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鞋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351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动鞋鞋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运动鞋鞋底,鞋底下表面在与后脚跟相对应位置上设有向鞋底上表面方向凹陷的下凹槽,下凹槽侧壁上设有与鞋底下表面相互平行的后壁槽,下凹槽和后壁槽内设有大小形状相适配的减震体,减震体固接有覆盖下凹槽的减震片,减震片上设有带弹性体的容置腔;鞋底外侧面在与前脚掌外侧相对应位置上设有至少一个前壁槽,鞋底上表面向下开口设有沉槽,沉槽与前壁槽的远离鞋底外侧面一端相连通;还包括一稳定体,稳定体包括稳定体上部、设于前壁槽内的稳定体下部以及设于沉槽内的稳定体连接部,稳定体上部和/或所述稳定体下部相对于鞋底外侧面向外凸出0~2mm。本实用新型同时具有前掌外侧的防侧翻能力及出色的后跟减震能力。
【专利说明】一种运动鞋鞋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运动鞋鞋底。
【背景技术】
[0002]鞋底为一立体形结构,一般由为与地面接触的鞋底下表面、与鞋底下表面相对置的用于支承脚部的鞋底上表面、连接鞋底下表面和鞋底上表面的且靠近双足中心一侧的鞋底内侧面以及与鞋底内侧面相对置的远离双足中心一侧的鞋底外侧面组成。经人足生物力学研究发现,大部分人都是以脚后跟先着地,而在着地初期脚部受到地面强大的冲击力可达个人体重的3?8倍。可见,脚后跟的鞋底减震效果对于穿着者的舒适度和保护性至关重要。而且在篮球、网球等横向移动较多的运动中,侧向移动时的脚落地动作中足部由于人体重力与运动惯性的影响使其对球鞋产生一个方向朝向侧下方的力,这个力是导致运动鞋发生翻转的直接因素,当横向移动的冲量较大,朝向侧下方的力的方向更加接近水平方向时,水平方向的分力更大,发生翻转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然而,现有的运动鞋鞋底不能够同时提供前掌外侧的防侧翻能力和后跟的减震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动鞋鞋底,能够同时提供前掌外侧的防侧翻能力以及提供良好的后跟减震能力,为穿着者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运动鞋鞋底,包括与地面直接接触的鞋底下表面、鞋底上表面和鞋底外侧面,所述鞋底下表面在与后脚跟相对应位置上设有向所述鞋底上表面方向凹陷的下凹槽,所述下凹槽包括下凹槽侧壁和下凹槽顶壁,所述下凹槽侧壁上横向开设有与所述鞋底下表面相互平行的后壁槽,所述下凹槽和所述后壁槽内设有大小形状相适配的减震体,所述减震体在与所下述凹槽侧壁的靠近鞋底下表面一端相对应位置上固接有减震片,所述减震片覆盖住所述下凹槽。减震体设置在下凹槽和后壁槽内,牢牢固定,不易脱落或不发生位置偏移,而减震体靠近鞋底下表面一端固接设置的减震片能够在鞋底触地后受力变形,并将地面强大冲击力及时有效地分散至减震体及鞋底其他位置,大大增强鞋底减震能力。
[0006]所述鞋底外侧面在与前脚掌外侧相对应位置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鞋底上表面相互平行的前壁槽,所述鞋底上表面在与前脚掌相对应位置上向下开口设有沉槽,所述沉槽与所述前壁槽的远离所述鞋底外侧面一端相连通;还包括一稳定体,所述稳定体包括与所述鞋底上表面紧密接触的稳定体上部、设于所述前壁槽内并与所述前壁槽相适配的稳定体下部以及连接所述稳定体上部和稳定体下部的设于所述沉槽内的稳定体连接部。稳定体牢牢固定于前壁槽和沉槽内,一方面加强鞋底侧面与沉槽之间的鞋底抗压强度及稳定支撑强度,提升该处的支撑稳定性;另一方面防止由于前掌横向移动的冲量过大而过度向鞋底外侧翻拐,起到抗翻保护的作用。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则同时具有前掌外侧的防侧翻能力以及后跟的出色的减震能力。
[0008]优选地,所述减震体、所述减震片和所述稳定体的材料均为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又称TPU,是鞋类【技术领域】中一种常用材料,它具有高韧性有弹性,抗压抗冲击强度高,承载能力大,耐磨耐腐蚀等优异性能。本实用新型采用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作为减震体、减震片和稳定体,可大大提升鞋底的稳定支撑和抗冲击强度,保证鞋底的防侧翻和减震能力表现更稳定更持久。
