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带调节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454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绳带调节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绳带调节件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绳带调节件,尤其涉及适用在从裤子的腰部、袋状包的开口部等 的周围穿通的绳带等中,来用于对开口部等的系紧情况进行调节的绳带调节件。
背景技术
[0002]例如对于儿童用的裤子,公知有一种在腰周围穿通有橡胶绳带,而不需要使用腰 带的裤子。在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3071601号中公开了一种绳带的夹紧量调整件,用于对 基于这种裤子的橡胶绳带而产生的夹紧情况进行调整。如该公报的图1 4所示,该调整 件I通过按压板2将橡胶绳带插入口 4的出口侧开口端覆盖,并具有比橡胶绳带7的厚度 小的间隙5。由此,当橡胶绳带7在间隙5中通过时,按压板2咬入橡胶绳带7,阻止橡胶绳 带7的移动。在将橡胶绳带7松缓时,对突起3进行按压而使按压板2向外侧挠曲并使间 隙5扩大,在该状态下对橡胶绳带7的长度进行调节后,解除对突起3的按压。[0003]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3071601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0004]但是,专利文献I的调整件由于在调节橡胶绳带的长度时需要对突起进行按压, 所以调节作业比较麻烦,另外,还由于是使按压板咬入橡胶绳带的结构,因此,例如在使用 者以没有对突起进行按压的方式拉拽橡胶绳带时,有可能损伤橡胶绳带或者使橡胶绳带的 橡胶伸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绳带调节件,能够容易地调节绳带的系紧情况, 且不会将绳带损伤等。[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挠性的绳带调节件,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在表 背贯穿的开口部;和柱部,所述柱部使前后端部结合在所述开口部的周缘上,且表面比壳体 向背侧突出,在所述柱部的左右具有用于供绳带穿通的两个间隙,所述柱部的前后中间部 能够向背侧挠曲而进入到所述开口部内。[0006]在本实用新型的绳带调节件中,将绳带的一端侧从背侧向表侧向左右两个间隙之 一中穿通,接下来在将柱部的表面覆盖后,从表侧向背侧向另一个间隙中穿通,通过增加从 背侧穿过后者的间隙的绳带的长度,能够加强绳带的系紧,并通过减少该绳带的长度而能 够松缓绳带的系紧。此外,绳带的另一端能够固定在绳带调节件的柱部上,或者能够相对于 另一组的开口部以及柱部而与上述一端侧同样地穿通。处于系紧状态的绳带的一端侧向另 一端侧拉拽,由此,柱部的表面被绳带向背侧按压,柱部的前后中间部向背侧挠曲而进入到 开口部内。由此,通过穿通有绳带的左右两个间隙同时夹持,而使相对于绳带的摩擦提高, 使绳带难以同时从两个间隙中脱离,从而能够使系紧状态的绳带固定在绳带调节件上。[0007]作为绳带的具体例,能够列举有平坦状的橡胶绳带,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为不是 橡胶的绳带。[0008]作为绳带调节件的优选材料,能够列举出热可塑性弹性体、例如聚氨酯、聚酯类弹 性体、聚醚类弹性体等、硅、橡胶等,但并不限于此。另外,绳带调节件的材料的优选硬度的一例为肖氏A硬度30 80,但并不限于此。[0009]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柱部的背侧,能够处于表背方向上的所述开口部内。另外, 所述柱部能够具有以使所述两个间隙向背侧逐渐扩大的方式倾斜的左右的倾斜面。这样, 通过在处于开口部内的柱部的背侧上设置倾斜面并使间隙向背侧逐渐扩大,从而使绳带相 对于间隙易于从背侧向表侧穿通。[0010]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能够在背侧、且在所述开口部的周缘上沿着所述间隙 具有多个突起。