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气管切开术及心电监护病人的病号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591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适用于气管切开术及心电监护病人的病号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病号服,具体是一种适用于气管切开术及心电监护病人的病号服。
背景技术
在神经外科中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术并同时进行心电监护的病人较多,且此类病人大多数意识不清。这种病人在进行心电监测时,如不穿着上衣,则容易受凉,影响病人身体恢复,同时也不人性化;如给予穿着普通病号服,则存在诸多弊端,如穿脱不便、监护仪的电极和导线与病人身体连接时繁琐,暴露患者隐私,天气寒冷时,导线盘曲在患者胸前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时会刺激患者皮肤,使患者不适。目前临床上多将普通病人上衣反穿,即开口朝背部,这种穿法亦存在诸多不足:衣背片易遮盖气管切开处影响患者呼吸,妨碍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吸痰及更换敷料等操作,肩关节处衣袖前后所裁剪深浅不同,病人穿着不舒适;而且在进行心电监护时,导线常常被患者咳出的痰液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用于气管切开术及心电监护病人的病号服,这种病号服不仅能同时适用于气管切开术及心电监护病人,而且使用方便,经济实用。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种适用于气管切开术及心电监护病人的病号服,包括病号服本体,病号服开口朝背部,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病号服的前衣片与衣背片的领口深度前后一致,领口深度为11cm,宽度为17cm,在病号服前衣片左右两侧、距左右肩IOcm处和距左肩部20cm处分别设有大小均为5cmX3cm的半圆形导线孔,孔内侧设有大小为5cmX4cm的半圆形盖片。使用时,患者平卧或半卧,衣襟开口朝向背部,穿两侧衣袖,系好后背的扣子,以免后背着凉,将上衣的前襟整理平整,在使用心电监护前,先将心电监护仪的导线从衣服的导线孔穿入,然后在衣服内接好电极贴附到身体的相应部位即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由于病号服的前衣片与衣背片的领口深度前后一致,避免了衣领上移堵塞气管套管口而引起窒息,便于进行气管切开护理及吸痰等操作,如有污染时便于更换;2、心电监护仪的导线只需从上衣前襟洞口穿过就能与电极片相连,导线不接触皮肤,既美观又可减少心电监护仪导线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不适和刺激感;3、盖片设置在导线孔内挡住洞口,分辨不出所留洞口,也可给能下床活动的病人穿着,在不需使用心电监护仪时,还可前后两穿,制作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实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病号服的结构示意图。[0012]图中:1.病号服2.领口 3.导线孔4.盖片。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适用于气管切开术及心电监护病人的病号服,该病号服I开口朝背部,病号服I的前衣片与衣背片的领口 2深度前后一致,领口 2深度为11cm,宽度为17cm,在病号服I前衣片左右两侧、距左右肩IOcm处(相当于锁骨中线与第二肋间交点)和距左肩部20cm处(相当于腋中线与第5肋间交点)分别设有大小均为5cmX3cm的半圆形导线孔
3,孔内侧设有大小为5cmX4cm的半圆形盖片4,盖片4为半固定设置,其中一边底部与洞口上方缝合,在导线孔3边缘设有衬布加固,避免导线摩擦造成洞口周围损坏。
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气管切开术及心电监护病人的病号服,包括病号服,病号服开口朝背部,其特征是:病号服的前衣片与衣背片的领口深度前后一致,领口深度为11cm,宽度17cm,在病号服前衣片左右两侧、距左右肩IOcm处和距左肩部20cm处分别设有大小均为5cmX3cm的半圆形导线孔,孔内侧设有大小为5cmX4cm的半圆形盖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气管切开术及心电监护病人的病号服,包括病号服,病号服开口朝背部,其特征是病号服的前衣片与衣背片的领口深度前后一致,领口深度为11cm,宽度17cm,在病号服前衣片左右两侧、距左右肩10cm处和距左肩部20cm处分别设有大小均为5cm×3cm的半圆形导线孔,孔内侧设有大小为5cm×4cm的半圆形盖片。本实用新型病号服领口及肩关节衣袖深度前后一致,避免了衣领上移堵塞气管套管口而引起窒息,便于进行气管切开护理及吸痰等操作,如有污染时便于更换;心电监护仪的导线不接触皮肤,既美观又可减少心电监护仪导线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不适和刺激感;制作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实用。
文档编号A41D13/12GK203058401SQ201320054799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
发明者蒋和娣 申请人:蒋和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