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351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一种减震鞋底,包括设于鞋底下表面上的凹槽、自鞋底上表面向下开口的与凹槽相通的通孔以及设于凹槽和通孔内的支撑体,支撑体包括与鞋底上表面相贴合的支撑体上体、设置在凹槽内的支撑体下体以及连接支撑体上体和支撑体下体的支撑体中体,支撑体下体包括与凹槽侧壁紧密接触的横截面呈环形的下体侧壁、与凹槽顶壁紧密接触的下体顶壁及设于下体侧壁内的下体凹部,下体侧壁的与地面接触一端还固定连接有一覆盖下体凹部的减震片。本实用新型在鞋底触地受力时,支撑体下体凹部、固接于支撑体下体并覆盖住下体凹部的减震片、以及设置于减震片与下体凹部之间的弹性体,能够发生适应性变形,分散地面强大冲击力,增强鞋底的减震能力。
【专利说明】一种减震鞋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鞋底。
【背景技术】
[0002]运动时,人在触地过程中,地面对人的脚部有支撑反作用力,该力会对人产生有较大危害的震荡波,使骨骼、肌肉或关节等组织产生损伤和病变。有研究表明,运动者脚跟处所承受的冲击力是其自身体重的三倍,因此运动鞋的缓冲减震功能是鞋底设计开发的重要一环。现有鞋子常用的后跟减震技术是利用MD中底本身具有的易变形、回复能力强的特性起到缓冲减震作用,但存在的技术缺陷是MD中底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自身张力、拉力和韧性均不够,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均匀分散地面冲击力具有出色的减震效果和稳定支撑的减震鞋底。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减震鞋底,包括与地面接触的鞋底下表面及鞋底上表面,所述鞋底下表面上设有向鞋底上表面方向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包括凹槽侧壁和凹槽顶壁,所述凹槽的上方设有自鞋底上表面向下开口的并与所述凹槽相通的通孔;还包括一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包括与鞋底上表面相贴合的支撑体上体、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的支撑体下体以及连接支撑体上体和支撑体下体的设置于所述通孔内的支撑体中体,所述支撑体下体包括与所述凹槽侧壁紧密接触的横截面呈环形的下体侧壁、与所述凹槽顶壁紧密接触的并与所述下体侧壁相接的下体顶壁以及设于所述下体侧壁内的下体凹部,所述下体凹部向所述下体顶壁方向凹陷,所述下体侧壁的与地面接触一端还固定连接有一覆盖所述下体凹部的减震片。
[0006]进一步地,所述凹槽设置在鞋底下表面的与脚后跟相对应位置上。经人足生物力学研究,大部分人都是以脚后跟先着地,而且在着地初期脚部受到地面的冲击力可达个人体重的3?8倍,因此脚后跟相对应位置上的鞋底的减震效果相当重要。而本实用新型将凹槽及其邻接部件设置在脚后跟相对应位置上的鞋底下表面,可大大满足人足对于减震效果的需求,充分提升鞋底减震效果。当然所述凹槽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鞋底下表面的其他位置处。
[0007]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或矩形。
[0008]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纵向深度为8mm?15mm。
[0009]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柱形或锥台形或圆柱形与锥台形的结合体。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通孔的形状为锥台形时,所述的锥台形可以是靠近鞋底上表面一端的直径大于靠近鞋底下表面一端的直径,即倒置的锥台形;也可以是靠近鞋底上表面一端的直径小于靠近鞋底下表面一端的直径,即通常意义上的正立锥台形。作为变形,所述通孔的形状可以是圆柱形和锥台形的组合体,即所述通孔的一端为圆柱形另一端为锥台形。[0010]进一步地,所述下体凹部的纵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半圆形。
[00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体的材料为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保证支撑体在受到地面强大的冲击力时仍可保持稳定坚韧,同时可及时有效地分散冲击力,增强鞋底减震效果。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下体凹部内设有若干个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两端分别与所述减震片和所述下体凹部的靠近下体顶壁一侧相接触,所述弹性体为压缩弹簧或记忆性海绵或软质橡胶,有助于大大增强鞋底的缓冲减震效果。
[0013]进一步地,所述减震片的材料为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001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横截面是指沿平行于所述鞋底下表面的平面在所述鞋底的某一纵向位置处将所述鞋底或所述鞋底的某部件切后的断面;所述的纵截面是指沿垂直于所述鞋底前后方向的平面将所述鞋底或所述鞋底的某部件切后的断面;所述的鞋底前后方向是指人足在直线前进或后退时鞋底的指向;所述的纵向深度是指在自所述鞋底下表面至所述鞋底上表面垂直方向上的距离,即凹槽的纵向深度是指从所述凹槽顶壁到所述凹槽侧壁的与所述鞋底下表面相接的最低端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的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又称TPU,是鞋类【技术领域】中现有的一种常用材料,它具有高韧性有弹性,抗压抗冲击强度高,承载能力大,耐磨耐腐蚀等优异性能。
[0015]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有益效果:由于支撑体与鞋底上表面紧密贴合并通过鞋底上的通孔向下设置于凹槽内,支撑体被牢牢固定,与鞋底结合紧密程度很高,不易发生位置偏移,稳定支撑表现出色,同时可以传导地面反作用力起到均匀分散的作用;而且在鞋底触地受力时,支撑体下体上的支撑体下体凹部、固接于支撑体下体并覆盖住下体凹部的减震片、以及设置于减震片与下体凹部之间的弹性体,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生适应性变形,分散地面强大冲击力,显著增强鞋底的减震能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所示A-A处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中所示B-B处的剖视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的说明。
[0022]实施例一:
