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用橡胶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6307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雨用橡胶鞋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类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用橡胶鞋套。
背景技术
由于已有技术中的鞋套普遍为室内清洁使用,因此通常用无纺布或塑料薄膜制造,这种鞋套的长处在于廉价并且能满足对地坪清洁要求严苛的诸如电子电器产品生产场所、实验室、净化室乃至医疗卫生部门的手术室等的一次性使用要求,但是无法穿用于室夕卜,因为这种鞋套的目的仅在于临时将人的鞋子与前述场所隔离,避免沾附在鞋底及鞋帮上的尘杂转移至前述场所的地坪,因此不具有防水功能并且与鞋的适应性较差以及耐磨性脆弱。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恰恰需要能够应对雨雪天气临时穿着的鞋套,例如为交通工具特别是车辆配备随车鞋套可以避免遇到下雨时的尴尬;又如在某些特殊作业场所特别是化工医药产品的生产场所因地坪湿滑而同样希望有合适的防水防滑鞋套;再如为了应对突变降水天气,中、小学生可在书包内携带相应的雨用橡胶鞋套;进而如公勤人员及旅游人员可在随身携带物品内配备此类鞋套,等等。但是,迄今为止不论是在市场还是在已公开的文献中均未见诸此类鞋套的技术信息。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403575Y推荐有“耐磨鞋套”,该专利方案是针对高档的皮鞋更换鞋底而提出的,更具体地讲,当皮鞋的鞋底磨损后,将这种鞋套更迭到皮鞋鞋底,藉以处长皮鞋的使用寿命,体现节约效果;授权公告号CN2015633704Y提供的“通用鞋套”由鞋套底和鞋套帮构成一个整体,并且将鞋套底设计成锯齿形或褶皱状,具有缓解鞋套底上沾附泥沙和水分的作用,这种鞋套主要用于家居,供主人和/或客人由室外进入室内时临时穿着;授权公告号CN201430997Y介绍的“两用鞋套”包括套底(即鞋底)、套帮(即鞋帮)和用于收紧套帮的收紧部件,其建树之处在于将套底的结构设计成由防滑海绵和橡胶底的双层结构,在室外如雨天可使用橡胶底的一面,而在室内如浴室可使用防滑海绵的一面。可见,该专利方案在使用功能上作了拓展,即具有双重功能。但是,由于该两用鞋套的形状构造并非依据正常的鞋子如皮鞋等的形状所设计,因此穿着时往往十分麻烦,因为专利方案的收紧部件会给穿着时的鞋子产生干涉影响,此外,这种结构的“两用鞋套”的跟随性差,不利于下雨天室外穿着行走,所谓的跟随性即为与使用者本身穿着的鞋子之间的适配性或称结合效果。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应对天气降水时临时穿着而藉以满足人们的应急之需、有利于收藏于备用状态而藉以缩小体积并且方便携带、有益于体现与穿着者的鞋子之间的良好的适配效果而藉以保障行走安全和有便于重复使用而藉以体现经济的雨用橡胶鞋套。[0007]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雨用橡胶鞋套,包括橡胶底和橡胶鞋帮,特点是:还包括有一橡胶底过渡圈,该橡胶底过渡圈位于所述橡胶底与橡胶鞋帮之间,在橡胶鞋帮的鞋帮表面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分匀折痕,该分匀折痕自橡胶鞋帮的鞋帮入口延伸到所述的橡胶底过渡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鞋帮入口的上沿并且围绕鞋帮入口的四周构成有一补强筋。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补强筋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或呈英文字母的D字形。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底由底前体和底后跟构成,在底前体与底后跟之间构成有一台阶。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底前体和所述底后跟在穿着状态下朝向地坪的一侧表面各构成有防滑突缘。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滑突缘为人字形防滑突缘或浮点状防滑突缘。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台阶是倾斜的。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倾斜的角度为4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由橡胶底与橡胶鞋帮构成,因此能满足人们应对天气降水时的临时应急穿着要求;之二,由于在橡胶底和橡胶鞋帮之间增设了橡胶底过渡圈并且在橡胶鞋帮的鞋帮表面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分匀折痕,因此可将橡胶鞋帮折合,并且橡胶底可连同橡胶鞋帮卷成卷筒状,因而可以缩小体积,方便携带与收藏;之三,可表现出与穿着者的鞋子之间良好的适配效果,以保障行走安全;之四,由于可重复使用,因此可体现经济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防滑突缘的实施例示意图。图4为将本实用新型处于收藏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实施例:请参见图1和图2,给出的雨用橡胶鞋套包括橡胶底I和橡胶鞋帮2,橡胶底I由底前体11和底后跟12构成,底前体11即为对应于鞋底掌部位的部分,而底后跟12为对应于鞋跟的部分,底前体11和底后跟12两者为一体结构,并且在彼此接壤的部位构成有一台阶13,台阶13朝向底前体11的一侧的面是倾斜的,倾斜角度优选为45°。