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震按摩组合鞋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0671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缓震按摩组合鞋垫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缓震按摩组合鞋垫。目前市售的按摩鞋垫种类繁多,效果却不太理想。本发明在鞋垫上表面设置多个按摩凸起,为外软内硬的双层半球体结构,分三个等级设置于足底的对应反射区;鞋垫下表面设置多个缓震垫,缓震垫上设置份等级的多个吸盘。本发明提供了按摩凸起的优选硬度、高度和直径,采用双层半球体结构,在足底反射区有序排列,符合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实现了按摩缓震双重功效。
【专利说明】缓震按摩组合鞋垫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鞋垫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缓震按摩组合鞋垫。

【背景技术】
[0002]如今足疗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然而市场上的按摩鞋垫种类繁多,效果却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其一是人体的主要器官,如心、肝、肾等在足部都有相应的反射区,但有些鞋垫上的按摩点是“撒网式”的,缺乏针对性;其二是鞋垫上的设计不合理,如果按摩突起设计的太高太硬,垫在足底会硌脚,时间久了会对足部造成伤害,如果太低太软,按摩的作用又不能突出。因此按摩鞋垫的设计除了要考虑到与足部经络穴位的对应,还要对鞋垫的按摩突起的硬度高度进行人性化设计,提升足底按摩的有效性。
[0003]按摩鞋垫还应该具备减震功能,能够在行走,跑步、跳跃时进一步缓冲来自地面的冲击力,为足部提供多一层的保护,减缓运动产生的疲劳和震动带来的肢体伤害,提升足底舒适感。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缓震按摩组合鞋垫,克服现有按摩鞋垫缺乏针对性并且按摩凸起设计不合理的缺点,提升足底舒适感和足底按摩保健效果。
[0005]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缓震按摩组合鞋垫,包括鞋垫本体,自前向后依次为前掌部位、足心部位和足跟部位,包括鞋垫上表面和鞋垫下表面,其特征在于:
鞋垫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按摩凸起,按摩凸起为外软内硬的双层半球体结构;
鞋垫下表面设置有多个缓震垫,缓震垫上设置有多个吸盘。
[0006]鞋垫上表面的按摩凸起包括半球体内层和半球体外层,半球体内层为邵氏硬度50-60A的弹性材料,半球体外层为邵氏硬度30-35A的弹性材料。
[0007]鞋垫上表面的按摩凸起包括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按摩凸起直径为9_,高度为4.5-6.0mm ;
第二等级按摩凸起直径为6_,高度为3.8-4.5mm ;
第三等级按摩凸起直径为3mm,高度为1.6-3.3mm。
[0008]第一等级按摩凸起均匀分布于腹腔神经丛反射区、肾反射区、脾反射区和安眠点反射区;
第二等级按摩凸起均匀分布于额窦反射区、横结肠反射区、降结肠反射区、乙状结肠反射区;
第三等级按摩凸起均匀分布于大脑反射区、垂体反射区、甲状腺反射区、胃反射区、十二指肠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膀胱反射区、小肠反射区、直肠和肛门反射区。
[0009]鞋垫下表面的缓震垫设置于前掌部位和足跟部位,分别为前掌部位缓震垫和后跟部位缓震垫,均为高密度TPR减震片结构。
[0010]鞋垫下表面缓震垫上的吸盘为I3U吸盘,分为三个等级:
一号吸盘直径为24_ ;
二号吸盘直径为18_ ;
三号吸盘直径为1mm ;
吸盘深度均为4mm ;
吸盘为三片式螺旋扇叶向内弯曲形成的凹形结构,所述扇叶均匀向外放射状伸出,整体呈圆锥台状,相邻扇叶之间留有宽度为Imm的缝隙,且吸盘外边缘凸出于鞋垫下表面2mm ο
[0011]前掌部位缓震垫上设置有两个吸盘,内为一号吸盘,外为二号吸盘;
后跟部位缓震垫上设置有两个吸盘,前为三号吸盘,后为二号吸盘。
[0012]鞋垫本体由前向后逐渐增厚,靠近前掌部位的厚度为4_,靠近足心部位厚度为6_,靠近足跟部位的厚度8_ ;
鞋垫本体的内、外两侧均向上延伸出具有贴合足掌的包覆侧弧沿,内、外侧沿最高处的高度为8-10mm。
[0013]鞋垫本体最前端设置有若干条弧形的裁剪线。
[0014]鞋垫下表面内、夕卜两侧均设置有横向凹槽形的足部平衡稳固线壳,为EVA材质。
[0015]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I)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按摩凸起的优选硬度和/或优选高度和/或优选直径。
[0016](2)本发明提供了优选按摩凸起的双层半球体结构,这种外软内硬的结构仿照手指触摸的感觉,并结合相关实验优化按摩凸起设计参数,人性化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保健按摩的有效性。
