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外套用面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织外套面料,该面料包括表层、中间层和内层,其中面料的表层和内层为涤纶纱线、或者尼龙纱线、或者氨纶裸丝与涤纶纱线或尼龙纱线、或者锦氨包覆纱、或者涤氨包覆纱,中间层为高卷缩锦纶纱线、高收缩涤纶纱线、双组份弹性纱线或氨纶包覆纱,面料的中间层通过成圈或集圈的方式分别与表层和内层连接。该面料的纵向、横向的刚性均在0.02cN?cm2/cm以上,纵向、横向的弯曲回复性均在0.3cN?cm/cm以下。
【专利说明】一种针织外套用面料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外套用面料。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针织面料由于质地柔软、吸湿透气、弹性优良,越来越多在内衣以及运动类外套方面得到应用。而作为西服类外套的用途却较少,这是因为面料自身的挺括感难以体现,成形性不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个人形象。
[0003]专利CN101455448A中公开了一种薄型保暖弹性内衣面料,组织为三层构造,内层原料使用高孔隙率涤纶纱,表面层使用高支防缩羊毛纱,中间层为氨纶丝。虽然采用的是相对稳定的三层结构,但因为是内衣用途,表层采用的是高支防缩羊毛纱,所以针织面料的挺括性并没有得到改善。
[0004]专利CN102150961A中公开了一种免烫抗菌面料,该面料由外层、中间层和内层组成,外层面料是PTT记性型长丝与涤纶、氨纶按一定配比混纺后制得的功能性面料,内层选用天然蚕丝、涤纶和锦纶6混纺的面料,中间层是以PVC、PU或TPU为材料的粘胶层。由于中间层是涂层加工,所以洗涤耐久性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另外该面料为机织物,与针织物相比在透湿性、穿着舒适性等方面都稍有欠缺。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别适用于西服类外套,且具有良好挺括性、回弹性、透气性的针织外套用面料。
[0006]本发明的面料包括表层、中间层和内层三层构造,表层和内层为涤纶纱线、或者尼龙纱线、或者氨纶裸丝与涤纶纱线或尼龙纱线、或者锦氨包覆纱、或者涤氨包覆纱,中间层为高卷缩尼龙纱线、高收缩涤纶纱线、双组份弹性纱线或氨纶包覆纱,上述氨纶包覆纱线的包覆形态为空气包覆或者机械包覆,中间层通过成圈或集圈的方式分别与表层和内层连接。
[0007]本发明的面料优选表层、内层为涤纶纱线、涤纶纱线与氨纶裸丝、或涤氨包覆纱,中间层为高收缩涤纶纱线、双组份弹性纱线、或涤氨包覆纱,中间层通过成圈或集圈的方式分别与表层和内层连接。高收缩涤纶纱线为沸水收缩率在20%以上的涤纶FDY ;双组份弹性纱线为PET/PBT双组份纱线或PET/PTT双组份纱线。中间层优选高收缩涤纶纱线,这样可以获得挺括感优越的面料。上述表层和内层所用的涤纶纱线可以是100%普通涤纶纱线,也可以是100%阳离子可染涤纶纱线,还可以是涤纶复合纱线。这里的涤纶复合纱为FDY作为芯纱、POY作为鞘纱,且芯纱与鞘纱的单丝纤度的比值在1.5?2.5之间的涤纶假捻变形复合纱或者涤纶空气变形复合纱。如涤纶空气变形复合纱可以由双组份弹性FDY作为芯纱、普通涤纶POY作为鞘纱通过空气变形加工复合而成;涤纶假捻变形复合纱由7?-72f的涤纶FDY作为芯纱、7ro-144f的涤纶POY作为鞘纱经假捻变形加工复合而成。
[0008]本发明的面料优选表层、内层为尼龙纱线、尼龙纱线与氨纶裸丝、或锦氨包覆纱,中间层为高卷缩尼龙纱线、或锦氨包覆纱,中间层通过成圈或集圈的方式分别与表层和内层连接。这里的尼龙纱线为尼龙全牵伸纱或尼龙假捻加工纱;高卷缩尼龙纱线的伸缩复原率在30%以上,可以确保面料的蓬松手感。上述表层和内层使用的尼龙纱线可以为普通尼龙纱或高卷缩尼龙纱线。
