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底及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134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鞋底及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鞋底及鞋;其中,所述鞋底包括:本体以及设置本体中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中底上部、夹层部以及中底下部;所述中底上部和中底下部在竖直方向相对设置,且二者相对一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咬合的凸起和凹形结构;所述中底下部和中底上部分开设定的距离;所述夹层部设置于所述中底下部和中底上部分开的空间中,在自然状态下具有平面形状或具有沿所述凸起和凹形而形成的起伏形状;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于整个本体之中,或者分片设置于所述本体对应于足底前掌、后跟、足弓和/或足弓外围区域。所述鞋底的缓冲结构利用互补咬合的凸起、凹形和夹层部,能够增强鞋底的缓冲功能,为足部提供保护,并能够节省原材料。所述鞋采用上述的鞋底。
【专利说明】一种鞋底及鞋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鞋底。本实用新型同时涉及一种鞋,采用上述的鞋底。

【背景技术】
[0002]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物品之一,也是一种古老的工具;鞋的出现,让我们爬的更高,走得更远。现在,鞋的作用已经不再局限于保护皮肤和取暖,它还能够帮助人们进行更多的活动,超越极限。
[0003]人在体育活动中,经常做出跑跳的动作,这些时候,人的足部将承受较大的冲击力;生物力学研究了以典型中距离赛跑的跑速,作用在双脚上的力就像背上背负着两个体重和运动者一样的人站立时所承受的力,因此运动当中震荡产生的强度与运动强度有关。这就是运动中特别容易发生运动伤害的原因。而作用于关节间的负荷是体重的三倍以上;作用于距骨与胫骨之间的负荷达到或超过体重的十倍。运动中当脚部触击到地面的时候,身体各部位承受的冲击力如同蒙受地震灾难一样。如果这种冲击力过大,将给人体的骨骼造成损伤,严重时会伤及脊椎,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运动鞋的缓冲减震设计对人体而言应是十分有意义的。
[0004]人体中的一些骨骼、关节病变与运动中承受冲击力有关,如腰背疼痛、膝关节炎、关节功能退化等;其过程为当脚底冲击地面时就会伴随冲击力的产生,冲击力从脚底经过小腿、大腿上传到上身;冲击力上传过程中,人体下肢的骨骼、肌肉、关节等组织都受到其作用而负荷增加,发生相应的形变,当形变超过组织的自然承受程度时,这些组织就要感到不适或发生病变。因此,运动鞋鞋底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吸收冲击力,减轻地面的冲击力对人的伤害。
[0005]因此,人们需要具有良好缓冲功能的鞋底。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鞋底,该鞋底具有良好的缓冲功能。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鞋底,包括:本体以及设置本体中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中底上部、夹层部以及中底下部;所述中底上部和中底下部在竖直方向相对设置,且二者相对一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咬合的凸起和凹形结构;所述中底下部和中底上部分开设定的距离;所述夹层部设置于所述中底下部和中底上部分开的空间中,在自然状态下具有平面形状或具有沿所述凸起和凹形而形成的起伏形状;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于整个本体之中,或者分片设置于所述本体对应于足底前掌、后跟、足弓和/或足弓外围区域。
[0008]可选的,所述夹层部包括中部和沿鞋底前后方向布置的前端与后端,所述在自然状态下具有平面形状或具有沿所述凸起和凹形而形成的起伏形状的部分为中部,该中部的表面与所述的凸起的顶部相接触,并与所述凹形底部保持预设的距离;所述前端与后端分别与所述中底上部和中底下部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
[0009]可选的,所述夹层部为弹性材料或者硬质材料。
[0010]可选的,所述夹层部的起伏的顶点与谷点在竖直方向上的差值沿所述鞋底的左右和/或前后方向各处均等,或者由大变小或者由小变大。
[0011]可选的,所述夹层部自身各处的厚度均等。
[0012]可选的,所述夹层部在沿所述鞋底的左右和/或前后方向上的厚度由大变小或者由小变大。
[0013]可选的,所述夹层部的材料可以是DPU(苯乙烯类嵌段改性共聚物)、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氨基甲酸酯)、橡胶、碳纤维、玻璃纤维和TPU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
[0014]可选的,所述夹层部的材料的密度在其本身各处均匀或者不均匀地分布。