由于这样的突起与绳带接触而成为相对于绳带的移动的阻力,所以能够发 挥使绳带难以从间隙脱离、或者防止绳带在间隙内横向位移的作用。而且,突起使从间隙向 背侧伸出紧后发生折曲的绳带的折曲变得急剧,从而能够使绳带难以从间隙中脱离。[001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能够具有两个所述开口部,相对于各开口部设置有柱 部。在该情况下,在一个绳带调节件上具有两组开口部以及柱部的组。由此,例如使绳带的 一端部从两组开口部以及柱部中的一组穿通,并使绳带的另一端从另一组穿通,而能够在 绳带的两端侧分别调节长度。[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绳带调节件中,仅通过使绳带从柱部的左右的间隙中连续地穿 通,并对该绳带穿通的长度进行增减,就能够容易地调节绳带的系紧情况,另外,由于是两 个间隙同时夹持而将绳带固定的结构,所以不会损伤绳带。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绳带调节件的立体图。[0014]图2是图1的绳带调节件的俯视图。[0015]图3是图1的绳带调节件的仰视图。[0016]图4是从图2的从箭头A方向观察到的侧视图。[0017]图5是从图2的从箭头B方向观察到的侧视图。[0018]图6是图2的C-C线向视剖视图。[0019]图7是表示将绳带调节件适用在从裤子的腰部穿通的橡胶绳带中的示例的说明 图。[0020]图8表示将橡胶绳带从绳带调节件中穿通的状态,是绳带调节件的前后方向中间 的剖视说明图。[0021]图9概略表示将基于橡胶绳带的系紧状态固定了的状态,是绳带调节件的前后方 向中间部的剖视说明图。[0022]图1O是图9的D-D线剖视说明图。[0023]图11是图9的E-E线剖视说明图。[0024]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绳带调节件的俯视图。[0025]图13是图12的G-G线向视剖视图。[0026]图14表示将橡胶绳带从第二实施方式的绳带调节件中穿通的状态,是绳带调节 件的前后方向中间的剖视说明图。[0027]附图标记说明[0028]1、101绳带调节件[0029]12、110 壳体[0030]ll、llla、lllb 开口部[0031]12a、112a第一绳带穿通部[0032]12b、112b第二绳带穿通部[0033]13、113 突起[0034]20、l20a、l20b 柱部[0035]20e、20e 倾斜面[0036]30 裤子[0037]40、140橡胶绳带[0038]41固定端部[0039]42自由端部[0040]112c第三绳带穿通部[0041]112d第四绳带穿通部具体实施方式
[0042]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 方式的绳带调节件I的立体图。图2 5分别是绳带调节件I的俯视图、仰视图、从图2的 箭头A方向观察到的侧视图(左侧视图)以及从图1的箭头B方向观察到的侧视图(仰视 图)。图6是图2的C-C线向视剖视图。绳带调节件I具有为椭圆形板状的壳体10,该壳 体10在中央具有长方形的开口部11 ;和长方形板状的柱部20,该柱部20以将开口部11大 致覆盖的方式结合在壳体10上。具体后述,但柱部20使其前后端部结合在开口部11的周 缘上,并以向壳体10的表面IOa侧突出的方式,在壳体10上连结有柱部20的长度方向前 后端部。以下,将与椭圆形状的壳体10的短轴平行的方向(是橡胶绳带40从壳体10穿通 的方向,且在壳体10的平面上,与柱部20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将与长 轴平行的方向(与橡胶绳带40从壳体10穿通的方向垂直,且在壳体10的平面上,柱部20 延伸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从壳体10的背面10向着表面IOa的方向称为上方,将从壳 体10的表面IOa向着背面IOb的方向称为下方。上下方向也称为表背方向。作为一个不 例,绳带调节件I以使肖氏A硬度成为30 80的方式将热塑性弹性体注塑成型而形成,具 有所需要的挠性。[0043]壳体10具有表面10a、背面IOb和表面IOa背面IOb的周缘间的周侧部10c。如 从图6中得知的那样,背面IOb的外周端部IOd从除外周端部IOd以外的背面IOb向下方 稍微隆起。壳体10的开口部11在前后长,使壳体10从表面IOa背面IOb之间贯穿,另外, 以被壳体10的左右的开口侧面IlaUla和前后的开口侧面IlbUlb包围的方式进行规定。 