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杖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8223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拐杖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拐杖椅,包含一支主杆、一个乘坐单元、一个底限单元、一个支撑单元及一个连接并支撑于乘坐单元与支撑单元之间的连杆单元,主杆具有一个握持端及一个与该握持端相反的支撑端,乘坐单元具有一个能沿该主杆滑动的顶滑座及一个枢接于该顶滑座的椅面件,底限单元位于该支撑端与该顶滑座之间,并具有一个固设于该主杆的固定座,支撑单元具有一个枢接于该底限单元的枢接端部及一个与该枢接端部相反的活动端部,当操作该顶滑座沿该主杆滑动时,通过该乘坐单元连动该连杆单元、该连杆单元连动该支撑单元,能使该支撑单元由一个收合状态操作成一个展开状态,该支撑单元在展开状态时,该椅面件与该主杆产生一个夹角且能供坐置,能达到多用途使用目的。
【专利说明】拐杖椅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助行器材,特别是涉及一种兼具拐杖及坐椅使用功能的拐杖椅。【背景技术】
[0002]老年人或行动不方便者,因为生理机能的衰退、不足,导致其体力不如常人可以持续行走不间断,所以行走过程需要停止适当休息,待体力恢复后才能再度行走。因此有相关业者开发出能依照使用者需求,操作为乘坐或辅助支撑状态的相关器具,如中国台湾公告编号277239新型专利案「便利型拐杖椅」,主要由一个第一支撑组件、两个第二支撑组件及一个座盘组件所构成,将该座盘组件、该第一支撑组件及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展开后成三点支撑的作用,能支撑人体的重量,且该第一支撑组件还能产生椅背的状态供人倾靠,在收合后将该第一支撑组件固定于座盘组件的底盘处的一个固定组件上,使该第一支撑组件产生一个拐杖的形态,能供人登山、旅游或行动不便的人士使用。
[0003]然而,现有技术便利型拐杖椅,在使用上存在些许缺陷,如下列所述:
[0004]1.由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枢设位置的设计,使得其收折辅助支撑使用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仍然位于该第一支撑组件两侧下方位置,因此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距离使用者握持处远重心偏低,造成支撑于地面时整体摆动力矩过大,使用者的手腕得费力握持反复摆动,对年长或体弱者来说是相当耗费体力。
[0005]2.现有技术的便利型拐杖椅于收折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末端仍然位于该第一支撑组件两侧下方位置,加上采开叉设计,使用者在摆动支撑于地面时,必须非常注意地面是否平整、有无障碍物等,如有不慎容易因为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碰撞到凸起的路面或其它障碍物,或是自身踢到,导致无法获得支撑保持自身平衡,而会衍生勾绊摔倒的危险。
[0006]另外,US3999565号、US2380437号、US7614414号等专利案,虽然也都具有拐杖椅的使用功能,但是所述为了使拐杖椅产生椅脚的支撑组件,也都设置于主杆件下半部,重心位于下半部,使用者在使用摆动拐杖椅时较为费力。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折后整体重心位于上半部,使用者得以省力摆动的拐杖椅。
[0008]本发明的拐杖椅,包含一支主杆、一个乘坐单元、一个底限单元、一个支撑单元及一个连杆单元,该主杆具有一个握持端及一个与该握持端相反的支撑端,该乘坐单元具有一个能沿该主杆滑动的顶滑座及一个枢接于该顶滑座的椅面件,该底限单元位于该支撑端与该顶滑座之间,并具有一个固设于该主杆的固定座,该支撑单元具有一个枢接于该底限单元的枢接端部及一个与该枢接端部相反的活动端部,该枢接端部借该固定座相对于该主杆产生定位,该连杆单元连接并支撑于该乘坐单元与该支撑单元之间,其中,该乘坐单元的顶滑座由一个趋近于该握持端的第一位置朝远离于该握持端移动至一个第二位置且相对于该主杆产生定位时,该连杆单元能连动该支撑单元由一个收合状态操作成一个展开状态,该支撑单元于收合状态时,该活动端部趋近于该主杆,且该枢接端部位于该活动端部与该支撑端之间,该椅面件朝该主杆靠合,该支撑单元于展开状态时,该活动端部远离于该主杆且对应于该支撑端,该椅面件与该主杆产生一个夹角。