[0015]可选的,所述夹层部的外侧部分与其内侧部分的密度和/或材料不同。
[0016]可选的,所述夹层部的沿鞋底前后方向的前端与后端同时偏向所述中底上部或者中底下部的前后两端。
[0017]可选的,所述夹层部的沿鞋底前后方向的前端与后端分别偏向所述中底上部的前端和中底下部的后端。
[0018]可选的,所述夹层部的沿鞋底前后方向的前端与后端分别偏向所述中底下部的前端和中底上部的后端。
[0019]可选的,所述夹层部与所述中底上部和中底下部的前后两端采用弹力胶粘连接。
[0020]可选的,所述凸起与凹形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正弦曲线形、矩形、梯形和三角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1]可选的,所述凸起和凹形沿鞋底左右方向中轴线对称或者不对称设置。
[0022]可选的,所述凸起和凹形在鞋底外侧的竖直方向的落差大于、小于或者等于其在所述鞋底内侧的落差。
[0023]可选的,所述鞋底外侧的凸起和凹形在竖直方向的落差大于、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鞋底内侧的凸起和凹形在竖直方向的落差。
[0024]可选的,所述凸起和凹形在鞋底外侧的水平方向的间距大于、小于或者等于其在所述鞋底内侧的水平方向的间距。
[0025]可选的,所述鞋底外侧的凸起和凹形在水平方向的间距大于或者小于所述鞋底内侧的凸起和凹形在水平方向的间距。
[0026]可选的,所述中底上部和/或中底下部采用弹性材料或者硬质材料。
[0027]可选的,所述中底上部和中底下部的材料为EVA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I3U (聚氨基甲酸酯)、橡胶、碳纤维、玻璃纤维和TPU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所述中底上部和中底下采用相同或者不同的材料。
[0028]可选的,所述中底上部和/或中底下部中各处材料及其密度相同或者不同。
[0029]可选的,所述中底上部和中底下部的外侧部分与其内侧部分的密度和/或材料不同。
[0030]可选的,所述本体对应于足底的后跟、前掌和/或足弓外围区域的中部设置有镂空结构;所述镂空结构的形状可以是马蹄形、圆形和菱形;所述镂空结构透过中底下部和/或夹层部和/或中底上部。[0031 ] 可选的,所述本体对应于足底足弓的区域在竖直方向比其所对应于足底足弓外围的区域高。
[0032]可选的,所述本体对应于足底足弓外围的区域采用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PU (聚氨基甲酸酯)、橡胶、碳纤维、玻璃纤维和TPU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
[0033]本实用新型另外提供一种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鞋底。
[00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鞋底的缓冲结构,利用中底上部与中底下部的互补咬合的凸起和凹形结构,并结合两者之间的夹层部,构成一种能够吸收地面冲击力的结构,具有缓冲功能,为足部提供更好的保护,并能够节省原材料。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附图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7]图1为鞋底的结构图;
[0038]图2为鞋底的镂空结构的结构图;
[0039]图3为鞋底的前掌设置有缓冲结构的结构图;
[0040]图4为鞋底的前掌和后跟均设置缓冲结构的结构图;
[0041]图5为鞋底中的凸起和凹形沿鞋底左右方向中轴线不对称设置的结构图;
[0042]图6为夹层部的两端均偏向中底上部的结构图;
[0043]图7为鞋底未设置镂空结构的结构图;
[0044]图8为一种鞋的结构图;
[0045]其中,I—鞋底、2—本体、3—后跟、4—足弓外围、5—前掌、7—中底上部、8—内侧、9-中底下部、10-外侧、11-凸起、13-凹形、15-夹层部、17-前端、19-后端、
21—顶点、23 —谷点、25 —缕空结构、27 —足弓、29 —鞋。

【具体实施方式】
[004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4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4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鞋底,以下是具体实施例。
[0049]请参看图1,其为鞋底的结构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鞋底I包括本体2以及设置本体2中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中底上部7、夹层部15以及中底下部9 ;所述中底上部7和中底下部9在竖直方向相对设置,且二者相对一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咬合的凸起11和凹形13结构;所述中底下部7和中底上部9分开设定的距离;所述夹层部15设置于所述中底下部7和中底上部9分开的空间中,在自然状态下具有平面形状或具有沿所述凸起11和凹形13而形成的起伏形状;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于整个本体2之中,或者分片设置于所述本体2对应于足底后跟区域。所述鞋底I还包括后跟3、前掌5、足弓外围和对于足底足弓的部分。
