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塑身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2237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改良塑身衣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塑身衣设有至少一第一调整开槽,并以直向设于该塑身衣前部,且该第一调整开槽设有一第一束紧结构,用以调整该塑身衣的松紧度;其中,该第一束紧结构设有一第一绳体、复数第一环体以及复数第一钩体,各第一环体设于该第一调整开槽一侧的塑身衣上,而该第一环体呈翘曲面,以使第一环体于该连接端部形成一高低差的穿越空间,各第一钩体则设于该第一调整开槽另侧的连接端部,而该第一绳体一端固定于该塑身衣上,且该第一绳体另端藉由第一环体高低差的穿越空间轻易而无障碍依序穿过各第一环体,并将第一绳体勾固于该各第一钩体上,藉由拉紧或放松该第一绳体,可调整该塑身衣的松紧度。
【专利说明】改良塑身衣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塑身衣结构,尤指提供一种使用穿绳调整塑身衣的松紧度, 达到穿绳无障碍的改良塑身衣。

【背景技术】
[0002] 以早期所知及广用的女性束衣(俗称调整型内衣),缘来已久,大部份均以三件式 呈现;包括:胸衣、束腹及束裤,其原理及设计相当粗陋而简易,唯一的目的就是以"强迫性 束合压力",使不雅的赘肉部份因束合压力,产生缩紧贴合以强迫曲线的展现;而此等强迫 性的束合衣裤,当然具有迫合性(压迫性)的极不舒适威,但女性爱美的天性,也祇有选择 "爱美"一途,"享受痛苦"所带来"爱美自尊",故而纷而订做与购置。
[0003] 然而,以目前较先进的束身衣(目前称为塑身衣),仍然不失其迫合塑身原理,但是 确要比习者来的较具人道,主因乃是所施的塑身机能采渐进式,但是必需完全依靠订做以 及日后不断地以手工修正已瘦身后的塑身衣,方能收到理想效果;因此,以目前的塑身衣而 言,除售价及售后修改价格相当昂贵外,对于所需的前襟开口、开岔等封合之需,均是采用 "钮扣扣合"或"拉链链合"两种方式实施;因此,无形中造成束合机能力道不足或过当以致 发生机能调整严重不足与缺失。
[0004] 查,以"钮扣扣合"方式配置于塑身衣者,虽为早期古法,但也是最经济与历时最久 的惯用结构,虽然可由每一扣点对于撑力不同推及于整个施力面,但仍需配合高超剪裁与 缝制技术方能达成;因此实施上反却为一一扣定每一钮扣下,使得操作显得缓慢而不便,若 再加上束合应力与身体所产生的相对撑张力道作用下,将更加重钮扣和合时,显具困难与 费力重重;特别是一一所配置的钮扣又会因扣体"隆起状态",严重影响外层衣饰观瞻,使得 实际穿着外观性大打折和。
[0005] 再查,以拉链链合方式者,已为目前最新式的做法主要是采用一种"隐形拉链"组 件,解决于习法明显与隆起的钮扣,进以获求解决于钮扣的隆起外形观瞻;但拉链型态因属 条片式,每一点施力均相同,因此并不能由"点"推及于"面"承受束力,特别是在极度曲线 要求时,拉链反成为最大阻碍物;同时拉链所能承受身体张力与束合力道相当有限,快速耗 损、崩裂与链齿损坏,均会造成极高昂的修复成本负担。
[0006] 不论是"钮扣扣合式"或是"拉链链合式"两种,其共通的弊端,就是不具束合应力 调整暨塑身衣微幅尺寸调整机能;因此,对于人体微幅变化的体态(微瘦或微胖),在束手无 策之下,只能完全依靠不断地以费时、费力与耗费金钱修改加以解决,然此一修改做法,在 每修改一次就等同于塑身衣的使用寿命大打一次折和,快速缩短塑身衣的使用寿命。此外, 对于以"钮扣扣合式"或是"拉链链合式"的塑身衣而言,因以精准尺寸订做而成,对于扩大 塑身衣适用尺寸范围能力,必然受到相当大的瓶颈与限制,难具广泛适用与实用条件。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改良塑身衣,其提供一种使用穿绳调 整塑身衣的松紧度,达到穿绳无障碍。
[0008]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0009] 为达上揭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塑身衣其设有至少一第一调整开槽,该第一调 整开槽具有二相对连接端部,并以直向设于该塑身衣前部,且该第一调整开槽设有一第一 束紧结构,用以调整该塑身衣的松紧度,该第一束紧结构设有一第一绳体、复数第一环体以 及复数第一钩体;其中,各第一环体固设于该第一调整开槽一侧的塑身衣上,而该第一环体 呈翘曲面,以使第一环体于该连接端部形成一高低差的穿越空间,各第一钩体则设于该第 一调整开槽另侧的连接端部,且各第一环体以及第一钩体交错设置,而该第一绳体一端固 定于该塑身衣上,另端则依序穿过各第一环体,且该第一绳体藉由第一环体高低差的穿越 空间而无障碍易于依序穿过各第一环体,并将第一绳体勾固于该各第一钩体上,藉由拉紧 或放松该第一绳体,可调整该塑身衣的松紧度。