[0009]本发明的拐杖椅,该底限单元还具有一个能沿该主杆滑动的滑动座,该滑动座位于该固定座与该顶滑座之间,该支撑单元的枢接端部枢接于该滑动座,该连杆单元连接于该乘坐单元的椅面件与该顶滑座其中之一以及该支撑单元之间,该顶滑座由第一位置朝移动至第二位置且相对于该主杆产生定位时,通过该椅面件与该顶滑座其中之一连动该连杆单元,该连杆单元能再连动该支撑单元由收合状态操作成展开状态,该支撑单元于展开状态时,该滑动座趋近于该固定座。
[0010]本发明的拐杖椅,该乘坐单元还具有至少一支连接并支撑于该椅面件与该底限单元之间的底撑杆,该连杆单元连接于该乘坐单元的椅面件与该顶滑座其中之一以及该支撑单元之间,该乘坐单元的顶滑座由第一位置朝移动至第二位置且相对于该主杆产生定位时,通过该连杆单元能直接连动该支撑单元由收合状态操作成展开状态。
[0011]本发明的拐杖椅,该底限单元还具有一个能沿该主杆滑动的滑动座,该滑动座位于该固定座与该顶滑座之间,该乘坐单元的底撑杆与该支撑单元至少其中之一连接于该滑动座,该支撑单元于展开状态时,该滑动座趋近于该固定座。
[0012]本发明的拐杖椅,该乘坐单元的底撑杆连接于该固定座,该支撑单元的枢接端部连接于该滑动座。
[0013]本发明的拐杖椅,该乘坐单元的底撑杆连接于该滑动座,该支撑单元的枢接端部连接于该固定座。
[0014]本发明的拐杖椅,该乘坐单元的底撑杆连接于该滑动座,该支撑单元的枢接端部连接于该滑动座。
[0015]本发明的拐杖椅,该乘坐单元的底撑杆各具有一支枢接于该椅面件的上接杆段、一支枢接于该上接杆段与该滑动座之间的下接杆段及一支枢接于该下接杆段与该顶滑座之间的侧连杆段。
[0016]本发明的拐杖椅,该底限单元还具有一个牵连于该主杆与该滑动座之间的拉持弹性件,该拉持弹性件的弹力恒使该滑动座朝该固定座移动的趋势。
[0017]本发明的拐杖椅,该乘坐单元还具有一个牵连于该主杆与该顶滑座之间的滑动弹性件,该滑动弹性件的弹力恒使该顶滑座相对于该固定座保持趋近的趋势。
[0018]本发明的拐杖椅,该主杆具有至少一个凹设于外周面且沿轴向延伸的凹槽。
[0019]本发明的拐杖椅,该顶滑座具有一个能与该凹槽嵌套的导块。
[0020]本发明的拐杖椅,该支撑单元还具有至少一支支撑杆,该支撑杆具有一支上杆件及一支与该上杆件枢接的下杆件,该枢接端部与该活动端部分设于该上杆件的两端,该下杆件具有一个相反于该活动端部的底端部。
[0021]本发明的拐杖椅,该支撑单元的上杆件各具有一支主杆段及一支并列设置于该主杆段一侧且与该下杆件相枢接的连动杆段,且该连杆单元具有一个枢接于该主杆段的带动部及一个枢接于该连动杆段末端的牵动部。
[0022]本发明的拐杖椅,该主杆还具有一个套设于该底限单元与该支撑端之间的下滑座,该支撑单元还具有一支枢接于该下滑座与该下杆件之间的辅助杆。[0023]本发明的拐杖椅,该主杆还具有一支连接于该下滑座与该滑动座之间的连动杆,该支撑单元操作成收合状态时,该滑动座通过该连动杆连动该下滑座,且该支撑单元的下杆件分别朝上杆件收折靠合,该下杆件的底端部位于该活动端部与该支撑端之间。
[0024]本发明的拐杖椅,该底限单元的固定座呈块状,且该下滑座具有一个能供该固定座滑动穿过的穿槽,该乘坐单元的顶滑座移动至该第一位置时,该下滑座能滑移至该固定座上方。
[0025]本发明的拐杖椅,该连杆单元具有一连接该支撑单元的带动部,该连杆单元的长度大于该带动部至该枢接端部间的距离。
[0026]本发明的拐杖椅,该乘坐单元还具有至少一支连接并支撑于该椅面件与该底限单元之间的底撑杆,该底限单元还具有能沿该主杆滑动的一个下滑动座及一个上滑动座,该下、上滑动座位于该固定座与该顶滑座之间,该支撑单元的枢接端部枢接于该上滑动座与该下滑动座其中一者,该底撑杆枢接于该上滑动座与该下滑动座另一者,该支撑单元于展开状态时,该上、下滑动座抵靠于该固定座。
[0027]本发明的拐杖椅,该支撑单元该底限单元还具有一个牵连于该主杆与该上滑动座之间的拉持弹性件。
[0028]本发明的拐杖椅,该主杆还具有一个套设于该底限单元与该支撑端之间的下滑座,该支撑单元还具有至少一支支撑杆及一支枢接于该下滑座与该支撑杆之间的辅助杆。
[0029]本发明的拐杖椅,该底限单元的固定座呈块状,且该下滑座具有一个能供该固定座滑动穿过的穿槽,该乘坐单元的顶滑座移动至该第一位置时,该下滑座能滑移至该固定座上方。
[0030]本发明的拐杖椅,该乘坐单元的椅面件为软性材质制成,所述底撑杆各具有一连支接于该椅面件的接杆段及一支枢接在该接杆段与该顶滑座之间的侧连杆段。