[00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层部15采用弹性材料;所述夹层部15包括中部和沿鞋底前后方向布置的前端17与后端19,所述在自然状态下具有平面形状或具有沿所述凸起11和凹形13而形成的起伏形状的部分为中部,该中部的表面与所述的凸起11的顶部相接触,并与所述凹形13底部保持预设的距离;所述前端17与后端19分别与所述中底上部7和中底下部9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夹层部15在所述中底上部7与中底下部9的互补咬合结构在作用下,通过延长地面冲击力的作用时间,同时也能延长水平方向的冲击力对鞋底I的作用时间,从而减小冲击力的大小,使所述缓冲结构具有很好的缓冲功能,起到保护人体骨骼的作用。此外,这种互补咬合结构也能节省原材料,减轻鞋底I的重量。
[0051]请继续参看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层部15的起伏的顶点21与谷点23在竖直方向上的差值沿所述鞋底I的左右方向各处均等。同时,所述夹层部15自身各处的厚度均等。这将使所述夹层部15的各个部分有相似的缓冲性能。
[005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层部15的沿鞋底I前后方向的前端17与后端19分别偏向所述中底下部9的前端17和中底上部7的后端19。
[005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层部15的材料采用DPU (苯乙烯类嵌段改性共聚物);所述夹层部15的材料的密度在其本身各处均匀地分布;这能够使所述夹层部15的不同部位具有近似的弹性和硬度。
[0054]请继续参看图1,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中底上部7和中底下部9中,所述凸起11与凹形13分别沿鞋底I的左侧延伸至右侧,所述凸起11与凹形13的在鞋底I前后方向延伸的横截面形状是正弦曲线形。所述中底上部7的凸起11与凹形13分别和中底下部9的凹形13和凸起11相对应。所述凸起11和凹形13自鞋底I的外侧延伸至其内侧,其中,所述凸起11和凹形13在鞋底I外侧的竖直方向的落差等于其在所述鞋底I内侧的落差;这将使所述鞋底I的内侧和外侧具有相似的缓冲性能。
[005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底上部7和中底下部9中各处材料及其密度相同;所述中底上部7和中底下部9均采用EVA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这是一种弹性材料,这将使所述缓冲结构具有很好的缓冲性能。
[005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层部15与所述中底上部7和中底下部9的前后两端采用弹力胶粘连接,这种胶的粘连效果好,又具有很好的弹性。
[0057]请参看图2,其为鞋底的镂空结构的结构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跟3中部设置有镂空结构25 ;所述镂空结构25为马蹄形;所述镂空结构25透过中底下部、夹层部和中底上部。该镂空结构25使鞋底节省原材料,并减轻鞋底的重量。
[005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对应于足底足弓的区域在竖直方向比其所对应于足底足弓外围的区域高,这样,足弓27区域能够更加贴近足部。
[0059]请继续参看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鞋底I还包括足弓外围4,该足弓外围4位于鞋底I中部,并连接所述前掌5与后跟3 ;所述足弓外围4为实心的结构。所述足弓外围4的材料为EVA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0060]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所述鞋底的后跟设置有缓冲结构;此外,请参看图3,其为鞋底的前掌设置有缓冲结构的结构图;所述鞋底I还可以在前掌5设置缓冲结构,这种结构能够增强所述前掌5的缓冲性能,并在该前掌5离开地面时,起到弹地支撑作用;或者,请参看图4,其为鞋底的前掌和后跟均设置缓冲结构的结构图;所述鞋底I同时在足弓外围4、后跟3和前掌5设置缓冲结构,使所述缓冲结构遍布整个鞋底1,这种结构能够增强整个所述鞋底I的缓冲性能,并提升该鞋底I的弹性。
[0061]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所述夹层部为弹性材料;此外,所述夹层部还可以采用硬质材料。该硬质材料能够使所述缓冲结构更加坚固。
[0062]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所述夹层部的中部在所述凸起和凹形之间呈起伏形状;此外,所述夹层部的中部还可以在所述凸起和凹形之间构成一个平面。
[0063]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所述夹层部的顶点与谷点在竖直方向上的差值沿所述鞋底的左右方向各处均等;此外,所述夹层部的顶点与谷点在竖直方向上的差值还可以沿所述鞋底的前后方向各处均等,或者所述夹层部的顶点与谷点在竖直方向上的差值同时沿所述鞋底的左右和前后方向各处均等。
