日本实用新型公告昭54-43841公开了一种自锁式拉锁拉头,其即为目前市场上的常规拉头,其包括拉头主体、弹片和拉片,该弹片具有隐蔽拉片上偏心轴的中央基部、位于中央基部后端的锁定爪以及小览度的如端部分,该如端部分从中央基部的后端居中向下弯曲并固定在拉头主体导柱的前表面上。该弹片中央基部的前端部分的相对两侧具有一对肩部,该肩部以枢轴转动的方式啮合一对凸出于拉头主体上翼片的两个支撑点,该弹片的中央基部的后端具有开口,该开口的边缘可与位于上翼片上的啮合凸耳啮合。如此,通过拉片上的偏心轴的作用,使得弹片上的锁定爪会响应拉片在水平姿态和直立姿态之间的转动而啮合和脱开拉链链条,即拉片在水平姿态时将无法拽动拉头主体运动,而在直立状态时则可拽动拉头主体运动。但是,上述常规拉头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至少仍存在如下缺陷一、由于该拉头主体上翼片的两个支撑点均朝外设置,故在日常生活使用过程中,该两个支撑点经常会存在卡住线条的情形,从而会破坏衣物;另外在人们拽拉拉链以及在洗涤衣物时,该两个支撑点还会存在刮手的隐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不便;二、其对该弹片的定位,具体包括通过前端部分与导柱的前表面固定、通过中央基部的一对肩部与两个支撑点之间的抵触、以及通过中央基部后端的开口与上翼片啮合凸耳之间的啮合来实现,故可知该弹片大部分仍然是处于上翼片的上方,如此在拉头水洗、后处理工艺过程中容易出现卡住桶壁小孔的现象,如此会由于产品之间的相互撞击而降低弹片的弹力。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自锁式拉头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面拉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自锁式拉头存在卡住线条、刮手以及由于产品之间相互撞击而降低弹片弹力的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平面拉头,包括拉头本体、弹片和拉片,该拉头本体具有上翼片、下翼片以及连接上翼片和下翼片的导柱,该上翼片上形成有啮合凸耳以及贯通于该上翼片两表面的穿孔,该弹片具有中央基部、位于中央基部后端的锁定爪以及位于中央基部如端的如端部分,该中央基部与锁定爪之间还具有开口,该锁定爪穿过该上翼片的穿孔而可对拉链进行锁定,该开口的边缘与啮合凸耳相啮合;该拉片具有把手部以及偏心轴,该偏心轴可位于中央基部与上翼片的空间中并被中央基部隐蔽;其中,该弹片还包括形成在中央基部前端的支撑爪,该上翼片上还形成有T形沉槽,即包括水平槽和竖直槽,该前端部分容设在T形沉槽的竖直槽中并使前端部分的上表面平齐或低于上翼片的表面,该支撑爪嵌入至水平槽中而与水平槽的槽壁相抵触。进一步,该支撑爪包括分设在弹片前端部分两侧的第一爪体和第二爪体,该第一爪体和第二爪体均可容设在水平槽中并均可与水平槽的槽壁相抵触。进一步,该T形沉槽中竖直槽的宽度与前端部分的宽度相匹配。进一步,该上翼片在T形沉槽的背面侧还突出形成有加强筋。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平面拉头,其通过在上翼片上形成T形沉槽,并使得弹片的前端部分能容设在T形沉槽的竖直槽中,且使该支撑爪与T形沉槽中水平槽的槽壁相抵触。如此,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该弹片在拉头前后方向的定位,是通过该支撑爪与水平槽的槽壁之间的抵触来实现,由于该支撑爪朝向于上翼片,即为朝里的状态,故可以减少日常生活使用过程中卡住裤线的不便,同时还消除了拉合拉链过程有刮手现象的发生;二、由于该弹片的前端部分能容设在T形沉槽内,且该前端部分的上表面平齐或低于上翼片的表面,故该前端部分能沉入在上翼片平面下,如此在进行拉头水洗、后处理工艺等过程时,不会影响到弹片的弹力,从而确保整个拉头具有较佳的质量;三、在组装过程中,由于可以将该前端部分快速定位在该T形沉槽中,故还具有组装方便的特点。


图I为本发明涉及一种平面拉头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涉及一种平面拉头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图3为本发明涉及一种平面拉头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为本发明涉及一种平面拉头较佳实施例另一个角度的组合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涉及一种平面拉头的立体分解图。图中平面拉头100拉头本体I上翼片11加强筋111下翼片12导柱13啮合凸耳 14穿孔15T形沉槽16水平槽161竖直槽162弹片2中央基部21第一爪体211第二爪体 212锁定爪22前端部分 23开口24拉片3把手部31偏心轴3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如图I至图5所示,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平面拉头100,其包括拉头本体I、弹片2和拉片3,其中该拉头本体I具有上翼片11、下翼片12以及连接上翼片11和下翼片12的导柱13,该上翼片11上形成有啮合凸耳14以及穿孔15,该穿孔15贯通于该上翼片11的两表面,该上翼片11上还形成有T形沉槽16,即包括水平槽161和竖直槽162。