[003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收折时,该乘坐单元趋近于该握持端,该支撑单元的底端部趋近于该主杆且位于该固定座与该握持端之间,能使整体重心位于上半部,当使用者握持于该握持端时,具有省力操作的功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发明的拐杖椅的一个第一主要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展开状态的立体组合图;
[0033]图2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呈展开状态的平面组合图;
[0034]图3是沿图2中的直线II1-1II所取的剖视图;
[0035]图4是沿图2中的直线IV -1V所取的剖视图;
[0036]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操作动作示意图;
[0037]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收合状态的平面组合图;
[0038]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9]图8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收合状态的立体组合图;
[0040]图9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收合状态的侧视组合图;
[0041]图10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的操作示意图;
[0042]图11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化例的操作示意图;[0043]图12是本发明一个第二主要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呈展开状态的平面组合图;
[0044]图13是本发明一个第三主要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呈操作状态的平面组合图;
[0045]图14是本发明一个第四主要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呈展开状态的平面组合图;
[0046]图15是本发明第四主要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呈展开状态的平面组合图;
[0047]图16是本发明一个第五主要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呈展开状态的平面组合图;
[0048]图17是本发明一个第六主要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呈展开状态的平面组合图;
[0049]图18是本发明一个第七主要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呈展开状态的平面组合图;
[0050]图19是本发明第七主要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呈展开状态的平面组合图;
[0051]图20是本发明第一主要较佳实施例的又一个变化例的立体展开示意图;
[0052]图21是本发明第一主要较佳实施例的又一个变化例的立体收合示意图;
[0053]图22是本发明一个第八主要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呈展开状态的立体组合图;
[0054]图23是本发明一个第九主要较佳实施例的一个立体组合图,说明呈一展开状态;
[0055]图24是本发明第九主要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平面展开示意图;
[0056]图25是本发明第九主要较佳实施例的一个立体收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58]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拐杖椅的一个第一主要较佳实施例,包含一支主杆1、一个乘坐单元2、一个底限单元3、一个支撑单元4及一个连杆单元5。