[0009]上述中间层纱线在后加工时产生收缩,纤维呈卷曲的形态,可以使面料表层、里层间产生微气囊。
[0010]考虑到面料的手感及最终的穿着舒适性,特别是肢体伸展灵活性,上述表层和里层用的涤纶或尼龙纱线优选为涤纶假捻加工纱或尼龙假捻加工纱。
[0011]本发明中间层使用高卷缩尼龙纱线、高收缩涤纶纱线、双组份弹性纱线或者氨纶包覆纱,与使用氨纶裸丝相比,中间层使用的纱线在收缩产生的弯曲形态使表层和里层面料间产生一定的空隙,使面料整体的蓬松度提升;与使用涂层技术连接表、里层相比,本发明提高了面料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环保。
[0012]中间层含量占整个面料的10?65重量%,如果含量过高的话,面料手感会受到影响。
[0013]本发明在28?36G双面机上进行编织,组织选用空气层组织、罗马组织或变形罗马组织。除了编织线长对面料厚薄的影响,在空气层组织中,表层和里层是通过集圈形式来连接的,且可以通过设计组织中集圈位置的循环数来调整面料的厚薄;在罗马组织和变形罗马组织中,表层和里层是通过成圈的形式来连接的,可通过设计组织中成圈和浮线的位置和个数来调整面料的厚薄。
[0014]本发明表、中、内层通过选择合适的纱线,很好地解决了针织面料的挺括性问题,而且生产方法简单易行,所得面料的纵向、横向的刚性均在0.02cN.cm2/cm以上;纵向、横向的弯曲回复性均在0.3cN.cm/cm以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7和比较例I的编织图。其中①路为中间层,以集圈方式连接表层和内层、④、⑥、⑧为表层、⑤、⑦、⑨为内层。
[0016]图2为实施例3、实施例6、实施例8和比较例2的编织图。其中①、②路为中间层;③路为表层;④路为内层。
[0017]图3为实施例4、实施例5和比较例3的编织图。其中①、④路为中间层;(D、⑤路为表层;③、⑥路为内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发明所涉及面料的各参数的测试方法如下:
(I)沸水收缩率
将纱线在缕纱测长仪上绕10圈(I圈=1米),放入100度的热水中处理30分钟后自然晾干,测量纱线热水处理后的长度收缩率,计算公式如下:
沸水收缩率=(沸水处理前纱线的长度-沸水处理后纱线的长度)/沸水处理前纱线的长度X 100%。
[0019](2)伸缩复原率 将纱线在缕纱测长仪上绕10圈(I圈=1米),放入90度的水中处理20分钟后,取出静置12个小时后,给纱线加初荷重(0.002g/DX纱线旦尼尔X 10X2)和定荷重(0.lg/DX纱线旦尼尔X10X2),将纱线在水中静置2分钟,测长度,记U/mm,再去除定荷重,保留初荷重,将纱线在水中静置2分钟,测长度,记U/mm。计算公式如下:
伸缩复原率=(L0- L1)/ L0X 100%ο
[0020]( 3 )刚性和弯曲回复性
根据编织物的力学特性在KES (Kawabata’ s Evaluation for Fabrics)机器上测试,织物的弯曲刚性用B(cN.cm2/cm)值表示,织物的弯曲回复性用2HB(cN.cm/cm)值表示。试验布大小为20cmX20cm,测试试验布单位长度的弯曲力矩M与曲率K之间的倾斜度。表示曲率K为0.5和1.5之间的倾斜度与曲率K为-0.5和-1.5之间的倾斜度的平均值。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2]实施例1
