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折叠的自动开收多折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351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容易折叠的自动开收多折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使用的伞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开收的多折伞。
技术背景 目前,自动开收的多折伞由于使用方便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现有的自动开收多折伞是通过在中棒内腔设置开伞弹簧提供伸展中棒的动力,在伞骨上设置拉簧等结构提供伞骨收折的动力,一个可被固定在伞头内或被释放的子弹头以及两端分别与该子弹头和下巢连接的拉线可以拉动下巢上滑开伞或者释放下巢收伞。如公告号为CN282707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多折伞的自动开、收装置,通过按压伞头上的按钮就能实现开伞或收折伞骨的目的。但是现有的这种自动开收伞在收伞时只能是折叠伞骨,并不能折叠中棒,而开伞弹簧在开伞状态时是从上巢底部一直伸展至伞头处的,要将其压缩至收伞状态时一节管体的长度往往需要较大的力气才能完成,通常要6-8公斤的力,所以老人、小孩这些年老体弱者使用起来就非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收伞时中棒需要较小力量就能折叠的自动开收多折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容易折叠的自动开收多折伞,包括中棒、伞头、固定在所述中棒顶部的上巢、滑动套接于所述中棒的下巢以及自动开收装置;所述自动开收装置包括安装在中棒内的开伞弹簧,所述中棒包括从内至外依次滑动套接的一节内管、一节或以上中管和一节外管,所述内管底部与所述伞头固接,所述外管顶部与所述上巢固接。所述开伞弹簧由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组成,某一节中管侧壁设有向外突出的挡止部;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与所述上巢底部或外管顶部相抵,其底部与所述挡止部相抵;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与设有所述挡止部的该节中管顶部相抵,其底部与所述内管底部相抵;套在设有所述挡止部的该节中管外的一节管体包裹所述第一弹簧且其下部延伸至所述挡止部下方。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在所述外管内腔并套于中管的外部,所述第二弹簧安装在所述中管和内管内腔。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在最外面的两节管体内腔,所述第二弹簧安装在其余管体内腔。设有挡止部的所述中管顶部固设有一个开设有中心竖孔的内塞,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抵撑于该内塞底部。所述挡止部为设置在所述中管侧壁上的环形扣件;该中管的上部为圆形截面,下部为往内缩进的多边形截面,上下部相交处形成该中管的变阶处;该中管变阶处底部的径向两侧设有两个开孔,每个开孔的下部各设有一凸起,所述凸起在远离开孔的一侧设有导滑面;所述挡止部的内壁与该中管的下部侧壁紧密配合并正好卡在所述开孔上、下部的变阶处与凸起之间。套在设有挡止部的中管外的一节管体的底部扣接有一个管口向内缩进的导向套管,该导向套管位于所述挡止部下方并紧密套接在该设有挡止部的中管外;在开伞状态下,所述导向套管的顶部与所述挡止部的底部相抵。所述导向套管顶部侧壁的两侧各向外凸设有一卡块,所述卡块的上部设有导滑面,与该导向套 管扣接的管体底部侧壁的两侧各开有一卡口,该管体底部紧密套接于所述导向套管顶部且所述卡块正好从所述卡口处伸出,该管体底部侧壁设有向内凹的凸点并正好卡在所述导向套管顶部侧壁上开设的小孔内。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收伞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开伞弹簧由一条分成两条,分别安装在上、下段管体内,由此每段管体内的弹簧折叠时所需压缩的长度比例大大少于现有的一段式开伞弹簧,因此收伞时压缩中棒所需的的力量也大大减少,可减少至3-4公斤,由此使用者,尤其是老人、小孩等年老体弱者在日常使用时更加得心应手。

