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将拉头开启一缺口以便更换拉片的拉头结构。
背景技术:
公知的拉链头作为可开合拉链的连结构件,由于其具有操作便捷的特性,所以时至今日,拉链头已广泛的应用于皮包及衣物上。拉链的原理在于借助可对向啮合的链条,通过拉链头的往复拉动以作为开合。公知的拉链头大致包含有一拉头、一马钩、一弹片、一帽盖以及一拉片,马钩是借弹片的压抵而深入至拉头的导槽内,而拉片的一端位于马钩下方,帽盖则是盖置的固定于拉头上,使马钩及弹片位于帽盖内部;例如中国台湾新型第M292296号(申请案号95200113)专利案所公开的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二)”。但是,上述公知的拉链头中的弹片是以机械铆接的方式固定于拉头,当弹片固定于拉头之后,马钩及拉片一并被固定于拉头上,使得拉片无法进行更换。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上,每一个下游的厂商,对于拉片都有不同的需求,往往会因应本身需求而更换不同的拉片。尤其是针对于一些特殊的拉片,其往往较少量且具多样变化,只能利用手工机械方式组装,一种拉片则需设计特定的一种专用机器组装,难免造成成本增加。因此,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性,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以方便下游厂商于更换拉片时,不需重新设计专用机器以进行组装,进而节省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包括一拉头,设有一第一定位部;一帽盖,枢接于该拉头;一弹性元件,设置于该拉头中;一马钩,设有一与该第一定位部相对应的第二定位部,该马钩插置于该拉头并且压覆于该弹性元件;一拉片,该拉片设有一定位杆;一导拉块,枢接于该帽盖的一端,该导拉块与该马钩相互顶抵,该拉头、该马钩与该导拉块之间定义出一容置空间,该定位杆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以及一轴心,穿设于该拉头与该帽盖,并且与该马钩相枢接。较佳地,该拉头设有一第一沟槽及一第二沟槽,且该第一沟槽与该第二沟槽相连通于该拉头的表面,该帽盖内部设有一阻挡片,该阻挡片顶抵于该导拉块以及该拉头,该马钩具有一枢接基部,该枢接基部枢转于该轴心并且压覆于该弹性元件上。较佳地,该弹性元件置于该第一沟槽中,并且该枢接基部向下延伸有一勾部,该勾部伸入于该第二沟槽中。较佳地,该枢接基部向上延伸有一挡止部,该挡止部顶抵于该导拉块。 较佳地,该阻挡片设有一与该挡止部相对应的开口。[0012]较佳地,该拉头的一侧近一端处设有二夹片,该二夹片各设有一第一穿孔,该帽盖的近一端处两侧各设有一第二穿孔,并且该轴心穿过该二第一穿孔以及该二第二穿孔。较佳地,该帽盖设有一第一凸块与二第二凸块,该阻挡片具有一第一折段与一第二折段,该第一折段顶抵于该二夹片,该第二折段顶抵于该导拉块,该开口的一端套置于该第一凸块,该二第二凸块顶抵于该第一折段与该第二折段的转折处。较佳地,该导拉块设有一滑槽以及一顶抵面,该挡止部与该滑槽相接触,该阻挡片顶抵于该顶抵面。较佳地,该枢接基部向外延伸有一刹车勾,该帽盖设有一用于顶抵该刹车勾的第一定位点以及一用于顶抵该枢接基部的第二定位点,且该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点及该第二定位点共同钳制住该马钩。较佳地,该第一定位部为一凸部,该第二定位部为一凹部。本实用新型借助于该导拉块的设计,可为该炼头本体开启一缺口,以供拉片的拆卸及置入,并且操作方便简易,能有效地降低人力成本,不需要为了更换拉片而重新设计专用机器。此外,阻挡片的设置亦使得导拉块不至于在清洗时不经意地打开缺口而掉出拉片。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组合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剖面图(一);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剖面图(二);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动作分解图(一);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动作分解图(二);图5C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动作分解图(三)。