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化背法的袋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可变化背法的袋体,包含有一袋本体及至少一背带。该袋本体具有复数个侧面,且该袋本体在其中两个相对应侧面的周角上各设有至少一第一扣具。该背带其两端各设有一第二扣具,将该背带的第二扣具扣设于该袋本体的其中两个第一扣具上,即可以自由地变换为肩背、斜背、手提及后背等方式来携带该袋体,以达成多样选择性背法的目的。
【专利说明】可变化背法的袋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收纳用的袋体,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能将袋体以肩背、手提、斜背及后背等方式来携行,让使用者能随着袋体内容物多寡或身体状况,来自由变换背法的可变化背法的袋体。
【背景技术】
[0002]一般的包包或收纳袋,就其使用功能的不同,大部分只能提供单一种的携带方法,例如:手提包,其提把长度设计成短版,故只能提供为手提方式,如波士顿包、公文包等;肩包,其提把长度设计成长版,可以侧向肩背于肩膀上,或是可供手提功能;斜背包,其背带长度较肩包的背带设计成更长,除可提供肩背,还可作为斜背此两种功能。后背包,其设计成左右对称的背带,主要则是提供作为后背功能。
[0003]如上所述,一般的背包、提包、斜背包或是后背包,因使用功能的差异,背带的结构充其量只提供单一种,最多两种功能的背法而已,而不能自由的转换不同的背法,如此一来,当包包内放置太重的物品,如出外逛街,或是进行户外活动时,至多只能提供一至两种背法的包包,在长时间的手提或肩背使用下来,最常发生的状况是,肩部或手指(手部)因长时间负荷而出现红肿、发炎或是酸痛等身体的不适。
[0004]因此,良好的袋体除了外观上的美观性要求之外,也必须能够因应袋体内容物的体积大小或轻重,来适时地变化成不同的背法,让使用者能够长时间的使用而不疲累,基此,能够具有多样选择性背法的袋子或包包,已成为目前相关产业所迫切努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可变化背法的袋体,是在袋本体的每个周角处各设有至少一第一扣具,利用背带钩设于袋本体不同位置的第一扣具,以获得肩背、手提、斜背、后背等方式来携带袋本体,以提供多样性的背法选择。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0007]一种可变化背法的袋体,包含有:
[0008]一袋本体,具有复数个侧面,且该袋本体在其中两个相对应侧面的周角上各设有至少一第一扣具;
[0009]至少一背带,两端各设有一第二扣具,将该背带的第二扣具扣设于袋本体的其中两个第一扣具上,即可以肩背、斜背、手提及后背方式来使用该袋体。
[0010]所述的第一扣具配合袋本体的一基材,并利用车缝方式固定于袋本体上。
[0011]所述的背带上设有一供调整背带的长短的调整扣环,。
[0012]所述的袋本体的各周角上设有一延伸基材,第一扣具则固定于该延伸基材上。
[0013]所述的袋本体的各周角上分别设有一可拆卸的束带,第一扣具分别借由该等束带的固定,以结合于袋本体的周角上。
[0014]所述的束带上设有一母扣,而袋本体的周角上各设有一公扣,该等第一扣具分别穿入束带,并利用公扣与母扣的扣合,使第一扣具固定于袋本体上。
[0015]所述的公扣与母扣为一组公、母钮扣。
[0016]所述的公扣与母扣为一组公、母黏扣带。
[0017]所述的第一扣具为一贯穿该袋本体的中空扣件。
[0018]一种可变化背法的袋体,包含有:
[0019]一袋本体,具有复数个侧面,且该袋本体在每三个相邻接的侧面的周角上各设有至少一第一扣具;
[0020]至少一背带,两端各设有一第二扣具,将背带的第二扣具扣设于袋本体的其中两个第一扣具上,即可以肩背、斜背、手提及后背方式来使用袋体。
[0021]归纳上述,相较于一般的袋体的结构只有一至两种背法的使用问题,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可变化背法的袋体,在袋本体的各周角上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扣具,如此不但可提供肩背、手提方式,还可提供斜背、后背的功用,一来,可因应使用者的使用习惯或是不同的穿著搭配来变化袋体背法,不仅创意十足且功能多样化,二来,还可提高袋体的价值性。尤其,当使用者背着袋体走较远的路,或袋体装入较重物品时,如逛街或进行户外活动等,可改变不同的背法的功用,还能减轻肩部因长时间负荷所引起的身体不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变化背法的袋体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0023]图2为该第一实施例的袋体的外观立体图;
