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扣式钥匙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724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扣式钥匙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钥匙圈,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容纳物品空间的插扣式钥匙圈。
背景技术
一般钥匙圈是用于串接钥匙,以利于使用者携带或存放,而一般钥匙圈以美观设计为主,且通常是在材质或外型做修改,或者附有其他吊饰以增加美观,此种钥匙圈的实用性较低,其多半的功能就是局限在串接的钥匙,而无更进一步的功能上作用。现在虽有许多以设计美观的钥匙圈,但多半却缺少了实用性质,在使用人的口袋或背包中常与许多物品混杂在一起,例如一些零钱或小配件。因此,若使用想要取用特定的物品,必须花上一段时间去寻找所需要的物品,浪费了不少宝贵时间及造成混乱的场面。为此,本申请人有鉴于上述现有钥匙圈缺陷和不便之处,秉持着研究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利用其专业眼光和专业知识,研究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扣式钥匙圈。实用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扣式钥匙圈,把钥匙圈设计成具有美观性以及实用性的性质,可让使用者在寻找的物品时,可以方便的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插扣式钥匙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体,该主体的一端设有一第一开口,该主体在对应该第一开口的位置设有一第一容置部,该第一容置部与该第一开口相贯通,该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一容置部相贯通,并在该主体的另一端设有一套环部;以及一插扣件,设有中空状的一第二容置部,该第二容置部内能够容纳一物件,该插扣件在该第二容置部的外缘向外延伸设有两个插接部,该两个插接部由该第一开口插入该第一容置部内,直至该第两个插接部的部分露在该第二开口外,并被卡制在该第二开口上。该第一容置部在邻近该第一开口的位置设有一第一导引部,而且该插扣件的该第二容置部的外缘在该两个插接部之间的位置设有一第二导引部,该第二导引部与该第一导引部相互配合,并导引该插扣件插入该主体的方向,且限制该插扣件向上位移。还包括一连接部,该连接部的一端套接于该套环部,该连接部的另一端则设有一钥匙套圈。该两个插接部分别包括一弹性杆及一抵靠体,该弹性杆一端设在该第二容置部的侧缘,该抵靠体设在该弹性杆的另一端,且该抵靠体连接在该弹性杆的一端的外径大于弹性杆。该物件是门禁感应器、照片、放大镜、发光二极管、硬币、代币和罗盘的其中之一或
任二者的组合。该第二容置部的一侧缘向中空处凸设一第一凸缘部,该第一凸缘部遮蔽该物件对应部分的边缘处。该第一容置部在相邻该第一开口的位置遮蔽该第二容置部深入该第一开口的部分。相较于其他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备特定特点及功效,兹整理如下I.本实用新型的插扣式钥匙圈,可一并收纳钥匙并提供收纳其他物件的空间。2.本实用新型的插扣式钥匙圈,第二容置部容纳的物件可以进行更换,除了具有设计的美观价值,更具有实用性。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插扣式钥匙圈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插扣式钥匙圈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容置部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插扣件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主体I ;第一开口 10 ;第一容置部12 ;第二开口 14 ;套环部16 ;第一导引部18 ;插扣件2 ;第二容置部20 ;插接部22 ;弹性杆220 ;抵靠体222 ;第二导引部24 ;第一凸缘部26 ;连接部3 ;钥匙套圈4。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贵审查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实用新型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图式,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未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所附的图式的比例与配置关系解读、局限本实用新型于实际实施上的权利范围,合先叙明。本实用新型一种插扣式钥匙圈,请参阅图f图5所示,包括一主体I及一插扣件2,其中主体I的一端设有一第一开口 10,并在对应第一开口 10的位置设有一第一容置部12,第一容置部12与第一开口 10相贯通,主体10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二开口 14,第二开口14与第一容置部14相贯通,并在主体I的另一端设有一套环部16。请参阅图1、2及5所示,插扣件2设有供容纳一物件的第二容置部20,插扣件2在第二容置部20的外缘向外延伸设有两个插接部22,该两个插接部22由第一开口 10插入第一容置部12内,直至两个插接部22的部分露在第二开口 14外,并被卡制在第二开口 14上。如此,插扣件2利用该两个插接部22被卡制在第二开口 14,而使其无法退出第一容置部12外,又,该两个插接部22脱离被卡制在第二开口 14的位置时,插扣件2即可朝远离本体I方向移动,进而脱离本体I。故,使用者可依其需求将插扣件2插接或脱离本体1,并方便使用者更换被置入第二容置部20内的物件。