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装袖窿的原数裁剪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401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服装袖窿的原数裁剪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装设计制造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人体原始测量数据的服装袖窿的原数裁剪法。
背景技术
服装袖窿在人体表面呈椭圆形,袖窿的弯度、深度、周长在服装设计制造中对服装的款式、服装的舒适度都有重要作用。目前的服装裁剪制版技术主要有比例法、基型、原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新文化原型,但这些技术全部是用一些拼凑出来的公式实现的,如 B/6+3, I. 5/10B+3, 2/10B-1. 5,B/6+7, 2B/10+3, B/6+8, 2B/10+3 等。不但一道公式只能实现一种版型,而且无法证明哪道公式能算哪种板型,而现实生活中的服装版型有无数种。因此,目前的服装裁剪制版技术并不实用,仅限于裁剪师凭经验在反复修改中实现裁剪制版,使得服装的试制过程花费了比较大的人力物力及时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服装工业的发展。
公开日为2007年9月19日,公开号为CN101036537A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180°数 字化服装制版技术方案,它采用角度、数字、方程计算,使服装制版技术具有科学性、规律性、广谱性。其核心技术是肩部造型用180° , 181° , 182° , 183°…角度表示或6. 8,6. 7,6. 6,6. 5…数字计算,袖窿深用方程:平均袖窿深X0. 85=最佳袖山计算,并且袖山袖肥可以按理想同时确定。这种袖窿深的确定方法存在着袖窿深相对于袖山尺寸具有固定比例的问题,使得服装款式设计受到诸多限制。
公开日为2010年6月2日,公开号为 CN101716022A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袖窿剪裁方法,先确定袖窿周长、胸宽、背宽、肩宽以及胸围,将袖窿周长设定为AH ;由肩宽线、背宽线、袖窿深底线所确定的矩形来确定袖窿剪裁线的图形,该矩形的对角线L与背宽线交错的位置即可确定袖窿深,因此在确定了袖窿周长的情况下,袖窿深可以根据袖窿宽确定,而袖窿宽可以根据袖窿宽=半胸围-胸宽/2-背宽/2获得,半胸围、胸宽、背宽在衣装款式的重要指标,而袖窿深可以根据服装款式需要而方便的确定。但这种方法无法迅速确定袖窿下部剪裁线的具体位置,该专利文件说明书第15段第1-2行明确指出,“袖窿剪裁线由若干段不同曲率的弧线构成,该袖窿剪裁线通过软尺多次测量和调整后,达到或接近AH的长度后确定”,由此可见,该袖窿剪裁方法在设计袖窿剪裁线时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无法满足当今服装市场对服饰变换的速度要求, 且该方法“通过软尺多次测量和调整”的步骤,由于无法同步微调袖窿深,服装给人体的舒适度存在较大的欠缺,因此,采用该方法得出的袖窿剪裁线精确度不高,无法满足高档服装的剪裁要求。