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用于与被拖动物品相互固定后拖动物品上下通过台阶,包括两端设有向同一侧弯曲的侧弯部的滑轨、分别向两个方向拉动的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滑轨与被拖动物品固定连接结为重心稳定的连接体,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均具有拉动端和固定端,该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的拉动端相互连接在一起作为牵引点,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的固定端分别与滑轨和被拖动物品所形成的连接体上的2个绑定点绑定连接,该2个绑定点在连接体移动的方向上分布于连接体重心的两侧,本实用新型设计具有结构简便性能稳定,成本较低的优点便于人们使用。
【专利说明】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用物品,尤指一种可以固定于拉杆箱上或者与物品结合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生活中热门经常会用到各种的行李箱,通常使用行李箱盛放各种行李或物品,为了在搬运的过程中能够节省体力,在拉杆箱的底部通常设有滚轮,人们可以方便地拉动拉杆箱行走,通常的行李箱只能够在平地拖着走,上下楼梯时必须靠人力提着行李箱走,不仅吃力而且上楼梯时行李箱会经常碰到人们的腿部,不仅不方便而且容易跌倒,目前市面上也有人推出了带有三角形排布三个轮子的行李箱,这种行李箱可以利用底部的三轮的设置上下通过楼梯,但由于这种三轮的结构会占用较大的空间,对每级台阶的高度有一定的要求,而且上下楼梯的速度较慢,对环境的适用性较差。因此人们急需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快速上下各种坡度的装置使人们可以快速拉动行李箱上下通过各种台阶高度的楼梯,当然,这种装置也可以独自或与人拖车结合来运送货物通过台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地帮助人们拖动行李箱或者拉车或者货物上下通过楼梯的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包括用于与被拖动物品相互固定后拖动物品上下通过台阶,该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包括两端设有向同一侧弯曲的侧弯部的滑轨、分别向两个方向拉动的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滑轨与被拖动物品固定连接结为重心稳定的连接体,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均具有拉动端和固定端,该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的拉动端相互连接在一起作为牵引点,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的固定端分别与滑轨和被拖动物品所形成的连接体上的2个绑定点绑定连接,该2个绑定点在连接体移动的方向上分布于连接体重心的两侧。
[0005]在本实用新型的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中,所述的滑轨的个数为I个,该滑轨具有足以保持重心稳定性适当的宽度。
[0006]在本实用新型的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中,所述的滑轨的个数为2个,该2个滑轨相同并且平行地固定于被拖动物品前进方向最两侧的承重点附近。
[0007]在本实用新型的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中,所述的滑轨的个数多于2个均相互平行地固定于被拖动物品的底部,且该多于2个滑轨中至少有2个平行地固定于被拖动物品前进方向的最两侧的承重点附近,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的固定端的两个固定点分布于滑轨与被拖动物品整体的重心的前后方向的两侧。
[0008]在本实用新型的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中,所述的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为同一条具有适当长度的拉绳,该同一条单拉绳的两端分别作为2个固定端,该同一条单拉绳中间的某一适当点作为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共同的拉动端。
[0009]在本实用新型的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中,所述的滑轨的材质为硬度较高的金属。
[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中,所述的滑轨的材质为不锈钢。
[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中,还包括有用于减震的弹簧,该用于减震的弹簧设于滑轨和被拖动物品之间。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中,所述的被拖动物品为行李箱,2条滑轨分别平行设于行李箱底部的两侧,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合并为具有适当长度的同一条的单拉绳,该单拉绳的两端为固定端,该单拉绳中间的某一点作为拉动端,该同一条单拉绳的两端的2个固定端与行李箱上的2个绑定点绑定连接,2个绑定点分别位于行李箱的上侧面和行李箱的下侧面上。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中,还包括有带有手柄,该手柄的下端设有穿过拉绳可自由滑动并可锁死固定拉绳的自锁孔,行李箱上侧面和行李箱下侧面上的2个绑定点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可以自动收卷拉绳的拉绳收卷装置,同一条单拉绳的2个固定端可收卷地与收卷装置的收卷轴绑定连接。