图I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开收多折伞在开伞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开收多折伞在收伞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开收多折伞的分解图;图4为所述挡止部15以及中管12内塞6处的放大图;图5为所述挡止部15处的立体放大图;图6为所述外管13底部与导向套管16处的立体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容易折叠的自动开收多折伞包括设有收伞骨弹簧的伞骨总成(图中未示出)、中棒I、伞头2、固定在所述中棒I顶部的上巢31、滑动套接于所述中棒I的下巢32以及自动开收装置。所述中棒I包括从内至外依次滑动套接的一节内管11、一节或以上中管12和一节外管13,所述内管11底部与所述伞头2固接,所述外管13顶部与所述上巢31固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开收装置包括安装在中棒I内的开伞弹簧、安装在上巢31处的上巢滑轮53、设在下巢32处的下巢滑轮54、拉线55、固定于中棒I内腔上巢31底部的套管56、子弹头57、安装在伞头2上的控制按钮58以及控管59等。所述拉线55 —端连接子弹头57,另一端穿过所述套管56内腔后绕过上巢滑轮53,再绕经下巢滑轮54,最后固定在上巢31上。收伞压缩中棒I时,所述套管56将子弹头57向下推进控管59内使得子弹头57被锁定(如图2)。当按压控制按钮58时,或者被压缩的中棒I将会被释放并在开伞弹簧的作用下开伞(如图I ),或者被锁定于控管59内的子弹头57将会被释放至中棒I内腔中从而伞骨得以收折起来。以上结构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其中的开伞弹簧部件,下面以三折伞为例加以详细说明。如图I和图3所示,所述中棒I由一节内管11、一节中管12和一节外管13从内至外依次滑动套接而成,其中,如图4所示,中管12的上部侧壁设有向外突出的挡止部15,该中管12的顶部固定有一个内塞6,该内塞6轴心处开设有一个可容所述套管56穿过的中心竖孔。所述开伞弹簧由第一弹簧51和第二弹簧52两段独立的弹簧组成,其中所述第一弹簧51被夹置于外管13和中管12的管壁之间,且该第一弹簧51的顶部与所述上巢31底部或外管13顶部相抵,其底部与所述挡止部15相抵。所述第二弹簧52安装在所述内管11和中管12内腔,其顶部与所述内塞6的底部相抵,其底部抵撑于所述内管11的底部。如图4所示,所述外管13的底部扣接有一个管口向内缩进的导向套管16,该导向套管16位于所述挡止部15下方并紧密套接在中管12外。如图6所示,所述导向套管16顶部侧壁的两侧各向外凸设有一卡块161,所述卡块161的上部设有导滑面,外管13底部侧壁的两侧各开有一卡口 131,该外管13底部紧密套接于所述导向套管16顶部且所述卡块161正好从所述卡口 131处伸出,该外管13底部侧壁还设有向内凹的凸点并正好卡在所述导向套管16顶部侧壁上开设的小孔162内,由此即可将外管13和导向套管16扣接在一起。这样可将第一弹簧51完全包裹于外管13的管壁内部而不会外露,还可以对外管13的上下滑动起着导正的作用,外管13与导向套管16为独立的部件,方便中棒I的装配。如图 2所示,中管12侧壁的挡止部15以上至该中管12顶部的位置形成收伞状态下中棒I被压缩时所述第一弹簧51容置的空间。如图5所示,所述挡止部15为紧密套接在所述中管12侧壁上的环形扣件,该中管12的上部为外径较大的圆形截面,下部为沿上部圆形截面往内缩进的多边形截面,由此使得中管12的上下部相交处形成一变阶处123。该中管12变阶处123底部的径向两侧设有两个开孔121,每个开孔121的下部各设有一凸起122,所述凸起122在远离开孔121的一侧设有导滑面。组装时,将环形扣件15沿中管12侧壁向上滑并利用环形扣件15自身的弹性强行越过所述凸起122,最终使得所述环形扣件15正好卡在所述开孔121上、下部的变阶处123与凸起122之间,且环形扣件15的内壁与中管12侧壁紧密配合。在开伞状态下,所述导向套管16的顶部与所述挡止部15的底部相抵由此可对外管13定位使其不能继续向上滑动。另外,环形扣件15的外侧壁正好与外管13内壁相抵,可对外管13起着导正的作用。当然,所述挡止部15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比如,可通过对中管12的管壁向外冲压而形成向外的凸起。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收多折伞还可应用于三折以上的多折伞,比如当应用于四折伞时,所述第一弹簧51安装在最外面的两节管体内腔,所述第二弹簧52安装在最里面的两节管体内腔;当应用于五折伞时,所述第一弹簧51安装在最外面的两节管体内腔,所述第二弹簧52安装在其余三节管体的内腔……以此类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收多折伞其开伞弹簧分成独立的两段,每段弹簧所需要的弹力小于现有的一段式开伞弹簧,而且收伞时每一段弹簧所需压缩的长度比例大大小于现有的采用一段式开伞弹簧的压缩长度比例,由此收伞时压缩中棒所需的的力量也大大减少,可减少至3-4公斤,感觉非常轻巧,这大大方便了使用者,