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坡跟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8821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坡跟鞋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坡跟鞋底,属于生活用品领域,包括:鞋底,坡跟垫,拉链A,遮挡布,拉链B,支撑杆,拉环,透气孔,凹槽A,铰链,螺钉,传动杆,透孔A,螺钉孔,铰链槽,“U”型凹槽,凹槽B,固定销,透孔B,透孔C,限位杆,定位孔,支撑槽,滑槽,固定杆,卡爪,弹簧,透孔D,固定结构。鞋子可以利用内部的机械结构来实现平跟与高跟之间的相互转换。
【专利说明】-种可调节坡跟鞋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日用品的坡跟鞋,具体是一种可调节跟高的坡跟鞋。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场上的高跟鞋、坡跟鞋的鞋跟大多都是固定的,即鞋跟高度不可调,这样就 不能满足女性在不同环境下对鞋跟高度的要求,并且长时间穿这种高跟鞋、坡跟鞋会对脚 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0003] 如今已有许多可以调节跟高的坡跟鞋和高跟鞋陆续的被设计出来。例如:1、申请 公布号为:CN 102894543 A的发明专利名称为:《一种可调节高跟鞋》采用销钉与卡口结合 的方式来实现鞋跟的可调性2、申请公布号为:CN 102793338 A的发明专利名称为:《跟掌 联动可调高跟鞋》采用活动鞋跟的方式来实现高跟鞋高跟与平跟的转换。
[0004] 虽然这些设计在可调节跟高方面作了很大的改进,但是仍有一些明显的不足。例 如:可调节的鞋跟直接暴露在鞋子外面,影响美观;用单一的销钉与卡口结合的方式来实 现鞋跟高的可调性,造成稳定性和承重性差,影响鞋子的使用寿命;单一的活动鞋跟造成了 鞋跟的高度调节受到限制,达不到理想的高度;没有透气的设计,导致脚容易出汗。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更为牢固、美观、赖用、方便的 可调节坡跟。鞋其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06] 一种可调节坡跟鞋包括鞋底(1)、坡跟垫(2)、固定结构(29)、支撑槽(23)、支撑杆 (6)、限位杆(21),还包括遮挡布(4)、拉链A (3)、拉链B (5)、拉环(7)、透气孔(8)、"U"型 凹槽(16)、透孔C (20)、透孔D (28); 鞋底(1)包括透孔A (13)、螺钉孔(14)、铰链槽(15)、"U"型凹槽(16)、凹槽B (17),所 述鞋底(1)为一高一低呈阶梯型并且前段高于后段,所述铰链槽(15)加工在鞋底(1)前段 上部,所述螺钉孔(14)加工在铰链槽(15)底面,所述"U"型凹槽(16)加工在鞋底1后段上 部周围,所述凹槽B (17)加工在鞋底1后段上部中间位置,所述透孔A (13)对称地加工在 鞋底1后段左右两面; 坡跟垫(2 )包括凹槽A (9 )、螺钉孔(14 )、铰链槽(15 )、固定销(18 ),所述铰链槽(15 )加 工在坡跟垫(2)前端顶面并且保证正好与鞋底(1)上的铰链槽(15)对称,所述螺钉孔(14) 加工在铰链槽(15)底面,所述凹槽A (9)加工在坡跟垫(2)底面中间位置处,所述固定销 (18)装配在凹槽A (9)内后部; 支撑杆(6)包括限位杆(21)、透孔B (19)、透孔C (20),所述限位杆(21)装配在支撑 杆(6 ) -端,并且能够与支撑槽(23 )中的滑槽(24 )配合使用,所述透孔C (20 )加工在限位 杆(21)上,并且与限位杆(21)同圆心,同时能够与固定结构(29)中的卡爪(26)配合使用, 所述透孔B (19)加工在支撑杆(6)的另一端,同时坡跟垫(2)上的固定销(18)能够穿过透 