采用附图1的编织方式,①路为40D高卷缩尼龙纱线,高卷缩尼龙纱线的线长为195mm/100个线圈;--⑨路纱线为40D高卷缩尼龙纱线和20D氨纶裸丝,尼龙纱线的线长为115_/100个线圈,氨纶的线长为45_/100个线圈,其中高卷缩尼龙纱线的伸缩复原率为48.9%。在纬编机36G双面机上编织得到坯布,再将坯布经过精练去浆(精练剂0.5g/L、90°C)、中间定型(190°C)、酸性染料染色(95°C,吸水剂1.0%owf )、树脂整理(抗静电剂20g/L、柔软剂10g/L)、整理定型(180°C),得到克重约为360g/m2的针织面料。
[0023]所得面料中,中间层占整个面料的15重量% ;面料纵向刚性为0.3968cN cm2/cm、横向刚性为0.2822cN cm2/cm ;纵向弯曲回复性为0.2761cN cm/cm、横向弯曲回复性为
0.2443cN cm/cm。
[0024]实施例2
采用附图1的编织方式,①路为100D PET/PBT弹性复合纱,线长为228mm/100个线圈;
②、⑤、⑥、⑨路纱线为90D涤纶空气变形纱,S-800T/M,线长为155mm/100个线圈;@、④、⑦、⑧路纱线为90D涤纶空气变形纱,Z-800T/M,线长为155mm/100个线圈。其中90D涤纶空气变形纱的芯纱为50D涤纶FDY、鞘纱为35D涤纶Ρ0Υ。在纬编机28G双面机上编织得到坯布,再将坯布经过精练去浆(精练剂0.5g/L、90°C )、中间定型(1900C )、分散染料染色(135°C,吸水剂1.0%owf)、树脂整理(抗静电剂20g/L)、整理定型(180°C),得到克重约为370g/m2的针织面料。
[0025]所得面料中,中间层占整个面料的17重量% ;面料的纵向刚性为0.2187cN cm2/cm、横向刚性为0.1435cN cm2/cm ;纵向弯曲回复性为0.1853cN cm/cm、横向弯曲回复性为 0.1376cN cm/cm。
[0026]实施例3
采用附图2的编织方式,①路与②路纱线为70D尼龙DTY与40D氨纶的包覆纱,线长为228mm/100个线圈;③路与④路纱线为50D尼龙DTY双纱一起喂入,线长为210mm/100个线圈。在纬编机28G双面机上编织得到坯布,再将坯布经过精练去浆(精练剂0.5g/L、90°C )、中间定型(190°C)、酸性染料染色(95°C)、树脂整理(抗静电剂20g/L、柔软剂10g/L)、整理定型(180°C),再经过轧光(180°C,压力40吨,15m/min)加工,得到克重约为285g/m2的针织面料。[0027]所得面料中,中间层占整个面料的46重量% ;面料的纵向刚性为0.2715cN cm2/cm、横向刚性为0.202IcN cm2/cm ;纵向弯曲回复性为0.2532cN cm/cm、横向弯曲回复性为 0.1087cN cm/cm。
[0028]实施例4
采用附图3的编织方式,①路与④路为30D涤纶高收缩TOY纱线(沸水收缩率为45.7%),线长为220mm/100个线圈;②与⑤路为150D涤纶假捻变形纱,线长为150mm/100个线圈,其中150D涤纶假捻变形纱的芯纱为75D涤纶FDY、鞘纱为75D涤纶Ρ0Υ;③与⑥路为81D阳离子涤纶纱线,线长为150mm/100个线圈,在纬编机28G双面机上编织得到坯布,再将坯布经过精练去浆(精练剂0.5g/L、90°C )、中间定型(1900C )、分散染料染色(135°C,吸水剂1.0%owf)、树脂整理(抗静电剂20g/L)、整理定型(180°C),得到克重约为220g/m2的针织面料。
[0029]所得面料中,中间层占整个面料的16重量% ;面料的纵向刚性均为0.0993cN cm2/cm、横向刚性为0.0308cN cm2/cm ;纵向弯曲回复性为0.0587cN cm/cm、横向弯曲回复性为 0.0213cN cm/cm。
[0030]实施例5