如从图6中得知的那样,左右的开口侧面IlaUla以随着向下方,使两开口侧面11a、Ila间 的间隔逐渐稍微扩大的方式倾斜。在壳体10的背面IOb上,与左右的开口侧面IlaUlb相 邻地沿前后以规定间隔设置有多个突起13。各突起13具有沿左右长的长圆形的水平截面, 超过壳体10的背面IOb的外周端部IOd向下方突出。[0044]柱部20包括表面20a、背面20b、左右的侧面20c、20c和前后的侧面20d、20d。柱 部20的表背面20a、20b之间的厚度与壳体10的表背面10a、10b之间的厚度(除与背面 IOb的外周端部IOd对应的部分之外)大致相同。另外,柱部20的左右的侧面20c、20c之间的间隔比壳体10的左右的开口侧面IlaUla之间的最小间隔稍小。由此,在壳体10的 配置于开口部11的左右方向中央的柱部20的左右两侧,以在开口部11中在柱部20的左 右与开口部11留有间隙的方式,形成该间隙中位于左侧的第一绳带穿通部12a和位于右侧 的第二绳带穿通部12b。在本实施方式的绳带调节件I中,第一绳带穿通部12a以及第二绳 带穿通部12b各自的左右方向间隔被设定为,能够使后述的平坦状的橡胶绳带40通过一根 的量且最多能够通过两根的量(包括一根橡胶绳带40的一部分与其他部分重叠的状态) 的程度。另外,第一绳带穿通部12a以及第二绳带穿通部12b的前后方向长度被设定为略 微超过橡胶绳带40的横宽的程度。参照图6,柱部20比壳体10配置在上方。更具体地,柱 部20在上下方向中,使其厚度的大致2/3的部分比壳体10的上表面IOa向上方突出,剩余 的厚度大致1/3的部分在壳体10的上表面IOa以下,配置在表背方向的开口部11内。即, 柱部20的表面20a比壳体11的表面位于上方,背面20b比壳体11的表面位于下方,且比 壳体11的背面位于上方。在柱部20的背面20b与左右的侧面20c、20c之间,形成有倾斜 面20e、20e。倾斜面20e、20e形成为,使倾斜面20e、20e之间的间隔向下方逐渐缩小,使壳 体10的左右的开口侧面IlaUla的间隔向下方逐渐扩大。柱部20的左右的侧面20c、20c 与倾斜面20e、20e的边界,与壳体10的表面IOa处于大致相同平面上。通过这样的倾斜面 20e、20e,使绳带易于从下方向上方将第一绳带穿通部12a以及第二绳带穿通部12b穿通, 另外,能够降低将第一绳带穿通部12a以及第二绳带穿通部12b穿通的绳带与柱部10之间 的摩擦。[0045]柱部20具有结合部21,该结合部21从前方的侧面20d向前方以及从下方的侧面 20d向后方分别向下方倾斜,同时结合在壳体10的上表面IOa上。附图标记21a表不结合 部21的上方的倾斜面。结合部21的左右宽度与柱部20的从倾斜面20e、20e缩小的背面 20b的左右宽度大致相同。另外,在柱部20的结合部21的背侧形成有凹部21b,该凹部21b 分别从壳体10的前后的开口侧面IlbUlb向前后,并与结合部21的上方的倾斜面21a平 行地倾斜。柱部20与壳体10除结合部21以外,也在柱部20的前后的侧面20d、20d与壳 体10的前后的开口侧面IlbUlb的相互相对的部分上连结。[0046]接下来,说明以上那样构成的绳带调节件I的使用状态。图7概略表示用橡胶绳 带40将腰部31系紧形式的裤子30,在橡胶绳带40中适用了绳带调节件I。图8用于说明 将橡胶绳带40在绳带调节件I中穿通的状态,是绳带调节件I的前后方向中间的剖视说明 图。橡胶绳带40是以带状在裤子30的腰部31的周围穿通的平坦状绳带,具有固定在绳带 调节件I的柱部20上的环状的固定端部41、和与固定端部41为相反侧的自由端部42。固 定端部41首先使绳带调节件I的一端40a相对于绳带调节件I从第二绳带穿通部12b向 上方穿通,接下来,在将柱部20的表面20a覆盖后,从第一绳带穿通部12a向下方穿通。然 后,通过将一端40a在橡胶绳带40的绳带调节件I附近缝合,而作为将柱部20包围的环而 形成,由此,使固定端部41固定到绳带调节件I的柱部20上。这样,相对于固定有固定端 部41的绳带调节件1,将在裤子30的腰部31的周围穿通后的自由端部42从第二绳带穿通 部12b向上方穿通,接下来,在以将柱部20的表面20a覆盖的方式穿通且重叠在固定端部 41之上后,从第一绳带穿通部12a向下方穿通。而且,用手拉拽自由端部42而使从第一绳 带穿通部12b向下方通过的自由端部42侧的橡胶绳带40的长度(以下称为“自由端侧通 过长度”)增加,由此能够使基于橡胶绳带40的腰部31的系紧得到加强。另一方面,用手向与系紧方向的相对侧(固定端部41侧)拉拽橡胶绳带来减少自由端侧通过长度,由此, 能够使基于橡胶绳带40的腰部31的系紧得到松缓。