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热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05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发热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ー种自发热鞋,并且特别是关于ー种利用储电装置以使其可重复充电以进行发热、保温的自发热鞋。
背景技术
当行人长时间在低温环境行走时,若温度到达ー程度后,则行人的肢体将有冻伤的可能。而其中,由于脚趾的血管分布密度较低,故又以脚趾的冻伤为最常见。据此,电热鞋则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其中的ー种手段。可自发热的配件因为需要随身携帯,配件内部通常装设薄型的电池,然而,所述薄型的电池内含水银,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若所述配件没有良好的防水设备,则所述电池容易漏电、受潮或者损坏。再者,由于电池储存于鞋体内,电池的更换亦将造成鞋具设计上的困难。综上所述,若利用一储电元件来取代习知的电池,则其内部结构简单不需要高规格的防水设备的同时其将不需对电池进行更换。除了減少了 电池的污染以外,更利于行人于全天候配带,提高行人长时间在低温环境活动时的安全性。因此,所述配件具有高度实用性,成为各家厂商积极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自发热鞋,其内部结构简单不需要高规格的防水设备的同时其将不需对电池进行更换。本实用新型的自发热鞋,其包含ー鞋体,具有一底部、ー内侧表面以及一外侧表面;ー储电模组,储存有ー电能;ー发热模组,埋设于该内侧表面,I禹接该储电模组;以及一接ロ模组,设置于该外侧表面,耦接该储电模组,该接ロ模组用于供一外部模组耦接。其中,该储电模组可为一可充式电池,该可充式电池埋设于该自发热鞋的该底部,或该可充式电池设置于该鞋体之外并电连接该发热模组,该可充式电池藉由该接ロ模组来对该外部模组进行充电或藉由该接ロ模组来自该外部模组取得电能以进行充电。其中,可进ー步包含有一整流模组,耦接于该接ロ模组以及该外部模组之间,用以将相对于该外部模组的一第一电能格式转变为相对于该储电模组的ー第二电能格式,进而对于该储电模组充电。其中,可进ー步包含有用以提供一警示讯号的ー警示模组,耦接该储电模组,该警示模组具有至少ー发光二极管单元,该警示模组设置于该鞋体的该外侧表面。其中,可进ー步包含有用于表达该储电模组的一剩余电量的ー电量模组,耦接该储电模组。其中,该电量模组具有至少ー发光二极管单元,该电量模组的该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发光颜色相对应于该剩余电量。其中,可进ー步包含有用以控制该发热模组以发热的ー控制模组,耦接该储电模组以及该发热模组。其中,该控制模组可具有ー开关,该开关控制该控制模组的开启与关闭。[0012]其中,该开关可依手动或依据鞋体的作动控制该控制模组的开启与关闭。其中,更可包含一感温模组与该发热模组相连,该感温模组依据其量测的ー感温信号启动该发热模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揭露了ー种利用一储电元件来取代习知电池的自发热鞋,其内部结构简单不需要高规格的防水设备的同时其将不需对电池进行更换。除了减少了电池的污染以外,更利于行人于全天候配带,提高行人长时间在低温环境活动时的安全性。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ネ申,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实用新型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创作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ー步的了解。·

图IA :绘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自发热鞋的示意图。图IB :绘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发热模组的俯视图。图IC :绘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发热模组的部分剖面图。图2 :绘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自发热鞋的示意图。图3 :绘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自发热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前,本说明书目前所述者仅属本实用新型的众多实例方法的其中之一,在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时,可使用与本说明书所述方法及模组相类似或等效的任何方法或手段为之。再者,本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数目以上或以下,包含数目本身。另外,本说明书若提及某甲与某こ为电性连接或耦接时,其实指某甲与某こ具有能量、资料或信号的传输行为,其不以实际连接为限,据此,举凡藉有线、无线的方式以电、光、电磁波等手段进行的传输行为均属其义。再者,本说明书掲示执行所掲示功能的某些方法、流程,并不以说明书中所记载的顺序为限,除说明书有明确排除,否则各步骤、流程先后顺序的安排端看使用者的要求而自由调整。再者,本说明书中的各图式间的各元件间的比例已经过调整以維持各图面的简洁,故此,除了说明书有明确说明外,图面中的各个元件的相对应大小、位置以及形状均仅供參考,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创作观念下,各个元件的大小、位置以及形状等特征的安排端看使用者的要求而可作ー相对应的调整。另外,考量本实用新型的各元件的性质为相互类似,故各元件间的说明、标号为相互适用。