该弹片2具有中央基部21、锁定爪22和前端部分23,该锁定爪22位于中央基部21的后端,该如端部分23位于中央基部21的如端,该中央基部21与锁定爪22之间还具 有开口 24,该锁定爪22穿过该上翼片11的穿孔15而可对拉链进行锁定,该开口 24的边缘则可与啮合凸耳14相啮合,该前端部分23在上翼片11上的部分容设在T形沉槽16的竖直槽162中,并使前端部分23的上表面平齐或低于上翼片11的表面;该T形沉槽16中竖直槽162的宽度与前端部分23的宽度相匹配,即该前端部分23恰可充满该T形沉槽16的竖直槽162 ;该中央基部21的前端还设置有支撑爪,该支撑爪嵌入至水平槽161中而与水平槽161的槽壁相抵触。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撑爪包括分设在弹片2前端部分23两侧的第一爪体211和第二爪体212,该第一爪体211和第二爪体212均可容设在水平槽161中并均可与水平槽161的槽壁相抵触,如此通过第一爪体211和第二爪体212与水平槽161之间抵触,从而使得整个弹片2在前后方向能被准确地定位住,即不会发生任何的左右偏转。该拉片3具有把手部31以及偏心轴32,该把手部31供人们握持而拽拉,该偏心轴32则可位于中央基部21与上翼片11的空间中并被中央基部21隐蔽;当该拉片3处于水平姿态,该锁定爪22会与拉链链条抵触而使拉头主体无法被拽动,当该拉片3处于竖直姿态时,该弹片2会被拉片3带动而使锁定爪22与拉链链条分离,从而使拉头主体能被拽动。如此,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在实现该弹片2在拉头前后方向上的定位时,是通过该支撑爪与水平槽161的槽壁之间的抵触来实现,即取代了传统在上翼片11上设置两个支撑点的方式,由于该支撑爪朝向于上翼片11,即为朝里的状态,故可以减少日常生活使用过程中卡住裤线的不便,同时还消除了拉合拉链过程的刮手现象。接着,由于该弹片2的前端部分23能容设在T形沉槽16内,且该前端部分23的上表面平齐或低于上翼片11的表面,故该前端部分23能沉入在上翼片11平面下,如此在进行拉头水洗、后处理工艺等过程时,该T形沉槽16能防止弹片2与外界接触,从而在上述过程中不会影响到弹片2的弹力,从而确保整个拉头具有较佳的质量;另外,在整个平面拉头100的组装过程中,由于可以将该前端部分23快速定位在该T形沉槽16中,故还具有组装方便的特点。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为了确保上翼片11在T形沉槽16处的结构强度,该上翼片11在T形沉槽16的背面侧还突出形成有加强筋111。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平面拉头,包括拉头本体、弹片和拉片,该拉头本体具有上翼片、下翼片以及连接上翼片和下翼片的导柱,该上翼片上形成有啮合凸耳以及贯通于该上翼片两表面的穿孔,该弹片具有中央基部、位于中央基部后端的锁定爪以及位于中央基部如端的如端部分,该中央基部与锁定爪之间还具有开口,该锁定爪穿过该上翼片的穿孔而可对拉链进行锁定,该开口的边缘与啮合凸耳相啮合;该拉片具有把手部以及偏心轴,该偏心轴可位于中央基部与上翼片的空间中并被中央基部隐蔽;其特征在于,该弹片还包括形成在中央基部前端的支撑爪,该上翼片上还形成有T形沉槽,即包括水平槽和竖直槽,该前端部分容设在T形沉槽的竖直槽中并使前端部分的上表面平齐或低于上翼片的表面,该支撑爪嵌入至水平槽中而与水平槽的槽壁相抵触。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平面拉头,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爪包括分设在弹片前端部分两侧的第一爪体和第二爪体,该第一爪体和第二爪体均可容设在水平槽中并均可与水平槽的槽壁相抵触。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平面拉头,其特征在于,该T形沉槽中竖直槽的宽度与前端部分的宽度相匹配。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平面拉头,其特征在于,该上翼片在T形沉槽的背面侧还突出形成有加强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平面拉头,包括拉头本体、弹片和拉片,该拉头本体具有上翼片、下翼片和导柱;该弹片具有中央基部、位于中央基部后端的锁定爪以及位于中央基部前端的前端部分;该拉片具有把手部以及偏心轴,该偏心轴可位于中央基部与上翼片的空间中并被中央基部隐蔽;其特征在于,该弹片还包括形成在中央基部前端的支撑爪,该上翼片上还形成有T形沉槽,即包括水平槽和竖直槽,该前端部分容设在T形沉槽的竖直槽中并使前端部分的上表面平齐或低于上翼片的表面,该支撑爪嵌入至水平槽中而与水平槽的槽壁相抵触。本发明可避免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卡住线条、刮手以及弹片弹力容易失效等问题,并还具有结构简单、加工组装方便等特点。
文档编号A44B19/26GK102771962SQ20121026997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0日
发明者张田, 李鹏辉, 陈佰兴 申请人: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