[0059]该主杆I具有一个握持端11、一个与该握持端11相反且设于该握持端11下方的支撑端12及数个凹设于外周面且沿轴向延伸的凹槽181、182、183、184(见图4),该握持端11制成方便握持的弯勾状。另外,如图3所示,该主杆I呈中空管状,还具有一个能由该握持端11朝该支撑端12延伸的内孔13、一对由该内孔13贯穿至其中两个凹槽182、184且趋近于该握持端11的上穿孔14、一个对应于所述上穿孔14的上弹弓15、一对由该内孔13贯穿至外部且位于所述上穿孔14下方的下穿孔16及一个对应于所述下穿孔16的下弹弓17,该上弹弓15具有一对分别穿设于所述上穿孔14且恒保持朝外弹出的上挡块151,该下弹弓17具有一对分别穿设于所述下穿孔16且恒保持朝外弹出的下挡块171。如图4所示,所述凹槽181、182、183、184沿环向间隔设置,且利用所述凹槽181、182、183、184的设置,能强化该主杆I的结构强度。另外,该主杆I还具有一个套设于该底限单元3与该支撑端12之间的下滑座19。
[0060]该乘坐单元2具有一个能沿该主杆I滑动的顶滑座21、一个枢接于该顶滑座21的椅面件22及一对连接于该椅面件22与该底限单元3之间的底撑杆23及一个牵连于该主杆I与该顶滑座21之间的滑动弹性件24。配合参阅图3、图4,该顶滑座21呈中空筒状,并具有一对沿径向贯穿且能分别供所述上挡块151、所述下挡块171嵌入的贯孔211及一对能滑动安装于所述贯孔211中的安全按钮212,所述安全按钮212分别对应于所述凹槽182、184且能推掣所述上挡块151、所述下挡块171自所述贯孔211分别移入至所述上穿孔14、所述下穿孔16,该滑动弹性件24的弹力恒使该顶滑座21相对于该底限单元3保持趋近的趋势。另外,如图4所示,该顶滑座21具有一个能与该凹槽182嵌套的导块213,该滑动弹性件24设置于另一个凹槽183中。[0061]该椅面件22具有一个主板部221及一对分别与该主板部221相枢接的侧板部222,所述侧板部222能相对于该主板部221收合成相交设置。本实施例的所述底撑杆23各具有一支枢接于该椅面件22的上接杆段231、一支枢接于该上接杆段231的下接杆段232及一支枢接于该下接杆段232与该顶滑座21之间的侧连杆段233。
[0062]该底限单元3位于该支撑端12与该顶滑座21之间,本实施例的底限单元3具有一个固设于该主杆I的固定座31、一个能沿该主杆I滑动的滑动座32及一个牵连于该主杆I与该滑动座32之间的拉持弹性件33,该固定座31位于该支撑端12与该滑动座32之间,该滑动座32位于该固定座31与该顶滑座21之间,并具有一个能与该凹槽184嵌套的导块321,如图3所示,所述下穿孔16位于所述上穿孔14与该底限单元3的滑动座32之间。本实施例的乘坐单元2的底撑杆23连接于该椅面件22与该滑动座32之间,所述下接杆段232枢接于所述上接杆段231与该滑动座32之间。又如图4所示,该拉持弹性件33容设于该凹槽181中,其弹力恒使该滑动座32朝该固定座31移动的趋势。另外,该主杆I还具有一支连接于该下滑座19与该滑动座32之间的连动杆191。
[0063]该支撑单元4具有一对支撑杆41及一对枢接于所述支撑杆41与该下滑座19之间的辅助杆42,所述支撑杆41各具有一支上杆件43及一支与该上杆件43枢接的下杆件44,该上杆件43具有一个枢接于该底限单元3的枢接端部433及一个与该枢接端部433相反的活动端部434,该下杆件44具有一个与该活动端部434相反的底端部441,本实施例该支撑单元4的枢接端部433枢接于该底限单元3的滑动座32,该枢接端部433借该固定座31相对于该主杆I产生定位,所述辅助杆42枢接于该下滑座19与所述下杆件44之间。
[0064]本实施例的连杆单元5具有两支分别连接并支撑于该乘坐单元2与该支撑单元4的上杆件43之间的连杆51。所述连杆51各具有一个连接该支撑单元4的带动部511,每支连杆51的长度大于该带动部511至该枢接端部433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杆51连接于该乘坐单元2的顶滑座21与该支撑单元4的上杆件43之间。
[0065]再如图6至图9所示,显示该支撑单元4于一个收合状态,此时,该乘坐单元2的顶滑座21趋近于该握持端11且位于一个第一位置(此时该滑动弹性件24呈被拉伸状态),受到该顶滑座21的连动作用,该椅面件22朝该主杆I并列靠合,所述侧板部222相对于该主板部221收合成相交设置,并分设于该主杆1、该支撑单元4两侧。该支撑单元4于收合状态时,该支撑单元4的枢接端部433位于该活动端部434与该支撑端12之间,而该底端部441趋近于该主杆1,也位于所述活动端部434与该支撑端12之间。
[0066]因此,如图6至图9所示,本发明的拐杖椅收合后,该乘坐单元2、该支撑单元4都趋近于该主杆I的握持端11,所以得以靠近使用者的握持位置,整体重心位于拐杖椅的上半部,让使用者得以省力摆动、支撑使用。同时该乘坐单元2与该支撑单元4收合后的体积缩小,使用者只由该主杆I的支撑端12平稳支撑于地面上,如此能解决现有的拐杖椅遭遇地面不平会有底部结构碰撞外界物品所衍生的勾绊、摔倒的安全疑虑。