复请参阅图I、图4及图5所示,第一容置部12在邻近该第一开口 10的位置设有一第一导引部18,而且插扣件2在第二容置部20的外缘于两个插接部22之间的位置,设有一第二导引部24,第二导引部24与第一导引部18相互配合,并导引插扣件2插入主体I的方向,且限制插扣件2向上位移。复请参阅图I及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更包括一连接部3,连接部3的一端套接在套环部I 6中,且连接部3的另一端则设有一钥匙套圈4。故,使用者可利用钥匙套圈4将至少一个钥匙串接在钥匙套圈4中。复请参阅图I、图2及图5所示,该两个插接部22分别包括一弹性杆220及一抵靠体222,其中弹性杆220 —端设在第二容置部20的侧缘,抵靠体222设在弹性杆220的另一端,且抵靠体222连接在弹性杆220的一端的外径,大于弹性杆220。其中该两个插接部22插入第一容置部12的过程中,先由该二抵靠体222分别带动该二弹性杆220朝向相对方向缩合,又该二抵靠体222移动到对应第二开口 14的位置时,该二抵靠体222分别凭借其连接的二弹性杆220的弹性力,令该二抵靠体222的一部分露出在对应的第二开口 14的位置,且该二抵靠体222与其弹性杆220连接的一端缘,恰可抵靠在其对应的第二开口 14在靠近第一开口 12的一边缘位置,用以限制该插扣件2向远离该第一开口 12方向移动。又,该二抵靠体222与其弹性杆220连接的一端缘,离开抵靠在相邻该第二开口 14的一边缘位置,该插扣件即可向远离该第一开口 12方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容置部20内所容纳的物件,可为门禁感应器、照片、放大镜、发光二极管、硬币、代币或罗盘的其中之一或前述任二者的组合。但本实用新型的物件并不限于此,举凡形状大小恰可容纳在第二容置部20内者,都属本实用新型所称的物件。为确实于插扣件2插接在主体I中时,将物件容纳在第二容置部20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复请参阅图I及5所示,第二容置部20的一侧缘向其中空处凸设一第一凸缘部26,该第一凸缘部26遮蔽该物件对应部分的边缘处。又,第一容置部12在相邻第一开口 10的位置,遮蔽第二容置部20深入该第一开口 10的部分。如此,物件分别被第一凸缘部26及第二容置部20深入该第一开口 10的部分遮蔽,使得物件不至于从第二容置部20掉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插扣式钥匙圈,可一并收纳钥匙并提供收纳其他物件的空间,且第二容置部20容纳的物件可以进行更换,除了具有设计的美观价值,更具有实用性。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插扣式钥匙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体,该主体的一端设有一第一开口,该主体在对应该第一开口的位置设有一第一容置部,该第一容置部与该第一开口相贯通,该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一容置部相贯通,并在该主体的另一端设有一套环部;以及 一插扣件,设有中空状的一第二容置部,该第二容置部内能够容纳一物件,该插扣件在该第二容置部的外缘向外延伸设有两个插接部,该两个插接部由该第一开口插入该第一容置部内,直至该第两个插接部的部分露在该第二开口外,并被卡制在该第二开口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插扣式钥匙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置部在邻近该第一开口的位置设有一第一导引部,而且该插扣件的该第二容置部的外缘在该两个插接部之间的位置设有一第二导引部,该第二导引部与该第一导引部相互配合,并导引该插扣件插入该主体的方向,且限制该插扣件向上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插扣式钥匙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接部,该连接部的一端套接于该套环部,该连接部的另一端则设有一钥匙套圈。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插扣式钥匙圈,其特征在于该两个插接部分别包括一弹性杆及一抵靠体,该弹性杆一端设在该第二容置部的侧缘,该抵靠体设在该弹性杆的另一端,且该抵靠体连接在该弹性杆的一端的外径大于弹性杆。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插扣式钥匙圈,其特征在于该物件是门禁感应器、照片、放大镜、发光二极管、硬币、代币和罗盘的其中之一或任二者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插扣式钥匙圈,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容置部的一侧缘向中空处凸设一第一凸缘部,该第一凸缘部遮蔽该物件对应部分的边缘处。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插扣式钥匙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置部在相邻该第一开口的位置遮蔽该第二容置部深入该第一开口的部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插扣式钥匙圈,其包括一插扣件及一主体,主体的一端设有一第一开口,并在对应该第一开口的位置设有与该第一开口相贯通的一第一容置部,该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与该第一容置部相贯通的一第二开口,并在该主体的另一端设有一套环部,而插扣件设有供容纳一物件的第二容置部,插扣件在该第二容置部的外缘向外延伸设有两个插接部,该两个插接部由该第一开口插入该第一容置部内,直至该第两个插接部的部分露在该第二开口外,并被卡制在该第二开口上。
文档编号A44B15/00GK202774507SQ20122040556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5日
发明者陈建明 申请人:陈建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