孔B (19),即固定销(18)能够和透孔B (19)配合使用; 支撑槽(23)包括定位孔(22)、滑槽(24),所述支撑槽(23)底面固定在鞋底(1)上的凹 槽B (17)底部,和鞋底(1)形成一个整体,所述滑槽(24)加工在支撑槽(23)的内部,其形 状呈十字形,所述定位孔(22 )对称的加工在支撑槽(23 )的左右两侧,并且穿透过滑槽(24 ) 距离左右两侧面最近的槽道; 固定结构(29)包括传动杆(12)、固定杆(25)、卡爪(26)、弹簧(27),所述所述两个固定 杆(25)左右对称放置,所述卡爪(26)对称的安装在两个固定杆(25)的内侧,并且正好能和 支撑槽(23)上的定位孔(22)配合,所述两个弹簧(27) -前一后的被对称的安装在两个固 定杆(25)的内侧,所述两个传动杆(12)被对称的安装在两个固定杆(25)的外侧并且其位 置能够保证穿过鞋底(1)上的透孔A (13),同时能够与透孔A (13)配合使用。
[0007] 其中所述的可调节坡跟鞋,所述的鞋底(1)和坡跟垫(2)上分别固定有拉链B (5) 和拉链A (3),其中鞋底1后段外部周围固定有拉链B (5),坡跟垫2外部四周固定有拉链 A (3),并且拉链B (5)和拉链A (3)能够配合使用。
[0008] 其中所述的可调节坡跟鞋,所述的鞋底(1)后段上部周围加工出"U"型凹槽(16)。
[0009] 其中所述的可调节坡跟鞋,所述的"U"型凹槽(16)的内部和跟垫(2)的下部四周 边缘处均固定有具有弹性的遮挡布(4 )。
[0010] 其中所述的可调节坡跟鞋,所述的坡跟垫(2)的外表面加工出透气孔(8)。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调节坡跟鞋》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改变鞋后跟的高 度,鞋子内部可以透气从而防止脚容易出汗,采用遮挡布的设计使得鞋子更加美观,内部机 械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廉,并且稳定牢固,使用寿命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和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3] 图1是可调节坡跟鞋底局部剖视图; 图2是可调节坡跟鞋底局部剖视图; 图3是可调节坡跟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坡跟垫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坡跟垫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支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固定结构,支撑槽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固定结构的剖视图; 图13是固定结构,支撑槽和支撑杆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鞋底,2、坡跟垫,3、拉链A,4、遮挡布,5、拉链B,6、支撑杆,7、拉环,8、透气 孔,9、凹槽A,10、铰链,11、螺钉,12、传动杆,13、透孔A,14、螺钉孔,15、铰链槽,16、"U"型凹 槽,17、凹槽B,18、固定销,19、透孔B,20、透孔C,21、限位杆,22、定位孔,23、支撑槽,24、滑 槽,25、固定杆,26、卡爪,27、弹簧,28、透孔D,29、固定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 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5] 图1、图10和图13中,本发明包含鞋底1,坡跟垫2,遮挡布4,固定结构29,支撑槽 23,支撑杆6。