[0017](3)本发明提供了优选按摩凸起在个别足底反射区的有序排列方式,三种不同等级按摩凸起的排列,仿造足底按摩中重按轻磨的手法,虚实轻重相结合避免了按摩鞋垫设计的盲目性。
[0018](4)本发明主要是在失眠便秘对应足底反射区,依势附形设置有按摩凸起,通过刺激足底反射区,增强足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消除肌肉疲劳,达到缓解失眠,刺激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吸收与排泄正常的目的,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0019](5)本发明根据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在鞋垫下表面设置有缓震垫,位置为足部前掌部位和后跟部位,为进一步缓冲震动,缓震垫上还设有吸盘式减震装置,实现了按摩缓震双重功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图。
[0021]图2为本发明上表面结构图。
[0022]图3为失眠便秘对应足底反射区。
[0023]图4为鞋垫上表面按摩凸起的剖视图。
[0024]图5为本发明下表面结构图。
[0025]图6为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图(平面)。
[0026]图7为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图(立体)。
[0027]图8为鞋垫下表面吸盘减震装置的剖视图。
[0028]图中,1-鞋垫本体,2-鞋垫上表面,3-鞋垫下表面,4-前掌部位,5-足心部位,6-足跟部位,7-裁剪线,8-额窦反射区,9-大脑反射区,10-垂体反射区,11-甲状腺反射区,12-胃反射区,13-十二指肠反射区,14-肾反射区,15-输尿管反射区,16-膀胱反射区,17-小肠反射区,18-直肠和肛门反射区,19-腹腔神经丛反射区,20-脾反射区,21-横结肠反射区,22-降结肠反射区,23-乙状结肠反射区,24-安眠点反射区,25-第一等级按摩凸起,26-第二等级按摩凸起,27-第三等级按摩凸起,28-半球体内层,29-半球体外层,30-前掌部位缓震垫,31-后跟部位缓震垫,32- 一号吸盘,33-二号吸盘,34-三号吸盘,35-足部平衡稳固线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0]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缓震按摩组合鞋垫,其结构符合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及足部反射区分布特征。参见图6和图7的足底压力分布图,一般正常足弓的人在行走过程中足底冲量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二、第三跖骨和足跟内侧,冲量较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二至五趾骨、足弓以及第五跖骨。参见图3的失眠便秘对应足底反射区分布图,失眠便秘对应的足部反射区包括额窦反射区8、大脑反射区9、垂体反射区10、甲状腺反射区U、胃反射区12、十二指肠反射区13、肾反射区14、输尿管反射区15、膀胱反射区16、小肠反射区17、直肠和肛门反射区18、腹腔神经丛反射区19、脾反射区20、横结肠反射区21、降结肠反射区22、乙状结肠反射区23和安眠点反射区24,刺激这些反射区能够增强足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消除肌肉疲劳,达到缓解失眠,刺激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吸收与排泄正常的目的。
[0031]本发明包括鞋垫本体1,自前向后依次为前掌部位4、足心部位5和足跟部位6,包括鞋垫上表面2和鞋垫下表面3,鞋垫上表面2设置有多个按摩凸起,按摩凸起为外软内硬的双层半球体结构,鞋垫下表面3设置有多个缓震垫,缓震垫上设置有多个螺旋扇叶式吸盘。
[0032]鞋垫上表面2的按摩凸起包括半球体内层28和半球体外层29,半球体内层28为邵氏硬度50-60A的弹性材料,如PU、硅胶等,半球体外层29为邵氏硬度30-35A的弹性材料,如真皮材料、海绵材料等。鞋垫上表面2的按摩凸起包括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按摩凸起25直径为9mm,高度为4.5-6.0mm ;第二等级按摩凸起26直径为6mm,高度为3.8-4.5mm ;第三等级按摩凸起27直径为3mm,高度为1.6-3.3mm。第一等级按摩凸起25均匀分布于腹腔神经丛反射区19、肾反射区14、脾反射区20和安眠点反射区24 ;第二等级按摩凸起26均匀分布于额窦反射区8、横结肠反射区21、降结肠反射区22、乙状结肠反射区23 ;第三等级按摩凸起27均匀分布于大脑反射区9、垂体反射区10、甲状腺反射区11、胃反射区12、十二指肠反射区13、输尿管反射区15、膀胱反射区16、小肠反射区17、直肠和肛门反射区18。
