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用滤片结构及防护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4775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罩用滤片结构及防护口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口罩用滤片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折线处以及沿所述折线处折叠后重合的多个分体,各分体形成与人体面部待防护部位相配合的防护腔。本实用新型的口罩用滤片结构,由于设置折线处以及沿折线处折叠后重合的多个分体,因而在展开时会形成立体结构,具有与人体面部待防护部位相配合的防护腔,这种结构应用到防护口罩后,防护功能更强,能有效防止PM2.5对人体的侵害,而且由于具有防护腔,佩戴更舒适,使用时直接置于防护口罩本体的内侧,使用更方便。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防护口罩,其内侧设有前述口罩用滤片结构。
【专利说明】—种口罩用滤片结构及防护口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罩用滤片结构以及设置此滤片结构的防护口罩。
【背景技术】
[0002]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 μ m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近年来,PM2.5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2.5微米以下颗粒对人体的危害性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医学数据支撑。为了降低或避免PM2.5对人体的危害,人们研发出PM2.5防护口罩。现有技术中的PM2.5防护口罩采用四层或三层结构,其中第三层或中间层(由外层向内层方向)通常是滤片层,其主要材料为丙纶无纺布、竹炭、活性炭或其组合。在现有技术中,滤片的结构通常是平面的,且其使用方式是插入式或嵌入式,即将滤片插入到口罩的预设隔层内(即口罩内层的一部分),在使用时,滤片并不与人体直接接触。同时,现有技术的PM2.5防护口罩仅对细菌、病毒起到阻隔或过滤作用,不能起到抑制或杀灭作用,或者这种作用仅局限于口罩外层,口罩经反复清洗后,其抗菌抗病毒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
[0003]总体说来,现有技术中的PM2.5防护口罩具有如下缺点:
[0004]1、防护功能不强。现有技术生产的口罩不能有效抑制或杀灭细菌、病毒,或者因其抗菌抗病毒功能局限于口罩外层,在经过多次清洗后,其抗菌抗病毒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同时,由于滤片是平面的,受内层阻隔或隔离的影响,使滤片不能与需防护部位(嘴、鼻)贴近,密合效果差,影响防护作用;同时,由于滤片质地较软,在插入预设隔层中时,使用或更换操作十分不便,容易造成滤片不能完全伸展开来,容易褶皱或卷起,从而影响防护效果;
[0005]2、佩戴舒适度低。现有技术生产的口罩滤片及内层是平面的,佩戴起来后,内层(纺织面料层)会紧贴面部及嘴部,呼吸和透气空间小,同时嘴里呼出的湿气将会湿润口罩内层,使之黏贴在面部和嘴部,使口罩佩戴的舒适度下降;
[0006]3、使用不方便。现有技术生产的口罩,其滤片选用插入或穿插的方式进入口罩内层的夹层中,由于滤片本身材质较软的问题,造成使用或更换操作时十分困难,且容易导致滤片在插入过程中因褶皱或卷起而不能完全伸展开来。
[0007]由此可见,如何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防护口罩,其防护效果好、佩戴舒适同时使用方便,这是本领域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片结构,应用到防护口罩后,防护功能强、佩戴舒适、使用方便。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防护口罩,设有前述的滤片结构。
[0009]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10]本实用新型的口罩用滤片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折线处以及沿所述折线处折叠后重合的多个分体,各分体形成与人体面部待防护部位相配合的防护腔。
[0011]优选地,所述主体沿其厚度方向从外到内依次包括丙纶无纺布层、熔喷无纺布层、高吸湿改性无纺布层。
[0012]优选地,所述主体外侧设有用于与口罩本体粘结的粘结体。
[0013]优选地,所述粘结体为双面胶。
[0014]优选地,所述折线处为非直线形。
[0015]优选地,所述折线处为弧形。
[0016]优选地,所述折线处为多折边。
[0017]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以及口罩用滤片结构,所述口罩用滤片结构与所述口罩本体贴近人体面部的一侧粘结,所述口罩用滤片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与口罩本体均具有折线处以及沿所述折线处折叠后重合的多个分体,各分体形成与人体面部待防护部位相配合的防护腔。
[0018]优选地,所述主体外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口罩本体粘结的粘结体,所述口罩本体贴近面部的一侧设有粘结部,所述粘结体与所述粘结部粘结。