[0010]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使用穿绳调整塑身衣的松紧度,达到穿绳无障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部束紧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调整开槽及第一束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束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拉紧绳体进行调整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环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部束紧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部束紧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胯侧内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胯侧内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胯侧内覆的组穿结构示意图。
[0021]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胯侧外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胯侧外覆的组穿结构示意图
[0023]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前部束紧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第一调整开槽及第一束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第一束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号说明:
[0027] 前部 10
[0028] 第一调整开槽11
[0029] 连接端部111
[0030] 遮垫片112
[0031] 第一束紧结构12
[0032] 第一绳体 121
[0033] 第一环体 122
[0034] 穿越空间1221
[0035] 环型部 1222
[0036] 加强部 1223
[0037] 第一钩体 123
[0038] 第二连接件13
[0039] 开叉 14
[0040] 活动遮片15
[0041] 拉链 16
[0042] 背部 20
[0043] 第二调整开槽21
[0044] 第二遮垫片211
[0045] 第二束紧结构22
[0046] 第二绳体 221
[0047] 第二环体 222
[0048] 第二连接件231
[0049] 侧部 30
[0050] 第三调整开槽31
[0051] 第三遮垫片311
[0052] 第三束紧结构32
[0053] 第三绳体321
[0054] 第三环体322
[0055] 底侧 40
[0056] 开口 41
[0057] 遮覆片42
[0058] 第一连接件421
[0059] 第四连接件422
[0060] 大腿裤管50
[0061] 第三连接件51。

【具体实施方式】
[0062] 如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部束紧的结构示意图所示,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 调整开槽及第一束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塑身衣(可为无弹性的材质) 前部10延伸腹部处设有至少一第一调整开槽11,该第一调整开槽11具有二相对连接端部 111,并以直向设于该塑身衣前部10,且该第一调整开槽11设有一第一束紧结构12,而该第 一束紧结构12设有一第一绳体121、复数第一环体122以及复数第一钩体123,以调整该塑 身衣的松紧度。
[0063] 本案的重点在于:如图3及图4所示,各第一环体122固设于该第一调整开槽11 一侧的塑身衣上,而该第一环体122呈翘曲面,以使第一环体122于该连接端部111形成一 高低差的穿越空间1221,各第一钩体123则设于该第一调整开槽11另侧的连接端部111, 且各第一环体122以及第一钩体123交错设置,而该第一绳体121 -端固定于该塑身衣上, 另端则依序穿过各第一环体122,且该第一绳体122藉由第一环体122高低差的穿越空间 1221而无障碍易于依序穿过各第一环体122,并将第一绳体121勾固于该各第一钩体123 上,藉由拉紧或放松该第一绳体121,可调整该塑身衣的松紧度。