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袖窿裁剪方法所存在的费时较长、无法满足当今服装市场对服饰变换的速度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裁剪快捷、可以满足服装市场对服饰变换速度要求的服装袖窿的原数裁剪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袖窿裁剪方法所存在的袖窿裁剪线精确度不高,无法满足高档服装裁剪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袖窿裁剪线精确度高、可以满足高档服装裁剪要求的服装袖窿的原数裁剪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服装袖窿的原数裁剪法,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人体测量数据确定袖窿周长、胸宽、背宽、肩宽、胸围及衣长的服装原数。这种基于人体原始测量数据加服装放松量与款式变化量确定的服装原数,包含着款式变化和人体舒适度两大因素。服装袖窿周长在人体臂根围呈立体椭圆形,平面图上分开设计袖窿,是为了裁剪立体椭圆的袖窿周长线。现有技术无法在平面图上确定等于服装原数的袖窿周长线,在于认识不到平面图上的袖窿弧线可以称为袖窿周长线,不敢用袖窿周长原数来计算求证袖窿周长线,在把袖窿周长的数值概念转变为形态概念的过程中首先犯了大错。本发明创造了一种缺口椭圆周长标和周长率,直接用袖窿周长原数计算标长,在平面图上标定袖窿周长线经过的相关要素的方位要点,合理运用服装原数中的两大因素,达到准确、快速确定等于袖窿周长原数的袖窿裁剪线的目的。
b.以胸围/2为宽度、衣长为高度画衣片矩形,衣片矩形的左边为后衣中线,右边为前衣中线,上边为上平线,下边为下平线,并以上平线两端为各自坐标点画出前后衣片领窝。将前后衣片合并裁剪,可以精确确定整个袖窿的位置,裁剪精确度高;前后领窝的大小则可以根据具体的服装款式、规格确定,本发明不涉及领窝以及下部分衣片的设计。
c.用肩宽/2确定肩端点至前后衣中线的距离,用肩宽/10确定肩端点至上平线的距离,画出肩端点至领窝的肩斜线。肩端点在裁剪时是分开的两个点,但把袖窿缝合成椭圆之后是同一点,因此肩端点至前后衣中线的距离是相同的,而肩端点至上平线的距离则设定为肩宽的十分之一。
d.把衣片的袖窿周长线设为一种带有缺口的椭圆形,设该缺口椭圆周长外接矩形的对角线为周长标hy,设缺口椭圆的周长与hy标长的比率为周长率y,即袖窿周长/hy=y, 设定1=2,hy=袖窿周长/2,则hy*2=缺口椭圆周长=袖窿周长,设定用hy代替袖窿周长原数运行标定纵横双向袖窿深。纵横双向袖窿深标定法,使hy穿越整个袖窿要素分布区, 利于首先满足服装原数构成的款式板型需要的袖窿宽度对袖窿周长线的弯度需求等横向量的分配,再根据hy标长包含的周长量分配纵向要素量,其中纵向周长线相切点设为调整点。“服装款式板型变化多端,缺口椭圆也是形态多变,本发明设定用hy代替袖窿周长原数运行标定纵横双向袖窿深,迫使hy的运行方法能统一计算多种形态的缺口椭圆周长,也就能统一求证所有宽度的袖窿周长,其中多项要素量的比例分配,不需要操作者计算,这个运行方法的核心技术在于周长标hy。所以,以类似“ π ”的“直径或半径”的单一概念无法在名称上概括hy运行方法的技术特征与功能,把hy命名为周长标,意在说明hy是人体臂根围的立体椭圆周长的变量值,hy是在平面图上合理运用服装原数中的两大因素,以自身周长含量标定自身所需要的要素点;周长标三个字,确切的展现了 hy运行方法的技术特征与功能的实质,容易让人从中国文化元素的词句定义上理解、记住、应用hy运行方法及技术特征与功能。hy标定纵横双向袖窿深的精确度在于标长,标长的精确度在于Y,但y也有小数,y值以2为中左右波动,服装款式板型变不完,y的小数就算不尽,而一旦为y加上小数, 用I计算的hy就连一个O宽度的直线型袖窿深点也标不定”。因此,设定y=2,是对不同款式、不同规格的服装经过无数次验证确定的最佳比率,实践证明这一比率对于不同款式、不同规格的服装均具良好的适用性,完全可以满足高档服装的裁剪要求。