[0064]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所述夹层部的顶点与谷点在竖直方向上的差值沿所述鞋底的左右方向各处均等;此外,所述夹层部的顶点与谷点在竖直方向上的差值还可以沿所述鞋底的左右方向由大变小,则鞋底左侧的缓冲性能更强,或者所述夹层部的顶点与谷点在竖直方向上的差值沿所述鞋底的前后方向由大变小,则鞋底前部的缓冲性能更强;此外,所述夹层部的顶点与谷点在竖直方向上的差值还可以沿所述鞋底的左右方向由小变大,则鞋底右侧的缓冲性能更强,或者,请参看图4,其为鞋底的前掌和后跟均设置缓冲结构的结构图;所述夹层部15的顶点21与谷点23在竖直方向上的差值沿所述鞋底I的前后方向由小变大,这样,鞋底I的后部的缓冲性能更强。
[0065]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所述夹层部的沿鞋底前后方向的前端与后端分别偏向所述中底下部的前端和中底上部的后端;此外,请参看图6,其为夹层部的两端均偏向中底上部的结构图;所述夹层部15的沿鞋底I前后方向的前端17与后端19同时偏向所述中底上部7的前后两端;或者,请参看图3,所述夹层部的沿鞋底I前后方向的前端17与后端19分别偏向所述中底上部7的如端17和中底下部9的后端19。
[0066]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所述夹层部自身各处的厚度均等;此外,所述夹层部还可以在沿所述鞋底的左右方向上的厚度由大变小,或者所述夹层部在沿所述鞋底的左右方向上的厚度由小变大;此外,所述夹层部还可以在沿所述鞋底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由大变小;或者,请参看图4,所述夹层部15在沿所述鞋底I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由小变大,这将使后跟3部分的缓冲性能比前掌5更高。
[0067]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所述夹层部的材料采用DPU (苯乙烯类嵌段改性共聚物);此夕卜,所述夹层部还可以采用EVA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氨基甲酸酯)、橡胶、碳纤维玻璃纤维和TPU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
[0068]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所述夹层部的材料的密度在其本身各处均匀;此外,所述夹层部的材料的密度在其本身各处不均匀地分布;这能够使所述夹层部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弹性和硬度。
[0069]此外,所述夹层部的外侧部分与其内侧部分的密度和材料不同;所述夹层部的外侧部分的密度大于其内侧部分的密度;同时,所述夹层部的外侧部分与其内侧部分分别采用DPU和TPU材料。
[0070]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所述后跟中部设置有镂空结构;所述镂空结构可以为马蹄形;此外,所述镂空结构还可以延伸至鞋底的前掌以及足弓外围部分,这样就能进一步减轻鞋底的重量,节省材料;此外,所述镂空结构还可以仅透过中底下部,或者同时透过中底下部和夹层部,或者同时透过中底下部和中底上部。此外,请参看图7,其为鞋底未设置镂空结构的结构图;所述后跟3也可以不设置镂空结构。这能够使所述鞋底I中部更加坚固。
[0071]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所述中底上部和中底下部的材料为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此外,所述中底上部和中底下部还可以选择其他弹性材料,如PU(聚氨基甲酸酯)、橡胶、碳纤维玻璃纤维和TPU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此外,所述中底上部和中底下部还可以同时采用硬质材料,这样所述缓冲结构仍然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
[0072]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所述中底上部和中底下采用相同的材料;此外,所述中底上部和中底下部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例如,所述中底上部采用硬度较小的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料,而所述中底下部采用硬度较大的PU (聚氨基甲酸酯),这将使鞋底与地面相接触的部分更结实耐用。
[0073]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所述凸起与凹形在鞋底前后方向上的横截面形状是正弦曲线形;此外,所述凸起与凹形在鞋底前后方向上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是矩形、梯形和三角中的一种或多种。此外,所述凸起与凹形还可以沿所述鞋底前后方向延伸,则所述凸起与凹形在鞋底左右方向上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是正弦曲线形、矩形、梯形和三角中的一种或多种。