[0014]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中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使用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相互结合,并配合用于滑动的滑轨使用,先将该滑轨与被拖动物品相互固定成为重心相统一的连接体,然后将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的固定端分别与的连接体上的适当绑定点绑定,然后通过调整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的长度比,就可以将连接体受到的所有的合力合成为与台阶倾斜方向一致的拉力,从而可以拉动连接体,沿着台阶的倾斜角度方向,借助于滑轨的导向滑动的作用,沿着台阶向上、或向下滑动,大大节省人力而且便于操作。
[0015]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这种能够上下楼梯的行李箱上下楼梯时速度快,而且结构简单、美观实用、成本低
[0016]为便于说明和本实用新型有关的详细内容及技术,以下兹就配合附图进行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包括袋用于与被拖动物品相互固定后拖动物品上下通过台阶,该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包括两端设有向同一侧弯曲的侧弯部的滑轨3、分别向两个方向拉动的第一方向拉绳I和第二方向拉绳2,滑轨与被拖动物品固定连接结为重心稳定的连接体,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均具有拉动端12、22和固定端10、20,该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的拉动端相互连接在一起作为牵引点,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的固定端分别与滑轨和被拖动物品所形成的连接体上的2个绑定点绑定连接,该2个绑定点在连接体移动的方向上分布于连接体重心的两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滑轨的个数最少可以为I个,这时滑轨应当具有足以保持重心稳定性的适当的宽度,以避免在上下通过台阶9的过程中发生左右的侧翻,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滑轨的个数多采用2个的方案,2个滑轨相同并且平行地固定于以被拖动物品6前进方向为基准的左右两侧边缘的承重点附近,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左右方向的稳定性,避免发生侧弯现象。
[0021]当然,滑轨也可以采用多于2个的方案,特别是对于宽度足够且较重的物品来说,为了减小对台阶和滑轨的磨损,可以采用多条滑轨,这多条的滑轨均相互平行地固定于被拖动物品的底部,且该多个滑轨中至少有2个固定于被拖动物品前进方向的左右侧的边缘的承重点附近,以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另外,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的固定端的两个固定点,必须分别位于滑轨与被拖动物品所组成的连接体的整体重心8的前后的两侧。
[0022]更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特别是本实用新型的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与被拖动的物品相互结合时,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采用具有适当长度的同一条单拉绳来替代,该同一条单拉绳的两端分别作为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的2个固定端,该同一条单拉绳中间的某一适当点作为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共同的拉动端,也就是作为手拉动的牵引点来拉动行李箱上下通过楼梯的台阶;更进一步地,当被拖动物品为行李箱时,2条滑轨分别平行设于行李箱底部的两侧,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合并为具有适当长度的同一条的单拉绳,该单拉绳的两端为固定端,该单拉绳中间的某一点作为拉动端,该同一条单拉绳的两端的2个固定端与行李箱上的2个绑定点绑定连接,行李箱的两个绑定点,2个绑定点分别位于行李箱的上侧面和行李箱的下侧面上,而且,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当中,为了方便人们用手牵动该行李箱上下通过台阶,通常还专门设置了便于用手拖动拉绳的手柄5,该手柄上设有用于穿过拉绳的自锁孔,拉绳从该自锁孔内穿过并可以自由滑动,手柄上设有可将自锁孔内拉绳锁死固定使其不能自由地滑动的自锁装置,并通过手柄上所设的自锁键50控制自锁装置的自锁状态,在行李箱上侧面和下侧面上的2个绑定点61、62处可以同时设置固定可自动收卷拉绳的拉绳收卷装置,在本实施例当中采用绑定点61处固定设置拉绳收卷装置,绑定点62处使用可以方便地钩挂的钩挂装置,为保证滑动过程中左右方向的平衡在本实施例当中,虽然采用同一条单拉绳连接的方式,但是并排使用了两条单拉绳的拉动方式,该2条单拉绳后端的2个固定端可收卷地与绑定点61处的收卷装置的收卷轴绑定可收卷连接,该2条单拉绳的前端的2个固定端设置挂钩,用于在上下台阶拖动的过程中与绑定点62处的挂钩槽钩挂固定,在不需要使用的时候,2条单拉绳可以收卷入拉绳收卷装置中收纳,2单拉绳前端的2个挂钩分别与绑定点62处的2挂钩槽相互挂钩,为了使用的方便,在行李箱的底部还设有专门的手柄卡槽7,在不通过楼梯台阶的时候,手柄5可以固定于手柄卡槽内,方便人们随时使用。
[0023]为确保本实用新型中的滑轨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强度以提供寿命,所用的滑轨的材质为硬度较高的金属,通常,该滑轨的材质采用不锈钢材料以避免生锈保持足够的美观性。