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I炼头本体11 拉头111上颚部1111 第二沟槽1112 夹片1113 第一穿孔112下颚部113连接部1131 第一沟槽1132第一定位部114 导槽12 帽盖121 头端[0040]1211 凸部I22 尾端1221 第二穿孔1222第一定位点1223第二定位点123 第一凸块124 第二凸块2 马钩21枢接基部211第二定位部212刹车勾22 勾部23挡止部3导拉块31 凹部32 滑槽33 翼片331施力孔34顶抵面4阻挡片41第一折段42第二折段43 开口5 拉片51定位杆6弹性元件7 轴心8容置空间81 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包括一炼头本体1、一马钩2、一导拉块3、一阻挡片4、一拉片5、一弹性元件6以及一轴心7,并且炼头本体1、马钩2以及导拉块3共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8,炼头本体I包含一拉头11以及一帽盖12。其中,弹性元件6容置于该拉头11内部,马钩2插置于拉头11并且压覆于弹性元件6。帽盖12的一端通过轴心7与拉头11和马钩2相枢接,另一端枢接于导拉块3。阻挡片4设置于帽盖12内并且顶抵于拉头11和导拉块3,阻挡片4卡掣于容置空间8之中。请参阅图2及图3,该拉头11具有一上颚部111、一下颚部112以及一用以连接上颚部111与下颚部112的连接部113,并且上颚部111、下颚部112以及连接部113皆为一体成型。其中,连接部113的内部形成有一第一沟槽1131以及一第一定位部1132,上颚部111开设有一第二沟槽1111,并且第一沟槽1131与第二沟槽1111连通于上颚部111的表面,第一沟槽1131内容置有该弹性元件6。第一沟槽1131与第二沟槽1111的连通处表面又设有二夹片1112,该二夹片1112各自开设有一第一穿孔1113,第一定位部1132实为一凸起部,且位于该二夹片1112之间。上颚部111与下颚部112之间形成一导槽114,该导槽114可用以与一组炼条(图未示)相结合。请参阅图2至图4,该帽盖12形似一话筒,具有一头端121以及一尾端122,内部被挖空并向外连通,该头端121的两侧各向内形成一凸部1211 ;该尾端122的两侧各开设有一第二穿孔1221,并且于尾端122的两边缘处具有一第一定位点1222以及一第二定位点1223。该帽盖12的内侧设有一第一凸块123与二第二凸块124,并且帽盖12的尾端122套设于该二夹片1112,夹片1112上的第一穿孔1113与帽盖12上的第二穿孔1221相对应,当帽盖12与拉头11相结合时,帽盖12的尾端122会顶抵于第一沟槽1131位于上颚部111的延伸处而被限位。该马钩2略呈一树枝状,具有三个分支,分别为一枢接基部21,以及从该枢接基部21延伸而出的一勾部22与一挡止部23。其中,该枢接基部21下方具有一与前述第一定位部1132相对应且实为一凹陷部的第二定位部211,后方向外延伸有一刹车勾212。该马钩2插置于拉头11的上颚部111之中,该勾部22伸入于第二沟槽1111中,而枢接基部21则压覆于前述弹性元件6上。该枢接基部21与夹片1112上的第一穿孔1113、帽盖12上的第二穿孔1221位置相对应,因此可穿设一轴心7,使第一穿孔1113、第二穿孔1221与枢接基部21相互枢接。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帽盖12由于顶抵于上颚部111,因此实际上可沿着轴心7转动的元件仅止于马钩2。当马钩2呈现静力平衡时,该刹车勾212顶抵于第一定位点1222,该枢接基部21的上方凸缘则顶抵于该第二定位点1223,枢接基部21的下方受弹性元件6的顶抵,并且第二定位部211顶抵于第一定位部1132,但是当马钩2受外力推动(例如使用者拉动拉链),马钩2可向上翘起并且压缩弹性元件6,当外力停止时,弹性元件6即复位将马钩2推回原位。该导拉块3为一经过特殊设计的块体,其设置使得本发明得以更换拉片5。导拉块3的一端两侧各设有一凹部31,用以与帽盖12上的凸部1211相枢接,并且该导拉块3的外形沿着凹部31的外围向内逐渐狭窄,其外型上形成有一斜面以及一平面,该斜面上开设有一滑槽32。导拉块3相对于凹部31的另一端两侧各具有一翼片33,该二翼片33又各具有一施力孔331,是用以更换拉片5时调整导拉块3之用。进一步说明,该二凹部31枢接于该凸部1211,使操作人员在更换拉片5时可借助施力于施力孔331来旋转导拉块3 (可通过针状物探入施力孔331),而该滑槽32与马钩2的挡止部23相互吻合,因此,马钩2在转动时,挡止部23可沿着滑槽32移动。当正常使用拉链时,使用者不论从任何方向拉动拉片5来调整拉链,导拉块3都会封闭住拉头11与帽盖12之间的缺口,以确保拉片5不致脱落。请参阅图2以及图5A,该阻挡片4设置于帽盖12的挖空部之中,具有一第一折段41与一第二折段42,并且开设有一开口 43。第一折段41顶抵于前所述的夹片1112上方,第二折段42顶抵于导拉块3的一顶抵面34。开口 43的一端套设于帽盖12的第一凸块123上,并且该二第二凸块124顶抵于第一折段41与第二折段42的转折处。第一折段41与第二折段42朝着拉头11的方向弯折一角度,此一弯折角度使得阻挡片4阻挡导拉块3非经人为的转动(例如在洗衣服时受水流推动)。该开口 43的大小可与马钩2的挡止部23相吻合,因此当马钩2的枢接基部21沿着轴心7转动时,挡止部23可穿过阻挡片4而不受到阻挡。