而缺口椭圆周长标与周长率的代号,取之于本发明第一发明人姓名的中文拼音的不同字母,1^与7该读中文音还是外文音?随读者方便,hy与y在英文单词中代表什么?与本发明实质内容无关。e.以肩端点为高度、以胸围/4为长度,距后衣中线为背宽/2处画出与后衣中线平行的背宽线,距前衣中线为胸宽/2处画出与前衣中线平行的胸宽线,根据肩端点的高度画出袖窿宽线,背宽线、胸宽线上端分别与袖窿宽线相交,胸宽线与背宽线的距离为袖窿宽;不求证袖窿宽值。“hy运行方法与功能,能根据袖窿的横向变化量标定袖窿的纵向变化量,而且不必测量袖窿宽”。所以,把衣片的袖窿周长线设为一种带有缺口的椭圆形,不必求证袖窿宽的具体数值。f.以hy=袖窿周长/2为基准,在画尺上确定hy标长,以尺为标,以背宽线上端为hy上端固定点,背宽线下部为hy下端的运行起点,把hy下端运行I个袖窿宽与胸宽线下部相交画hy标长线,确认该相交点是hy标定的双向袖窿深点,并依据该点与下平线平行画袖窿深底线,即缺口椭圆周长外接矩形的底线;删除袖窿深底线以下的背宽线、胸宽线的多余部分,不求证袖窿深值。“在缺口椭圆的形态宽度被相关的服装原数确定为袖窿宽之后,·hy运行方法与功能,能根据相关的袖窿的宽度变化量标定纵横双向袖窿深=1条hy标长线,即使对于没有横向变化量的O宽度袖窿,hy绝对根据袖窿宽度运行的方法与功能也能单一纵向标定直线型的O宽度袖窿深还是=1条hy标长线。”所以,把衣片的袖窿周长线设为一种带有缺口的椭圆形,无论该袖窿的形态宽度是多少,其袖窿深都由hy —标定底,不必求证袖窿深值。前面所述的袖窿宽线、胸宽线、背宽线及袖窿深底线是指这四条线所围合的矩形的四条边线,不包括画线时可能出现的延伸部分。g.由下平线的中点垂直往上画出侧缝线,确定侧缝线与袖窿深底线的相交点即为袖窿周长线的下侧点,袖窿深底线以上的胸宽线、背宽线的1/3高度处为袖窿周长线的外侧点,肩端点为袖窿周长线的上侧点。侧缝线为前后衣片的分界线,这里的1/3高度是指夕卜侧点与袖窿深底线的距离为胸宽线或背宽线长度的三分之一,外侧点与袖窿宽线的距离为胸宽线或背宽线长度的三分之二。h.由各外侧点至袖窿周长线的下侧点画前后袖窿弯度识别线,把前袖窿弯度识别线以下段的hy线作为前后袖窿的弯度参照,确定该段hy线长值/3=前后袖窿下部的斜向弯度值,由此,把该段hy线近弯度识别线的1/3处确定为前后袖窿周长线下部斜向弯度点。服装袖窿的弯度相应于服装款式板型胸宽线、背宽线之间的横向距离小,趋向宽松型,横向距离大,趋向紧身型,紧身型弯度要大,宽松型弯度小,弯度与宽度同属于横向变化量,弯度与宽度成正比;纵向变化量在于袖窿深,袖窿越深,弯度越要小,越趋向宽松型,纵向与横向之间的要素量成反比;处于宽松与紧身型之间的袖窿属于合身型,而区分袖窿的款式板型及弯度属性,都必须结合袖窿周长要素量给出袖窿深底线,否则,单独面对I个袖窿宽,该款的袖窿属性是什么?袖窿的纵横双向弯度要素的交点在哪儿?就无从谈起。因此,现有技术的裁剪方法对袖窿弯度无法作出简单明确的区别,有通过软尺多次测量和调整后才确定的,有先通过修改袖窿深度弯度裁剪小于服装原数的纸板裁片对比着在画衣片时又重新修改确定的,也有采用角度、数字、方程计算而不管这个袖窿周长对与错就确定的,这些过程都脱离袖窿周长原数,不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而且具有很大误差,导致袖窿周长线精确度不高,无法满足高档服装对袖窿周长线的高精度要求。而本发明,以hy=袖窿周长/2为基准,确定hy标长,用hy下端点与胸宽线的相交点标定纵横双向袖窿深点,这样,胸宽线画到哪儿,袖窿深底线点就会被hy下端点相应的标到哪儿,纵横双向的弯度系数就会被hy运行到哪儿的方位,使操作者能用弯度识别线在hy线中方便的切换出该款式板型所属的弯度值,简单、快速地识别确定前后袖窿周长线下部斜向弯度点,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袖窿部位所存在的费时费力且精度不高的问题。