[0024]更进一步地,为使在滑动通过楼梯的过程中具有较小的噪音并保证被拖动物品不易损坏,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有用于减震的弹簧4,该用于减震的弹簧设于滑轨和被拖动物品之间,这样在拖动被拖动物品通过台阶经过楼梯的时候,弹簧可以吸收多余的震动,减少噪音并保护物品。
[0025]本实用新型的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中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使用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相互结合,并配合用于滑动的滑轨使用,先将该滑轨与被拖动物品相互固定成为重心相统一的连接体,然后将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的固定端分别与的连接体上的适当绑定点绑定,然后通过调整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的长度比,就可以将连接体受到的所有的合力合成为与台阶倾斜方向一致的拉力,从而可以拉动连接体,沿着台阶的倾斜角度方向,借助于滑轨的导向滑动的作用,沿着台阶向上、或向下滑动,大大节省人力而且便于操作。
[0026]本实用新型的产品经由试验和实施表明,装有本实用新型的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的行李箱上下滑动通过楼梯,相对于提着上下经过楼梯,可以节省3倍的负重,与数学计算得到的数据相一致,即根据公式滑动摩擦力f =μΝ (μ为滑动摩擦系数;Ν为压力),代入钢与水泥地面间的摩擦系数数据0.3,可以计算出理论的滑动拉力大小为0.3f (f为沿着楼梯的台阶倾斜度方向上人的拉力),也就是说可以省力3倍以上。
[0027]本实用新型实施行李箱底部采用弧形滑轨设计,因此不会受台阶高低的限制,可以轻松地拖着物品穿越各种坡度的楼梯,更便于人们方便地上下楼梯,在平坦的地方则可以正常地使用行李箱自带的滚轮,借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拉动行李箱或拖动物品上下通过楼梯台阶的时速度更快,同时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具有结构简单、不占用额外的空间、成本低使用非常稳定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用于与被拖动物品相互固定后拖动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特征在于:该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包括两端设有向同一侧弯曲的侧弯部的滑轨、分别向两个方向拉动的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滑轨与被拖动物品固定连接结为重心稳定的连接体,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均具有拉动端和固定端,该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的拉动端相互连接在一起作为牵引点,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的固定端分别与滑轨和被拖动物品所形成的连接体上的2个绑定点绑定连接,该2个绑定点在连接体移动的方向上分布于连接体重心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轨的个数为I个,该滑轨具有足以保持重心稳定性适当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轨的个数为2个,该2个滑轨相同并且平行地固定于被拖动物品前进方向最两侧的承重点附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轨的个数多于2个均相互平行地固定于被拖动物品的底部,且该多于2个滑轨中至少有2个平行地固定于被拖动物品前进方向的最两侧的承重点附近,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的固定端的两个固定点分布于滑轨与被拖动物品整体的重心的前后方向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为同一条具有适当长度的拉绳,该同一条单拉绳的两端分别作为2个固定端,该同一条单拉绳中间的某一适当点作为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共同的拉动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轨的材质为硬度较高的金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轨的材质为不锈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于减震的弹簧,该用于减震的弹簧设于滑轨和被拖动物品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被拖动物品为行李箱,2条滑轨分别平行设于行李箱底部的两侧,第一方向拉绳和第二方向拉绳合并为具有适当长度的同一条的单拉绳,该单拉绳的两端为固定端,该单拉绳中间的某一点作为拉动端,该同一条单拉绳的两端的2个固定端与行李箱上的2个绑定点绑定连接,2个绑定点分别位于行李箱的上侧面和行李箱的下侧面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使拉杆箱或者物品上下通过台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带有手柄,该手柄的下端设有穿过拉绳可自由滑动并可锁死固定拉绳的自锁孔,行李箱上侧面和行李箱下侧面上的2个绑定点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可以自动收卷拉绳的拉绳收卷装置,同一条单拉绳的2个固定端可收卷地与收卷装置的收卷轴绑定连接。
【文档编号】A45C13/38GK203388432SQ201320399827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7日
【发明者】邓应来 申请人:邓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