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光保护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6099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反光保护雨伞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反光保护雨伞。主要为了解决在下雨的漆黑夜晚,打伞的行人容易被车辆撞倒的问题。其特征在于:伞骨架为透明的管状,其中三根管内分别置有一条LED照明灯光带,伞柄的顶端固定灯光感应球,球四面开孔,孔的每个面内分别固定一个光敏二极管,在伞布的外侧边缘有宽度为8厘米的橙色荧光反射涂层;伞柄中空,其底端固定连接内置有电池盒的手柄,在手柄上分别安装LED光带控制开关和报警控制按钮,在伞柄的上端固定扬声器;反光保护雨伞还包括一块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上安装有LED光带供电回路的部分组件和报警控制供电回路的部分组件。本种雨伞具有可依次使用的LED光带,能及时向打伞者报警,让车辆注意到行人,也同时能够提醒行人躲避车辆。
【专利说明】反光保护雨伞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领域中的雨伞。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面上已经有许多反光雨伞和具有照明功能的雨伞,这些雨伞的出现,都是为了防止在下雨的漆黑夜晚,打伞的行人容易被车辆撞倒。但目前,这些雨伞的使用并未普及。分析其原因,是仅仅单方面在雨伞上印制反光面,让车辆来注意行人,而没有让行人同时避让车辆的提示。同时,那些伞上安装的照明功能还容易损坏,而使用者一般都没有办法修复这些照明灯。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光保护雨伞,该种雨伞具有可依次使用的LED光带,能及时向打伞者报警,让车辆注意到行人,也同时能够提醒行人注意躲避车辆。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种反光保护雨伞,包括伞布、伞骨架以及伞柄,其独特之处在于:伞骨架为透明的管状,其中三根管内分别置有一条LED照明灯光带,伞柄的顶端固定一个灯光感应球,灯光感应球四面开孔,孔的每个面内分别固定一个光敏二极管,在伞布的外侧边缘有宽度为8厘米的橙色荧光反射涂层;伞柄中空,其底端固定连接内置有电池盒的手柄,在手柄上分别安装LED光带控制开关和报警控制按钮,在伞柄的上端固定扬声器。
[0005]所述反光保护雨伞还包括一块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安装有LED光带供电回路的部分组件和报警控制供电回路的部分组件;所述控制电路板固定于手柄内。所述LED光带供电回路由光带电源、I号电阻、2号电阻、3号电阻、I号LED光带、2号LED光带、3号LED光带以及I号开关节点组成。其中,I号电阻、2号电阻、3号电阻分别和I号LED光带、2号LED光带、3号LED光带各自对应串联后,并联于光带电源的正负极之间,I号开关节点串联在回路中;1号开关节点为LED光带控制开关上的常开触点;1号电阻、2号电阻以及3号电阻固定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
[0006]所述报警控制供电回路由报警电源、4号电阻、I号光敏二极管、2号光敏二极管、3号光敏二极管、4号光敏二极管、扬声器线圈以及2号开关节点组成。其中,1号光敏二极管、2号光敏二极管、3号光敏二极管和4号光敏二极管并联后与4号电阻、扬声器线圈相串联后,连接于报警电源的正负极之间,2号开关节点串联在回路中。其中,2号开关节点为报警控制按钮上的常开触点;4号电阻固定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I号光敏二极管、2号光敏二极管、3号光敏二极管以及4号光敏二极管分别固定在灯光感应球的孔内。
[0007]电池盒内有四节电池,每2个一组,分别作为光带电源和报警电源;重要的是I号电阻、2号电阻和3号电阻的阻值以相差I千欧姆的递减幅度依次减小。
[000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种雨伞具有I号LED光带、2号LED光带和3号LED光带,每号光带串联阻值不同的电阻,这样,电流就会自动寻找电阻小的回路流通。所以,每次使用时,只有一条光带会亮,直到这条光带坏掉,下一条LED光带才会投入使用,从而使得本种雨伞具有可依次使用的LED光带,延长了这种照明功能存在的实际时间。另外除了设置反光涂层外,还设置了灯光感应球,球内的光敏二极管可以感应行人身后的车灯灯光,然后接通报警电路及时通过伞柄上的扬声器向打伞者报警。因此,本种雨伞能让车辆注意到行人,也同时能够提醒行人要注意躲避车辆。
[0009]【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LED光带供电回路的电路图。
[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报警控制供电回路的电路图。
[0013]图中1-电池盒,2-手柄,3-LED光带控制开关,4-伞柄,5-扬声器,6-橙色荧光反射涂层,7-LED照明灯光带,8-光敏二极管,9-灯光感应球,10-伞骨架,11-伞布,12-报警控制按钮。