所述的前后袖窿弯度识别线以下段的hy长度的三分之一,是指前后袖窿弯度识别线与hy的相交点和袖窿周长线下部斜向弯度点之间的距离。 i.由肩端点至外侧点画前后袖窿的上部周长线,由外侧点经过前后袖窿周长线下部斜向弯度点至下侧点画前后袖窿的下部周长线,并使袖窿周长线的下侧点处与袖窿深底线相切,前后袖窿周长线在外侧点处分别与背宽线、胸宽线相切;确定该袖窿周长线为服装袖窿的原数周长线,并依据此线放缝裁剪制板。本发明把袖窿合并为一种带有缺口的椭圆形,用袖窿周长原数/y,获得周长标hy,合理运用服装原数中的两大因素,迫使hy的运行幅度与袖窿宽度弯度成正比、与自身标长及外接矩形深度成反比,使hy产生结合胸宽、背宽、肩宽、胸围以及衣长的服装原数构成的袖窿宽,标定纵横双向袖窿深点和外接矩形底线点的功能;由此确定袖窿周长线各侧点、确定下部弯度点,再依据各点画出袖窿周长原数裁剪线。从合理运用服装两大因素和实践结果看,这个过程是合理的即使同一个人、对同一张服装定单、用同一种工具实施制图,用这个过程,就能简单、快速的画出形态光滑的高精度的袖窿周长线。因此,在制造需要袖窿的高低档款式服装的裁剪制板程序中,只要有袖窿周长原数,应用I支持hy运行方法与功能,就能简单、明确的确定袖窿弯度及相关要素点,能达到准确快速实现袖窿周长原数裁剪线的目的。作为优选,以hy*2=袖窿周长原数为准则,用电脑或手工测量工具测量袖窿周长线的长度,如果测得其长度值大于袖窿周长原数,则将外侧点以下的袖窿周长线连同袖窿深底线等距离上移,其上移量=其大于量/2 ;如果测得其长度值小于袖窿周长原数,则将外侧点以下的袖窿周长线连同袖窿深底线等距离下移,其下移量=其小于量/2 ;将移动完成后的袖窿周长线上下连接处光滑过渡连接,修正后的袖窿周长线即为服装的袖窿周长原数裁剪线,并依据此线放缝裁剪制板。由此,周长率I产生左右波动的小数而造成的微差、设计手法不同而造成的误差,都能一步修正于袖窿周长线,还原于该袖窿周长原数应该有的袖窿深之中。多年的应用实践证明本发明的原数裁剪法能够方便、快捷、精确的确定袖窿周长原数裁剪线,完全可以满足高档服装的裁剪要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它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袖窿裁剪方法存在的费时较长、无法满足服装市场对服饰变换的快节奏要求以及现有技术的袖窿裁剪方法存在的袖窿裁剪线精确度不高,无法满足高档服装裁剪要求的问题,本发明的袖窿裁剪方法裁剪快捷、袖窿裁剪线精确度高,不但可以满足服装市场对服饰变换的快节奏要求,而且也适用于高档服装的裁剪,是一种简便实用的袖窿裁剪方法。


附图I是本发明的一种服装袖窿的原数裁剪法示意图。图中1.肩端点,2.肩斜线,3.袖窿周长线,4.背宽线,5.胸宽线,6.袖窿宽线,7.袖窿深底线,8.侧缝线,9.下侧点,10.外侧点,11.弯度识别线,12.袖窿周长线下部斜向弯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I在如图I所示的实施例I中,一种服装袖窿的原数裁剪法,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人体测量数据确定袖窿周长、胸宽、背宽、肩宽、胸围及衣长的服装原数;b.以胸围/2为宽度、衣长为高度画衣片矩形,衣片矩形的左边为后衣中线,右边为前衣中线,上边为上平线,下边为下平线,并以上平线两端为各自坐标点画出前后衣片领窝;c.用肩宽/2确定肩端点I至前后衣中线的距离,用肩宽/10确定肩端点至上平线的距离,画出肩端点至领窝的肩斜线2 ;d.把衣片的袖窿周长线3设为一种带有缺口的椭圆形,设该缺口椭圆周长外接矩形的对角线为周长标hy,设缺口椭圆的周长与hy标长的比率为周长率y,即袖窿周长/hy=y,设定y=2,hy=袖窿周长/2,则hy*2=缺口椭圆周长=袖窿周长,设定用hy代替袖窿周长原数运行标定纵横双向袖窿深;e.