[0047]图9概略表示以不会使裤子30的腰部31滑落程度,来增加橡胶绳带40的自由端 侧通过长度而将腰部31系紧的状态,为绳带调节件I的前后方向中间的剖视说明图。图10 以及图11分别是图9的D-D线以及E-E线剖视说明图。在该系紧状态下,橡胶绳带40的 自由端部42侧被向固定端部41侧拉拽。由此,橡胶绳带40的自由端部42侧的从下方将 要进入到绳带调节件I的第二绳带穿通部12中之前(或者刚从第二绳带穿通部12b向下 方伸出之后)的橡胶绳带部分43,向图9的箭头F方向即固定端部41侧拉拽。由此,处于 柱部20的表面20a上的橡胶绳带40的部分将柱部20向下方按压,如图10所示,使柱部20 的前后方向(图10中左右方向)的中间部(前后中间部)向下方挠曲。同时,向图9的箭 头方向拉拽的第二绳带穿通部12b的下方外部的橡胶绳带部分43,经由右方的突起13而将 壳体10向上方举起,由此,如图11所示,使壳体10的前后方向(图11中左右方向)中间 部向上方稍微挠曲。由此,如图9所示,在柱部20的前后方向中间部中,使柱部20的左右 的侧面20c、20c与壳体10的左右的开口侧面11a、Ila在左右方向上相互相对,在该相对部 分中,使第一绳带穿通部12a以及第二绳带穿通部12b的双方同时缩小。由此,在左右的第 一绳带穿通部12a以及第二绳带穿通部12b中,使柱部20的左右的侧面20c、20c以及壳体 10的左右的开口侧面IlaUla与橡胶绳带40之间的摩擦增加,并与橡胶绳带40在第一绳 带穿通部12a以及第二绳带穿通部12b的壳体10的表面IOa侧以及背面IOb侧的四个位 置上弯曲的情况相辅相成,使橡胶绳带40难以向F方向脱离,而固定在使橡胶绳带40系紧 的状态下。此外,图9的橡胶绳带部分43,在基于橡胶绳带40的系紧状态下,向F方向以与 壳体10的背面IOb大致平行的方式拉拽,但橡胶绳带40通过卡到突起13上,而与没有突 起13的情况相比,使得在第二绳带穿通部12b的壳体10的背面IOb侧的折曲成为更急的 角度,由此使得绳带40更加难以向F方向脱离。突起13与橡胶绳带40接触而成为相对于 橡胶绳带40的移动的阻力,有助于防止脱出,除此之外,发挥了防止橡胶绳带40的在第一 绳带穿通部12a以及第二绳带穿通部12b内的前后方向的偏移的作用。固定在系紧状态下 的橡胶绳带40能够通过以一定以上的力用手向F方向拉拽橡胶绳带40而进行调整,此时, 不会使橡胶绳带40损伤。[0048]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绳带调节件101的俯视图,图13是图12的 G-G线向视剖视图。在该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绳带在壳体110中穿 通的方向且壳体110的平面上,将与柱部120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在与绳带 在壳体110中穿通的方向(左右方向)垂直、且壳体10的平面上,将柱部20延伸方向作为 前后方向,将表背方向作为上下方向。绳带调节件101具有圆角的矩形板状的壳体110, 该壳体110具有两个长方形的开口部IllaUllb ;和两个长方形板状的柱部120a、120b,该 柱部120a、120b以将各开口部IllaUllb覆盖的方式结合在壳体110上。两个柱部120a、 120b的各自的前后端部结合在两个开口部IllaUllb的周缘上。绳带调节件101中的开 口部Illa与柱部120a的组(以下称为“第一组”。第一组在图12中处于左侧)和开口部 Illb与柱部120b的组(以下称为“第二组”。第二组在图12中处于右侧),与第一实施方 式的绳带调节件I的开口部11和柱部20的组同样地构成。由此,在第一组上形成有两个 间隙、即第一绳带穿通部112a和第二绳带穿通部112b,在第二组上也形成有两个间隙、即第三绳带穿通部112c和第四绳带穿通部112d。壳体110在两个开口部IllaUllb之间包 括中间部110a。中间部IlOa的表面与壳体110处于同一平面上。在壳体110的背面,以分 别与左方的开口部Illa的左方的开口侧面Illc以及右方的开口部Illb的右方的开口侧 面Illd相邻的方式,在前后以规定间隔设置有多个突起113。此外,在中间部110的背面没 有设置突起113。[0049]图14用于说明将与橡胶绳带40相同的橡胶绳带140在绳带调节件101中穿通的 状态,是绳带调节件101的前后方向中间的剖视说明图。