采用附图3的编织方式,①路与④路为7?涤纶DTY与40D氨纶的包覆纱,线长为250mm/100个线圈。②与③路为150D涤纶假捻变形纱,S-1200T/M,线长为190mm/100个线圈,⑤与⑥路为150D涤纶假捻变形纱,Z-1200T/M,线长为190mm/100个线圈;其中150D涤纶假捻变形纱的芯纱为7?涤纶FDY、鞘纱为7?涤纶Ρ0Υ。在纬编机28G双面机上编织得到坯布,再将坯布经过精练去浆(精练剂0.5g/L、90°C )、中间定型(1900C )、分散染料染色(135°C,吸水剂1.0%owf)、树脂整理(抗静电剂20g/L)、整理定型(180°C),得到克重约为310g/m2的针织面料。
[0031]所得面料中,中间层占整个面料的25重量% ;面料的纵向刚性为0.1758cN cm2/cm、横向刚性为0.1482cN cm2/cm ;纵向弯曲回复性为0.1934cN cm/cm、横向弯曲回复性为 0.1705cN cm/cm。
[0032]实施例6
采用附图2的编织方式,①路与②路纱线为70D尼龙DTY与40D氨纶的包覆纱,线长为263mm/100个线圈;③路与④路纱线为70D尼龙DTY与40D氨纶的包覆纱,线长为215mm/100个线圈。在纬编机28G双面机上编织得到坯布,再将坯布经过精练去浆(精练剂0.5g/L、90°C)、中间定型(190°C)、酸性染料染色(95°C)、树脂整理(抗静电剂20g/L)、整理定型(180°C),得到克重约为310g/m2的针织面料。
[0033]所得面料中,中间层占整个面料的45重量% ;面料的纵向刚性为0.2631cN cm2/cm、横向刚性为0.2382cN cm2/cm ;纵向弯曲回复性为0.2516cN cm/cm、横向弯曲回复性为 0.2309cN cm/cm。
[0034]实施例7
采用附图1的编织方式,①路为IOOD PTT/PET假捻变形纱,纱线的线长为245mm/100个线圈?⑨路纱线为150D涤纶假捻变形纱,线长为160mm/100个线圈;其中150D涤纶假捻变形纱的芯纱为75D涤纶FDY、鞘纱为7?涤纶P0Y。在纬编机28G双面机上编织的坯布得到坯布,再将坯布经过精练去浆(精练剂0.5g/L、90°C )、中间定型(1900C )、分散染料染色(135°C,吸水剂1.0%owf)、树脂整理(抗静电剂20g/L、柔软剂10g/L)、整理定型(180°C ),得到克重约为380g/m2的针织面料。
[0035]所得面料中,中间层占整个面料的10重量%,面料的纵向刚性为0.1862cN cm2/cm、横向刚性为0.1754cN cm2/cm ;纵向弯曲回复性为0.2015cN cm/cm、横向弯曲回复性为 0.1964cN cm/cm。
[0036]实施例8
采用附图2的编织方式,①路与②路纱线为7?涤纶DTY与40D氨纶的包覆纱,线长为265mm/100个线圈,③路与④路纱线为7?涤纶DTY与40D氨纶的包覆纱,线长为220mm/100个线圈。在纬编机28G双面机上编织得到坯布,再将坯布经过精练去浆(精练剂0.5g/L、90°C )、中间定型(190 V )、分散染料染色(135 V,吸水剂1.0%owf )、树脂整理(抗静电剂20g/L)、整理定型(180°C),得到克重约为310g/m2的针织面料。
[0037]所得面料中,中间层占整个面料的43重量% ;面料的纵向刚性为0.2417cN cm2/cm、横向刚性为0.2523cN cm2/cm,;纵向弯曲回复性为0.2467cN cm/cm、横向弯曲回复性为 0.2318cN cm/cm。
[0038]比较例I
采用附图1的编织方式,①路为100D普通涤纶DTY,线长为228mm/100个线圈,②、⑤、⑥、⑨路纱线为90D涤纶空气变形纱,S-800T/M,线长为155mm/100个线圈,③、④、⑦、⑧路纱线为90D涤纶空气变形纱,Z-800T/M,线长为155mm/100个线圈;其中90D涤纶空气变形纱的芯纱为50D涤纶FDY、鞘纱为35D涤纶Ρ0Υ。在纬编机28G双面机上编织得到坯布,再将坯布经过精练去浆(精练剂0.5g/L、90°C )、中间定型(1900C )、分散染料染色(135°C、吸水剂1.0%owf)、树脂整理(抗静电剂20g/L)、整理定型(180°C),得到克重约为362g/m2的针织面料。