另外,本说明书中所提及的模组、器、元件等组成部分并不以实际上相互独立的硬体为限,其亦可以个别或整合后的软体或韧体的方式呈现。本实用新型揭露了一种自发热鞋。请參见图IA至图1C,图IA绘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自发热鞋的示意图。图IB绘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发热模组的俯视图,而图IC则绘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发热模组的部分剖面图。如图IA所示,自发热鞋I大致上的包含有ー储电模组10、ー鞋体20、ー发热模组30、ー控制模组40、警示模组50、ー感温模组60、ー电量模组70、一接ロ模组80以及一整流模组90。由图可见,鞋体20大致上的包含有一底部21、ー内侧表面22以及一外侧表面23。底部21被定义为鞋体20于地板与使用者脚部间的部分。内侧表面22被定义为鞋体20内部与使用者脚部接触或鞋体20面向使用者脚部的方向的表面,需注意的是,内侧表面22 —词并不以鞋体20供使用者踏持的表面为限,举凡处于鞋体20内侧的表面均可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内侧表面22。再者,外侧表面23 —词被定义为处于鞋体20的外部的表面,或一相反于该内侧表面22的表面。需注意的是上述的外侧表面23 —词并不以鞋体20的上方表面为限,其亦可指鞋体20的头、尾、侧甚至是底端方向或其他未提及的外向表面。本实用新型的储电模组10用于储存ー电能。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储电模组10为一薄片状可充式电池。举例来说,此可充式电池指平日见于手提电话或其他高耗能电子装 置中的可充式电池,然而其不以此为限,按其设计的需求,储电模组10可为ー锂电池或水银电池等,本实用新型将不对其进行限制。需知道的是,凡可藉由一可补充的能量源进行补充后可对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模组30重复供给电能的元件,则可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储电模组10,如燃料电池,则为一例。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储电模组10埋设于底部21。举例来说,本实用新型的储电模组10设置于底部21后方相对于使用者脚跟处。除此之外,储电模组10亦可设置于鞋体20底部21相对中央的位置或鞋体20中的其他空间,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限制。另外,按其设计的需求,储电模组10可独立的于鞋体20的外侧表面23设置有ー开关(未绘示于图)来独立的控制其储电模组10的开关。除此之外,按设计者的需求,储电模组10亦可被设置于鞋体20之外。举例来说,储电模组10可被固定于储电模组10的外侧表面23处,如图2所绘述。更甚者,当其发热模组30所需的电能较高时,储电模组10亦将随之而増大,此时,储电模组10更可设置于该鞋体之外并电连接该发热模组30。举例来说,其可与鞋体20脱离且仅利用一电线电性连接或耦接并固设于使用者的各肢体处,如图3所绘述。另外,如图3所绘述,储电模组10更可包含有一手动开关,来让使用者手动的决定是否对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元件进行供电。另ー方面,再请參阅图IA至图1C,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模组30用于发热,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其埋设于内侧表面22并与储电模组10耦接,用于自储电模组10取得电能并供给予其中的发热单元31以进行发热据以对鞋体20进行加、保温之用。请參阅图IB及图1C,由图可见,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发热模组30为ー电热转换模组,举例来说,其为一膜状电阻片。发热模组30的膜状电阻片大致上的由一发热单元31以及一封装単元32所组成。发热单元31为ー连串的电阻线,当电流通过时,其可因其电阻值的大小据以产生热能。另外,封装単元32利用一防水材料制成并完全包覆发热单元31。使得发热单元31能避免水分进入,进而避免发热单元31因水分的渗入造成损坏,达到防水的功效。除此之外,封装単元32亦为ー电性绝缘体,用于隔绝发热单元31以及使用者的皮肤以防止漏电或因过热所造成的烫伤。另ー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模组30可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鞋体20的任意位置,而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发热模组30设置于鞋体20内侧表面22相对于其端头处,以对使用者的脚部末端肢节进行保暖,据此,其形状呈现ー相对应的叶状,然而其设置位置及形状并不以此为限,设计者可根据发热模组30所设置的位置来自由的选用ー相对应形状的电阻片体为之。除此之外,按使用者的需求,发热模组30亦可设置于鞋体20的外侧表面23处,用于溶雪或达成其他目的。需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及的发热模组30泛指所有可有效地进行电、热转换的电子装置,如发热芯或小型卤素灯泡等其他符合上述说明的元件,均属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再请參阅图1A,本实用新型的接ロ模组80设置于鞋体20的外侧表面23处,用于与一外部模组稱接,使该外部模组2对于该储电模组10充电,或使该储电模组10对于该外部模组2充电。举例来说,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其接ロ模组80为ー连接端ロ,用以提供一插接接ロ来让一外部模组2可与储电模组10耦接以进行电能或信号的传输。上述的接ロ模组80可以USB 2. O、USB 3. 