[0067]当拐杖椅要由拐杖使用模式操作呈坐椅模式时,只须推动该顶滑座21由趋近于该握持端11的第一位置朝远离于该握持端11移动至一个第二位置,且利用该下弹弓17的所述下挡块171 (参阅图3)嵌卡于所述贯孔211中,就能使得该顶滑座21相对于该主杆I产生定位。同时,该连杆单元5受到该顶滑座21的推掣作用,会连动该支撑单元4的上杆件43由并列靠合于该主杆I的状态,逐渐向外且向下展开,且利用所述连杆51推动所述上杆件43,以及利用所述下杆件44与所述辅助杆42、该下滑座19与该主杆I的连结作用也会使所述下杆件44自动地展开,直到所述底端部441远离于该主杆I且对应于该支撑端12,也就是说,该连杆单元5能连动该支撑单元4由收合状态操作成一个展开状态。
[0068]同时,该乘坐单元2的椅面件22在该顶滑座21移动时会受到连动,且又受到所述底撑杆23的限制作用,以及所述侧连杆段233牵动所述上接杆段231及下接杆段232展开的作用下,会由并列靠合于该主杆I的状态,逐渐使该椅面件22向外且向上展开,直到该椅面件22与该主杆I产生一个大于90度的夹角,同时,利用所述底撑杆23的撑张作用,能使所述侧板部222与该主板部221并接呈平板状。此时,该滑动座32抵靠于该固定座31,且相对于该主杆I产生定位,能确保该支撑单元4产生稳定支撑的作用。
[0069]再如图5所示,当欲再由坐椅模式操作成拐杖模式使用时,也就是说,该支撑单元4欲操作成收合状态时,使用者只须再拉动该顶滑座21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并使该顶滑座21相对于该主杆I产生定位,则就能利用该顶滑座21牵动该椅面件22及牵动该连杆单元5,该连杆单元5又牵动该支撑单元4,同时,该滑动座32也会被牵动,并通过该连动杆191连动该下滑座19沿该主杆I朝上滑动,且该支撑单元4的所述下杆件44分别朝所述上杆件43收折靠合,在收合状态时,所述下杆件44的底端部441位于所述活动端部434与该支撑端12之间,而回复成图6至图9的收合状态。
[0070]借此,当使用者要收折拐杖椅而向上拉动该顶滑座21而使该椅面件22相对该主杆I枢转时,通过该拉持弹性件33所提供的弹力,能让该滑动座32暂时不会相对于该主杆I相对移动,如此使用者拉动该顶滑座21的力量可以通过该连杆单元5传递至该支撑单元4,让该支撑单元4随该顶滑座21的移动而相对该主杆I向上翻转,等到该椅面件22及该支撑单元4相对该主杆I翻转收折后,该滑动座32才会沿该主杆I向上移动,如此使用者只要拉动该顶滑座21便能轻松地收折拐杖椅,能提高拐杖椅收折的方便性。
[0071]因此,本发明的拐杖椅在该支撑单元4呈展开状态时,利用该主杆I与该支撑单元4产生三点式稳定定位,该椅面件22能供使用者乘坐。且本发明拐杖椅的收合及展开操作相当省力、容易。
[0072]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第一主要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也包含一支主杆1、一个乘坐单元2、一个底限单元3、一个支撑单元4及一个连杆单元5,且与该第一主要实施例的差异只在于省略该下滑座19、该连动杆191与该辅助杆42。
[0073]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主要实施例的另一变化例,除了省略该下滑座19、该连动杆191与该辅助杆42外,该支撑单元4’的上杆件43’各具有一支主杆段431’及一支并列设置于该主杆段431’ 一侧且与该下杆件44’相枢接的连动杆段432’,且该连杆单元5’的连杆51’分别枢接于所述主杆段431’,所述连杆51’还各具有一个位于该带动部511’外侧且枢接于所述连动杆段432’末端的牵动部512’,该带动部511’在牵动部512’和顶滑座21’之间,利用所述连杆51’与所述主杆段431’枢接,以及所述连动杆段432’枢接于该牵动部512’与该下杆件44’之间,则该连杆单元5’能连动该下杆件44’产生收合或展开。
[0074]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主要实施例,与该第一主要实施例的差异为:省略该侧连杆段233、该下滑座19、该连动杆191与该辅助杆42,且所述底撑杆23”呈单一杆状,所述底撑杆23”枢接于该椅面件22”与该固定座31”之间,且该支撑单元4”的上杆件43”各具有一支主杆段431”及一支并列设置于该主杆段431” 一侧且与该下杆件44”相枢接的连动杆段432”,该连杆单元5”的连杆51”分别枢接于所述主杆段431”与所述连动杆段432”,该牵动部512”在带动部511”和顶滑座21”之间,利用所述连杆51”与所述主杆段431”、所述连动杆段432”枢接,则该连杆单元5”也能连动该下杆件44”产生收合或展开。