[0023]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一种减震鞋底,包括与地面接触的鞋底下表面100及鞋底上表面200,所述鞋底下表面100在与脚后跟相对应位置上设有向鞋底上表面200方向凹陷的凹槽1,所述凹槽I包括凹槽侧壁和凹槽顶壁,所述凹槽I的纵向深度为8mm?15mm,所述凹槽I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或矩形,本实施例所述凹槽I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0024]所述凹槽I的上方设有自鞋底上表面200向下开口的并与所述凹槽I相通的通孔2,所述通孔2的形状为圆柱形或锥台形或圆柱形与锥台形的结合体,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的形状为圆柱形;
[0025]还包括一支撑体3,所述支撑体3包括与鞋底上表面200相贴合的支撑体上体31、设置在所述凹槽I内的支撑体下体32以及连接支撑体上体31和支撑体下体32的设置于所述通孔2内的支撑体中体,所述支撑体下体32包括与所述凹槽侧壁紧密接触的横截面呈环形的下体侧壁321、与所述凹槽顶壁紧密接触的并与所述下体侧壁321相接的下体顶壁322以及设于所述下体侧壁321内的下体凹部320,所述下体凹部320纵截面形状为半圆形,且向所述下体顶壁322方向凹陷,所述下体侧壁321的与地面接触一端还固定连接有一覆盖所述下体凹部320的减震片4。所述下体凹部320内设有若干个弹性体5,所述弹性体5两端分别与所述减震片4和所述下体凹部320的靠近下体顶壁322 —侧相接触,所述弹性体5为压缩弹簧或记忆性海绵或软质橡胶。所述支撑体3的材料为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所述减震片4的材料为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0026]实施例二:
[0027]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一种减震鞋底,包括与地面接触的鞋底下表面100及鞋底上表面200,所述鞋底下表面100在与脚后跟相对应位置上设有向鞋底上表面200方向凹陷的凹槽1,所述凹槽I包括凹槽侧壁和凹槽顶壁,所述凹槽I的纵向深度为8mm?15mm,所述凹槽I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或矩形,本实施例所述凹槽I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
[0028]所述凹槽I的上方设有自鞋底上表面200向下开口的并与所述凹槽I相通的通孔2,所述通孔2的形状为圆柱形或锥台形或圆柱形与锥台形的结合体,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的形状为锥台形,所述通孔2的靠近所述鞋底上表面200 —端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2的靠近所述鞋底下表面100 —端的直径;
[0029]还包括一支撑体3,所述支撑体3包括与鞋底上表面200相贴合的支撑体上体31、设置在所述凹槽I内的支撑体下体32以及连接支撑体上体31和支撑体下体32的设置于所述通孔2内的支撑体中体,所述支撑体下体32包括与所述凹槽侧壁紧密接触的横截面呈环形的下体侧壁321、与所述凹槽顶壁紧密接触的并与所述下体侧壁321相接的下体顶壁322以及设于所述下体侧壁321内的下体凹部320,所述下体凹部320纵截面形状为矩形,且向所述下体顶壁322方向凹陷,所述下体侧壁322的与地面接触一端还固定连接有一覆盖所述下体凹部320的减震片4。所述下体凹部320内设有若干个弹性体5,所述弹性体5两端分别与所述减震片4和所述下体凹部320的靠近下体顶壁322 —侧相接触,所述弹性体5为压缩弹簧或记忆性海绵或软质橡胶。所述支撑体3的材料为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所述减震片4的材料为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0030]实施例三:
[0031]实施例三与上述实施例二的结构区别仅在于所述通孔2的形状不同。本实施例中通孔2的形状为圆柱形与锥台形的结合体,如图5所示,所述通孔2与所述凹槽I相通,且所述通孔2的靠近所述鞋底上表面200 —端形状为锥台形,所述通孔2的靠近所述鞋底下表面100 —端形状为圆柱形,且所述锥台形的靠近所述鞋底上表面200 —端的直径大于所述锥台形的靠近圆柱形一端的直径,所述锥台形与所述圆柱形相接处为同一直径同一圆心的圆形面。
[0032]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减震鞋底,包括与地面接触的鞋底下表面及鞋底上表面,所述鞋底下表面上设有向鞋底上表面方向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包括凹槽侧壁和凹槽顶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上方设有自鞋底上表面向下开口的并与所述凹槽相通的通孔;还包括一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包括与鞋底上表面相贴合的支撑体上体、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的支撑体下体以及连接支撑体上体和支撑体下体的设置于所述通孔内的支撑体中体,所述支撑体下体包括与所述凹槽侧壁紧密接触的横截面呈环形的下体侧壁、与所述凹槽顶壁紧密接触的并与所述下体侧壁相接的下体顶壁以及设于所述下体侧壁内的下体凹部,所述下体凹部向所述下体顶壁方向凹陷,所述下体侧壁的与地面接触一端还固定连接有一覆盖所述下体凹部的减震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设置在鞋底下表面的与脚后跟相对应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或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纵向深度为8mm?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柱形或锥台形或圆柱形与锥台形的结合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体凹部的纵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半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的材料为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体凹部内设有若干个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两端分别与所述减震片和所述下体凹部的靠近下体顶壁一侧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压缩弹簧或记忆性海绵或软质橡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片的材料为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文档编号】A43B13/18GK203762405SQ201420193004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8日
【发明者】林小丽 申请人:林小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