0或其他习知的连接规格为之,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限制。另外,上述虽有提及接ロ模组80设置于鞋体20的外侧表面23处,然而,举例来说,接ロ模组80的大部分实被埋设于鞋体20的底部21中并于鞋体20的外侧表面23处露出ー相对应的插接接ロ以供外部模组2的连接端头插持。除此之外,上述的接ロ模组80外更可包含有ー盖体81,用以于接ロ模组80未使用 时予以盖持,进而隔绝外部环境以及接ロ模组80。再者,前述所提及的外部模组2泛指任何可与储电模组10进行单向或双向电能供给的元件或装置,如市电的供电插ロ、小型移动电源、干电池组等,均可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模组2。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整流模组90指耦接于该接ロ模组80以及外部模组2之间,用以将相对于该外部模组2的一第一电能格式转变为相对于该储电模组10的一第二电能格式,进而使外部模组2可以对于储电模组10进行充电,反之亦然。举例来说,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外部模组2为一市电的供电插ロ,其提供的电能为一高电压的交流电,而储电模组10所能接受的电能为一相对低电压的直流电。于此状况时,整流模组90为ー变压器及其接线。整流模组90将高电压的交流电转化为相对低电压的直流电以藉由接ロ模组80供应予储电模组10。需得知的是,上述的整流模组90不以ー变压器为限,若外部模组2以及储电模组10两方均为一直流电源吋,整流模组90亦可为ー稳流器或稳流电路,用以改善储电模组10的供电状态,另外,前述的直流外部模组2可指一移动电源或其他直流电池。附帯一提的是,整流模组90不以独立设置为限,其亦可被整合于外部模组2的连接端头或接ロ模组80之中,以达其效。再者,本实用新型不以具有整流模组90为限,使用者于特定的状况下,例如接ロ模组80以及储电模组10均为ー相对USB的电能格式时,外部模组2亦可直接地通过接ロ模组80对储电模组10供给或取得电能。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模组40耦接该储电模组10以及该发热模组30,用以控制该发热模组30以发热。举例来说,于本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模组40为ー主要由印刷电路板以及设置于其中的运算电路所组成。控制模组40可同时地与本实用新型的自发热鞋I的储电模组10、发热模组30、电量模组70以及接ロ模组80等模组分别耦接,用于控制上述各元件的开关、供电或运作方式。同时,控制模组40从储电模组10来获得电源据而进行上述的功能。然而,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模组40的主要功能在于控制该发热模组30的开关或其功率以控制该发热模组30的输出进而调整鞋体20内的一内部温度。除此之夕卜,控制模组40更可根据感温模组60所输出的感温信号进行发热模组30的开、关或其接受功率的调整。[0036]另外,于本具体实施例中,控制模组40具有ー开关41,用于控制控制模组40或发热模组30的开或关。开关41依手动或依据鞋体的作动控制该控制模组40的开启与关闭。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开关41可为ー按压式开关或感应式开关,且嵌设于控制模组40的表面并藉由鞋体的传动所触发。然而,其不以此为限,该开关41可以ー导线或其他方或引导至鞋体20的外侧表面23处,以供使用者进行手动控制。另外,控制模组40可具有一自动开启及自动关闭功能,当控制模组40未自其开关感测到鞋体对其的外力时,其将于一指定时间后自动关闭,以达省电之效,反之,当控制模组40处于关闭状态时可由鞋体20所触发而自动开启并对各元件进行控制以达其效。再者,需注意的是,控制模组40不以独立设置为限,其亦可被整合于储电模组10、发热模组30或其他各元件或模组之中。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电量模组70 与储电模组10耦接,用于表达该储电模组10的一剩余电量。举例来说,于本具体实施例中,电量模组70可藉由控制模组40对储电模组10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来评估储电模组10尚存的电量多寡进而将藉一光信号通知使用者。于实际应用时,上述电量侦测及相对应的控制行为可独自的整合于电量模组70中以达到相同的功能。举例来说,于本具体实施例中,电量模组70具有至少ー发光二极管单元,以藉由不同的顔色来表达储电模组10中剩余电量的多寡。举例来说,上述的发光二极管单元指内嵌有ー控制电路的表面粘着型LED模组。在使用吋,当储电模组10存量仅为其最大存量的61%至100%时,电量模组70将发出绿光,当存量仅为其最大存量的21%至60%吋,电量模组70将发出蓝光。而当存量仅为其最大存量的20%以下吋,电量模组70将发出红光,藉此通知使用者储电模组10中剩余电量的多寡。然而,其不以颜色的转变为限,电量模组70亦可利用ー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来以光点数量、光強度或光闪烁的频率等其他以发光为手段通知使用者其储电模组10中剩余电量的多寡。需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电量模组70不以上述之例为限,凡利用发光二极管单元来表达储电模组10的剩余电量的元件,均可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电量模组70。与储电模组10相同,电量模组70可选择性的具有ー设置于外侧表面23的独立开关以供使用者以手动进行开关。需注意的是,电量模组70不以发光元件为限,其亦可为ー发声装置、震动装置等,用于对使用者通知其储电模组10中剩余电量的多寡的元件,均属其范畴,如蜂鸣器,即为一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自发热鞋I更可具有ー警示模组50。警示模组50耦接储电模组10,且具有至少ー发光二极管单元,警示模组50设置于鞋体20的外侧表面23用以提供一警示讯号。以本具体实施例来说明,警示模组50通过控制模组40与储电模组10耦接,然而其不以此为限,其亦可与储电模组10直接耦接。