[0075]本实施例中,该连杆单元5”枢接于该乘坐单元2”的顶滑座21”及该支撑单元4”之间,但是事实上,该连杆单元5”也能枢接于该乘坐单元2”的椅面件22”及该支撑单元4”之间,也能达到预期的连动目的(图未示)。
[0076]如图13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三主要实施例,与该第一主要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异为:省略该侧连杆段233,且所述底撑杆230呈单一杆状,所述底撑杆230枢接于该椅面件220与该固定座310之间,且该连杆单元50枢接于该椅面件220与该上杆件430之间。
[0077]如图14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四主要实施例,与该第一主要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异为:省略该下滑座19、该连动杆191与该辅助杆42,该支撑单元400’的枢接端部433’枢接于该固定座310’,且该支撑单元400’的上杆件430’各具有一支主杆段435’及一支并列设置于该主杆段435’ 一侧且与该下杆件440’相枢接的连动杆段436’,该连杆单元500’的连杆510’分别枢接于所述主杆段435’与所述连动杆段436’,利用所述连杆510’与所述主杆段435’、所述连动杆段436’枢接,则该连杆单元500’也能连动该下杆件440’产生收合或展开。本实施例中,该连杆单元500’枢接于该乘坐单元200’的顶滑座210’及该支撑单元400’之间,但是事实上,该连杆单元500’也能枢接于该乘坐单元200’的椅面件220’及该支撑单元400’之间,也能达到预期的连动目的(图未示)。
[0078]如图15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四主要实施例的变化例,与该第四主要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支撑单元400’的枢接端部433’枢接于该滑动座320’。且该连杆单元500’也能枢接于该乘坐单元200’的椅面件220’及该支撑单元400’之间,也能达到预期的连动目的(图未示)。
[0079]如图16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五主要实施例,为该第三主要实施例(图13)的变化例,且与第三实施例的差异为:省略该下滑座19、该连动杆191与该辅助杆42,且该支撑单元7,的支撑杆71’呈单一杆状,该支撑杆71’的活动端部711’在拐杖椅呈坐椅模式时,是直接抵撑于地面,该连杆单元8’枢接在该椅面件22与所述支撑杆71’之间,该连杆单元8’兼具连动及支撑该椅面件22的作用。
[0080]如图17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六主要实施例,为该第三主要实施例(图13)的变化例,且与第三实施例的差异为:该底撑杆230枢接于该椅面件220与该滑动座320之间,该连杆单元50枢接于该顶滑座210与该上杆件430之间。
[0081]图18是本发明的第七主要实施例,且与该第一主要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底限单元6”除了具有该固定座61”外,还具有能沿该主杆I滑动的一个下滑动座621”、一个上滑动座622”及一个牵连于该主杆I与该上滑动座622”之间的拉持弹性件623”,所述支撑单元7”的枢接端部733”枢接于趋近于该固定座61”的下滑动座621”,所述底撑杆23枢接于该椅面件22与该上滑动座622”之间。
[0082]图19为第七主要实施例的变化例,且与该第七主要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支撑单元V’的枢接端部733”枢接于该上滑动座622”,所述底撑杆23枢接于该椅面件22与该下滑动座621”之间。
[0083]图20为第一主要实施例的又一变化例,且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只在于,该底限单元60的固定座610呈块状,且该下滑座190具有一个能供该固定座610滑动穿过的穿槽192,且再如图21所示,当拐杖椅操作呈拐杖使用模式时,该下滑座190能滑移至该固定座610上方。