[0016] 图4和图7中,鞋底1包含透孔A13,螺钉孔14,铰链槽(15),"U"型凹槽16,凹槽 B17,拉链B5。鞋底1为一高一低呈阶梯型并且前段高于后段,其中前段上部加工出铰链槽 15 (用于放置铰链10),在铰链槽15中加工出螺钉孔14 (用于固定铰链10)。鞋底1后段 上部周围加工出"U"型凹槽16 (用于放置遮挡布4),中间位置加工出凹槽B17。鞋底1后 段左右两面加工出对称的透孔A13。鞋底1后段上部周围固定有拉链B5,用于与坡跟垫2 上的拉链A3配合。
[0017] 图5、图6、图7和图8中,坡跟垫2顶面加工出透气孔8,有利于实现脚掌透气保 持干爽,前端顶面加工出铰链槽15 (用于放置铰链10),并且保证正好与鞋底1上的铰链槽 15对称,在铰链槽15中加工出螺钉孔14(用于固定铰链10)。坡跟垫2底面底面中间位置 处加工出凹槽A9,凹槽A9后部中装配有固定销18用于和支撑杆6上的透孔B19。坡跟垫 2下部四周固定有拉链A3,用于与鞋底1上的拉链B5配合。
[0018] 图1和图2中,遮挡布4为弹性材料制成,上端被固定在坡跟垫2的下部四周边缘, 下端被固定在鞋底1中的"U"型凹槽16内部。遮挡布4的作用在于遮挡鞋子内部的机械 部件。
[0019] 图10和图12中,固定结构29是由两个拉环7,两个传动杆12,两个固定杆25,卡 爪26,两个弹簧27,透孔D28组成。其中,左右两个固定杆25对称放置,卡爪26被对称的 安装在左右两个固定杆25的内侧,两个弹簧27被分别安装在左右两个固定杆25前后两端 的内部,两个弹簧27将左右两个固定杆25连接。两个传动杆12被对称安装在左右两个固 定杆25的外部,并且两个传动杆12的末端都加工有一个透孔D28,两个透孔D28都穿有拉 环7。
[0020] 图8和图9中,支撑槽23包含定位孔22,滑槽24。其中,定位孔22透过滑槽24 对称的加工在支撑槽23左右两侧,数量与卡爪26 -致。滑槽24被加工在支撑槽23内部, 具有特定的结构与尺寸即:滑槽24的形状呈十字型,并且正好与固定结构29中的卡爪26 以及支撑杆6上的限位杆21、定位孔22配合使用。
[0021] 图8中,支撑杆6包含透孔B19,透孔C20,限位杆21。透孔B19和限位杆21被分 别加工和安装在支撑杆6的两端。透孔C20被加工在限位杆21上,并且同心。
[0022] 图1、图3、图6、图7、图8、图11和图13,本发明《可调节坡跟鞋》其整体配合方式 为:坡跟垫2和鞋底1用铰链10连接(参考图3)。遮挡布4为弹性材料制成,上端被固定 在坡跟垫2的下部四周边缘,下端被固定在鞋底1中的"U"型凹槽16内部,这样鞋底1、坡 跟垫2、遮挡布4三者形成一个整体(参考图1和图4)。卡爪26在支撑槽23外部左右两侧 穿过支撑槽23上的定位孔22,这样固定结构29以包围支撑槽23的方式与支撑槽23形成 一个整体(参考图11)。支撑杆6 -端上的透孔B19与坡跟垫2上的固定销18配合连接,另 一端上的限位杆21上的透孔C 20与固定结构29中的卡爪26配合连接。支撑槽23底面 固定在鞋底1上的凹槽B17底部,和鞋底1形成一个整体,并且保证固定结构29上的传动 杆12能够穿过鞋底1上的透孔A13。
[0023] 本发明《可调节坡跟鞋》的工作原理是:当人穿着本发明《可调节坡跟鞋》行走在 平地(参考图3)或者是想要高跟的效果时,首先将拉合在一起的拉链A3和拉链B5拉开,再 用两只手分别抓住鞋子后跟左右两边的拉环7向外拉,同时将脚后跟踮起(这时遮挡布4就 会从鞋底1中的"U"型凹槽16内被拉出来,起遮挡鞋内机械结构的作用),选择合适自己的 高度再将拉环7松开,卡爪26就会自动和限位杆21上的透孔C 20配合卡牢,这样就实现 了平跟鞋向坡跟鞋的转换(参考图1)。当需要平跟效果时,再用两只手分别抓住鞋子后跟左 右两边的拉环7向外拉,同时将脚后向下压,当坡跟垫2处于平放的状态时就再将拉环7松 开,爪26就会自动和限位杆21上的透孔C 20配合卡牢,这样就实现了坡跟鞋向平跟鞋的 转换。
【权利要求】