以肩端点为高度、以胸围/4为长度,距后衣中线为背宽/2处画出与后衣中线平行的背宽线4,距前衣中线为胸宽/2处画出与前衣中线平行的胸宽线5,根据肩端点的高度画出袖窿宽线6,背宽线、胸宽线上端分别与袖窿宽线相交,胸宽线与背宽线的距离为袖窿宽; 不求证袖窿宽值;f.以hy=袖窿周长/2为基准,在画尺上确定hy标长,以尺为标,以背宽线上端为hy上端固定点,背宽线下部为hy下端的运行起点,把hy下端运行I个袖窿宽与胸宽线下部相交画hy标长线,确认该相交点是hy标定的双向袖窿深点,并依据该点与下平线平行画袖窿深底线7,即缺口椭圆周长外接矩形的底线;删除袖窿深底线以下的背宽线、胸宽线的多余部分,不求证袖窿深值;g.由下平线的中点垂直往上画出侧缝线8,确定侧缝线与袖窿深底线的相交点即为袖窿周长线的下侧点9,袖窿深底线以上的胸宽线、背宽线的1/3高度处为袖窿周长线的外侧点10,肩端点为袖窿周长线的上侧点;h.由各外侧点至袖窿周长线的下侧点画前后袖窿弯度识别线11,把前袖窿弯度识别线以下段的hy线作为前后袖窿的弯度参照,确定该段hy线长值/3=前后袖窿下部的斜向弯度值,由此,把该段hy线近弯度识别线的1/3处确定为前后袖窿周长线下部斜向弯度点 12 ;i.由肩端点I至外侧点10画前后袖窿的上部周长线,由外侧点10经过前后袖窿周长线下部斜向弯度点12至下侧点9画前后袖窿的下部周长线,并使袖窿周长线的下侧点处与袖窿深底线7相切,前后袖窿周长线在外侧点处分别与背宽线4、胸宽线5相切;确定该袖窿周长线为服装袖窿的原数周长线,并依据此线放缝裁剪制板。
实施例2在如图I所示的实施例2中,一种服装袖窿的原数裁剪法,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人体测量数据确定袖窿周长、胸宽、背宽、肩宽、胸围及衣长的服装原数;b.以胸围/2为宽度、衣长为高度画衣片矩形,衣片矩形的左边为后衣中线,右边为前衣中线,上边为上平线,下边为下平线,并以上平线两端为各自坐标点画出前后衣片领窝;
c.用肩宽/2确定肩端点I至前后衣中线的距离,用肩宽/10确定肩端点至上平线的距离,画出肩端点至领窝的肩斜线2 ;
d.把衣片的袖窿周长线3设为一种带有缺口的椭圆形,设该缺口椭圆周长外接矩形的对角线为周长标hy,设缺口椭圆的周长与hy标长的比率为周长率y,即袖窿周长/hy=y,设定y=2,hy=袖窿周长/2,则hy*2=缺口椭圆周长=袖窿周长,设定用hy代替袖窿周长原数运行标定纵横双向袖窿深;
e.以肩端点为高度、以胸围/4为长度,距后衣中线为背宽/2处画出与后衣中线平行的背宽线4,距前衣中线为胸宽/2处画出与前衣中线平行的胸宽线5,根据肩端点的高度画 出袖窿宽线6,背宽线、胸宽线上端分别与袖窿宽线相交,胸宽线与背宽线的距离为袖窿宽;不求证袖窿宽值;
f.以hy=袖窿周长/2为基准,在画尺上确定hy标长,以尺为标,以背宽线上端为hy上端固定点,背宽线下部为hy下端的运行起点,把hy下端运行I个袖窿宽与胸宽线下部相交画hy标长线,确认该相交点是hy标定的双向袖窿深点,并依据该点与下平线平行画袖窿深底线7,即缺口椭圆周长外接矩形的底线;删除袖窿深底线以下的背宽线、胸宽线的多余部分,不求证袖窿深值;
g.由下平线的中点垂直往上画出侧缝线8,确定侧缝线与袖窿深底线的相交点即为袖窿周长线的下侧点9,袖窿深底线以上的胸宽线、背宽线的1/3高度处为袖窿周长线的外侧点10,肩端点为袖窿周长线的上侧点;
h.由各外侧点至袖窿周长线的下侧点画前后袖窿弯度识别线11,把前袖窿弯度识别线以下段的hy线作为前后袖窿的弯度参照,确定该段hy线长值/3=前后袖窿下部的斜向弯度值,由此,把该段hy线近弯度识别线的1/3处确定为前后袖窿周长线下部斜向弯度点12 ;
i.由肩端点I至外侧点10画前后袖窿的上部周长线,由外侧点10经过前后袖窿周长线下部斜向弯度点12至下侧点9画前后袖窿的下部周长线,并使袖窿周长线的下侧点处与袖窿深底线7相切,前后袖窿周长线在外侧点处分别与背宽线4、胸宽线5相切;