[0023]在前述橡胶底I与橡胶鞋帮2之间增设有橡胶底过渡圈3,该橡胶底过渡圈3随橡胶底I和橡胶鞋帮2成形时一体成形。由于该橡胶底过渡圈3的存在而能起到橡胶底I与橡胶鞋帮2之间的持久结合效果,不会因反复卷绕时出现两者的分脱情形。请继续见图1和图2,在前述的橡胶鞋帮2的鞋帮表面21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分匀折痕211,该分匀折痕211自橡胶鞋帮2的鞋帮入口 22延伸到前述的橡胶底过渡圈3。藉由该分匀折痕211起到使橡胶鞋帮2向两侧中的一侧即向图4所示位置状态的左侧倾倒而形成贴靠于橡胶底I的状态,该状态即为非使用时准备收藏的状态。又,在前述的鞋帮入口 22的上沿并且围绕鞋帮入口 22的四周构成有一横截面形状优选为英文字母的D字形或圆形的补强筋221。请见图3并且结合图2,示出了构成于前述底前体11及底后跟12在使用状态下朝向地坪一侧的表面的防滑突缘4,在本实施例中,防滑突缘4为人字形防滑突缘,但是也可设计为浮点状的防滑突缘或其它等效的形式。应用例:请参见图4,当要使本实用新型处于收藏的备用状态时,则可将橡胶底I朝向橡胶鞋帮2的一侧卷成筒状体,并且置入包装袋中,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的长处,例如配备于车辆上,又如配备于学生的书包内,再如由旅行者或公勤出差人员配备于旅行箱内,等等。当要使用时,只要从包装袋中取出,在橡胶的自然弹性作用下由筒状体还原成倾向于图1和图2所示的状态,供使用者穿着。此外,依据公知常识,为了体现卫生,在穿着后收藏前清洗并晾干。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欠缺,完成了发明任务,客观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所称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雨用橡胶鞋套,包括橡胶底(I)和橡胶鞋帮(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橡胶底过渡圈(3),该橡胶底过渡圈(3)位于所述橡胶底(I)与橡胶鞋帮(2)之间,在橡胶鞋帮(2)的鞋帮表面(21)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分匀折痕(211),该分匀折痕(211)自橡胶鞋帮(2)的鞋帮入口(22)延伸到所述的橡胶底过渡圈(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用橡胶鞋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鞋帮入口(22)的上沿并且围绕鞋帮入口(22)的四周构成有一补强筋(2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用橡胶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强筋(221)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或呈英文字母的D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用橡胶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底(I)由底前体(11)和底后跟(12)构成,在底前体(11)与底后跟(12)之间构成有一台阶(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用橡胶鞋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前体(11)和所述底后跟(12)在穿着状态下朝向地坪的一侧表面各构成有防滑突缘(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用橡胶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突缘(4)为人字形防滑突缘或浮点状防滑突缘。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用橡胶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台阶(13)是倾斜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雨用橡胶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的角度为45°。
专利摘要一种雨用橡胶鞋套,属于人类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包括橡胶底和橡胶鞋帮,特点是还包括有一橡胶底过渡圈,该橡胶底过渡圈位于所述橡胶底与橡胶鞋帮之间,在橡胶鞋帮的鞋帮表面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分匀折痕,该分匀折痕自橡胶鞋帮的鞋帮入口延伸到所述的橡胶底过渡圈。优点能满足人们应对天气降水时的临时应急穿着要求;可将橡胶鞋帮折合,并且橡胶底可连同橡胶鞋帮卷成卷筒状,因而可以缩小体积,方便携带与收藏;可表现出与穿着者的鞋子之间良好的适配效果,以保障行走安全;由于可重复使用,因此可体现经济性。
文档编号A43B23/02GK202950074SQ20122061923
公开日2013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1日
发明者陈丽刚 申请人:常熟市虞润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