1. 一种可调节坡跟鞋包括鞋底(1)、坡跟垫(2)、固定结构(29)、支撑槽(23)、支撑杆 (6)、限位杆(21),其特征是:还包括遮挡布(4)、拉链A (3)、拉链B (5)、拉环(7)、透气孔 (8)、"U" 型凹槽(16)、透孔 C (20)、透孔 D (28); 鞋底(1)包括透孔A (13)、螺钉孔(14)、铰链槽(15)、"U"型凹槽(16)、凹槽B (17),所 述鞋底(1)为一高一低呈阶梯型并且前段高于后段,所述铰链槽(15)加工在鞋底(1)前段 上部,所述螺钉孔(14)加工在铰链槽(15)底面,所述"U"型凹槽(16)加工在鞋底1后段上 部周围,所述凹槽B (17)加工在鞋底1后段上部中间位置,所述透孔A (13)对称地加工在 鞋底1后段左右两面; 坡跟垫(2 )包括凹槽A (9 )、螺钉孔(14)、铰链槽(15 )、固定销(18 ),所述铰链槽(15 )加 工在坡跟垫(2)前端顶面并且保证正好与鞋底(1)上的铰链槽(15)对称,所述螺钉孔(14) 加工在铰链槽(15)底面,所述凹槽A(9)加工在坡跟垫(2 )底面中间位置处,所述固定销 (18)装配在凹槽A (9)内后部; 支撑杆(6)包括限位杆(21)、透孔B (19)、透孔C (20),所述限位杆(21)装配在支撑 杆(6 ) -端,并且能够与支撑槽(23 )中的滑槽(24 )配合使用,所述透孔C (20 )加工在限位 杆(21)上,并且与限位杆(21)同圆心,同时能够与固定结构(29)中的卡爪(26)配合使用, 所述透孔B (19)加工在支撑杆(6)的另一端,同时坡跟垫(2)上的固定销(18)能够穿过透 孔B (19),即固定销(18)能够和透孔B (19)配合使用; 支撑槽(23)包括定位孔(22)、滑槽(24),所述支撑槽(23)底面固定在鞋底(1)上的凹 槽B (17)底部,和鞋底(1)形成一个整体,所述滑槽(24)加工在支撑槽(23)的内部,其形 状呈十字形,所述定位孔(22 )对称的加工在支撑槽(23 )的左右两侧,并且穿透过滑槽(24 ) 距离左右两侧面最近的槽道; 固定结构(29)包括传动杆(12)、固定杆(25)、卡爪(26)、弹簧(27),所述所述两个固定 杆(25)左右对称放置,所述卡爪(26)对称的安装在两个固定杆(25)的内侧,并且正好能和 支撑槽(23)上的定位孔(22)配合,所述两个弹簧(27) -前一后的被对称的安装在两个固 定杆(25)的内侧,所述两个传动杆(12)被对称的安装在两个固定杆(25)的外侧并且其位 置能够保证穿过鞋底(1)上的透孔A (13),同时能够与透孔A (13)配合使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坡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底(1)和坡跟垫(2)上分 别固定有拉链B (5)和拉链A (3),其中鞋底1后段外部周围固定有拉链B (5),坡跟垫2 外部四周固定有拉链A (3),并且拉链B (5)和拉链A (3)能够配合使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坡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底(1)后段上部周围加工 出"U"型凹槽(16)。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坡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凹槽(16)的内部和 跟垫(2)的下部四周边缘处均固定有具有弹性的遮挡布(4)。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坡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坡跟垫(2)的外表面加工出 透气孔(8)。
【文档编号】A43B13/14GK104146435SQ201410417451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4日
【发明者】张晓东, 钟林, 卢小佳 申请人:安徽工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