[0019]优选地,所述主体外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口罩本体粘结的粘结体,所述口罩本体贴近面部的一侧设有粘结部,所述粘结体与所述粘结部可分合地粘结。
[0020]优选地,所述主体沿其厚度方向从外到内依次包括丙纶无纺布层、熔喷无纺布层、高吸湿改性无纺布层。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滤片结构由于设置折线处以及沿折线处折叠后重合的多个分体,因而在展开时会形成立体结构,具有与人体面部待防护部位相配合的防护腔,因而应用后形成的防护口罩,其在功能、使用上效果十分明显:
[0022]1、防护功能更强:由于滤片改为立体型,与口罩本体的整体结构相一致,且与待防护部位(嘴、鼻)形状吻合,加上将滤片结构设置在防护口罩贴近人体的内侧,使滤片结构能够很好的与面部贴合,密合效果好,真正起到阻隔和防护的作用;而且也可避免因其它方式操作导致的滤片结构褶皱或者卷起引起防护不当的问题;进一步地,优先方案中由于采用了抗菌抗病毒材料作为滤片外层,使得口罩具备了较强的杀灭细菌和病毒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相当于在PM2.5 口罩内置了一个专用防护口罩;
[0023]2、佩戴更舒适:由于滤片采用立体结构,最大限度保留呼吸和透气空间,且避免因呼出的湿气湿润内层导致内层紧贴面部,从而导致不适的感觉;同时,更大空间也便于佩戴者讲话,及保护面部及嘴部妆;进一步地,由于滤片内层(即贴近人体面部的一层)采用高吸湿无纺布,能够吸附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湿气,减少气闷的感觉;
[0024]3、使用更方便:进一步地,设置粘结体,粘结体采用双面胶,这种粘贴方式使得可以直接将滤片结构粘贴在口罩本体内侧的中间位置,粘贴和取下更方便、快捷操作,能够方便地实现滤片的更换,使得口罩本体可以重复利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口罩用滤片结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中口罩用滤片结构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图1中口罩用滤片结构外侧的结构示意图;[0028]图4为图1中口罩用滤片结构折置后的结构不意图;
[00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口罩用滤片结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图5中口罩用滤片结构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图5中口罩用滤片结构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图5中口罩用滤片结构折置后的结构不意图;
[0033]图9为本实用新型防护口罩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为图9中防护口罩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1为本实用新型防护口罩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本构思是提供一种口罩用滤片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折线处以及沿所述折线处折叠后重合的多个分体,各分体形成具有与人体面部待防护部位相配合的防护腔。
[003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主体沿其厚度方向由外至内依次包括丙纶无纺布、熔喷无纺布、高吸湿改性无纺布三层。作为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丙纶无纺布层的克重为40-60g/m2 ;使用具有抗菌抗病毒功能的弹力丙纶无纺布作为滤片外层,可以有效抑制和杀灭透过口罩外层和中层进入到滤片结构的细菌和病毒,防止其进一步渗透到滤片层的过滤材料上,以减轻过滤材料的负荷,提高和延续过滤效率,保证滤片结构在不能/不允许清洗的情况下,能够持续使用;将上述具有抗菌抗病毒功能的弹力丙纶无纺布与滤片其它材料——熔喷无纺布、高吸湿无纺布,按照口罩形状和尺寸确定滤片形状和尺寸,对折成双层或者直接选用双层材料加工,通过超声波焊接、机器压制等方式使之成型。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折线处为非直边,可为折边或弧形边,作为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折线处为半圆弧形。所述滤片两外侧边缘贴有粘结体,粘结体优选采用双面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本构思是提供一种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口罩本体贴近面部的内侧粘结有前述的滤片结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口罩本体上设有粘结部,该粘结部用于与滤片结构粘结。
[0039]口罩用滤片结构实施例一
[0040]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中的口罩用滤片结构,其包括主体1,在主体I上设有沿折线处11对折后重叠的两个分体12,主体I具有内侧Ia和外侧lb,主体I外侧Ib设有两个粘结体2,两个粘结体2位于主体外侧Ib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粘结体2为双面胶。
[0041]在实施过程中,粘结体的高度可为7-12cm,总宽度可为7-lOcm,也可以是数条长方形的组合。