本具体实施例中,警示模组50具有至少ー发光二极管单元并设置于该鞋体的外侧表面23处靠近其尾部末端处,其主要功能用于夜间提供ー被动光源以为ー警示之用。与储电模组10相同,警示模组50可选择性的具有ー设置于外侧表面23的独立开关以供使用者以手动进行开关。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感温模组60耦接控制模组40,用于感测该鞋体20内的内部温度并对控制模组40传送ー相对应的感温信号以作为控制模组40调整内部温度的根据。举例来说,于本具体实施例中,感温模组60可为ー电子式感温模组,且其感温信号为ー数字信号。然而,本实用新型的感温模组60将不以上述的例为限,凡可被用于感测鞋体20的内部温度据以产生ー感测信号的模组,则可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感温模组60。另外,上述的感测信号并不以数字信号为限,感测信号本身亦可为ー模拟信号。于另ー实施例中,感温模组60可直接连接于发热模组30以及储电模组10而无须藉由独立设置的控制模组40亦可依据感温模组60来感测该鞋体20内的内部温度来进行发热模组30的开、关或其接受功率的调整,如图3所绘述。例如,当感温模组60感测该鞋体20内的内部温度低于15度时,感温模组60将启动发热模组30以对鞋体20的内部进行加热。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揭露了ー种利用一可充式储电元件来取代习知电池的自发热鞋,其内部结构简单不需要高规格的防水设备的同时其将不需对电池进行更换。除了减少了电池的污染以外,更利于行人于全天候配带,提高行人长时间在低温环境活动时的安全性。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 ネ申,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 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实用新型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
权利要求1.ー种自发热鞋,其特征在于,包含 ー鞋体,具有一底部、ー内侧表面以及一外侧表面; ー储电模组,储存有一电能; ー发热模组,埋设于该内侧表面,耦接该储电模组;以及 一接ロ模组,设置于该外侧表面,耦接该储电模组,该接ロ模组用于供一外部模组耦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发热鞋,其特征在干,该储电模组为一可充式电池,该可充式电池埋设于该自发热鞋的该底部,或该可充式电池设置于该鞋体之外并电连接该发热模组,该可充式电池藉由该接ロ模组来对该外部模组进行充电或藉由该接ロ模组来自该外部模组取得电能以进行充电。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发热鞋,其特征在干,进ー步包含有一整流模组,耦接于该接ロ模组以及该外部模组之间,用以将相对于该外部模组的一第一电能格式转变为相对于该储电模组的一第二电能格式,进而对于该储电模组充电。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发热鞋,其特征在干,进ー步包含有用以提供一警示讯号的ー警示模组,耦接该储电模组,该警示模组具有至少ー发光二极管单元,该警示模组设置于该鞋体的该外侧表面。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发热鞋,其特征在干,进ー步包含有用于表达该储电模组的一剩余电量的ー电量模组,耦接该储电模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发热鞋,其特征在于,该电量模组具有至少ー发光二极管单元,该电量模组的该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发光颜色相对应于该剩余电量。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发热鞋,其特征在干,进ー步包含有用以控制该发热模组以发热的ー控制模组,耦接该储电模组以及该发热模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发热鞋,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模组具有一开关,该开关控制该控制模组的开启与关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发热鞋,其特征在干,该开关依手动或依据鞋体的作动控制该控制模组的开启与关闭。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发热鞋,其特征在干,更包含一感温模组与该发热模组相连,该感温模组依据其量测的ー感温信号启动该发热模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露了一种自发热鞋,其包含一鞋体,具有一底部、一内侧表面以及一外侧表面;一储电模组,储存有一电能;一发热模组,埋设于该内侧表面,耦接该储电模组;以及一接口模组,设置于该外侧表面,耦接该储电模组,该接口模组用于供一外部模组耦接。本实用新型揭露了一种利用一储电元件来取代习知电池的自发热鞋,使用者可藉由接口模组来对储电模组进行充电或将储电元件中的电能分享与其他有需要的电子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自发热鞋的内部结构简单,不需要高规格的防水设备的同时其将不需对电池进行更换。除了减少了电池的污染以外,更利于行人于全天候配带,减少了使用者于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时肢体冻伤的可能。
文档编号A43B7/04GK202653282SQ20122012130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8日
发明者曾胜克 申请人:曾胜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