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鞋底和鞋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5107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防滑鞋底和鞋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述鞋底本体上设有多组凸起的具有弹性的第一防滑体,第一防滑体包括呈“品”字形分布的三组防滑柱,防滑柱为五边形,防滑柱的直边朝向第一防滑体的中心处并相互连接为一体,第一防滑体的底部具有沿其轮廓外延设置的凹槽,凹槽低于鞋底本体的表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鞋子,鞋子具有防滑鞋底。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呈“品”字形分布的五边形防滑柱与地面的接触相互独立、但整体又相互连接为一个防滑体,当地面具有积水时,防滑柱可防止其顶部的触面与地面之间形成流体层,防滑柱之间的间隙可排出流体,从而提高触面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起到防滑的效果。
【专利说明】防滑鞋底和鞋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履结构领域,尤其涉及防滑鞋底和带有防滑鞋底的鞋子。

【背景技术】
[0002]鞋底的防滑设计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把鞋底设计为具有多个着地突起模块、且着地面呈平滑状,该着地面与模块的立面垂直相交;另外一种是把鞋底设计成为各个模块的着地面为带有细微凹凸的粗糙面的结构。但无论采用的是何种结构,基本原理在于提高打湿的地面与鞋底的着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打滑,前一种结构是通过使鞋底和地面的接触面之间不形成流体膜,后一种结构是通过使流体从接触面排出,从而分别提高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鞋底防滑手段,提供一种防滑鞋底和鞋子,对现有的防滑结构进行改进来达到更好的防滑效果。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述鞋底本体上设有多组凸起的具有弹性的第一防滑体,所述第一防滑体包括呈“品”字形分布的三组防滑柱,所述防滑柱为五边形,防滑柱的直边朝向第一防滑体的中心处并相互连接为一体,第一防滑体的底部具有沿其轮廓外延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低于鞋底本体的表面。
[0005]进一步地,还包括凸起的第二防滑体,所述第二防滑体为等腰三角形柱体,第二防滑体顶端与地面接触的触面上设有十字槽,第二防滑体的底部具有沿其轮廓外延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低于所述鞋底本体的表面。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滑体和第二防滑体交错设置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前掌和后掌处,第一防滑体和第二防滑体具有相同的高度。
[0007]进一步地,所述鞋底本体上设置的多组所述第一防滑体具有不同的尺寸,尺寸较大的第一防滑体设置于鞋底本体内,尺寸较小的第一防滑体环绕尺寸较大的第一防滑体设置于靠近鞋底本体边缘的位置。
[0008]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鞋子,所述鞋子具有上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防滑鞋底。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呈“品”字形分布的五边形防滑柱与地面的接触相互独立、但整体又相互连接为一个防滑体,当地面具有积水时,防滑柱可防止其顶部的触面与地面之间形成流体层,防滑柱之间的间隙可排出流体,从而提高触面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起到防滑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滑鞋底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防滑体的放大示意图。
[001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3]10、鞋底本体;11、第一防滑体;11’、第一防滑体;12、防滑柱;13、凹槽;14、第二防滑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15]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采用多组具有三根呈“品”字形分布的五边形防滑柱,防滑柱可防止其顶部的触面与地面之间形成流体层,防滑柱之间的间隙可排出流体,从而提高触面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起到防滑的效果。
[0016]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为一种防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10,述鞋底本体10上设有多组凸起的具有弹性的第一防滑体11,所述第一防滑体11包括呈“品”字形分布的三组防滑柱12,所述防滑柱12为五边形,防滑柱12的直边朝向第一防滑体11的中心处并相互连接为一体,第一防滑体11的底部具有沿其轮廓外延设置的凹槽13,所述凹槽13低于鞋底本体10的表面。
[0017]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呈“品”字形分布的五边形防滑柱与地面的接触相互独立、但整体又相互连接为一个防滑体,当地面具有积水时,防滑柱可防止其顶部的触面与地面之间形成流体层,防滑柱之间的间隙可排出流体,从而提高触面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起到防滑的效果。
[0018]进一步地,参阅图1,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改进,包括凸起的第二防滑体14,所述第二防滑体14为等腰三角形柱体,第二防滑体14顶端与地面接触的触面上设有十字槽,第二防滑体14的底部具有沿其轮廓外延设置的凹槽13,所述凹槽13低于鞋底本体10的表面。第二防滑体14的三角形的顶尖部可朝向鞋底本体10的前方或后方,且不同朝向的第二防滑体14可相互搭配,并进一步地通过第一防滑体11和第二防滑体14的配合能够提升本实施例的防滑鞋底的防滑性能,第二防滑体14的十字槽使得流体能够及时排出,无法形成流体膜。
[0019]进一步地,参阅图1,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改进,第一防滑体11和第二防滑体14交错设置于鞋底本体10的前掌和后掌处,第一防滑体11和第二防滑体14具有相同的高度,这样第一防滑体11和第二防滑体14就能够协同作用,共同提高防滑效果。
[0020]进一步地,参阅图1,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所述鞋底本体10上设置的多组所述第一防滑体具有不同的尺寸,尺寸较大的第一防滑体11设置于鞋底本体10内,尺寸较小的第一防滑体11’环绕尺寸较大的第一防滑体11设置于靠近鞋底本体10边缘的位置,这样就使得尺寸较大的第一防滑体11无法覆盖到的位置可以采用尺寸较小的第一防滑体11’来进行覆盖,确保整个鞋底本体都具有良好的防滑效果,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不同穿着需求。
[0021]最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一种鞋子,该鞋子具有上述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滑鞋底,上述多个实施例中的防滑鞋底可适配于除了具备特殊功能的鞋子外的多种鞋面,只要对防滑功能有要求的鞋子,都可采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组合后与不同的鞋面搭配使用,都能取得良好的防滑效果。
[00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滑鞋底和带有防滑鞋底的鞋子都具有呈“品”字形分布的五边形防滑柱,该防滑柱与地面的接触相互独立、但整体又相互连接为一个防滑体,当地面具有积水时,防滑柱可防止其顶部的触面与地面之间形成流体层,防滑柱之间的间隙可排出流体,从而提高触面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起到防滑的效果;并且,在上述多个具有改良的实施例中,通过添加第二防滑体或者采用不同尺寸的第一防滑体来布满鞋底本体的表面,都能够进一步提高其防滑性能,满足使用者在更广泛的使用场景中使用。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上设有多组凸起的具有弹性的第一防滑体,所述第一防滑体包括呈“品”字形分布的三组防滑柱,所述防滑柱为五边形,防滑柱的直边朝向第一防滑体的中心处并相互连接为一体,第一防滑体的底部具有沿其轮廓外延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低于鞋底本体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凸起的第二防滑体,所述第二防滑体为等腰三角形柱体,第二防滑体顶端与地面接触的触面上设有十字槽,第二防滑体的底部具有沿其轮廓外延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低于所述鞋底本体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体和第二防滑体交错设置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前掌和后掌处,第一防滑体和第二防滑体具有相同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上设置的多组所述第一防滑体具有不同的尺寸,尺寸较大的第一防滑体设置于鞋底本体内,尺寸较小的第一防滑体环绕尺寸较大的第一防滑体设置于靠近鞋底本体边缘的位置。
5.一种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子具有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滑鞋底。
【文档编号】A43B13/22GK203986367SQ201420317223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3日
【发明者】王宗光 申请人:莆田萨拉曼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