在图示的例中,橡胶绳带140的一 端部140a从第一组的第二绳带穿通部112b向上方穿通,接下来从第一绳带穿通部112a向 下方穿通,另外,橡胶绳带140的另一端部140b从第二组的第三绳带穿通部112c向上方穿 通,接下来从第四绳带穿通部112d向下方穿通。由此,分别在橡胶绳带140的两端侧,与上 述的绳带调节件I的自由端部42侧同样地,能够调节系紧情况。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橡胶 绳带是指,至少在绳带的长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的绳带。虽然没有特别限定的事项,但此处 的伸缩性是指,相对于绳带的长度能够伸长10%以上。此外,也可以使用没有伸缩性的绳 带。
权利要求1.一种绳带调节件(1、101),具有挠性,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10、110),所述壳体具有在表背贯穿的开口部(11、Ilia、Illb);和柱部(20、120a、120b),所述柱部使前后端部结合在所述开口部(11、Ilia、Illb)的周缘上,且表面与壳体(10、110)相比向表侧突出,在所述柱部(20、120a、120b)的左右具有用于供绳带 (40、140)穿通的两个间隙(12a、 12b ;112a、112b ;112c、112d),所述柱部(20、120a、120b)的前后中间部能够向背侧挠曲而进入到所述开口部(11、 IllaUllb)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带调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部(20、120a、120b)的背侧, 处于表背方向上的所述开口部(ll、llla、lllb)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绳带调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部(20、120a、120b)具有以使所述两个间隙(12a、12b ;112a、112b ;112c、112d)随着趋向背侧而逐渐扩大的方式倾斜的左右的倾斜面(20e、20e)。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绳带调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110)在背侧、且在所述开口部(ll、llla、lllb)的周缘上沿着所述间隙(12a、12b ;112a、112b ;112c、112d) 具有多个突起(13、11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绳带调节件,其特征在于,绳带(40、140)以将柱部(20、 120a、120b)的表面覆盖的方式,从所述两个间隙(12a、12b ;112a、112b ;112c、112d)的一方向另一方穿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绳带调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两个所述开口部 (IllaUllb),相对于各开口部(Ilia、111b)设置柱部(120a、120b)。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绳带调节件,能够容易地调节绳带的系紧情况,且不会将绳带损伤。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挠性的绳带调节件(1)能够适用于例如在裤子的腰部穿通的橡胶绳带(40)中。绳带调节件(1)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具有在表背贯穿的开口部(11);和柱部(20),所述柱部使前后端部结合在所述开口部(11)的周缘上,且表面与壳体(10)相比向表侧突出。在柱部(20)的左右具有用于供绳带(40)穿通的两个间隙(12a、12b)。柱部(20)的前后中间部能够向背侧挠曲而进入到开口部(11)内。
文档编号A41D1/06GK202819743SQ20122048058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3日
发明者相场雅司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