j.以hy*2=袖窿周长原数为准则,用电脑或手工测量工具测量袖窿周长线的长度,如果测得其长度值大于袖窿周长原数,则将外侧点以下的袖窿周长线连同袖窿深底线等距离上移,其上移量=其大于量/2 ;如果测得其长度值小于袖窿周长原数,则将外侧点以下的袖窿周长线连同袖窿深底线等距离下移,其下移量=其小于量/2 ;将移动完成后的袖窿周长线上下连接处光滑过渡连接,修正后的袖窿周长线即为服装的袖窿周长原数裁剪线,并依据此线放缝裁剪制板。实施例3
在如图I所示的实施例3中,一种服装袖窿的原数裁剪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人体测量数据确定袖窿周长、胸宽、背宽、肩宽、胸围及衣长的服装原数。按照服装款式要求对人体进行测量,取得服装原数。这里的原数是指原始测量数据,现有技术的服装裁剪法无法直接根据这些原始测量数据来确定袖窿的裁剪线,而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依据这些原始测量数据直接确定袖窿的裁剪线,从而达到准确、快速裁剪的目的。
b.以胸围/2为宽度、衣长为高度画矩形衣片,矩形衣片的左边为后衣中线,右边为前衣中线,上边为上平线,下边为下平线,并在前衣中线与后衣中线靠近上平线的衣片角部画出前后领窝。
将衣服的前后衣片合并裁剪,可以精确确定整个袖窿的位置,裁剪精确度高;前后领窝的大小则可以根据具体的服装款式确定,本发明不涉及领窝部分的设计。
c.用肩宽/2确定肩端点I至前后衣中线的距离,用肩宽/10确定肩端点至上平线的距离,画出肩端点至领窝的肩斜线2。
肩端点在裁剪时是分开的两个点,但服装缝合时是同一点,因此肩端点至前后衣中线的距离是相同的,而肩端点至上平线的距离则设定为肩宽的十分之一。
d.把矩形衣片上的袖窿设为一种带有缺口的椭圆形,设该缺口椭圆的外接矩形的对角线为hy,设缺口椭圆的周长与hy长度的比率为y,即袖窿周长/hy=y,设定y=2,则hy= 袖窿周长/2。
将矩形衣片上的袖窿设为一种带有缺口的椭圆,该椭圆具有一外接矩形,设定该矩形对角线的长度为袖窿周长的一半,这是对不同款式、不同规格的服装经过无数次验证确定的最佳比例,实践证明这一关系对于不同款式、不同规格的服装均具良好的适用性,按此裁剪,不但简单快捷,而且精确度很高,完全可以满足高档服装的裁剪要求。
e.距后衣中线为背宽/2处画出与后衣中线平行的背宽线4,距前衣中线为胸宽 /2处画出与前衣中线平行的胸宽线5,根据肩端点的高度画出袖窿宽线6,背宽线与胸宽线分别与袖窿宽线相交,胸宽线与背宽线的距离为袖窿宽。
这一步骤是画出缺口椭圆外接矩形的其中三条线。
f.以背宽线与袖窿宽线的交点为起点,向矩形衣片的右下方画hy,hy=袖窿周长 /2,并使hy的下端与胸宽线相交,以该相交点确定袖窿深度点,过该相交点画出与下平线平行的袖窿深底线7,袖窿深底线与肩端线之间的距离即为袖窿深。
这一步骤是画出缺口椭圆外接矩形的第四条线,本实施例所述的袖窿宽线、胸宽线、背宽线及袖窿深底线是指这四条线所围合的矩形的四条边线,不包括画线时可能出现的延伸部分。
g.由下平线的中点垂直往上画出侧缝线8,确定侧缝线与袖窿深底线的相交点即为袖窿周长线的下侧点9,胸宽线、背宽线的1/3高度处为袖窿周长线的外侧点10,肩端点为袖窿周长线的上侧点。
侧缝线为衣片的中线,这里的1/3高度是指外侧点与袖窿深底线的距离为胸宽线或背宽线长度的三分之一,外侧点与袖窿宽线的距离为胸宽线或背宽线长度的三分之二。
h.由两个外侧点至袖窿周长线的下侧点画前后袖窿弯度识别线11,把前后袖窿弯度识别线以下部分的hy长度作为前后袖窿的弯度参照,在该段hy线长度的1/3处确定为袖窿周长线下部斜向弯度点12。
