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型中药背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保健用品,尤其是涉及一种能治疗肥大性脊椎炎的新型中药背心。
背景技术:
肥大性脊椎炎是以胸椎或腰椎进行性疼痛并有局部压痛的一种增生性关节疾病,多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尤其年轻时从事体力劳动者。目前中医治疗基本上汤剂口服或包敷,对出差、旅游、上班等极为不便。为此设计出一种既能中药治疗,又较为方便实用的治疗装置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方便实用的能治疗肥大性脊椎炎的背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中药背心,包括背心,布袋、缩筋带和中药放置层,所述中药放置层放置于布袋中,所述布袋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背心后侧内部,所述缩筋带一头固定在背心前侧,所述缩筋带另一头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在背心上。优选地,所述中药放置层为一层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孔洞中填充中药粉末。优选地,所述中药放置层形状为长方形。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为子母扣或魔术贴。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为子母扣或魔术贴。优选地,所述布袋和中药放置层缝制或粘贴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I)将中药配方与背心合二为一,治疗方便实用;(2)将布袋里的中药贴在专用背心上,使患者在穿上背心时,布袋里的药性散发渗透到脊椎里,既能祛风燥湿,又能活血止痛;(3)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患者方便实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药放置层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布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21]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中药背心,包括背心1,布袋
2、缩筋带4和中药放置层3,所述中药放置层3放置于布袋2中,所述布袋2通过固定装置6固定在背心I后侧内部,所述缩筋带4 一头固定在背心I前侧,所述缩筋带4另一头通过连接装置5连接在背心I上。所述中药放置层3为一层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孔洞中填充中药粉末。所述中药放置层3形状为长方形。所述固定装置6为子母扣或魔术贴。所述连接装置5为子母扣或魔术贴。所述布袋2和中药放置层3缝制或粘贴在一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施例,包括背心1,布袋2、缩筋带4和中药放置层3,所述中药放置层3为一层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孔洞中填充中药粉末。所述海绵层放置于布袋2中,所述布袋2和中药放置层3缝制或粘贴在一起,所述布袋2通过魔术贴固定在背心I后侧内部,即布袋2上设置有勾面,所述背心I后侧内侧设置有与勾面相对应的毛面。所述缩筋带4 一头固定在背心I前侧,所述缩筋带4另一头通过魔术贴连接在背心I上。使用时,将背心I穿在身上后,就可以将布袋2贴在背上,拉紧前面的缩筋带4的另一头连接背心I上的魔术贴上,这样布袋2就可以紧贴在患病部位,而海绵层孔洞中的中药粉末就可以散发出来,起到治疗的作用。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内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中药背心,包括背心,布袋、缩筋带和中药放置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放置层放置于布袋中,所述布袋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背心后侧内部,所述缩筋带一头固定在背心前侧,所述缩筋带另一头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在背心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中药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放置层为一层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孔洞中填充中药粉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中药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放置层形状为长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中药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子母扣或魔术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中药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为子母扣或魔术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中药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袋和中药放置层缝制或粘贴在一起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中药背心,包括背心,布袋、缩筋带和中药放置层,所述中药放置层放置于布袋中,所述布袋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背心后侧内部,所述缩筋带一头固定在背心前侧,所述缩筋带另一头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在背心上。本实用新型将中药配方与背心合二为一,治疗方便实用,将布袋里的中药贴在专用背心上,使患者在穿上背心时,布袋里的药性散发渗透到脊椎里,既能祛风燥湿,又能活血止痛,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患者方便实用。
文档编号A41B9/00GK203072899SQ201320097319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4日
发明者叶金会, 廖伯云 申请人:叶金会, 廖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