[0024]图3说明背带呈对角位置钩设在袋体上成为斜背方式的袋体外观示意图;
`[0025]图4说明单一条背带呈八字型穿绕在四个第一扣具上以成为后背方式的袋体外观示意图;
[00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变化背法的袋体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7]图6说明两条背带呈左右对称钩设在袋本体上以成为后背方式的袋体外观示意图;
[0028]图7说明两条背带呈平行位置钩设在袋本体的顶部侧面以成为肩背或手提方式的袋体外观示意图;
[0029]图8为该第一扣具穿入该束带并配合公、母扣呈活动式结构固定于袋本体的局部外观图;
[0030]图9为该第一扣具穿入该束带并配合公、母黏扣带呈活动式结构固定于袋本体的局部外观图;
[0031]图10说明一种贯穿固定于该袋本体上的扣环式第一扣具的局部外观图;
[0032]图11说明该第一扣具固定在该袋本体的延伸基材上,且第二扣具是对应于第一扣具成组设置的局部分解图;
[0033]图12显示该袋体以肩背方式使用的示意图;
[0034]图13显示该袋体以斜背方式使用的示意图;
[0035]图14显示该袋体以后背方式使用的示意图。
[0036]符号说明:
[0037]100袋体10袋本体[0038]11侧面12基材
[0039]13束带14母扣
[0040]15公扣16公黏扣带
[0041]17母黏扣带18延伸基材
[0042]20背带21调整扣环
[0043]30第一扣具31第一扣具
[0044]32第一扣具 40第二扣具
[0045]41第二扣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47]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变化背法的袋体100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有一袋本体10及至少一背带20。
[0048]该袋本体10,为内部中空状,并具有复数个侧面11,且该袋本体10在其中两个相对应侧面11的周角上各设有一第一扣具30。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扣具30配合该袋本体10的一基材12,并利用车缝方式固定于该袋本体10上。
`[0049]该背带20,两端各设有一第二扣具40,且该背带20上设有一调整扣环21,以供调整该背带20的长短。
[0050]如图1所示,将该背带20的两个第二扣具40扣设于该袋本体10的同一侧面11的上方两个第一扣具30上,或如图2所示,将该背带20的两个第二扣具40扣设于该袋本体10其对向侧面11的其中两个第一扣具30上(对角位置尤佳),即可以肩背或手提方式来使用该袋体100。
[0051]如图3所示,也可以将该背带20的两个第二扣具40扣设于该袋本体10对向侧面11的两个第一扣具30上,且呈一上一下的对角位置,即可让背带20呈大幅度对角位置钩住袋本体10,就可以斜背方式来携带该袋体100。
[0052]如图4所示,如将该背带20呈八字型穿绕在该袋本体10同一侧面11各周角的四个第一扣具30上,并将两第二扣具40扣设在同一个第一扣具30上,即可以后背方式来携带使用该袋体100。
[0053]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变化背法的袋体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包含有一袋本体10及一背带20。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点在于,该袋本体10在其每三个相邻接的侧面11的各周角上至少设有一第一扣具30。因此,将该背带20的两个第二扣具40分别扣设在该袋本体10顶部侧面11对角位置的其中两个第一扣具30上,方能以肩背或手提方式来使用该袋体100。
[0054]参照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变化背法的袋体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包含有一袋本体10及两个背带20。该第三实施例中,利用两个背带20的第二扣具40分别扣设在该袋本体10同一侧面11的左右两侧的上下位置的两第一扣具30上,即以两条背带20以后背方式来使用该袋体100。
[0055]如图7所示,可将两个背带20的两个第二扣具40分别扣设在该袋本体10顶部侧面11的同向的两两第一扣具30上,即可以两条背带20以肩背或手提方式来使用该袋体100。
