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383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运动鞋鞋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运动鞋鞋底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动鞋鞋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运动鞋鞋底的整体材料比较单一,缓冲性能不高,脚感较差,无法矫正走姿、站姿。且一般运动鞋鞋底比较薄,若厚度高的话则鞋底又会比较硬,缓冲性能不够好,又不能起到增加消耗人体热量的作用。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增加鞋底整体厚度、且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鞋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4]一种运动鞋鞋底,该运动鞋鞋底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鞋底表层、鞋底中层、鞋底本体以及鞋大底;在脚后跟处,所述鞋底本体内嵌有缓冲层;所述鞋底中层为硬质聚氨基甲酸酯层,缓冲层为高弹性聚氨基甲酸酯层。[0005]进一步地,所述鞋大底为耐磨橡胶层。[0006]优选地,所述鞋大底的外侧设有荧光层。[0007]优选地,在脚后跟处,所述鞋底本体的厚度为5_7mm。[0008]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运动鞋鞋底符合生物力学,穿着后在采用适当步子走路时,有助于治疗背部、臀部、腿及脚步问题;且该鞋底在有效增加后跟处高度的同时,还有效保证鞋底的弹性,提高鞋底缓冲性能,让穿着起来有一种非常轻盈的感觉;另外,利用弧形鞋底设计,有效提高行走和站立的不稳定性 ,提高消耗的能量,起到矫正走姿和站姿的作。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001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鞋鞋底,见图1,该运动鞋鞋底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鞋底表层1、鞋底中层2、鞋底本体3以及鞋大底4 ;在脚后跟处,所述鞋底本体3内嵌有缓冲层5 ;所述鞋底中层2为硬质聚氨基甲酸酯(Polyurethane)层,缓冲层5为高弹性聚氨基甲酸酯(Polyurethane)层。[0012]进一步地,所述鞋大底4为耐磨橡胶层。[0013]优选地,所述鞋大底4的外侧设有荧光层,使鞋底在夜间发光,提高夜间出行的安全性。[0014]优选地,在脚后跟处,所述鞋底本体3的厚度(即为鞋底本体3和缓冲层5)为5_7mm0[0015]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运动鞋鞋底符合生物力学,穿着后在采用适当步子走路时,有助于治疗背部、臀部、腿及脚步问题;且该鞋底在有效增加后跟处高度的同时,还有效保证鞋底的弹性,提高鞋底缓冲性能,让穿着起来有一种非常轻盈的感觉;另外,利用弧形鞋底设计,有效提高行走和站立的不稳 定性,提高消耗的能量,起到矫正走姿和站姿的作。
权利要求1.一种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该运动鞋鞋底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鞋底表层(I)、鞋底中层(2)、鞋底本体(3)以及鞋大底(4);在脚后跟处,所述鞋底本体(3)内嵌有缓冲层(5);所述鞋底中层(2)为硬质聚氨基甲酸酯层,缓冲层(5)为高弹性聚氨基甲酸酯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大底(4)为耐磨橡胶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大底(4)的外侧设有荧光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在脚后跟处,所述鞋底本体(3)的厚度为5-7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运动鞋鞋底,该运动鞋鞋底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鞋底表层、鞋底中层、鞋底本体以及鞋大底;在脚后跟处,所述鞋底本体内嵌有缓冲层;所述鞋底中层为硬质聚氨基甲酸酯层,缓冲层为高弹性聚氨基甲酸酯层。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运动鞋鞋底符合生物力学,穿着后在采用适当步子走路时,有助于治疗背部、臀部、腿及脚步问题;且该鞋底在有效增加后跟处高度的同时,还有效保证鞋底的弹性,提高鞋底缓冲性能,让穿着起来有一种非常轻盈的感觉;另外,利用弧形鞋底设计,有效提高行走和站立的不稳定性,提高消耗的能量,起到矫正走姿和站姿的作用。
文档编号A43B13/16GK203137227SQ20132017974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1日
发明者陈志伟 申请人:陈志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