[0084]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诸多实施例的支撑单元都各具有两支支撑杆,但是如图22所示,本发明第八主要实施例中,该支撑单元70具有一支上杆件710及一对与该上杆件710枢接的下杆件720,该支撑单元70呈倒Y型,且能达到稳定支撑目的。
[0085]又如图23、图24及图25所示,本发明拐杖椅之第九主要较佳实施例,包含一支主杆100、一个乘坐单元200、一个底限单元300、一个支撑单元400及一个连杆单元500。该乘坐单元200具有一个能沿该主杆100滑动的顶滑座201、一个连接于该顶滑座201的椅面件202及一对连接在该椅面件202与该底限单元300之间的底撑杆203,该椅面件202为软性材质制成(例如帆布),本实施例的所述底撑杆203各具有一支连接于该椅面件202的接杆段204及一支枢接在该接杆段204与该顶滑座201之间的侧连杆段205。当操作该顶滑座201沿该主杆100滑动时,也能使该椅面件202达到容易收合、收合后体积小及重轻量化等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拐杖椅,包含一支主杆、一个乘坐单元、一个底限单元、一个支撑单元及一个连杆单元;该拐杖椅的特征在于: 该主杆,具有一个握持端及一个与该握持端相反的支撑端; 该乘坐单元,具有一个能沿该主杆滑动的顶滑座及一个连接于该顶滑座的椅面件; 该底限单元,位于该支撑端与该顶滑座之间,并具有一个固设于该主杆的固定座; 该支撑单元,具有一个枢接于该底限单元的枢接端部及一个与该枢接端部相反的活动端部,该枢接端部借该固定座相对于该主杆产生定位; 该连杆单元,连接并支撑于该乘坐单元与该支撑单元之间; 其中,该乘坐单元的顶滑座由一个趋近于该握持端的第一位置朝远离于该握持端移动至一个第二位置且相对于该主杆产生定位时,该连杆单元能连动该支撑单元由一个收合状态操作成一个展开状态,该支撑单元于收合状态时,该活动端部趋近于该主杆,且该枢接端部位于该活动端部与该支撑端之间,该椅面件朝该主杆靠合,该支撑单元于展开状态时,该活动端部远离于该主杆且对应于该支撑端,该椅面件与该主杆产生一个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拐杖椅,其特征在于:该底限单元还具有一个能沿该主杆滑动的滑动座,该滑动座位于该固定座与该顶滑座之间,该支撑单元的枢接端部枢接于该滑动座,该连杆单元连接于该乘坐单元的椅面件与该顶滑座其中之一以及该支撑单元之间,该顶滑座由第一位置朝移动至第二位置且相对于该主杆产生定位时,通过该椅面件与该顶滑座其中之一连动该连杆单元,该连杆单元能再连动该支撑单元由收合状态操作成展开状态,该支撑单元于展开状态时,该滑动座趋近于该固定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拐杖椅,其特征在于:该乘坐单元还具有至少一支连接并支撑于该椅面件与该底限单元之间的底撑杆,该连杆单元连接于该乘坐单元的椅面件与该顶滑座其中之一以及该支撑单元之间,该乘坐单元的顶滑座由第一位置朝移动至第二位置且相对于该主杆产生定位时,通过该连杆单元能直接连动该支撑单元由收合状态操作成展开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拐杖椅,其特征在于:该底限单元还具有一个能沿该主杆滑动的滑动座,该滑动座位于该固定座与该顶滑座之间,该乘坐单元的底撑杆与该支撑单元至少其中之一连接于该滑动座,该支撑单元于展开状态时,该滑动座趋近于该固定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拐杖椅,其特征在于:该乘坐单元的底撑杆连接于该固定座,该支撑单元的枢接端部连接于该滑动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拐杖椅,其特征在于:该乘坐单元的底撑杆连接于该滑动座,该支撑单元的枢接端部连接于该固定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拐杖椅,其特征在于:该乘坐单元的底撑杆连接于该滑动座,该支撑单元的枢接端部连接于该滑动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拐杖椅,其特征在于:该乘坐单元的底撑杆各具有一支枢接于该椅面件的上接杆段、一支枢接于该上接杆段与该滑动座之间的下接杆段及一支枢接于该下接杆段与该顶滑座之间的侧连杆段。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拐杖椅,其特征在于:该底限单元还具有一个牵连于该主杆与该滑动座之间的拉持弹性件,该拉持弹性件的弹力恒使该滑动座朝该固定座移动的趋势。