[0042]本实施例中,折线处11为弧形,对折后的滤片结构的形状,也即其分体的形状,为三边为直边、一边为弧形边的四边形。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滤片结构在由对折状态展开时,能够形成与人体面部待防护部位配合的防护腔,这种滤片结构为立体结构,不同于现有技术的平面结构。
[0043]本实施例中滤片的使用过程如下:
[0044]将防护口罩本体缓缓展开至完全露出内层,取对折状态滤片结构一只,撕去外侧双面胶的离型纸,将滤片由对折/折叠状态展开(滤片底部边缘有撕开处,为方便启开滤片,此处未经超声焊接)呈立体状,将滤片结构置于口罩本体内层中央处并贴近中间层面料,用手轻压滤片两侧,并抚平至与口罩本体内层粘结;再按照口罩使用说明佩戴口罩。
[0045]本实施例中滤片结构的更换过程如下:
[0046]取下口罩,用手捏住滤片一角,顺势撕下已用过的滤片结构,再按照前述步骤将拟更换的新滤片装入口罩中。
[0047]滤片结构的尺寸依据口罩尺寸分为普通成人型、儿童型(6-12岁)。成人型滤片尺寸宽7*2~10*2cm,高7~12cm,儿童型为宽4*2~8*2cm,高5-lOcm。
[0048]滤片结构的形状和尺寸选择依据为:
[0049]1、口罩是滤片结构使用的载体,其形状基本为六边形(或者以此为基础的变异形,如圆形、柱形、椭圆形等),因此滤片结构的形状应与口罩基本相一致(如六边形),这样可以做到与口罩的吻合性,更好地发挥作用;[0050]2、为保证密合性要求,即使用口罩时,滤片结构的尺寸要求合适,太大会使滤片结构外露,影响外观,太小就不能完全覆盖呼吸部位(鼻、嘴),过滤作用打了折扣,同时会造成气流的侧漏,影响防护效果。基于前述考虑,本实用新型的滤片结构是保持总高度少于口罩高度3-8cm,两侧总宽度少于口罩宽度4-lOcm (两侧各2-5cm),例如,如果口罩规格为24(宽)*15 (高),则滤片结构的宽度为7-10,高度为7-12cm ;
[0051]3、采用上述形状和尺寸生产的滤片结构,口罩密合性检测结果较平面设计提高40%-50%。
[0052]口罩用滤片结构实施例二
[0053]参见图5~图8,本实施例中的滤片结构,其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折线处11的形状为三折边,对折后的滤片结构,其为六边形。
[0054]防护口罩实施例一
[0055]参见图9、图10,本实施例中的防护口罩,其包括口罩本体3,口罩本体3具有贴近人体面部的内侧3a以及远离人体面部的外侧3b,在口罩本体贴近人体面部的内侧3a设有一滤片结构1,该滤片结构I的结构与前述滤片结构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056]口罩本体贴近人体面部的内侧3a设有粘结部4,该粘结部4用于与滤片结构I的粘结体粘结,从而将二者粘结在一起。
[0057]防护口罩实施例二
[0058]参见图11,与防护口罩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防护口罩,其设置的滤片结构I的结构与前述口罩用滤片结构实施例二相同。
[0059]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口罩用滤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折线处以及沿所述折线处折叠后重合的多个分体,各分体形成与人体面部待防护部位相配合的防护腔;所述主体沿其厚度方向从外到内依次包括丙纶无纺布层、熔喷无纺布层、高吸湿改性无纺布层;所述主体外侧设有用于与口罩本体粘结的粘结体;所述粘结体为双面胶;所述折线处为非直线形;所述滤片结构总高度少于口罩高度3-8cm,两侧总宽度少于口罩宽度4-lOc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用滤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片尺寸宽7*2?10*2cm,高7?12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用滤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片尺寸宽4*2?8*2cm,高5-10 cm。
4.一种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以及口罩用滤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用滤片结构与所述口罩本体贴近人体面部的一侧粘结,所述口罩用滤片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与口罩本体均具有折线处以及沿所述折线处折叠后重合的多个分体,各分体形成与人体面部待防护部位相配合的防护腔;所述主体外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口罩本体粘结的粘结体,所述口罩本体贴近面部的一侧设有粘结部,所述粘结体与所述粘结部粘结;所述主体外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口罩本体粘结的粘结体,所述口罩本体贴近面部的一侧设有粘结部,所述粘结体与所述粘结部可分合地粘结,所述粘结体的高度可为7-12cm,总宽度可为7-lOcm,也可以是数条长方形的组合;所述主体沿其厚度方向从外到内依次包括丙纶无纺布层、熔喷无纺布层、高吸湿改性无纺布层。
【文档编号】A41D13/11GK203709319SQ201320691118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4日
【发明者】陈江, 连安国 申请人: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陈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