[0056]此外,如图8所示,在本案中,该第一扣具30与袋本体10的结合方式,也可使用一种活动扣环,即在该袋本体10的各周角上分别设有一可拆卸的束带13,且该束带13上设有一母扣14,而该袋本体10的各周角处各设有一公扣15,其使用方式,将该第一扣具30套穿入该束带13,并将公扣15与母扣14相扣合,即可借由活动拆组式的束带13固定该第一扣具30,以结合于该袋本体10上。
[0057]如图9所示,至于,该束带13上的公扣与母扣也可使用一组公黏扣带16、母黏扣带17,借以黏扣方式而方便地拆组该第一扣具30。
[0058]另外,如图10所示,该袋本体10上的第一扣具31也可使用一种以贯穿式固定于该袋本体10的中空扣件,此种第一扣具31的使用,特别适用于软质的袋本体10。
[0059]参照图11所示,进一步,可在该袋本体10的各周角上设有一延伸基材18,而该第一扣具32则固定在该延伸基材18上,于此,即可供该背带40上的第二扣具41扣结于该袋本体10的第一扣具32。
[0060]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各类型扣具的结合方式,除了能以黏扣带来进行扣接之外,尚可以采用强力磁石的磁吸方式,让背带20能稳固地吸附在袋本体10的第一扣具上,其亦属于等效的实施变化,但并不以此为限。
[0061]据上所述,相较于一般的袋体的结构只有一至两种背法的使用问题,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可变化背法的袋体,在袋本体10的各周角上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扣具30,如此不但可提供如图12的肩背或手提方式,还可提供如图13、图14的斜背、后背的功用,一来,可因应使用者的使用习惯或是不同的穿著搭配来变化袋体100的背法,以达到自由选择变换的目的,不仅创意十足且功能多样化,二来,还可提高袋体100的价值性。尤其,当使用者背着袋体100走较远的路,或袋体100装入较重物品时,如逛街或进行户外活动等,可改变不同的背法的功用,还能减轻肩部因长时间负荷所引起的身体不适。
[006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数个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变化背法的袋体,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袋本体,具有复数个侧面,且该袋本体在其中两个相对应侧面的周角上各设有至少一第一扣具; 至少一背带,两端各设有一第二扣具,背带的第二扣具扣设于袋本体的其中两个第一扣具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化背法的袋体,其特征在于:第一扣具配合袋本体的一基材,并利用车缝方式固定于袋本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化背法的袋体,其特征在于:背带上设有一供调整背带的长短的调整扣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化背法的袋体,其特征在于:袋本体的各周角上设有一延伸基材,第一扣具则固定于该延伸基材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化背法的袋体,其特征在于:袋本体的各周角上分别设有一可拆卸的束带,第一扣具分别借由该等束带的固定,结合于袋本体的周角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化背法的袋体,其特征在于:束带上设有一母扣,而袋本体的周角上各设有一公扣,该等第一扣具分别穿入束带,并利用公扣与母扣的扣合,使第一扣具固定于袋本体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化背法的袋体,其特征在于:公扣与母扣为一组公、母钮扣。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化背法的袋体,其特征在于:公扣与母扣为一组公、母黏扣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化背法的袋体,其特征在于:第一扣具为一贯穿袋本体的中空扣件。
10.一种可变化背法的袋体,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袋本体,具有复数个侧面,且该袋本体在每三个相邻接的侧面的周角上各设有至少一第一扣具; 至少一背带,两端各设有一第二扣具,背带的第二扣具扣设于袋本体的其中两个第一扣具上。
【文档编号】A45C3/00GK203538564SQ201320508165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0日
【发明者】吴金凤 申请人:吴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