[0074]所述鞋底还具有矫正内旋不足或者内旋过度足型的作用。
[0075]人的足部在着地和支撑时有一定的规律,正常情况下后跟着地过程,鞋底对足底的力的中心点从后跟外侧开始,过度到后跟中间,略微向内侧偏移后沿着足中线向足弓外围、前掌过度,这种步态称之为正常内旋。对于正常内旋的步态来说,选择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材料、密度和缓冲性能左右比较对称的鞋底较为恰当。
[0076]如果在足部着地的过程中,鞋底对足部的力的中心点没有过度到中间就沿着足中线外侧向足弓外围、前掌过度,这种步态称之为内旋不足,外观上后跟与小腿的轴线夹角呈内八字。为了应对内旋不足的步态,所述鞋底外侧应增加支撑性设计,如增加硬度,比如所述中底上部和中底下部的外侧选择硬度大的材料,增加材料的密度,同时减小缓冲结构在外侧的弹性。
[0077]如果在足部着地的过程中,鞋底对足部力的中心点过度到后跟中间后,偏向内侧较大,再向足弓外围、前掌过度,这种步态称之为内旋过度,外观上后跟与小腿的轴线夹角呈外八字。为了应对内旋过度的步态,所述鞋底内侧应增加支撑性设计,可以增加硬度,比如所述中底上部和中底下部的内侧选择硬度大的材料,增加材料的密度,同时减小缓冲结构在内侧的弹性。
[0078]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所述鞋底中的凸起和凹形沿鞋底左右方向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凸起和凹形在鞋底外侧的竖直方向的落差等于其在所述鞋底内侧的落差;此外,请参看图5,其为鞋底中的凸起和凹形沿鞋底左右方向中轴线不对称设置的结构图,所述鞋底I中的凸起11和凹形13还可以沿鞋底I左右方向中轴线不对称设置;图中左侧为外侧10,右侧为内侧8,所述凸起11和凹形13在鞋底外侧10的竖直方向的落差还可以大于其在所述鞋底内侧8的落差,则所述互补咬合结构在左侧的凸起11和凹形13的咬合深度比其右侧的咬合深度大,这将使所述鞋底外侧10的缓冲性能比其内侧8大。这种结构有利于矫正内旋过度的步态。
[0079]此外,所述凸起和凹形在鞋底外侧的竖直方向的落差还可以小于其在所述鞋底内侧的落差,这将使所述鞋底外侧的缓冲性能比其内侧小;或者所述互补咬合结构也可以将其右侧的凸起和凹形的咬合深度比其左侧的咬合深度大,这将增强所述鞋底右侧的缓冲性能。这种结构有利于矫正内旋不足的步态。
[0080]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和凹形自鞋底的外侧延伸至其内侧;此外,当所述鞋底的中部设置有镂空结构时,所述凸起和凹形将在镂空结构处断开,形成布置在所述鞋底外侧和内侧的凸起和凹形;此时,所述鞋底外侧的凸起和凹形在竖直方向的落差可以等于所述鞋底内侧的凸起和凹形在竖直方向的落差,这将使所述鞋底的内侧和外侧具有相似的缓冲性能。
[0081]此外,所述鞋底外侧的凸起和凹形在竖直方向的落差还可以大于所述鞋底内侧的凸起和凹形在竖直方向的落差,这将使所述鞋底外侧的缓冲性能比其内侧大。这种结构有利于矫正内旋过度的步态。
[0082]此外,所述鞋底外侧的凸起和凹形在竖直方向的落差还可以小于所述鞋底内侧的凸起和凹形在竖直方向的落差,这将使所述鞋底外侧的缓冲性能比其内侧小。这种结构有利于矫正内旋不足的步态。
[0083]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所述中底上部和中底下部中各处材料及其密度相同;此外,所述中底上部和中底下部中各处材料及其密度还可以不相同;例如,所述中底上部和中底下部的外侧选择硬度较大的材料,这种结构有利于矫正内旋不足的步态;类似地,所述中底上部和中底下部的内侧选择硬度较大的材料,这种结构有利于矫正内旋过度的步态。
[0084]此外,所述中底上部和中底下部的外侧部分还可以与其内侧部分的密度不同;例如,所述中底上部和中底下部的外侧部分的密度可以大于或者小于其内侧部分的密度。不同的密度能够影响材料的硬度和弹性等性能。
[0085]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对应于足底足弓外围区域为实心结构;此外,所述本体对应于足底足弓外围区域中部还可以设置镂空结构,所述镂空结构可以为马蹄形、圆形和菱形;或者所述本体对应于足底足弓外围为支撑架结构,中部设置有镂空结构;所述镂空结构可以为圆形和菱形。
[0086]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对应于足底足弓外围的区域采用EVA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此外,所述本体对应于足底足弓外围的区域采用还可以选择PU (聚氨基甲酸酯)、橡胶、碳纤维、玻璃纤维和TPU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
[0087]请参看图8,其为一种鞋的结构图,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鞋29,该鞋2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鞋底I。
[008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底和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案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
