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包体与包带相连接的提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507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于包体与包带相连接的提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便于包体与包带相连接的提包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女士提包,尤其是一种便于包体与包带相连接的提包。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现有的女士提包中,其包带与包体一般是采用两种方式相连接的。其中,第一种是将包带的两端采用缝合的方式与包体相连接的,其缺点为包带与包体缝合后无法进行更改,其形式过于单一。第二是在包带两端部与包体上分别设有连接件,包带与包体通过连接件完成二者之间的连接,其缺点为由于要在包体上设置连接件,因此就增加了提包整体的加工费用。[0003]基于上述问题,急需一种包带与包体之间的连接方式新颖,并且可减少提包加工费用的提包。发明内容[0004]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带与包体之间的连接方式新颖,并且可减少提包加工费用的便于包体与包带相连接的提包。[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包体与包带相连接的提包,由包体与两个提包带构成,在所述包体的上部设有多个用于与所述提包带相连接的挂孔组,所述提包带由包带与挂钩构成,所述挂钩与所述挂孔组相连接。[0006]所述挂孔组的数量为四个,并采用位置对应的方式分别设置在所述包体的两个横向外壁与两个纵向外壁上。[0007]所述第一提包带以及所述第二提包带呈平行方式与所述第一横向外壁以及所述第二横向外壁相连接。[0008]所述第一提包带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横向外壁上的挂孔组相连接。[0009]所述第二提包带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横向外壁上的挂孔组相连接。[0010]所述第一提包带以及所述第二提包带呈交叉方式与所述第一横向外壁以及所述第二横向外壁相连接。[0011]所述第一提包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向外壁和所述第二横向外壁相连接。[0012]所述第二提包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向外壁和所述第二横向外壁相连接。[0013]所述挂孔组由两个通孔组成。[0014]在所述通孔上还设有套环。[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0016]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等优点,包带与包体之间的连接方式新颖,可根据人们的喜好将两条包带采用平行或交叉的方式与包体连接在一起;由于省去了现有包体上设置的连接,因此还降低了提包的加工费用。另外,通过在通孔边缘安装的套环,还可以提高包带与包体之间的连接性能。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结构图;[0018]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0019]主要符号说明如下:[0020]1-包体 2-第一横向外壁3-第二横向外壁[0021]4-第一纵向外壁5-第二纵向外壁[0022]6-通孔 7-套环8-第一提包带[0023]9-第二提包带10-挂钩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2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包体与包带相连接的提包,由包体与两个提包带构成,在包体的上部设有多个用于与提包带相连接的挂孔组,提包带由包带与挂钩构成,挂钩与挂孔组相连接。其中,挂孔组由两个通孔组成,在通孔上还设有套环。[0026]实施例1[0027]如图1与图2所示,挂孔组的数量为四个,并采用位置对应的方式分别设置在包体I的第一横向外壁2、第二横向外壁3、第一纵向外壁4与第二纵向外壁5。四个挂孔组均是设置在第一横向外壁2、第二横向外壁3、第一纵向外壁4与第二纵向外壁5的上部,靠近第一横向外壁2、第二横向外壁3、第一纵向外壁4与第二纵向外壁5顶部边缘的位置上。其中,每个挂孔组均是由两个通孔6组成,在通孔6的边缘上还设有套环7。第一提包带8两端的挂钩10分别与第一横向外壁2上的两个通孔相连接,第二提包带9两端的挂钩10分别与第二横向外壁3上的两个通孔相连接,其中,第一提包带8与第二提包带9呈平行方式设置。[0028]实施例2[0029]第一提包带两端的挂钩分别和第一横向外壁上的一个通孔与第二横向外壁上的一个通孔相连接,第一提包带两端的挂钩分别和第一横向外壁上的另一个通孔与第二横向外壁上的另一个通孔相连接,其中,第一提包带与第二提包带呈交叉方式设置。[0030]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等优点,可根据人们的喜好将两条包带采用平行或交叉的方式与包体连接在一起。另外, 由于在通孔上还安装有套环,因此,可提高包带与包体之间的连接性能。[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便于包体与包带相连接的提包,由包体与两个提包带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包体的上部设有多个用于与所述提包带相连接的挂孔组,所述提包带由包带与挂钩构成,所述挂钩与所述挂孔组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于包体与包带相连接的提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孔组的数量为四个,并采用位置对应的方式分别设置在所述包体的两个横向外壁与两个纵向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便于包体与包带相连接的提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包带以及所述第二提包带呈平行方式与所述第一横向外壁以及所述第二横向外壁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便于包体与包带相连接的提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包带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横向外壁上的挂孔组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便于包体与包带相连接的提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提包带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横向外壁上的挂孔组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便于包体与包带相连接的提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包带以及所述第二提包带呈交叉方式与所述第一横向外壁以及所述第二横向外壁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便于包体与包带相连接的提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包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向外壁和所述第二横向外壁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便于包体与包带相连接的提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提包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向外壁和所述第二横向外壁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便于包体与包带相连接的提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孔组由两个通孔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便于包体与包带相连接的提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孔上还设有套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包体与包带相连接的提包,由包体与两个提包带构成,在包体的上部设有多个用于与提包带相连接的挂孔组,提包带由包带与挂钩构成,挂钩与挂孔组相连接,挂孔组的数量为四个,并采用位置对应的方式分别设置在包体的两个横向外壁与两个纵向外壁上。每个挂孔组由两个通孔组成,在通孔上还设有套环。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加工费用低等优点,可根据人们的喜好将两条包带采用平行或交叉的方式与包体连接在一起;通过安装在通孔上的套环,还可提高包带与包体之间的连接性能。
文档编号A45C3/06GK202959155SQ20122057912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6日
发明者赵挥 申请人:赵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