[0033]鞋垫下表面3的缓震垫设置于前掌部位4和足跟部位6,分别为前掌部位缓震垫30和后跟部位缓震垫31,均为高密度TPR减震片结构。鞋垫下表面3缓震垫上的吸盘为I3U吸盘,能快速释放足部落地收到的冲击力,有效避震,吸盘分为三个等级:一号吸盘32直径为24mm ;二号吸盘33直径为18mm ;三号吸盘34直径为1mm ;吸盘深度均为4臟。前掌部位缓震垫30上设置有两个吸盘,内为一号吸盘32,外为二号吸盘33 ;后跟部位缓震垫31上设置有两个吸盘,前为三号吸盘34,后为二号吸盘33。吸盘为三片式螺旋扇叶向内弯曲形成的凹形结构,所述扇叶均匀向外放射状伸出,整体呈圆锥台状,相邻扇叶之间留有宽度为Imm的缝隙,且吸盘外边缘凸出于鞋垫下表面2_。
[0034]鞋垫本体I依据产品不同定位,可以是舒适的真皮材料,吸湿性好的纯棉材料或者亚麻材料,也可以是活性炭材料,海绵材料。鞋垫本体I由前向后逐渐增厚,靠近前掌部位4的厚度为4_,靠近足心部位5厚度为6_,靠近足跟部位6的厚度8_。鞋垫本体I的内、外两侧均向上延伸出具有贴合足掌的包覆侧弧沿,内、外侧沿最高处的高度为8-10mm。鞋垫本体I最前端设置有若干条弧形的裁剪线7,方便根据鞋头款式调整鞋垫顶端大小。鞋垫下表面3内、夕卜两侧均设置有横向凹槽形的足部平衡稳固线壳35,为EVA材质,既有极高的稳固性,不易变形,在运动时,能给予足部稳固的支撑,有效避免运动中经常发生的脚腕扭伤等影响。
[0035]本发明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
1.缓震按摩组合鞋垫,包括鞋垫本体(1),自前向后依次为前掌部位(4)、足心部位(5)和足跟部位(6),包括鞋垫上表面(2)和鞋垫下表面(3),其特征在于: 鞋垫上表面(2)设置有多个按摩凸起,按摩凸起为外软内硬的双层半球体结构; 鞋垫下表面(3)设置有多个缓震垫,缓震垫上设置有多个吸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震按摩组合鞋垫,其特征在于: 鞋垫上表面(2 )的按摩凸起包括半球体内层(28 )和半球体外层(29 ),半球体内层(28 )为邵氏硬度50-60A的弹性材料,半球体外层(29)为邵氏硬度30-35A的弹性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震按摩组合鞋垫,其特征在于: 鞋垫上表面(2)的按摩凸起包括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按摩凸起(25)直径为9mm,高度为4.5-6.0mm ; 第二等级按摩凸起(26)直径为6mm,高度为3.8-4.5mm ; 第三等级按摩凸起(27)直径为3mm,高度为1.6-3.3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震按摩组合鞋垫,其特征在于: 第一等级按摩凸起(25)均匀分布于腹腔神经丛反射区(19)、肾反射区(14)、脾反射区(20)和安眠点反射区(24); 第二等级按摩凸起(26)均匀分布于额窦反射区(8)、横结肠反射区(21)、降结肠反射区(22)、乙状结肠反射区(23); 第三等级按摩凸起(27)均匀分布于大脑反射区(9)、垂体反射区(10)、甲状腺反射区(11)、胃反射区(12)、十二指肠反射区(13)、输尿管反射区(15)、膀胱反射区(16)、小肠反射区(17)、直肠和肛门反射区(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震按摩组合鞋垫,其特征在于: 鞋垫下表面(3)的缓震垫设置于前掌部位(4)和足跟部位(6),分别为前掌部位缓震垫(30)和后跟部位缓震垫(31),均为高密度TPR减震片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震按摩组合鞋垫,其特征在于: 鞋垫下表面(3)缓震垫上的吸盘为TO吸盘,分为三个等级: 一号吸盘(32)直径为24mm; 二号吸盘(33)直径为18mm; 三号吸盘(34)直径为10mm; 吸盘深度均为4mm ; 吸盘为三片式螺旋扇叶向内弯曲形成的凹形结构,所述扇叶均匀向外放射状伸出,整体呈圆锥台状,相邻扇叶之间留有宽度为1mm的缝隙,且吸盘外边缘凸出于鞋垫下表面(3)2mm 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震按摩组合鞋垫,其特征在于: 前掌部位缓震垫(30)上设置有两个吸盘,内为一号吸盘(32),外为二号吸盘(33); 后跟部位缓震垫(31)上设置有两个吸盘,前为三号吸盘(34),后为二号吸盘(3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震按摩组合鞋垫,其特征在于: 鞋垫本体(1)由前向后逐渐增厚,靠近前掌部位(4)的厚度为4_,靠近足心部位(5)厚度为6mm,靠近足跟部位(6)的厚度8mm ; 鞋垫本体(1)的内、外两侧均向上延伸出具有贴合足掌的包覆侧弧沿,内、外侧沿最高处的高度为8-1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缓震按摩组合鞋垫,其特征在于: 鞋垫本体(1)最前端设置有若干条弧形的裁剪线(7 )。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缓震按摩组合鞋垫,其特征在于: 鞋垫下表面(3)内、外两侧均设置有横向凹槽形的足部平衡稳固线壳(35),为EVA材质。
【文档编号】A43B17/02GK104432962SQ201410779476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7日
【发明者】罗向东, 刘丽, 李艳 申请人:陕西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