[0014]【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由图1所示,该种反光保护雨伞,包括伞布11、伞骨架10以及伞柄4,其独特之处在于:伞骨架10为透明的管状,其中三根管内分别置有一条LED照明灯光带7,伞柄4的顶端固定一个灯光感应球9,灯光感应球9四面开孔,孔的每个面内分别固定一个光敏二极管8,在伞布11的外侧边缘有宽度为8厘米的橙色荧光反射涂层6 ;伞柄4中空,其底端固定连接内置有电池盒I的手柄2,在手柄2上分别安装LED光带控制开关3和报警控制按钮12,在伞柄4的上端固定扬声器5。
[0017]此外,所述反光保护雨伞还包括一块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安装有LED光带供电回路的部分组件和报警控制供电回路的部分组件;所述控制电路板固定于手柄2内。
[0018]如图2所示,所述LED光带供电回路由光带电源Ul、l号电阻Rl、2号电阻R2、3号电阻R3、l号LED光带LED1、2号LED光带LED2、3号LED光带LED3以及I号开关节点Kl组成。其中,I号电阻Rl、2号电阻R2、3号电阻R3分别和I号LED光带LED1、2号LED光带LED2、3号LED光带LED3各自对应串联后,并联于光带电源Ul的正负极之间,I号开关节点Kl串联在回路中;1号开关节点Kl为LED光带控制开关3上的常开触点;1号电阻Rl、2号电阻R2以及3号电阻R3固定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I号电阻、2号电阻和3号电阻的阻值以相差I千欧姆的递减幅度依次减小。
[0019]如图3所示,所述报警控制供电回路由报警电源U2、4号电阻R4、l号光敏二极管Dl、2号光敏二极管D2、3号光敏二极管D3、4号光敏二极管D4、扬声器线圈P以及2号开关节点K2组成;其中,I号光敏二极管Dl、2号光敏二极管D2、3号光敏二极管D3和4号光敏二极管D4并联后与4号电阻R4、扬声器线圈P相串联后,连接于报警电源U2的正负极之间,2号开关节点K2串联在回路中;2号开关节点K2为报警控制按钮12上的常开触点;4号电阻R4固定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I号光敏二极管Dl、2号光敏二极管D2、3号光敏二极管D3以及4号光敏二极管D4固定在灯光感应球9的孔内。
[0020]电池盒I内有四节电池,每2个一组,分别作为光带电源Ul和报警电源U2。[0021]使用时,打伞的按照光线情况决定是否按下LED光带控制开关和报警控制开关。打开LED光带控制开关后,由于每号光带串联阻值不同的电阻,这样,电流就会自动寻找电阻小的回路流通。所以,每次使用时,只有一条光带会亮,直到这条光带坏掉,下一条LED光带才会投入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反光保护雨伞,包括伞布(11)、伞骨架(10)以及伞柄(4),其特征在于:伞骨架(10)为透明的管状,其中三根管内分别置有一条LED照明灯光带(7),伞柄(4)的顶端固定一个灯光感应球(9),灯光感应球(9)四面开孔,孔的每个面内分别固定一个光敏二极管(8),在伞布(11)的外侧边缘有宽度为8厘米的橙色荧光反射涂层(6);伞柄(4)中空,其底端固定连接内置有电池盒(I)的手柄(2 ),在手柄(2 )上分别安装LED光带控制开关(3 )和报警控制按钮(12),在伞柄(4)的上端固定扬声器(5); 所述反光保护雨伞还包括一块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安装有LED光带供电回路的部分组件和报警控制供电回路的部分组件;所述控制电路板固定于手柄(2)内; 所述LED光带供电回路由光带电源(Ul)、l号电阻(Rl)、2号电阻(R2)、3号电阻(R3)、I号LED光带(LED1)、2号LED光带(LED2)、3号LED光带(LED3)以及I号开关节点(Kl)组成;其中,I号电阻(Rl)、2号电阻(R2)、3号电阻(R3)分别和I号LED光带(LED1 )、2号LED光带(LED2)、3号LED光带(LED3)各自对应串联后,并联于光带电源(Ul)的正负极之间,I号开关节点(Kl)串联在回路中;1号开关节点(Kl)为LED光带控制开关(3)上的常开触点;1号电阻(Rl)、2号电阻(R2)以及3号电阻(R3)固定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 所述报警控制供电回路由报警电源(U2)、4号电阻(R4)、l号光敏二极管(Dl)、2号光敏二极管(D2)、3号光敏二极管(D3)、4号光敏二极管(D4)、扬声器线圈(P)以及2号开关节点(K2)组成;其中,I号光敏二极管(Dl )、2号光敏二极管(D2)、3号光敏二极管(D3)和4号光敏二极管(D4)并联后与4号电阻(R4)、扬声器线圈(P)相串联后,连接于报警电源(U2)的正负极之间,2号开关节点(K2)串联在回路中;2号开关节点(K2)为报警控制按钮(12)上的常开触点;4号电阻(R4)固定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I号光敏二极管(Dl)、2号光敏二极管(D2)、3号光敏二极管(D3)以及4号光敏二极管(D4)固定在灯光感应球(9)的孔内;电池盒(I)内有四节电池,每2个一组,分别作为光带电源(Ul)和报警电源(U2); I号电阻(Rl)、2号电阻(R2)和3号电阻(R3)的阻值以相差I千欧姆的递减幅度依次减小。
【文档编号】A45B11/00GK203608941SQ201320854481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3日
【发明者】刘文庆, 潘陆陆, 蔡中传 申请人:东北石油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