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骨双勾线的伞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1709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骨双勾线的伞骨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骨双勾线的伞骨架,包括中棒,中棒顶部固定设置有上巢,上巢下方的中棒上滑动设置有中巢和下巢,中巢上铰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顶端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顶端连接有伞面;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为双杆结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支杆,两根支杆之间设置有横杆,第一连杆的底面上设置有挂环,挂环与下巢之间设置有双条勾线,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的铰接一端设置有凹槽,第一连杆的中心设置有活动插杆,中棒内设置有活动推杆,活动推杆一端与下巢相连,另一端通过凸轮与活动插杆相连。本实用新型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改变伞骨架的结构,提高了伞骨架的牢固程度。
【专利说明】一种双骨双勾线的伞骨架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用品,尤其是一种双骨双勾线的伞骨架。
【背景技术】
[0002]雨伞是人们平日常用的器具。在刮风的天气时,雨伞很容易被吹翻。现有技术中对于防风的措施,大都使用柔性连接的方式(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620983Y),这种方式仅仅可以起到在雨伞外翻时保护雨伞的作用,但是完全没有避免雨伞外翻这个本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骨双勾线的伞骨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改变伞骨架的结构,提高了伞骨架的牢固程度。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双骨双勾线的伞骨架,包括中棒,中棒顶部固定设置有上巢,上巢下方的中棒上滑动设置有中巢和下巢,中巢上铰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顶端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顶端连接有伞面,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弧形滑槽,弧形滑槽的深度从内端到外端逐渐增加,弧形滑槽上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连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连接轴与上巢之间设置有加强筋,中巢和下巢之间设置有弹簧;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为双杆结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支杆,两根支杆之间设置有横杆,第一连杆的底面上设置有挂环,挂环与下巢之间设置有双条勾线,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的铰接一端设置有凹槽,第一连杆的中心设置有活动插杆,中棒内设置有活动推杆,活动推杆一端与下巢相连,另一端通过凸轮与活动插杆相连。
[0006]作为优选,所述中棒为矩形,中棒的四个侧面分别设置有一个竖直的插槽,中巢和下巢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与插槽相配合的滑块。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滑槽,第二连杆的活动端在弧形滑槽内滑动,对第二连杆的活动角度形成了精确限定。加强筋对连接轴的竖直方向进行固定。在推动下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当中巢移动至最高位置后,弹簧开始被压缩,通过弹簧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对下巢的位置进行固定。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为带有横杆的双杆结构,并采用双条勾线与下巢进行连接,解决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在受到扭曲力的情况下容易折断的问题。在下巢向上移动时,活动推杆带动凸轮推动活动插杆插入凹槽,使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形成刚性连接,从根本上改变了现有技术中柔性连接的结构,在受到上翻力的情况下伞面不会出现上翻的情况。中棒设计为带有插槽的矩形,在伞骨架受到径向扭曲力的时候,中棒可以向下巢和中巢提供足够的抗扭力矩,避免伞骨架产生旋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件的示意图。
[001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双杆结构的示意图。
[0011]图4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0012]图中:1、中棒;2、上巢;3、中巢;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连接件;7、底座;8、弧形滑槽;9、连接轴;10、加强筋;11、弹簧;12、支杆;13、横杆;14、挂环;15、双条勾线;16、下巢;17、凹槽;18、活动插杆;19、活动推杆;20、凸轮;21、插槽;22、滑块;23、伞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中棒1,中棒I顶部固定设置有上巢2,上巢2下方的中棒I上滑动设置有中巢3和下巢16,中巢3上铰接有第一连杆4,第一连杆4顶端铰接有第二连杆5,第二连杆5的顶端连接有伞面23,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之间设置有连接件6,连接件6包括底座7,底座7上设置有弧形滑槽8,弧形滑槽8的深度从内端到外端逐渐增加,弧形滑槽8上设置有连接轴9,连接轴9连接有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连接轴9与上巢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0,中巢3和下巢16之间设置有弹簧11 ;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为双杆结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支杆12,两根支杆12之间设置有横杆13,第一连杆4的底面上设置有挂环14,挂环14与下巢16之间设置有双条勾线15,第二连杆5与第一连杆4的铰接一端设置有凹槽17,第一连杆4的中心设置有活动插杆18,中棒I内设置有活动推杆19,活动推杆19 一端与下巢16相连,另一端通过凸轮20与活动插杆18相连。
[0014]此外,所述中棒I为矩形,中棒I的四个侧面分别设置有一个竖直的插槽21,中巢3和下巢16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与插槽21相配合的滑块22。
[0015]其中,支杆12的外径优选为3mm,两根支杆12之间的间隙优选为1.7mm。双条勾线15的外径优选为0.5mm。中棒I的横截面优选为正方形,边长优选为6.5mm,插槽21的宽度优选为2mm,深度优选为1.5mm。下巢16的下边缘设置有弧形推手。
[001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于: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滑槽8,第二连杆5的活动端在弧形滑槽8内滑动,对第二连杆5的活动角度形成了精确限定。加强筋10对连接轴9的竖直方向进行固定。在推动下巢16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当中巢3移动至最高位置后,弹簧11开始被压缩,通过弹簧11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对下巢16的位置进行固定。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为带有横杆13的双杆结构,并采用双条勾线15与下巢16进行连接,解决了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在受到扭曲力的情况下容易折断的问题。在下巢16向上移动时,活动推杆19带动凸轮20推动活动插杆18插入凹槽17,使得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形成刚性连接,从根本上改变了现有技术中柔性连接的结构,在受到上翻力的情况下伞面不会出现上翻的情况。中棒I设计为带有插槽21的矩形,在伞骨架受到径向扭曲力的时候,中棒I可以向下巢16和中巢3提供足够的抗扭力矩,避免伞骨架产生旋转。
[001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双骨双勾线的伞骨架,包括中棒(1),中棒(1)顶部固定设置有上巢(2),上巢(2)下方的中棒(1)上滑动设置有中巢(3)和下巢(16),其特征在于:中巢(3)上铰接有第一连杆(4),第一连杆(4)顶端铰接有第二连杆(5),第二连杆(5)的顶端连接有伞面(23),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之间设置有连接件(6),连接件(6)包括底座(7),底座(7)上设置有弧形滑槽(8),弧形滑槽(8)的深度从内端到外端逐渐增加,弧形滑槽(8)上设置有连接轴(9),连接轴(9)连接有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连接轴(9)与上巢(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0),中巢(3)和下巢(16)之间设置有弹簧(11);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为双杆结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支杆(12),两根支杆(12)之间设置有横杆(13),第一连杆(4)的底面上设置有挂环(14),挂环(14)与下巢(16)之间设置有双条勾线(15),第二连杆(5)与第一连杆(4)的铰接一端设置有凹槽(17),第一连杆(4)的中心设置有活动插杆(18),中棒(I)内设置有活动推杆(19),活动推杆(19) 一端与下巢(16)相连,另一端通过凸轮(20)与活动插杆(18)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骨双勾线的伞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棒(I)为矩形,中棒(1)的四个侧面分别设置有一个竖直的插槽(21),中巢(3)和下巢(16)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与插槽(21)相配合的滑块(22)。
【文档编号】A45B25/02GK203735622SQ201420064037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3日
【发明者】刘昭锋 申请人:刘昭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