[008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90]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以及设置本体中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中底上部、夹层部以及中底下部;所述中底上部和中底下部在竖直方向相对设置,且二者相对一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咬合的凸起和凹形结构;所述中底下部和中底上部分开设定的距离;所述夹层部设置于所述中底下部和中底上部分开的空间中,在自然状态下具有平面形状或具有沿所述凸起和凹形而形成的起伏形状; 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于整个本体之中,或者分片设置于所述本体对应于足底前掌、后跟、足弓和/或足弓外围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部包括中部和沿鞋底前后方向布置的前端与后端,所述在自然状态下具有平面形状或具有沿所述凸起和凹形而形成的起伏形状的部分为中部,该中部的表面与所述的凸起的顶部相接触,并与所述凹形底部保持预设的距离;所述前端与后端分别与所述中底上部和中底下部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部为弹性材料或者硬质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部的起伏的顶点与谷点在竖直方向上的差值沿所述鞋底的左右和/或前后方向各处均等,或者由大变小或者由小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部自身各处的厚度均等;或者 所述夹层部在沿所述鞋底的左右和/或前后方向上的厚度由大变小或者由小变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部的材料的密度在其本身各处均匀或者不均匀地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部的外侧部分与其内侧部分的密度和/或材料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部的沿鞋底前后方向的前端与后端同时偏向所述中底上部或者中底下部的前后两端;或者 所述夹层部的沿鞋底前后方向的前端与后端分别偏向所述中底上部的前端和中底下部的后端;或者 所述夹层部的沿鞋底前后方向的前端与后端分别偏向所述中底下部的前端和中底上部的后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部与所述中底上部和中底下部的前后两端采用弹力胶粘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与凹形在鞋底前后或者左右方向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正弦曲线形、矩形、梯形和三角中的一种或多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和凹形沿鞋底左右方向中轴线对称或者不对称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和凹形在鞋底外侧的竖直方向的落差大于、小于或者等于其在所述鞋底内侧的落差;或者 所述鞋底外侧的凸起和凹形在竖直方向的落差大于、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鞋底内侧的凸起和凹形在竖直方向的落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和凹形在鞋底外侧的水平方向的间距大于、小于或者等于其在所述鞋底内侧的水平方向的间距;或者 所述鞋底外侧的凸起和凹形在水平方向的间距大于或者小于所述鞋底内侧的凸起和凹形在水平方向的间距。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上部和/或中底下部采用弹性材料或者硬质材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上部和/或中底下部中各处材料及其密度相同或者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上部和中底下部的外侧部分与其内侧部分的密度和/或材料不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对应于足底的后跟、前掌和/或足弓外围区域的中部设置有镂空结构;所述镂空结构的形状可以是马蹄形、圆形和菱形;所述镂空结构透过中底下部和/或夹层部和/或中底上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对应于足底足弓的区域在竖直方向比其所对应于足底足弓外围的区域高。
19.一种鞋,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鞋底。
【文档编号】A43B13/18GK203969419SQ201420030902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7日
【发明者】郑志艺, 阮果清, 杨礼, 曾全寿, 张宏福 申请人: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