由于袖窿周长线在外侧点以下部分的弯曲度较大,现有技术的裁剪方法对这一段的弯度没有简单而明确的限定,该段袖窿周长线在现有技术中是通过软尺多次测量和调整后才确定的,这一过程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由于每个画线者所画的弧线也不可能一致,因此具有很大误差,导致袖窿周长线精确度不高,无法满足高档服装对袖窿周长线的高精度要求;而本发明通过设置前后袖窿弯度识别线,在前后袖窿弯度识别线以下部分的hy长度的1/3处确定为袖窿周长线下部斜向弯度点,这样,袖窿周长线外侧点以下部分就可以简单、快速地确定,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费时费力且精度不高的问题。这里的前后袖窿弯度识别线以下部分的hy长度的三分之一,是指前后袖窿弯度识别线与hy的相交点和袖窿周长线下部斜向弯度点之间的距离。i.由肩端点I为起点,过前后袖窿周长线外侧点10、袖窿周长线下部斜向弯度点12及袖窿周长线的下侧点9画光滑弧形线,并使袖窿周长线的下侧点处的弧形线与袖窿深底线7相切,前后袖窿周长线外侧点处的弧形线分别与背宽线4及胸宽线5相切。j.以hy=袖窿周长/2为基准,用软尺测量袖窿周长线的长度,如果所测长度值大于袖窿周长原数,则将外侧点下方的袖窿周长线上移,其移动量为袖窿周长线长度与袖窿周长原数差的一半;如果所测长度值小于袖窿周长原数,则将外侧点下方的袖窿周长线下移,其移动量为袖窿周长原数与袖窿周长线长度差的一半;将移动完成后的袖窿周长线上下连接处光滑过渡连接,修正后的袖窿周长线即为服装成衣的袖窿线,并依据此线放缝裁剪制板。
·
本发明的裁剪方法,是在实践中通过不同款式、不同规格的服装的无数次验证的方法,其误差很小,可以满足大部分款式及规格的裁剪要求,而对于某些精度要求很高的服装,可以通过本优选方案进行一次袖窿周长的验证,验证中出现的偏差只需通过一次微调,即可达到很高的精确度,方便快捷地满足各种服装的裁剪要求。本发明的裁剪方法先根据人体测量数据的原数即原始数据确定袖窿周长、胸宽、背宽、肩宽、胸围以及衣长。胸宽与肩宽、背宽与肩宽的差值实际上决定了袖窿前后两侧的向外弯曲的程度,即决定了袖窿周长线的最外侧点。而由胸宽线、背宽线、袖窿宽线及袖窿深底线所确定的矩形与袖窿周长线有直接的关系,将该矩形的对角线hy的长度与袖窿周长线长度的比例确定为I比2,根据服装裁剪的实践经验来看,这个比例是恰当的。另外,实际裁剪时,衣片上的线条均需留一定的余量以满足缝纫要求。本发明涉及一种服装袖窿的原数裁剪法,以人体测量数据确定袖窿周长、胸宽、背宽、肩宽、胸围及衣长的服装原数,将袖窿设为一种带有缺口的椭圆形,设该缺口椭圆的外接矩形的对角线为hy,并设定hy=袖窿周长/2,通过袖窿周长、胸宽、背宽、肩宽、胸围等服装原数,确定该缺口椭圆的外接矩形及袖窿弯度识别线,并最终确定袖窿周长线。本发明的袖窿裁剪方法裁剪快捷、袖窿裁剪线精确度高,不但可以满足满足服装市场对服饰变换的快节奏要求,而且也适用于高档服装的裁剪。本发明具有操作方便、袖窿周长线的确定简单准确等特征,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袖窿裁剪方法存在的费时较长、无法满足服装市场对服饰变换的快节奏要求以及现有技术的袖窿裁剪方法存在的袖窿裁剪线精确度不高,无法满足高档服装裁剪要求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无论袖窿的宽窄均可适用,不需要另裁纸板对比估计,也不额外产生废纸垃圾;本发明的袖窿裁剪方法裁剪快捷、袖窿裁剪线精确度高,不但可以满足服装市场对服饰变换的快节奏要求,而且也适用于高档服装的裁剪,是一种简便实用的袖窿裁剪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服装袖窿的原数裁剪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人体测量数据确定袖窿周长、胸宽、背宽、肩宽、胸围及衣长的服装原数; b.