[0064] 再者,如图5所示,该第一环体122具有一开放端的环型部1222,而该第一环体 122以车缝方式固定于该连接端部111,该第一环体122具有一开放端的环型部1222,且该 环型部1222由开放端各往两侧凸伸形成有,并环型部1222于开放端一侧相对另侧呈翘曲, 以使第一环体122固定于该连接端部111形成具一高低差的穿越空间1221,且环型部1222 高低差最佳角度介于10°至60°间,以利于第一绳体121无障碍轻易逐一穿入各第一环体 122。此外,其中一连接端部111设有遮垫片112,当使用者调整该塑身衣于适当松紧度,藉 由遮垫片112遮饰第一调整开槽11的隙缝。
[0065] 其次,如图6所示,该塑身衣于背部20以直向设有第二调整开槽21,且该第二调整 开槽21并设有一第二束紧结构22,而该第二束紧结构22设有至少一第二绳体221,以及于 该第二调整开槽21相对或错位的复数第二环体222,而该第二环体222可为具有一开放端 的Ω环型,或为〇型环,且第二绳体221呈Z型或X型穿过各第二环体222,藉由拉紧或放 松该第二绳体221,可调整该塑身衣背部20的松紧度,并于第二调整开槽21设有第二遮垫 片211以遮饰其隙缝。
[0066] 此外,如图7所示,该塑身衣为连身的形式而连接有大腿裤管,并于该塑身衣二侧 部30以直向各设有第三调整开槽31,且该第三调整开槽31并设有一第三束紧结构32,而 该第三束紧结构32设有至少一第三绳体321、以及复数相对的第三环体322,且该第三环体 322可为具有一开放端的Ω环型,或为〇型环,并由第三绳体322呈Z型或X型依序穿过各 第三环体322,藉由拉紧或放松该第三绳体321,可调整该塑身衣侧部30的松紧度,并于第 三调整开槽31设有第三遮垫片311,遮饰其隙缝。
[0067] 进一步,如图8及图12所示,该塑身衣为连身的形式并连接有大腿裤管,该裤管50 可为平口裤,或具有长度的裤管,而该塑身衣胯底侧40与大腿裤管50间预留有一开口 41, 并该塑身衣胯下底侧40后设一遮覆片42,而该遮覆片42 -端固定于该塑身衣胯下底侧40 后,另端内面具有复数第一连接件421,该塑身衣临该第一束紧结构12下方设有复数第二 连接件13,而第一连接件421及第二连接件13可为钩件组、或按扣组、或钮扣组、或魔鬼毡, 藉由第一连接件421与第二连接件13以使该遮覆片42固定该塑身衣前部20底侧或开启, 且复数第二连接件13可多排设置,有利于遮覆片42调整连结固定于裤底的松紧度,亦增加 如厕的便利性,且该遮覆片42可内置开口 41及大腿裤管50内穿着(如图10)。或者,该遮 覆片42可外覆开口 41及该大腿裤管50穿着(如图12)。
[0068] 该塑身衣为连身的形式而连接有大腿裤管50,该裤管50可为平口裤,或具有长度 的裤管,而该塑身衣临胯前开口 41二侧与大腿裤管50具有开叉14而二大腿裤管临开叉14 位置设有第三连接件51,且该遮覆片42相对第一连接件421另面设有第四连接件422,而 第三连接件51与第四连接件242可为钩件组、或按扣组、或钮扣组、或魔鬼毡,大腿裤管开 叉14藉由第三连接件51与第四连接件422连结固定于该遮覆片42,以使大腿裤管开叉14 随该遮覆片42而做开启或闭合,从而达到调整塑身衣胯下开启范围使用。
[0069] 该塑身衣为连身的形式而连接有大腿裤管50,而该塑身衣临胯前开口 41二侧与 大腿裤管50具有开叉14,该塑身衣近开叉14位置固接一活动遮片15,且该活动遮片15延 伸可活动置入大腿裤管50内,不仅可遮蔽开叉15,且该活动遮片15由具有弹性布质所构 成,并有助于使用者穿着时的跨部活动性。
[0070]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如图12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塑身衣(可为无弹性 的材质)前部10延伸腹部处设有至少一第一调整开槽11,该第一调整开槽11具有二相对 连接端部111,并以直向设于该塑身衣前部10,且该第一调整开槽11设有一第一束紧结构 12,该第一束紧结构12设有一第一绳体121以及复数第一环体122,各第一环体122固设于 该第一调整开槽11 一侧的塑身衣上,而该第一环体122呈翘曲面,以使第一环体122于该 连接端部111形成一高低差的穿越空间1221,各第一环体122交错或相对设置,而该第一绳 体121 -端固定于该塑身衣上,另端则依序交错穿过各第一环体122,且该第一绳体122藉 由第一环体122高低差的穿越空间1221而无障碍易于依序穿过各第一环体122,藉由拉紧 或放松该第一绳体121,可调整该塑身衣的松紧度,进一步,该塑身衣边侧延伸至靠近腰部 进一步设有穿脱结构,且该穿脱结构可为拉链16 (如图15),而该拉链由塑身衣边侧朝腰部 方向闭合,且该穿脱结构内侧并设有以公母扣相互扣合的衬片。或者,该穿脱结构可为扣件 组,或为钩件组。
【权利要求】