[0009]优选地,所述鞋底上表面在与所述前壁槽相对应位置上设有向所述鞋底下表面方向凹陷的上凹槽,所述上凹槽与所述前壁槽不相通,所述稳定体上部设在所述上凹槽内,增强稳定体与鞋底的结合紧密度,保证鞋底的稳定支撑及抗翻作用。
[0010]优选地,所述前壁槽的数量为2个,所述稳定体的纵截面形状为E形,起到增强鞋底的稳定支撑和抗翻作用。所述的纵截面是指沿垂直于鞋底前后方向的平面将所述稳定体切成的断面。
[0011]优选地,所述稳定体上部和/或所述稳定体下部相对于所述鞋底外侧面向外凸出O?2_,一方面可增大了稳定体的宽度范围,提供更好的支撑,另一方面稳定体向外凸出鞋底外侧面可大大提升稳定体的变形能力,进而表现出更大的防侧翻作用。
[0012]优选地,所述减震体包括与所述下凹槽侧壁紧密接触的减震体侧部和与所述下凹槽顶壁紧密接触的减震体顶部,所述减震体侧部在与所述后壁槽相对应位置上固设有减震体外延部,所述减震体侧部、所述减震片及所述凹槽顶壁之间留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弹性体。所述容置腔的纵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向所述减震体顶部方向弯曲的圆弧形,为减震片的受力变形提供足够的空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减震均力的作用。优选地,所述弹性体为压缩弹簧或记忆性海绵或软质橡胶柱,与减震片协同作用,大大增强鞋底的减震能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所示A-A处的剖视图;
[0015]图3为图1中所示B-B处的剖视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凹槽、后壁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凹槽、沉槽、前壁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7为图6中所示C-C处的剖视图;
[0020]图8为图6中所示D-D处的剖视图。
[0021]图中:1.下凹槽;11.下凹槽侧壁;12.下凹槽顶壁;2.后壁槽;3.减震体;30.减震片;31.减震体侧部;32.减震体顶部;33.减震体外延部;4.容置腔;40.弹性体;5.前壁槽;6.沉槽;7.稳定体;71.稳定体上部;72.稳定体下部;73.稳定体连接部;8.上凹槽;100.鞋底下表面;200.鞋底上表面;300.鞋底外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的说明。
[0023]实施例一:[0024]如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动鞋鞋底,包括与地面直接接触的鞋底下表面100、鞋底上表面200和鞋底外侧面300,所述鞋底下表面100在与后脚跟相对应位置上设有向所述鞋底上表面200方向凹陷的下凹槽I,所述下凹槽I包括下凹槽侧壁11和下凹槽顶壁12,所述下凹槽侧壁11上横向开设有与所述鞋底下表面100相互平行的后壁槽2,所述下凹槽I和所述后壁槽2内设有大小形状相适配的减震体3,所述减震体3在与所下述凹槽侧壁11的靠近鞋底下表面100 —端相对应位置上固接有减震片30,所述减震片30覆盖住所述下凹槽I。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体3包括与所述下凹槽侧壁11紧密接触的减震体侧部31和与所述下凹槽顶壁12紧密接触的减震体顶部32,所述减震体侧部31在与所述后壁槽2相对应位置上固设有减震体外延部33,所述减震体侧部31、所述减震片30及所述凹槽顶壁12之间留有容置腔4,所述容置腔4内设有弹性体40。所述容置腔4的纵截面形状为矩形,为减震片30的受力变形提供足够的空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减震均力的作用。优选地,所述弹性体40为压缩弹簧或记忆性海绵或软质橡胶柱,与减震片协同作用,大大增强鞋底的减震能力。