以胸围/2为宽度、衣长为高度画衣片矩形,衣片矩形的左边为后衣中线,右边为前衣中线,上边为上平线,下边为下平线,并以上平线两端为各自坐标点画出前后衣片领窝; c.用肩宽/2确定肩端点(I)至前后衣中线的距离,用肩宽/10确定肩端点至上平线的距离,画出肩端点至领窝的肩斜线(2); d.把衣片的袖窿周长线(3)设为一种带有缺口的椭圆形,设该缺口椭圆周长外接矩形的对角线为周长标hy,设缺口椭圆的周长与hy标长的比率为周长率y,即袖窿周长/hy=y,设定y=2,hy=袖窿周长/2,则hy*2=缺口椭圆周长=袖窿周长,设定用hy代替袖窿周长原数运行标定纵横双向袖窿深; e.以肩端点为高度、以胸围/4为长度,距后衣中线为背宽/2处画出与后衣中线平行的背宽线(4),距前衣中线为胸宽/2处画出与前衣中线平行的胸宽线(5),根据肩端点的高度画出袖窿宽线(6),背宽线、胸宽线上端分别与袖窿宽线相交,胸宽线与背宽线的距离为袖窿宽;不求证袖窿宽值; f.以hy=袖窿周长/2为基准,在画尺上确定hy标长,以尺为标,以背宽线上端为hy上端固定点,背宽线下部为hy下端的运行起点,把hy下端运行I个袖窿宽与胸宽线下部相交画hy标长线,确认该相交点是hy标定的双向袖窿深点,并依据该点与下平线平行画袖窿深底线[7],即缺口椭圆周长外接矩形的底线;删除袖窿深底线以下的背宽线、胸宽线的多余部分,不求证袖窿深值; g.由下平线的中点垂直往上画出侧缝线(8),确定侧缝线与袖窿深底线的相交点即为袖窿周长线的下侧点(9),袖窿深底线以上的胸宽线、背宽线的1/3高度处为袖窿周长线的外侧点(IO ),肩端点为袖窿周长线的上侧点; h.由各外侧点至袖窿周长线的下侧点画前后袖窿弯度识别线(11),把前袖窿弯度识别线以下段的hy线作为前后袖窿的弯度参照,确定该段hy线长值/3=前后袖窿下部的斜向弯度值,由此,把该段hy线近弯度识别线的1/3处确定为前后袖窿周长线下部斜向弯度点(12); i.由肩端点(I)至外侧点(10)画前后袖窿的上部周长线,由外侧点(10)经过前后袖窿周长线下部斜向弯度点(12)至下侧点(9)画前后袖窿的下部周长线,并使袖窿周长线的下侧点处与袖窿深底线(7)相切,前后袖窿周长线在外侧点处分别与背宽线(4)、胸宽线(5)相切;确定该袖窿周长线为服装袖窿的原数周长线,并依据此线放缝裁剪制板。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服装袖窿的原数裁剪法,其特征在于以hy*2=袖窿周长原数为准则,用电脑或手工测量工具测量袖窿周长线的长度,如果测得其长度值大于袖窿周长原数,则将外侧点以下的袖窿周长线连同袖窿深底线等距离上移,其上移量=其大于量/2 ;如果测得其长度值小于袖窿周长原数,则将外侧点以下的袖窿周长线连同袖窿深底线等距离下移,其下移量=其小于量/2 ;将移动完成后的袖窿周长线上下连接处光滑过渡连接,修正后的袖窿周长线即为服装的袖窿周长原数裁剪线,并依据此线放缝裁剪制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服装袖窿的原数裁剪法,根据人体测量数据确定袖窿周长、胸宽、背宽、肩宽、胸围及衣长的服装原数,将袖窿设为一种带有缺口的椭圆形,设该缺口椭圆的外接矩形的对角线为周长标hy、与袖窿周长的比率设为y,创造一种hy运行方法,通过袖窿周长、胸宽、背宽、肩宽、胸围等服装原数,确定该缺口椭圆的外接矩形底线及袖窿弯度识别线,再确定相关要点画出袖窿周长线。本发明的袖窿裁剪法裁剪快捷、袖窿裁剪线精确度高,不但可以满足服装市场对服饰变换的快节奏要求,而且也适用于高档服装的裁剪,是一种简便实用的袖窿裁剪法。
文档编号A41H3/015GK102940333SQ20121034122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4日
发明者胡亨有, 胡晓梅, 胡晓芳, 胡兴通 申请人:胡亨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