1. 一种改良塑身衣,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至少一第一调整开槽,该第一调整开槽具有二相对连接端部,并以直向设于该塑身衣 前部,且该第一调整开槽设有一第一束紧结构,用以调整该塑身衣的松紧度,该第一束紧结 构设有一第一绳体、复数第一环体以及复数第一钩体; 各第一环体固设于该第一调整开槽一侧的塑身衣上,而该第一环体呈翘曲面,以使第 一环体于该连接端部形成一高低差的穿越空间,各第一钩体则设于该第一调整开槽另侧的 连接端部,且各第一环体以及第一钩体交错设置,而该第一绳体一端固定于该塑身衣上,另 端则依序穿过各第一环体,且该第一绳体藉由第一环体高低差的穿越空间而无障碍易于依 序穿过各第一环体,并将第一绳体勾固于该各第一钩体上,藉由拉紧或放松该第一绳体,可 调整该塑身衣的松紧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塑身衣,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环体具有一开放端的环型部, 而该第一环体以车缝方式固定于该连接端部,且该环型部由开放端各往两侧凸伸形成有加 强部,并该环型部于开放端一侧相对另侧呈翘曲,以使第一环体固定于该连接端部形成该 环型部具一高低差的穿越空间,且环型部高低差最佳角度介于10°至60°间。
3.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改良塑身衣,其特征在于,该一连接端部设有遮垫片。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改良塑身衣,其特征在于,该塑身衣于背部以直向设有第二 调整开槽,且该第二调整开槽并设有一第二束紧结构,而该第二束紧结构设有至少一第二 绳体、以及复数相对的第二环体,并第二绳体穿过各第二环体,该第二环体可为具有一开放 端的Ω环型,或为〇型环,且第二绳体呈Z型或X型穿设于各第二环体,藉由拉紧或放松该 第二绳体,可调整该塑身衣背部的松紧度,并该第二调整开槽设有一第二遮垫片。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塑身衣,其特征在于,该塑身衣为连身的形式而连接有 大腿裤管,并于该塑身衣二侧部以直向各设有第三调整开槽,且该第三调整开槽并设有一 第三束紧结构,而该第三束紧结构设有至少一第三绳体、以及复数相对的第三环体,该第三 环体可为具有一开放端的Ω环型,或为〇型环,并第三绳体穿过各第三环体,且第三绳体 呈Z型或X型穿设于各第三环体,藉由拉紧或放松该第三绳体,可调整该塑身衣侧部的松紧 度,并该第三调整开槽设有一第三遮垫片。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塑身衣,其特征在于,该塑身衣为连身的形式而连接有 大腿裤管,而该塑身衣胯下底侧与大腿裤管间预留有一开口,并该塑身衣背部胯下底侧设 一遮覆片,而该遮覆片一端固定于该塑身衣背部胯下底侧,另端内面具有第一连接件,该塑 身衣前部底侧设有第二连接件,藉由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以使该遮覆片固定该塑身衣 前部或开启。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良塑身衣,其特征在于,该塑身衣为连身的形式而连接有大 腿裤管,而该塑身衣临胯前开口二侧与大腿裤管具有开叉,而二大腿裤管临开叉位置设有 第三连接件,且该遮覆片相对第一连接件另面设有第四连接件,大腿裤管开叉藉由第三连 接件与第四连接件可做开合。
8.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塑身衣,其特征在于,该塑身衣为连身的形式而连接有 大腿裤管,而该塑身衣临胯前开口二侧与大腿裤管具有开叉,该塑身衣近开叉位置固接一 活动遮片,且该活动遮片延伸可活动置入大腿裤管内以遮蔽。
9. 一种改良塑身衣,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至少一第一调整开槽,该第一调整开槽具有二相对连接端部,并以直向设于该塑身衣 前部,且该第一调整开槽设有一第一束紧结构,用以调整该塑身衣的松紧度,该第一束紧结 构设有一第一绳体以及复数第一环体复数; 各第一环体固设于该第一调整开槽一侧的塑身衣上,而该第一环体呈翘曲面,以使第 一环体于该连接端部形成一高低差的穿越空间,各第一环体交错或相对设置,而该第一绳 体一端固定于该塑身衣上,另端则依序穿过各第一环体,且该第一绳体藉由第一环体高低 差的穿越空间而无障碍易于依序交错穿过各第一环体,藉由拉紧或放松该第一绳体,可调 整该塑身衣的松紧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改良塑身衣,其特征在于,该塑身衣边侧延伸至靠近腰部设有 穿脱结构,且该穿脱结构可为拉链,而该拉链由塑身衣边侧朝腰部方向闭合,且该穿脱结构 内侧并设有以公母扣相互扣合的衬片。
【文档编号】A41C1/06GK203873025SQ201420108702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5日
【发明者】张熙堉 申请人:张熙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