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各易折置的自动开收多折伞,包括中棒(I)、伞头(2)、固定在所述中棒(I)顶部的上巢(31)、滑动套接于所述中棒(I)的下巢(32)以及自动开收装置;所述自动开收装置包括安装在中棒(I)内的开伞弹簧,所述中棒(I)包括从内至外依次滑动套接的一节内管(11)、一节或以上中管(12)和一节外管(13),所述内管(11)底部与所述伞头(2)固接,所述外管(13)顶部与所述上巢(31)固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伞弹簧由第一弹簧(51)和第二弹簧(52)组成,某一节中管(12)侧壁设有向外突出的挡止部(15);所述第一弹簧(51)的顶部与所述上巢(31)底部或外管(13)顶部相抵,其底部与所述挡止部(15)相抵;所述第二弹簧(52)的顶部与设有所述挡止部(15)的该节中管(12)顶部相抵,其底部抵撑于所述内管(11)底部;套在设有所述挡止部(15)的该节中管(12)外的一节管体包裹所述第一弹簧(51)且其下部延伸至所述挡止部(15)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容易折叠的自动开收多折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51)安装在所述外管(13)内腔并套于中管(12)的外部,所述第二弹簧(52)安装在所述中管(12)和内管(11)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容易折叠的自动开收多折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51)安装在最外面的两节管体内腔,所述第二弹簧(52)安装在其余管体内腔。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容易折叠的自动开收多折伞,其特征在于设有挡止部(15)的所述中管(12)顶部固设有一个开设有中心竖孔的内塞(6),所述第二弹簧(52)的顶部抵撑于该内塞(6)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容易折叠的自动开收多折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部(15)为设置在所述中管(12)侧壁上的环形扣件;该中管(12)的上部为圆形截面,下部为往内缩进的多边形截面,上下部相交处形成该中管(12)的变阶处(123);该中管(12)变阶处(123)底部的径向两侧设有两个开孔(121),每个开孔(121)的下部各设有一凸起(122),所述凸起(122)在远离开孔(121)的一侧设有导滑面;所述挡止部(15)的内壁与该中管(12)的下部侧壁紧密配合并正好卡在所述开孔(121)上、下部的变阶处(123)与凸起(12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容易折叠的自动开收多折伞,其特征在于套在设有挡止部(15)的中管(12)外的一节管体的底部扣接有一个管口向内缩进的导向套管(16),该导向套管(16)位于所述挡止部(15)下方并紧密套接在该设有挡止部(15)的中管(12)外;在开伞状态下,所述导向套管(16)的顶部与所述挡止部(15)的底部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易折叠的自动开收多折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管(16)顶部侧壁的两侧各向外凸设有一卡块(161),所述卡块(161)的上部设有导滑面,与该导向套管(16)扣接的管体底部侧壁的两侧各开有一卡口( 131 ),该管体底部紧密套接于所述导向套管(16 )顶部且所述卡块(161)正好从所述卡口( 131)处伸出,该管体底部侧壁设有向内凹的凸点并正好卡在所述导向套管(16)顶部侧壁上开设的小孔(162)内。
专利摘要一种容易折叠的自动开收多折伞,其开伞弹簧由第一弹簧(51)和第二弹簧(52)组成,某一节中管(12)侧壁设有向外突出的挡止部(15);所述第一弹簧(51)的顶部与所述上巢(31)底部或外管(13)顶部相抵,其底部与所述挡止部(15)相抵;所述第二弹簧(52)的顶部与设有所述挡止部(15)的该节中管(12)顶部相抵,其底部抵撑于所述内管(11)底部;套在设有所述挡止部(15)的该节中管(12)外的一节管体包裹所述第一弹簧(51)且其下部延伸至所述挡止部(15)下方。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收多折伞所需的收伞力量大大减少,容易折叠,即使年老体弱者也能方便使用。
文档编号A45B25/16GK202635844SQ201220290389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0日
发明者黄自力 申请人:黄自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