[0025]所述鞋底外侧面300在与前脚掌外侧相对应位置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鞋底上表面200相互平行的前壁槽5,所述前壁槽5的数量为2个,所述鞋底上表面200在与前脚掌相对应位置上向下开口设有沉槽6,所述沉槽6与所述前壁槽5的远离所述鞋底外侧面300 一端相连通;还包括一稳定体7,所述稳定体7的纵截面形状为E形,所述稳定体7包括与所述鞋底上表面200紧密接触的稳定体上部71、设于所述前壁槽5内并与所述前壁槽5相适配的稳定体下部72以及连接所述稳定体上部71和稳定体下部72的设于所述沉槽6内的稳定体连接部73。稳定体7牢牢固定于前壁槽5和沉槽6内,一方面加强鞋底侧面300与沉槽6之间的鞋底抗压强度及稳定支撑强度,提升该处的支撑稳定性;另一方面防止由于前掌横向移动的冲量过大而过度向鞋底外侧翻拐,起到抗翻保护的作用。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体3、所述减震片30和所述稳定体7的材料均为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鞋底上表面200在与所述前壁槽5相对应位置上设有向所述鞋底下表面100方向凹陷的上凹槽8,所述上凹槽8与所述前壁槽5不相通,所述稳定体上部71设在所述上凹槽8内,增强稳定体7与鞋底的结合紧密度,保证鞋底的稳定支撑及抗翻作用。
[0028]所述稳定体上部71和所述稳定体下部72相对于所述鞋底外侧面300向外凸出O?2mm,本实施例为向外凸出2_。如此结构设计一方面可增大了稳定体7的宽度范围,提供更好的支撑,另一方面稳定体7向外凸出鞋底外侧面300可大大提升稳定体7的变形能力,进而表现出更大的防侧翻作用。
[0029]实施例二:
[0030]如图4至8所示,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稳定体上部71和所述稳定体下部72相对于所述鞋底外侧面300向外凸出0mm,即相互齐平;所述容置腔的纵截面形状为向所述减震体顶部32方向弯曲的圆弧形,所述容置腔内设置的弹性体为记忆性海绵;
[0031]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运动鞋鞋底,包括与地面直接接触的鞋底下表面、鞋底上表面和鞋底外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下表面在与后脚跟相对应位置上设有向所述鞋底上表面方向凹陷的下凹槽,所述下凹槽包括下凹槽侧壁和下凹槽顶壁,所述下凹槽侧壁上横向开设有与所述鞋底下表面相互平行的后壁槽,所述下凹槽和所述后壁槽内设有大小形状相适配的减震体,所述减震体在与所下述凹槽侧壁的靠近鞋底下表面一端相对应位置上固接有减震片,所述减震片覆盖住所述下凹槽; 所述鞋底外侧面在与前脚掌外侧相对应位置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鞋底上表面相互平行的前壁槽,所述鞋底上表面在与前脚掌相对应位置上向下开口设有沉槽,所述沉槽与所述前壁槽的远离所述鞋底外侧面一端相连通;还包括一稳定体,所述稳定体包括与所述鞋底上表面紧密接触的稳定体上部、设于所述前壁槽内并与所述前壁槽相适配的稳定体下部以及连接所述稳定体上部和稳定体下部的设于所述沉槽内的稳定体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体、所述减震片和所述稳定体的材料均为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上表面在与所述前壁槽相对应位置上设有向所述鞋底下表面方向凹陷的上凹槽,所述上凹槽与所述前壁槽不相通,所述稳定体上部设在所述上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槽的数量为2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体的纵截面形状为E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体上部和/或所述稳定体下部相对于所述鞋底外侧面向外凸出O?2_。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体包括与所述下凹槽侧壁紧密接触的减震体侧部和与所述下凹槽顶壁紧密接触的减震体顶部,所述减震体侧部在与所述后壁槽相对应位置上固设有减震体外延部,所述减震体侧部、所述减震片及所述凹槽顶壁之间留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弹性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容置腔的纵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向所述减震体顶部方向弯曲的圆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压缩弹簧或记忆性海绵或软质橡胶柱。
【文档编号】A43B13/14GK203776242SQ201420193158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1日
【发明者】林小丽 申请人:林小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