[0039]所得面料中,中间层占整个面料的17重量% ;面料的纵向刚性为0.0194cN cm2/cm、横向刚性为0.0172cN cm2/cm ;纵向弯曲回复性为0.3227cN cm/cm、横向弯曲回复性为 0.444IcN cm/cm。
[0040]比较例2
采用附图2的编织方式,①路与②路纱线为70D尼龙DTY与40D氨纶的包覆纱,线长为263mm/100个线圈,③路与④路纱线为70D尼龙DTY,线长为215mm/100个线圈。在纬编机28G双面机上编织得到坯布,再将坯布经过精练去浆(精练剂0.5g/L、90°C)、中间定型(190 V )、酸性染料染色(95 V )、树脂整理(抗静电剂20g/L)、整理定型(180 V ),得到克重约为280g/m2的针织面料。
[0041]所得面料中,中间层占整个面料的41重量% ;面料的纵向刚性为0.0157cN cm2/cm、横向刚性为0.0163cN cm2/cm ;纵向弯曲回复性为0.3186cN cm/cm、横向弯曲回复性为 0.3579cN cm/cm。
[0042]比较例3
采用附图3的编织方式,①路与④路为7?涤纶DTY,线长为250mm/100个线圈;②与
③路为7?涤纶DTY与40D氨纶的包覆纱,线长为180mm/100个线圈;⑤与⑥路为7?涤纶DTY与40D氨纶的包覆纱,线长为180mm/100个线圈。在纬编机28G双面机上编织得到坯布,再将坯布经过精练去浆(精练剂0.5g/L、90°C )、中间定型(1900C )、分散染料染色(135°C,吸水剂1.0%owf)、树脂整理(抗静电剂20g/L)、整理定型(180°C),得到克重约为270g/m2的针织面料。
[0043]所得面料中,中间层占整个面料的37重量% ;面料的纵向刚性为0.0182cN cm2/cm、横向刚性为0.191cN cm2/cm ;纵向弯曲回复性为0.4019cN cm/cm、横向弯曲回复性为0.3821cN cm/cm。
[0044]
【权利要求】
1.一种针织外套用面料,包括表层、中间层和内层,其特征是:该面料的表层和内层为涤纶纱线、或者尼龙纱线、或者氨纶裸丝与涤纶纱线或尼龙纱线、或者锦氨包覆纱、或者涤氨包覆纱,中间层为高卷缩尼龙纱线、高收缩涤纶纱线、双组份弹性纱线或者氨纶包覆纱,所述中间层通过成圈或者集圈的方式分别与表层和内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外套用面料,其特征是:所述高收缩涤纶纱线的沸水收缩率在2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外套用面料,其特征是:所述高卷缩尼龙纱线的伸缩复原率在3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外套用面料,其特征是:所述双组份弹性纱线为PET/PBT双组份纱线或PET/PTT双组份纱线。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针织外套用面料,其特征是:所述中间层占整个面料的10?65重量%。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针织外套用面料,其特征是:该面料的纵向、横向的刚性均在0.02cN.cm2/cm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针织外套用面料,其特征是:该面料的纵向、横向的弯曲回复性均在0.3cN.cm/cm以下。
【文档编号】A41D31/02GK103859666SQ201210541950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4日
【发明者】瞿文琳, 蔡东照, 夏红霞 申请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