请参阅图5A至图5C,拉头11、马钩2以及导拉块3之间定义出一容置空间8,该拉片5的表面可印制不同样式的纹路(图未示),并设有一定位杆51,该定位杆51置于该容置空间8中,当马钩2或导拉块3因为受力而转动时,容置定位杆51的容置空间8即随之改变,当容置空间8出现一缺口 81时,操作人员即可取出拉片5或置入拉片5。整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特色在于借助于该导拉块的设计,操作人员仅需简单器具即可为该炼头本体开启缺口,供拉片的拆卸或置入;并且在操作上方便迅速,组装时不需为了更换拉片而重新设计专用机器,因此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效率;此外,阻挡片的设置亦使得导拉块不至于在清洗时不经意地打开缺口而掉出拉片。但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特此说明。
权利要求1.一种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拉头,设有一第一定位部;一帽盖,枢接于该拉头;一弹性元件,设置于该拉头中;一马钩,设有一与该第一定位部相对应的第二定位部,该马钩插置于该拉头并且压覆于该弹性元件;一拉片,该拉片设有一定位杆;一导拉块,枢接于该帽盖的一端,该导拉块与该马钩相互顶抵,该拉头、该马钩与该导拉块之间定义出一容置空间,该定位杆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以及一轴心,穿设于该拉头与该帽盖,并且与该马钩相枢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拉头设有一第一沟槽及一第二沟槽,且该第一沟槽与该第二沟槽相连通于该拉头的表面,该帽盖内部设有一阻挡片,该阻挡片顶抵于该导拉块以及该拉头,该马钩具有一枢接基部,该枢接基部枢转于该轴心并且压覆于该弹性元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置于该第一沟槽中,并且该枢接基部向下延伸有一勾部,该勾部伸入于该第二沟槽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枢接基部向上延伸有一挡止部,该挡止部顶抵于该导拉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阻挡片设有一与该挡止部相对应的开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拉头的一侧近一端处设有二夹片,该二夹片各设有一第一穿孔,该帽盖的近一端处两侧各设有一第二穿孔,并且该轴心穿过该二第一穿孔以及该二第二穿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帽盖设有一第一凸块与二第二凸块,该阻挡片具有一第一折段与一第二折段,该第一折段顶抵于该二夹片,该第二折段顶抵于该导拉块,该开口的一端套置于该第一凸块,该二第二凸块顶抵于该第一折段与该第二折段的转折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拉块设有一滑槽以及一顶抵面,该挡止部与该滑槽相接触,该阻挡片顶抵于该顶抵面。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枢接基部向外延伸有一刹车勾,该帽盖设有一用于顶抵该刹车勾的第一定位点以及一用于顶抵该枢接基部的第二定位点,且该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点及该第二定位点共同钳制住该马钩。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部为一凸部, 该第二定位部为一凹部。
专利摘要一种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包括一拉头、一帽盖、一弹性元件、一马钩、一拉片、一导拉块以及一轴心;其中,拉头设有一第一定位部;帽盖枢接于拉头;弹性元件设置于拉头中;马钩设有一与第一定位部相对应的第二定位部,马钩插置于拉头并且压覆于弹性元件;拉片设有一定位杆;导拉块枢接于帽盖的一端并且与马钩相互顶抵;拉头、马钩与导拉块之间定义出一容置空间,该定位杆置于该容置空间中;轴心穿设于拉头以及帽盖并且与马钩相枢接。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可换拉片的拉头结构借助于该导拉块的设计,只需简易的器具以及少许的人力即可更换拉片,组装时不需为了更换拉片而重新设计专用机器,因此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效率。
文档编号A44B19/28GK202819882SQ201220523228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8日
发明者林于宝 申请人: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