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拐杖椅,其特征在于:该乘坐单元还具有一个牵连于该主杆与该顶滑座之间的滑动弹性件,该滑动弹性件的弹力恒使该顶滑座相对于该固定座保持趋近的趋势。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拐杖椅,其特征在于:该主杆具有至少一个凹设于外周面且沿轴向延伸的凹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拐杖椅,其特征在于:该顶滑座具有一个能与该凹槽嵌套的导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拐杖椅,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单元还具有至少一支支撑杆,该支撑杆具有一支上杆件及一支与该上杆件枢接的下杆件,该枢接端部与该活动端部分设于该上杆件的两端,该下杆件具有一个相反于该活动端部的底端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拐杖椅,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单元的上杆件各具有一支主杆段及一支并列设置于该主杆段一侧且与该下杆件相枢接的连动杆段,且该连杆单元具有一个枢接于该主杆段的带动部及一个枢接于该连动杆段末端的牵动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拐杖椅,其特征在于:该主杆还具有一个套设于该底限单元与该支撑端之间的下滑座,该支撑单元还具有一支枢接于该下滑座与该下杆件之间的辅助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拐杖椅,其特征在于:该主杆还具有一支连接于该下滑座与该滑动座之间的连动杆,该支撑单元操作成收合状态时,该滑动座通过该连动杆连动该下滑座,且该支撑单元的下杆件分别朝上杆件收折靠合,该下杆件的底端部位于该活动端部与该支撑端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拐杖椅,其特征在于:该底限单元的固定座呈块状,且该下滑座具有一个能供该固定座滑动穿过的穿槽,该乘坐单元的顶滑座移动至该第一位置时,该下滑座能滑移至该固定座上方。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拐杖椅,其特征在于:该连杆单元具有一个连接该支撑单元的带动部,该连杆单元的长度大于该带动部至该枢接端部间的距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拐杖椅,其特征在于:该乘坐单元还具有至少一支连接并支撑于该椅面件与该底限单元之间的底撑杆,该底限单元还具有能沿该主杆滑动的一个下滑动座及一个上滑动座,该下、上滑动座位于该固定座与该顶滑座之间,该支撑单元的枢接端部枢接于该上滑动座与该下滑动座其中一者,该底撑杆枢接于该上滑动座与该下滑动座另一者,该支撑单元于展开状态时,该上、下滑动座抵靠于该固定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拐杖椅,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单元该底限单元还具有一个牵连于该主杆与该上滑动座之间的拉持弹性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拐杖椅,其特征在于:该主杆还具有一个套设于该底限单元与该支撑端之间的下滑座,该支撑单元还具有至少一支支撑杆及一支枢接于该下滑座与该支撑杆之间的辅助杆。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拐杖椅,其特征在于:该底限单元的固定座呈块状,且该下滑座具有一个能供该固定座滑动穿过的穿槽,该乘坐单元的顶滑座移动至该第一位置时,该下滑座能滑移至该固定座上方。
2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拐杖椅,其特征在于:该乘坐单元的椅面件为软性材质制成,所述底撑杆各具有一支连接于该椅面件的接杆段及一支枢接在该接杆段与该顶滑座之间 的侧连杆段。
【文档编号】A45B5/00GK103720148SQ201310334095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日
【发明者】鲍志廷 申请人:鲍志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